《正面管教》读后感

时间:2022-03-09 09:57: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

  “奖励”、“惩罚”这两种管教方法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出现频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书让我了解到一种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通过建立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倡导用和善、尊重的态度,以鼓励的模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这个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因为违反纪律,被罚抄学生守则,我当时会因为害怕再被惩罚而答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初中时候被罚把政治试卷的错题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写到手软的感觉也让我变得害怕写字。反观奖励,我现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难发现如果某一节课老师不重视加分评价,学生就会不感兴趣。测验考试的时候甚至也会有学生问我“考到100分有什么奖励吗?”这让我不得深思:如果有一天这个奖励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了呢?这就是奖励的负面影响,孩子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奖励而不再专注于学习本身。

  而正面管教恰恰在帮我我解决上面的问题。正面管教认为,孩子要好好学习并且减少纪律问题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而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是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力量。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同时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当学生犯了行为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惩罚或者一味批评孩子的方式中扭转,从正面引导孩子理解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并且让他承担他的错误,最后改正。而在这过程中,没有老师和同学会嘲笑他,因为大家会一起帮助他认识错误,探索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惩罚。这样的孩子一定也会有班级归属感。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当学生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并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喜欢学校;意识到老师们是支持和关爱自己的;在学校里有好朋友;致力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学业进步;相信学校的纪律是公平和有效的;参加课外活动。那学生们便会对自己学校产生积极依恋,增强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会使学校的教育更成功。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们,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力量。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教室中正面管教》一书让我对自己以往的班级管理行为有了很大的反思,书中还提到很多正面管教的具体措施,相信这些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解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2

  利用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书中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深度剖析,从一些特殊的行为或者语言、表情等细节上,给出了其心理变化的解析,然后为我们指出了解决方案和思路,并附有大量的实例供我们参考。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关注学生的工具书。

  从书中的一些实例中,我发现老师不经意的一些语言或行为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让我触动很大。这让我想起,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直接抹杀了我的一项兴趣爱好。那是在小学,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画一幅画贴在后黑板上,作为黑板报的一角。我画的是一个房子和一群小鸡,自己觉得还行,就上交了。那个老师看了我的画说,谁家的房子里就群小鸡,你怎么不画人。然后就随手给我扔了。我那时也就才小学二年级,也不会反驳,就只觉得自己画的不好。从那以后,画画这种事,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到现在,我都不喜欢画画。

  其实现在想想,如果我的孩子要是被这样粗鲁的对待,我肯定跟他理论理论。孩子的心理其实很脆弱,很多老师无意识的一些表情就有可能伤害到他。

  去年,我教的班里有个女学生,非常喜欢表现自己,我也经常给她机会展示,但是成绩上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时间久了,我也渐渐的给她的机会少了些。后来我发现这孩子不怎么举手了,在课下远远看到我,就有点躲开。我意识到该跟她沟通沟通了。我选了一个晚自习前,找到她,叫办公室里。她非常紧张,低着头不敢看我。当时办公室没人,我就叫他坐旁边老师的板凳上,说:问问你,你知道某某某的情况吗?我问的这个孩子平时和她关系不错。我发现那孩子上课有点走神。她一听,我不是问她自己的情况,稍微的放松了一些,然后说了一些那个学生的情况。我接着说:要是她也想你一样,让老师放心就好了。我明显觉得这孩子听到这话有点开心。我接着说:不过我发现这段时间你也有点小问题,怎么上课不那么主动了?是不是成绩一直上不去很担心啊?她接上我的话茬就说,自己成绩不好,不好意思再主动展示了。我问她:你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成绩不好的原因?她就说感觉都会,但是成绩下来就不理想。我知道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了。接下来我就认真分析了她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告诉她成绩不是唯一的,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样重要,只要感觉上课时听讲很认真,也很开心,那就不要太担心,接下来你应该怎样做等等,又为她提供了一些落实基础知识的建议,果不其然,在最后的生物会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她非常开心的跑来对我汇报。这时我说,这都是你自己不放弃,努力的结果。生物能考好,其他的也能考好,要相信自己并为之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有多渊博,而是要有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有帮助他们成长的耐心。经过了这四年的教学经验,我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会的多没啥用,要想教好学生,得让学生听你的,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最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听你的呢,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照着《正面的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来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正面管教》这本书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

  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最近,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5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正面管教》一书,是由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著作,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有这一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他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他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他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他“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他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他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他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他,以前我一直认为他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他的关注。而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他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6

  《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过,也很早就在我的书架上,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想它会一直在家里吃灰。再次拿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当一位老师的和善必须加入奖励,而坚定必须加入惩罚时,孩子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就会变得困惑而可怕……”,“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阻碍沟通的方式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同样的挫败感,而促进沟通的方式会给双方赋予力量”……读过的每一本书中都有让我和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而这本书也让我切实感觉到,教育从来都是一样的,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班主任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效果天壤之别。

  也许我从未意识到,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自己的上课风格,管理方式,甚至对待某一位犯错误学生的态度都会对班级无形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认真和专注以及敬业精神会被孩子看到,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最先被看到的是缺点------没有耐心,大声呵斥,不给学生面子………有一句话说的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让班级整体团结,必须自己先团结每一位成员;想让孩子们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们感觉到集体对他们的关爱……永远告诉自己,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和善”。

  参加工作这几年遇到不少的学困生,可是对他们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一句话仿佛点醒了我——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对比学生的表现,果真如此!学习的困难,交友的阻碍,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和开导,再加上由于老师不知情无意中带来的'压力,学生会作何举动我们不得而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引导,而不是任其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去思考过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这也是自己工作遇到瓶颈的原因之一。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在不询问的情况下,不去假定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要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探询会促进沟通,要学会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过多的指令会增强孩子们的依赖性,邀请则会鼓励合作;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而不要只是期望,当老师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就会让孩子们丧失信心;不用或少用“成人主义”去要求学生,学会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学生。

  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让我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人类的行为与冰山的类比,启发我要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孩子们是我们未被开发的最大资源,让他们学会相关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会带来难以计数的益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同时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例如“选择轮”,“和平桌”,“工具卡”和11个教室管理工具等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当老师教学生还可以有这么多的道道,说与这本书相见恨晚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到目前为之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正面管教,必须反复精读和研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和善而坚定”。一句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做起来难于上青天的话,呵呵,一声苦笑。每次我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都会把这句简而易懂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平静之后就会后悔:“和善而坚定”怎么这么难做到?于是我又翻开了这本书。

  大人和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一、严厉型。对孩子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二、骄纵型。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以后你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三、正面管教型。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了解了以上三种方式,我是这样给自己归位的,时而很严厉,时而很骄纵。当孩子很听话乖巧的时候,我通常都很宽容,想看手机就看会,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但当孩子不听话,违背我的意愿时,哈哈,一堆大道理会接踵而至,若有反驳,我便会变本加厉了!于是孩子越来越长大,变成了我所谓的“熊孩子”。

  那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如何“赢得”孩子?

  首先温柔的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和善、温柔、淡定的人总有万钧之力!对孩子也是一样,只是我很难做到。针对我家孩子的状况,只要我一丁点的不耐烦或者小情绪,他都会真切的接收到,并选择不会与我继续交流下去,或者以争吵告一段落。所以温柔是我接下来的必修课,也是我如何实施正面管教方式的第一步。

  其次温柔的表达与孩子的共情。一定是接受孩子的行为,可以不认同,可以不宽恕,但请告诉孩子理解他,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会接受他。这两步都建立在温柔的基础上,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更多感受应该是受到尊重,他也许会在大多数情形下愿意与你沟通,即使开始不愿意,但至少不会让我的感受更糟糕。

  然后温柔的告诉孩子我的感受。真诚而友善的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果是大男孩,做母亲的可以更多的抛出感受继而向他求助。

  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概念“启发式问题”。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并且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头脑风暴”。和孩子一起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评论,不指责,然后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这本书还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真能改变思维,控制自己,并利用好这些工具,相信“熊孩子”也能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或者行为不规范,而去对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作用可谓是立竿见影,短期有效,但平日里的惩罚累计起来,却发现我们的惩罚在慢慢失去效果,或者说,只有加重惩罚的力度才能达到效果。日积月累的惩罚后发现,孩子的脾气随着惩罚越来越大,那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正面管教》里提出,我们需要用坚定且和善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积极的暂停”就是孩子在犯错时,我们可以去运用的一个小工具。

  我们都听说过“冲动是魔鬼”,因为人在暴怒的瞬间,理性脑的盖子打开了,人在此刻处于被“动物脑”控制的时刻,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就是气话,做出来的事也是极具破坏性而且对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意识到自己有脾气来了,理性脑的盖子即将要掀开了,要有意识的察觉并采取“积极暂停”的方法。

  适当的停一停,听上去很不合理。问题都发生了,为何不立即解决,反而要求停止呢?可是这恰恰符合人的心理诉求。我们只有在情绪平静的情况下,才能比较理智的解决问题。当我的孩子因为触犯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规则时,我会去指出,或者制止孩子,但孩子的反应很有可能是不认同,不配合。而他的不配合,就会引起我的怒火,开始骂孩子这不对,那不对,越说越来气,这时的我简直是点着的炮竹,如果他再做一点点错事,我绝对是会忍不住想要动手惩罚他了。

  经过多次的努力后,我尝试了积极的暂停,当我意识到自己在不停的唠叨时,我决定暂时离开案发现场,去没有孩子的地方呆着,这样的好处是,没有孩子在眼前,你的理智脑仿佛在恢复过来,动物脑开始慢慢退下去。当我觉得可以再面对孩子时,我重新找到我的孩子,跟他说,妈妈刚才太着急,态度不好。我发现当我的态度处于平和状态时,孩子也不那么激动,而且也愿意配合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积极暂停”的功效。

  “积极的暂停”,不只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好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感觉好起来后,一起商量计划,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书中还提了几点怎样进行“积极的暂停”,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暂停去,让他们自己决定暂停区是什么样的,放什么东西。还可以让孩子给暂停区取个特别的名字。当他们沮丧时,问“去你的某某区有帮助吗?”让孩子意识到暂停区的作用。还有就是做出使用积极暂停的榜样,等我们自己沮丧或者生气时,去我们自己的暂停区。

  也许家长们会问在孩子“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的事情,允许孩子玩儿玩具、读书、休息或听音乐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大家会觉得孩子要遭到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当往往是当孩子们感觉更好时会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你让他积极暂停的时候跑了出来怎么办?是不是要继续送回“暂停区”呢?实际上只要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改变,就没有必要再送孩子回“暂停区了”。

  我们要做的是要记住积极暂停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变行为,而不是用权力让孩子吃苦头,如果当时孩子自己选择去他的“特别的地方”——一个他帮着布置的地方——直到他心情好起来,就会更有效。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对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正面管教》读后感9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有幸阅读到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初读感悟。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正面管教的方法,并用无数个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而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强调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一、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之前对和善与坚定两个词理解有误,看到这个概念有些不能理解,读了第一章后豁然开朗。书中写到: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

  成人应该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平等和善的态度,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觉到理解和接纳,如此双方沟通起来就更容易了。让孩子感觉到成长过程中不仅拥有父母赋予的爱的理解,还有爱的坚持。惟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从小有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赋予和善与坚定的爱,成人必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情绪治理者。因此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先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并且试着接纳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友好,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做得好。而不是在成人情绪泛滥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更糟。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当父母和老师太过严格控制过多时,孩子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将会用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

  我们应该多看孩子的优点,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并作出弥补时,他们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运用鼓励时还需要把握时机,做到相互尊重,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等等。

  书中还有很多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反复研读,比如积极的暂停、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等。我将一边学习一边把它们运用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自从做了父亲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和妻子不一致,感觉自己总是会走入“死胡同”或者“束手无策”。后来,在妻子和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我用一种学习的心态,阅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接触到了“正面管教”的理念,我突然发现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竟然一无所知。明白了妻子在教育孩子的某些方面,为什么和我不一致,才明白孩子的心中到底在想什么?她到底要什么?明白了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是需要家长与孩子沟通、共同成长进步的。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传统的家庭是在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第一个就是严厉管教,家长设置边界立下规矩,要求孩子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那就自然要受到惩罚。在我们观念中的管教孩子就是应该这样。第二种是严厉管教的反面,就是放纵。不对孩子的行为加以限制,放任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家长相信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什么都懂了。我们见到“熊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父母一定是在溺爱、放纵孩子。那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本书所说的“正面管教”。我们先不急着给正面管教下定义。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看一下三种管教方式的不同之处。

  话说有一天早上,妈妈问3岁的孩子,早点想吃面条还是牛奶面包?孩子选择了牛奶面包,但是咬了一口之后孩子就丢下面包说这太难吃了,我不吃了,我要吃面条。现在我们分别来看,使用三种管教方式的妈妈都是怎么做的。严厉的妈妈再三说教之后被激怒了,打了孩子一巴掌,训斥说,不吃就饿着吧。孩子玩了一会回来找妈妈说我肚子饿了。妈妈再次开始说教:“你看,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吧……”然后哔哩哔哩的说了一大堆。妈妈觉得,现在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正确了,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但是孩子呢?他其实正茫然地呆视着前方,无奈地等妈妈唠叨完。骄纵的妈妈放下了手中的牛奶面包,赶紧重新为孩子煮面条。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忙得团团转,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吃午饭的时候,这一幕还将继续上演。正面管教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她说:“好吧,不吃就算了,你出去玩吧,我们中午饭的时候再见。”你看,她省去了严厉妈妈的说教步骤,她并没有发火也并没有妥协。过了一会,孩子跑回来大喊:“我饿了。”妈妈蹲下来和善而坚定的告诉孩子说:“我知道你肯定饿坏了,但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坚持到吃中午饭的。

  在亲子教育中,爸爸和妈妈都不能缺席,妈妈的教育观念需要爸爸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为孩子付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育儿的效果。一个家庭,不能只有妈妈细腻和耐心,还应该有爸爸坚实的臂膀和强大的支持。

  不知道您从这个小故事当中听出些什么没有。使用正面管教的妈妈没有说教和批评,也没有为孩子重新做早餐,而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之下,和善而坚定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作为父亲,就应该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默默的充当司机、领路人的角色。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在正式写下我的感想之前,首先我想说一说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名从业幼儿少儿英语以及早期教育超过10年的一名老师,从我小的时候开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和社会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我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在从小养育我的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他给予了我他那个时候可以给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条件。陪伴和支持,让我一直感受在被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在学校中和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虽然有难过和迷茫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有信心坚持和努力完成渡过困难,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在正面管教这个理念被中国人所知道并应用之前,我多多少少的就受到了爸爸当年的接近正面管教的理念的培养中,这为我之后的从业路上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正式接触正面管教应该是20xx年,20xx年之前,同事参与了贝妈的讲座并且在前单位进行了分享,我看了分享课件,觉得和我个人的教学方式非常相似,17年在早期教育从业中,部门的伙伴报名了成都的家长讲师班并且推荐了系列书籍,我通过自己阅读和自己的上课方式找到共鸣以外,更深层次的想到了,1个人带100个孩子的影响远不如,10个老师带1000个孩子或者说不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有作用的,例如在西安不同区域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重视不同的情况下,通常在做家长会,参与的人数和回馈的强烈程度都不一样,但是家长确实最重要的啊,为什么说家长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位,看到有问题的家长影响到的单纯的孩子,我的心里是痛心的,由此我决定正式学习,找到方法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更希望后期传播给更多的老师,改变老师之前的教育观念,从而达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我、自信、乐观,并且社会化的成长,这些都是互相不违背的。

  举一个我之前的例子,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说不要哭,给你糖或者礼物,可是当下他们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只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去处理,当下可能见效,但后期孩子的心理建设一旦成长,矛盾和多样化的行为也会出现,而我尝试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让他们适度先发泄情绪,然后询问和共情,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问题,并且给予一些方法(当然看书之后知道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头脑风暴,设计方法,这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以后孩子当遇到问题,愿意和我沟通,相信我,一起解决,并且情绪得到了回应和合理的互动,当然小学和幼儿的孩子处理方法不太一样,我经常都是换位到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我没彻底长大吧!哈哈!但是这样都行之有效,当阅读完书籍之后,我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把理念的道德性质的东西落实化、实际化,这是我所期待学习并成长和改进的。

  未来,当不断的学习之后,我将更加践行,并且不停地自反省和思考,如何可以更多的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如何帮助更多老师走出好孩子坏孩子的误区,帮助更多家长了解自我,了解孩子,愿意摊开心扉和孩子共同摔跤再进步,愿中国的下一代越来越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最近翻阅《正面管教》,作者基于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剖析了孩子种种不当行为背后的成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让我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国化。我很认同书中提倡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因本书中的教育对象、教师、教学环境都和我们中国相异,书中提到的具体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到实践中去反复尝试,运用,不断检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弃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顾实践,不难发现,我们通常会对“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难情绪,因为这些做法与我们平时的做法相左,或者说做起来复杂,不够“短、平、快”,“效率”不高。所以,改变不易,很可能是教学理念的重新调整,但改变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我们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孩子的行为,看得更长远,也能蹲下身来,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教育者需要这两种姿态。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视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前,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获得尊重,这些是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倡导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教会我们学会尊重孩子。

  “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是严厉、惩罚等教育方式的对立面。老师们常说,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孩子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温柔而坚定,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细想一下,惩罚之后呢,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又自然地运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给孩子“一个甜枣”?个人认为,这种严厉和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与温柔坚定并不冲突,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更何况对于“严厉”,“惩罚”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语言暴力”和建立在规矩上的严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说得更远一点,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还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为教师,必须有自己坚定的作为教育者的立场,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耳边,阿德勒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只是想有所归属,当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总会避免直接批评,而是平静地与孩子沟通,识别孩子的真实诉求,设身处地鼓励,让孩子重新获得归属感,这个过程,我也收获了云淡风轻的幸福。

  作为教育者,正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是我们的专业职责,这些不依赖于经验的解读是可以复制的,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亲近孩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育儿书,真的很不错,比较适合大众心理的教育方式,内容也颇为丰富,与其说是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如说是培养一个优秀的父母,再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昨夜失眠时,忽然玩味的认为这本书是育儿届的“成功学”。因为书里有理有据的告诉家长们,应该怎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孩子……不禁让我思考,育儿书如此多,为什么优秀的孩子还是寥寥无几?又或者是现在孩子普遍比以前的孩子优秀了,孩子们的竞赛依然提高了层次……不甚惶恐,为人父母责任之重大呀……

  其实这就像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学”,似乎不只适合孩子,作为一个比较随意的妈妈,这更像是教育父母为人处事,智商,情商的培养,真有点忍不住拉上孩子他爸来学习……所以《正面管教》看似养育孩子,实则是教育父母。

  虽说可以教育父母,但是书中用观点+事例的论证方法比较清晰,有事例,有方法,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问题父母还是可以找到问题和解决办法。书中针对孩子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很全面,相对于我看过的两本,这个篇幅讲的比较全面。其中对我印象深刻的是: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有条不紊的妈妈,做事育儿都不会急躁,这样情绪稳定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首先就先于无数慌乱的妈妈了。有条不紊就有能力处理好生活琐事,身边多数时候都整齐有章的环境,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素质也会更好一些……这真的值得学习!自己都处理不好生活,还谈什么教育孩子……这是我的问题,也是部分不会打理家务,处理琐事的年轻父母的通病……所以孩子从小被一个整齐的家庭环境影响是有多么重要!

  再有一点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缺点的惩罚,和吃点苦,这应该是父母学习的。目前姐姐上幼儿园我已经感受到自己玻璃般的母爱了,监控没事就看,生怕孩子受委屈,饿着,伤着……可是我不能包办她的人生啊!现在把她护在手心里,以后她没能力自己打理生活,处理人际关系,我还能帮她什么?所以我更应该学着放开手,看着她成长,看着她交朋友,实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帮忙。给孩子主动成长的机会,也要舍得让她为自己的小失误接受惩罚。很多育儿书中,孩子通过自己接受惩罚后都主动改掉坏了习惯,所以我也可以尝试。似乎对一个三岁的宝宝说这些可能有点多余,我想我应该记住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我在考虑真的可以所有的事情都用正面管教可以解决吗?我个人认为越小的孩子越好管教,这个比较实用,就像奶奶夸姐姐一样,奶奶真的就用夸姐姐,就让姐姐在她面前乖巧听话,这是在两岁半以前……可是现在由于一直带在我身边,和她越来越有想法后,明显不管用了……我也试过,某段时间会有用,但是一周大概她就腻了,这招似乎又不管用了……所以我觉得正面管教应该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在她发泄情绪时,叛逆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并不实用,个人感觉如此。所以书是好书,会用不会用,还在于父母的视情况而定。孩子会越夸越乖,但是我们也要会帮孩子处理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很多职业都要职称,持证上岗,唯有父母这个特殊角色不用,所以想给孩子合适的爱,我们就需要耐心学习,像孩子们求学一样,孜孜不倦,虚心接受。这本书值得父母一看!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暑假在家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书序的内容。写书序的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他们是计划性地要小孩,对孩子的到来满心欢喜,但是也遇到了同样的教育问题——如何管教?她读了这书受益匪浅,两个小魔王已经被她收服。至此,我已经被她的文字感染了,相信所有的宝妈会和我一样吧,一定要好好品读,好好学习这本“管教秘籍”。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前一阵子品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时,也颇有心得,保持一颗童心,自己也有童年,也由学生走来,回忆一下,转变一下,自己也就变成了学生。

  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或孩子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和孩子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和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书中提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安排特别时光。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运用到。每天我的工作都是早出晚归,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将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一个小时作为我和孩子之间的特别时光。在这特别的时光里,我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我们非常快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依赖与信赖。但是我却没有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的学生身上,我真的很惭愧。看了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小学生的年龄还小,需要大人的关注需求还很强烈,对他们也应该有爱,有责任。我打算利用课堂作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或者放学后的时间找到几分钟的时间还学生之间来个特别时光。首先,要从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开始,按照书上说的方法,做好纪录,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孩子。我相信,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

  现在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位人民教师了,还是一位两岁小娃的妈妈了,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宝宝,在家里面对的是一个挑食调皮的小宝宝,听到这已经很头疼了吧?通过阅读,相信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正面管教》读后感 15篇03-08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03-13

分管教学副校长工作总结11-26

叶公好龙读后感03-17

《经济》读后感03-08

《尊严》读后感03-08

小学读后感02-28

中庸读后感02-27

《浮士德》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