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后感

时间:2022-09-02 11:18: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秘密》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秘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秘密》读后感

《秘密》读后感1

  生命的创造是何等神圣和神秘。而从进化到现在,庆幸有蒙台梭利科学的教育法指引我们往更理智的方向发展,而非愚蠢。能察觉到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儿童深不可测的精神世界,并且已经开始苏醒,当人们开始真正地关心儿童的健康时,终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儿童的生命,这,也许是伟大的苏醒,而人类也逐渐走向成熟。

  即儿童时代已经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对社会来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首先,成年人应受到控告,在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的误解越积越多,就我们家两老人家而言,在他们带孙子孙女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常常使用软暴力、威胁,还有许诺但不去实行。不理解并批评、压抑幼儿的探索欲望……等等,种种根深蒂固的老教育和老问题。

  而当我尝试介入和帮助解决问题时,他们会非常抗拒并觉得我的方法是不对的,是不可行的。如此抗拒我也是有心无力。但尽管大人对孩子做了那么多无可理喻甚至可以称为神经病懂得事情,孩子永远都是原谅大人的,他们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而是平静的面对这一切,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是很难受很痛苦的,只是会自动调整,他们的内心也会通过不停重复地包容大人的种种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内在,所以我们常常也会说:“婴儿是成人之父。”

  事实上,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在当时并没有将之表现出来,而且他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而需要进行这种精神生活的辅助则是爱和自由的环境。

  说到敏感期,我就察觉到我们家侄子侄女的敏感期。侄子,2岁,敏感期的特征是—模仿、口、手、自我意识。

  当和姐姐在一起的时候姐姐干什么,越模仿越有趣,而口的敏感期最为明显,因为只要是清醒的时间他就会翻零食柜翻冰箱,永远也吃不够似的。但我们家两老人家一直觉得吃零食是陋习(包括对我和哥哥也一样)他们觉得吃饱饭才是硬道理,结果把零食柜给锁了,冰箱下层不放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可怜的侄子只能到处翻翻,大人们则理解为“嘴馋”而我也只能表示无力。

  而侄女,4岁,敏感期是——交往、情感,处于交往敏感期的侄女喜欢到隔壁邻居去找好朋友,而且喜欢找比她小得孩子进行游戏,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决定事情的哪一位,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家被压抑太多)所以,基本除去三餐和睡觉时间她是不在家里面的,对于她这个行为大人们也比较理解,所以,也由她了。

  而情感的表现则是粘人、情绪波动大,而且据观察她想从母亲(我嫂子)身上获得情感,但是当她一靠近过去她母亲就觉得她滚在身上难受,直接回绝“走开”。坚持不懈的侄女希望还坚持一会儿,结果我嫂子就直接拿棍子相对。我的天呐!我大呼不妙,直接把他们分开,几次相救,我侄女直接对群殴建立了安全感并在我身上获取情感。确实,儿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学会自我调整和掌握某种东西。但如果儿童在发展敏感期时发展遭到了障碍而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混乱甚至扭曲。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时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他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章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所以,大人会明显地发现儿童发脾气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但是由于这种心理冲突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我们无法把所有发脾气的原因都解释清楚。但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幼儿沟通大概获得理由并协助幼儿平静地过渡。而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应该努力去认识在儿童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以弄清楚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没有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儿童的爱,从本质上说是单纯的。他爱,也许是因为他想获得感官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不断成长。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他想一颗行星,得到太阳的光芒。

《秘密》读后感2

  听说这本书已经很久了,翻开尘封已久的《秘密》,通读之,不知所云,再,略有所悟。

  伟大的作家郎达?拜恩以及《心灵鸡汤》的作者坎菲尔、《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葛瑞博士、励志演说家哈里斯、卡耐基传人普科斯等,阵容可谓强强联合,他们在为我讲述一个秘密:吸引力法则。刚开始阅读内容感觉作者在虚夸吸引力的伟大,通读静思之,我才对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知道问题是什么,什么是相信,才知道自然所蕴藏的奥秘所在。如果相信书中所言,那么就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凡是你想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说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做的,就是你要的!你就是宇宙的主人。”用自己顽强的自信心去主宰这个宇宙,不要怀疑,不要动摇,相信它,要求它,得到它。全书集成功学、财富学、心理学于一身,揭露了在自然界存在的强有力的黄金法则,并清晰的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个法则为自己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阅读《秘密》,感到人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逃避而不是问题本身,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要改变你的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其实,人生本无所谓“秘密”可言,但确实有着较为普遍的经验和规律。《秘密》的价值就在于总结、概括、阐明了那些经验和规律对人生的某种作用,并以可信的例子说服人们重视它们、相信它们、实践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能在心中想着你所想要的,并且让他成为你的主要思想,那么你就会把它带进你的人生。”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光彩的人生,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如同书中所说:“找到我们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态,并把它作为一块强有力的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其结果必然是:心态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相信:“生命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吸引法则”、“你的思想会变成实物”那么你一定会有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这个人生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生,在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书中所说:“爱的感觉是你所能发出的最高的频率,你所感受和发出的爱越大,所掌控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能把每个思想都裹上厚厚的爱,爱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那么你的生命就会转变,你的思想就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吸引与之同频的东西,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困惑,你的感恩,写下来,视觉化它,不断的强化你想拥有它的思想,那么你就会吸引你期望的好的东西,你就会拥有它,那么人生将会发生奇迹。

  我想,许许多多的别人正是和我一样——信心不足,但却努力追求美好。我们都在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梦想在奋斗,并为之不惜远离亲人,远走他乡,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也许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坚持……在《秘密》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三个创造奇迹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书中所说:“三个法则:思想—变成—实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要求、相信、接受。多么的言简意赅,找到自己心中所想,向宇宙自然索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它,接受并享受拥有带来的美妙体验,简单的六个字却蕴藏了人生成功的秘密,很可能我们需要用我们的一生才能慢慢的体悟并领会于心。

  《秘密》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城的秘密——吸引力法则。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唯心的论述,然而,我想郎达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我们都要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认真的面对每一件你所在意的事情,这才会成功。《易经》中也有言:“天助自助者”。可以理解为:上天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奋斗的人。我想,如书中所说,首先,你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你才能去向宇宙要求,最后,你才能真正的拥有并享受它。我想,少一些抱怨,多一分承担;少一些懒散,多一分专注;少一些偏执,多一分宽容,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上,这样我们才会成功,才会真正的成功。

《秘密》读后感3

  从我们刚生下来牙牙学语,到现在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在这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我们经历了种种成长的烦恼。那些隐秘的烦恼和心事,包括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困扰,也造成自我的怀疑和恐慌。但回忆着以前的事,我庆幸自己从小就有了秘密,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的秘密,伴我成长,守护着我的心灵。

  阳光姐姐最近出版的小说《没有秘密长不大》充分证实了以上观点。故事是这样的:“单翼天使”张小伟一直感到很孤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离开妈妈,和开朗的朱子同成为好朋友……这两个男生的友情中包含着许多成长中的“秘密”,包括早恋、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张小伟从这些秘密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经验及教训,而这一切,又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永远的秘密!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拥有秘密的感觉是有苦有甜的,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秘密长不大!这里的“长不大”是指心灵的“长不大”,因为,如果没有秘密,会感觉自己的心里空荡荡的,感觉很迷茫。而拥有秘密,我们会从这些秘密中,领悟到生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生活更加自信,让心灵充满愉快,和这些秘密一起长大的感觉,也是一个秘密,它会让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成长过程中,我也有过许许多多的秘密,我曾经迷恋于游戏,也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总是和妈妈对着干,后来,我渐渐地改正了这些坏毛病,也发现了一个新的秘密——自制力能帮我们摆脱一些坏习惯。真正能帮我们改掉坏习惯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我们自己。自己有一定的自制力,就能明辨是非,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就能自觉努力改正。在书中,朱子同迷恋于网络游戏,眼睛过多地盯着电脑屏幕,结果把眼睛看得又红又肿,得闭眼休息两天。当他出院以后,他本以为妈妈会拔掉网线,不许他再上网了,但他妈妈只是告诉他,他自己该接受教训了。于是朱子同决定,要远离游戏、脱离电脑,在张晓伟的监督下,朱子同戒掉了网瘾。他是靠着自己的自制力和决心,而我,也是靠着自制力改掉坏习惯的。

  我因为不注意饮食结构等,比以前胖了很多,妈妈决定帮助我重新变瘦,每天带着我早起跑步。我老大不情愿的,好不容易放了假,也不让人家睡个懒觉。早晨六点,我就被准时叫醒了,并被带到了跑道上。看着跑道那么长,我心里更是不愿意跑,磨磨蹭蹭地想打发时间,老妈不在的时候就走着,在的时候就慢慢的小跑,我暗自为自己的“聪明”感到高兴,可心里又有些惭愧,妈妈是跟我一起跑的,看着妈妈在烈日下跑得满头大汗,而我却连衣服都没湿。我很想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可又怕妈妈骂我,心里又惭愧又害怕。最后,我决定自己自觉起来,努力的锻炼,为了自己,也为了妈妈。于是,我开始努力跑步,有几次我也想放弃,可最终还是努力地坚持下来,跑道一圈有250多米,现在,我跑两圈都没问题啦!虽然我以前偷懒的秘密没告诉妈妈,但我还是靠着自己的自制力换来了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妈妈的成果,我心里充满了自豪。

  在我一次次为一些秘密和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感到烦恼时,我不知不觉地发现,我长大了!因为,没有秘密的孩子怎么能长大?在自我消化这些秘密的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学会了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以有效抵抗来自这个现实世界的种种压力,从而获得自信。我想,拥有种种秘密的感觉,应该是幸福的,当我们长大了,慢慢变老了,当我们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着火,一边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庆幸自己童年时会有这么多秘密,一定会怀念和秘密一起长大的滋味。正如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说的那句既精彩,又睿智的话一样——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秘密》读后感4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名著,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确实,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是的,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为此感到愉悦。

  在此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例如,一个小女孩在旅游时睡在一个有栏杆的儿童小床内,当她回到公寓内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时,她便哭闹,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两个枕头围成一个直角成为她记忆中的栏杆时,她才安心地睡觉,不再哭闹。这是因为之前有栏杆的儿童小床给了她支撑感和安全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便变得焦虑。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蒙台梭利在书中还讲到现在在我们社会中更加明显的溺爱问题。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该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许以后我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只要他们的做法不违背一些不可逾越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一个禁锢了他们的人。

《秘密》读后感5

  放暑假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想看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假期第一天,我就催着妈妈去给我买书。书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王葆去钓鱼,竟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于是,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就能够想要什么,宝葫芦就给他弄来什么。可是,后来王葆知道宝葫芦的东西全是偷来的,这使得王葆必须不断地说谎,为宝葫芦保守秘密。于是王葆毫不犹豫地扔了宝葫芦。王葆没扔宝葫芦之前,我很羡慕他,也非常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想,宝葫芦送给主人地东西都是偷来的,等于主人就是小偷,当了小偷就不会交上知心朋友。而且,如果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就会感到很无聊,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懒惰就去拿别人的东西。

  人们不能为了想要现成的东西,就让宝葫芦去偷,这样可不行。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智慧争取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女儿: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它让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因为不满同学们对他得看法,所以自己一个人来到河边钓鱼,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宝贝—宝葫芦。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宝贝,可以满足他的主人的任何愿望,条件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个秘密。王葆接受了这个条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比如他要演讲比赛,想要一份演讲稿,马上就会有一份演讲稿出现在桌子上;如果他想买东西没有钱,他的口袋里立刻会有一大把钱任他花。王葆自以为获得了一件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的宝贝,可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些“幸福”的生活,却给王葆带来了不少麻烦。从次,他得屋里有多处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当别人问起怎么回事,他总是撒谎说是替别人寄存的。他每天躲着自己的朋友,生怕别人问起关于他的事。后来王葆才得知,宝葫芦变出来的各种东西,原来都是别人做好的:演讲稿是别人写好的;花草是别人培养的;机械模型是别人做好的。最终,纸包不住火,王葆出卖了宝葫芦。

  人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不劳而获,却忘记不劳而获对别人的损害,以及对自己的麻烦。

  我们都要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应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

  妈妈:

  读过《宝葫芦的秘密》,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二是幸福到底是什么?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宝葫芦的秘密》的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不劳而获的代价是很重的,社会上的小偷也不就是为了不劳而获的欲望才会行窃结果就变成了监狱里让人可悲的犯人。所以我们是绝对不可以有不劳而获的念头,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并且从中受益,所以我们就要从自我做起,做到自立自强,自己面对生活,让不劳而获这个词在你的脑海里消失。

  幸福是什么呢?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幸福是一个温馨的拥抱,总而言之,幸福的感觉应该是暖暖的,甜甜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却不是《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不劳而获、让人提心吊胆的感觉。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幸福的感觉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幸福的每个瞬间吧。

  其实,不劳而获就能幸福快乐的想法不只是孩子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偶尔产生的念头,当我们劳累的时候,当我们得到的少于预想的时候,当我们比较其他人的财富和享受的时候,我们也曾有过这些想法:如果……,该多么幸福啊!幸好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幸好我们还在发挥着脑和双手的作用,幸好我们懂得“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和双手的创造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天地吧!

《秘密》读后感6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和熙的微风拂过面颊,湛蓝的天空中,一轮独属于草原的太阳正明媚的照耀着。沐浴在阳光下,每一个毛孔都享受着温暖的气息。这里是秘密花园中的世界一一美好到仿佛来自天堂的约克郡草原。

  正是草原上和谐而美好的一切人和物,赋予了一个小女孩以新生……

  故事开始于尘土飞扬的印度,家庭富裕的女孩玛丽有着所有女孩想拥有的一切:穿不完的华丽衣服、舒适的卧室、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仆人,美丽热情的母亲。

  但出人意料的是,玛丽从不感到幸福。

  令人胸中压抑的浑浊空气使她面色暗黄,身材瘦小。仆人虽然十分恭敬,却都对她漠不关心,他们做的仅仅是照料她的饮食起居,一双双怯懦讨好的眼睛之后有藏不住的厌恶,实在难以让人愉快。而造成玛西不讨喜性格最重要的一点,是母亲的疏于陪伴。没有人关心她,没有人对她友好,更没有人教她宽容、尊重等基本的品德。这是一个不会爱的孩子,她封闭了自己,即使身边人群中也依旧孤独而寂寞。在大多时候,她都一声不吭的铁青着脸,低着头,一缕缕干枯如稻草的黄发半挡住她不美的小脸,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都毫无顾忌地大声哭喊,这样一个孩子,实在不能奢求身边的人接受她。以至于变故来临之际,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的失踪。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玛丽居住的庄园,生命在病魔无声的狞笑声中流逝,一个个仆人被抬走,再也没有回来。直到最后,庄园的主人也被肆虐的疾病夺去生命,庄园中一片死寂。

  昔日的繁华无声落幕,终是成了过眼云烟。在死亡的阴影散尽后,诺大的庄园死气沉沉,出人意料的是,玛丽竟然活了下来。她躲在一个小房间里睡觉,对灾难的到来和离去毫无察觉。甚至当瘟疫过后,人们发现她时,她还在抱怨仆人的来迟。

  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存在与否都无关紧要的小女孩最终成了唯一的幸存者,她被送到住在草原的舅舅一一一因为妻子的早逝而脾气古怪的克兰文先生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草原上一望无际的茫茫碧绿令玛丽感到陌生,仆人不卑不亢的态度也令她大为恼火。她难以适应这里的生活,性格孤僻的舅舅对她更是不甚关心。

  玛丽只好试着自己照顾自己。渐渐的,她开始改变,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她遇见了一只通人性的知更鸟,这个鲜活的生命使她深深着迷。她还和负责照顾她的女仆交上了朋友,并认识了女仆的弟弟一一一迪肯。这个天使般的、能和动物愉快相处的男孩让玛丽第一次明白了友谊的可贵。她越来越健康、可爱。当春日来临,春光普照之时,人们惊讶的发现,她身上似乎有了她那光彩照人的母亲的影子。

  本来故事可以就这样美好的结束,玛丽获得了友谊和快乐,逐渐成为一个幸福的女孩,这未尝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作者的飞扬文采不允许这个不凡的故事潦草收尾。

  一个早已埋下的伏笔随着情节推进浮出水面——深夜传来的哭声。原来来自这里的小少爷科林,他以为自己注定一生体弱多病,永远不能下地走路,因此脾气暴躁,人人忌惮。然而表妹玛丽和男孩迪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自然界的清新微风终于吹进封闭的房间。三个好朋友在老园丁本的帮助下复活了隐藏着伤感往事的秘密花园,用孩子充满童真的欢乐驱散阴霾。最终,科林摆脱了疾病,在耀眼的阳光下,他自信的大步走向父亲,一如约克郡的其他男孩一样生机盎然,活力四射。克兰文先生也选择直面过去,让忧伤的往事随风飘散,让灿烂的阳光照亮此后的生活。

  这本书没有任何教条的说教,仅仅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绘情节分明的故事。主线明朗,却不乏深意,引人深思。其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十分值得学习,可以说正是看似不起眼的环境描写奠定了全书明快的基调。

  希望大家都能走进《秘密花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神奇的治愈力。

《秘密》读后感7

  因为疫情,家变成了幼儿园、办公室、聊天室、运动场的综合场所。大块的时间变得比较紧俏。因为一直以来的疑问,见缝插针地看了大J和卢俊的这本《爱上阅读的秘密》。

  1.读书动力:怎么还不认字!

  读此书的初衷是:从1岁左右到现在,近6年坚持阅读,他的阅读量眼看比我多了,嘴上一套一套的,可是,我最大的困惑——不认字!

  比他小6个月的双胞胎弟弟已经可以自己坐在沙发上读董卿的《朗读者》了,我确实焦虑。

  各种途径搜索到,人类的学习途径基本分为3种,视觉学习为主,听觉学习为主,动觉学习为主。

  会自主阅读的弟弟们应是视觉学习为主,记得3岁去北京旅游,小家伙就给我们报地铁站名和七七八八地朗读景点介绍了。

  3-6岁的这几年,我就像受了刺激似的,动不动就指读或拿出个字来刁难他,事实很真实的打了我的脸,确实读了很多书,但是也确实不认字!!

  是凡人嘛,我就边安慰自己,边刁难孩子,就这么挣扎循环。

  2.解决办法

  我是为了解决问题看这书的,自然读的比较细,如饥似渴。读之前我列了4个问题。

  孩子该指读吗?

  何时开始认字?

  焦虑:别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无图的书籍了,我孩子读了这么多,为什么还不认字?

  家长陪读、朗读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以上是我的问题,读后结合我以前的积累,整理答案如下:

  很凑巧,有专门的章节回答这个问题。第三章,分阶领读法:一个个字指读到底好不好?

  石头的弟弟就是通过指读达到现在自主阅读的,所以我经常有执念地重复这个行为。事实证明,行不通。可能对视觉学习为主的孩子比较管用,这类孩子看字和图片一样,在他们眼里这些都美得很。

  指读会破坏孩子的阅读理解力。摘抄部分原文,

  “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从字到词,从词组到短语,从短语大语句,复杂度是逐步提高的。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家长要使用恰当的分阶领读方法,让孩子进入正常的语言发展轨道。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在和孩子做亲子阅读的时候,尽量保持标准、清晰、慢速的语调。

  阅读绘本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模仿和表达,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连词成句,不断进阶地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方法,最重要的,也需要家长耐心、陪伴。

  认字时间:佛性,阅读量上来了,水到渠成。chapter4提到的方法,阅读很重要,词语锁定法。

  词汇的认知和理解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家长可以用四个问题来判断,需要重点给孩子解释哪些词汇:1.这个词对于理解故事是否重要?2.孩子是否会自主使用这个词?3.这个词会不会在不同的场景下被讨论?4.这个词是否与孩子正在学习的其他词语有关?”

  以上方法锁定重点词语后,结合我个人的经验,阅读步骤可以如下:

  a.父母带领孩子先了解整本书内容,呼啦呼啦快速翻阅就好;b.在每一页寻找认识的字,列出,可张贴加强印象;c.找出本书、本页关键字词,读完一段或整个故事后,解释重点字词在书中含义,尤其孩子不懂的多次重复解释;d.重复以上;不认识的会慢慢变成认识的。

  不焦虑了,一切随缘,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做了大人该做的,其他看天吧。

  陪读到什么时候?没读书前我计划读到小学毕业,看完此书后我坚定这个计划,另外,加一个:无论我多老,读到好书可以在家庭中分享。

  阅读是长线投资,孩子小时候读不知道将来收益是什么,只是因为大人喜欢,但是,现在读下来发现对孩子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大有裨益。

  书里还有很多内容,比如怎么让知识记得更牢,怎样读文字量大的书,看了很多书讲不出来,等等。在实际生活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有提到。

  所以,继续践行。

《秘密》读后感8

  最近有组织一起看了《秘密》的影片,说实话,看了影片之后,关于书中的内容,我其实并没有再去细细地品味。

  当我知晓《秘密》的原理后,我尝试在生活和工作中去运用这个秘密,当我早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向宇宙发出订单,然而有时候一趟趟车过去,等到的也未必是我想等的那趟车;当我去面包点买早餐的时候,我给宇宙发出订单,我要买到我最爱的那种面包,然而有时候,那种面包是一如继往地早被人抢购一空;当我在工作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并不能像《秘密》里说的一切如此简单地克服难题。

  昨夜再一次翻开《秘密》,很多人看过这本书,都会认为这是一部唯心主义的书,过份地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心想事必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心想事成的。我们都喜欢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和拼搏,大浪淘尽英雄梦,一朝功成万古枯。若时运不济,一辈子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便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中,感叹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

  所以,我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秘密》一书自始至终表达的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相信美好的事物和爱的力量,并通过心灵发出和谐的频率与宇宙所联结,最终将你的思想变成现实。

  你当下的思想正在创造你的未来。你最常想的、或最常把焦点放在上头的,将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成为你的人生。

  借着去想你所要的生活方式,来预先创造你的生活,你就能依自己的意识创造生命。

  每个对正面思想的力量很清楚的人,他们的结论都是:人可以改变自己并主宰自己的命运。

  专注在负面的事物上,是无法帮助这个世界的。当专注在这世界的负面事件时,你不只会增加它们的效应,也会把更多的负面事物带进自己的生命里。

  《秘密》教给我们的是要专注于正面的事物、相信爱和感恩的力量,这也是吸引力法则最核心的部分。这会给你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思想,积极的心态会造就你不同的做事方法和不同的结果,就像蝴蝶效应的原理一样,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但是,若过份地迷信和夸大意识的作用,想了不去做,做了又无果,那么,就是违背了《秘密》的思想和原理的。

  其实《秘密》的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很多年前,我们接触过乐观者、悲观者和智者的心态,同样的一件事物,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三者的眼中,完全不一样。

  冬天来了,乐观者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悲观者说:春天过去,冬天又要回来。智者:无论春夏秋冬,都是自然规律,我会尽情享受四季不同的美。

  杯子有了破洞,悲观者说:这个杯子很漂亮,可惜破了一个洞。乐观者说:这个杯子虽然破了一个洞,但是还是很漂亮!而智者说:如果我把杯子上的洞补好,它会更漂亮。

  悲观者保护自然环境使后代的生活同样幸福,乐观者开发自然资源使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幸福,而智者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保护自然资源。

  悲观者抱怨命运,乐观者笑对人生,而智者微笑着去改变命运!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智者的心态和方法。在真实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应该是乐观者和悲观者的集合体。有时候有些事物,我们比较乐观,而有些时候,有些事物,我们又会很悲观。而更多时候,我们是理智的常人。《秘密》教会我们,要有乐观者的心态,凡事凡物,以乐观、正面的心态对待它。智者的心态不仅强调了正面、积极的心态,更强调了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要享受自己创造和得到的过程。

  吸引法则的心态固然重要,但是正确运用吸引力法则去引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更为重要。《秘密》里也例举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案例,比如通过运用吸引力法则找到人生的伴侣、治愈绝症、从轮椅上站起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生命中的奇迹,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相信,但是,不去相信、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发生奇迹。

  生命是伟大的,相信奇迹,相信梦想,用感恩的心,去做人生智者。享受这个创造和改变的过程,微笑着去改变命运。

《秘密》读后感9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的教具,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因为给儿子报名早教班,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所以自己想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教育理念,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想玩的同伴,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这样使我们的区域并不是一种摆设,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老师可以观察到如何改进,如果投入材料,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回想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早上起床怕儿子冷,赶快把他的衣服穿上,儿子想自己动手我却阻止了他,因为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吃饭时怕他弄到衣服上和地上,也是我喂的,希望他快快吃,吃的慢饭都冷掉了。

  曾经儿子看到地上有脏东西,自己去拿扫帚扫,可他只会把脏东西推到沙发下面,他以为这就是扫干净了,结果得到了我的一顿批评。想想自己扼杀了孩子许多动手的机会,现在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动手的意愿越来越少。其实孩子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我看过一段文字,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秘密》读后感10

  假期无趣,闲来信手翻开《童年的秘密》。未及细品,书名遍牵开了我的思绪,“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仿佛是每个孩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儿时,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宣传板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标语让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科学家”。但随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一把把利剑穿透城市腹地,巨大的广告牌上嚣张地写到“世界在这里你在哪里”时,我又信誓旦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我想,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就在于它可以包容少年人的不谙世事与恃才傲物直到被现实映照的支离破碎。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意料之中的进入了妈妈喜欢的师范专业,她说,女孩子当个老师挺好。

  眼中停泊万家灯火,心情艳过酉时日落。“老师”这个角色的担子太重了,我站上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成为了一名教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优秀的老师好比甘草,性温,包容,善调和。这不禁让我想到我的初中班主任—刘怀龄老师。在我印象里刘老师跟甘草可真真不贴合,她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直爽爱憎坦然,会在早自习前热火朝天地跟我们讨论早餐吃什么有营养,会趁学校在山上拉练时教我们认野菜,会偷偷用电动车驮着我这个跑不动元旦长跑的小胖子。后来我想。大概这也是甘草吧,温柔岁月。

  初中三年,耳边总伴随着她风风火火地“数落”声,读书、扫除、集合但凡稍有差池就能听到,絮絮叨叨像极了家里的长辈。她是不轻易批评学生的,大多能絮叨过去的事儿她都很少动怒。就像我们班一个一直迟到的女生,整整三年都是踏着早自习的歌声与老班的笑骂合奏一起进入教室,这样我们班才算是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直到毕业之后才依稀听闻那个女孩家里的难处。我想,这就是甘草吧,包容慈悲。

  她不喜欢讲一些大道理,作为一名理科老师总喜欢用事例表达情感。她是一个有生活的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刘老师总是不停给我们讲那些真实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她会买很多份同一天的报纸,因为寒风凌冽的傍晚不想让路口卖报纸的大爷受罪;给我们发的奖品是小勺子小叉子,那是凤凰书城门口年逾耄耋的老阿婆赖以生存的活计。初中很多的知识我甚至都记不清了,但那些故事却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我想,这才是甘草吧,沁润灵魂。

  我也已经站在这讲台两年半了。见识过各色的学生,也欣赏过许多名师的风采,但至今依然不能清晰地定义何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去引导学生的情绪波动,我希望他们觉得上课是有趣的。也正因为这样,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还是很开心的,这种情绪上的相互感染让我也充满了干劲。像刘老师一样,我喜欢和学生分享彼此看过的风景、听到的趣闻、看法。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一堂真正有趣的课不仅是老师要上得精彩学生同样也要讲得尽兴。期中考试结束,我表扬了几个进步很大的学生,其中一个小姑娘各科成绩都不理想,只有音乐考得非常好,我忍不住问她原由。她眨着闪亮的眼睛说:“老师我喜欢上音乐课,我喜欢你”。那一瞬间的喜悦和幸福一度让我觉得比盖几座摩天大楼都要开心。我想,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了。

  现在的我真切地理解了“甘草”。它性温,清润心灵、温润品性、包容个性、调和相协,作为老师要有包容的心,有立足的根,有调和的技巧,有善察的警觉,这一点都不比做一个科学家容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教育是科技之本。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自我认可的老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说我的教育事业好比一座荒园,我来之前寸草不生,我走之后遍地荒芜。但希望当我回首往事时,能够想起那座荒原也曾开满千树万树的花。

《秘密》读后感11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关系,经常会与朋友讨论关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我有个朋友,曾经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秘密》读后感12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这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对于刚刚接触幼教行业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儿童教育,让我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对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成人与而儿童冲突的这一部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的严重,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敏感期”。这是儿童学习的最适宜时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能力。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的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成人往往会低估甚至忽视儿童敏感期的作用。很多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一切时间都被家长掌握,学外语、学音乐、学舞蹈,等等,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机,但是很多时候收到的效果甚微。这足以反映家长们其实并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对其的忽视。成人如果不了解孩子,不顾孩子的需要与发展特点,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教育孩子,那么,不管成人花多少钱、费多大劲,结果都有可能是徒劳无用的。

  当然也有些家长过于信奉敏感期,以至于采取一些拔苗助长的举动。例如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内,孩子的语言学习显得轻松、快捷,但这决不意味着灌输得越多越好,或者说是无限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几门外语等,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

  总体看来,这本书首先大力的批判了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提倡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同时对儿童心灵的秘密进行了探索,促使人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且,本书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尤其是对像我一样的门外汉来说,大量举例也使得这本书更加易读、易懂。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很多,让以前从未接触过幼儿教育的我突然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成年人。

《秘密》读后感13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暑假期间,怀着虔诚的学习之心阅读了这本专著,本书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的冲突,并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教会教师和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正确角色和行为。可以说通过阅读我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的有些观点甚至颠覆了以前的认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儿童出生起,我们的心理就被这种思想所支配:“当心这小孩别让他弄脏任何东西。看住他!提防他”,我们成人对孩子的潜意识就是管控与支配,往往还把这种无尽的管控与支配冠为是对儿童的“爱”与“付出”,须知这种无知的爱往往就是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根源,对于此书中形象的举例:在早期阶段,所有动物的母亲都会小心地保护它们的后代,并攻击任何接近其后代的人。但是,家畜的这些母性本能常常会遭到破坏或失去。众所周知,母猪甚至会吞噬掉它自己所生下的一窝小猪,相反地,野母猪却是最温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亲之一。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雌虎和雌狮也会吃掉它的幼崽。这就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发展。这形象的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必须要赋予一定自由的环境,很多能力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展,这也深深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儿童的任何学习与能力发展过程需要其自己的空间,不能一味的讲授、管控和支配,当然也不是说任其自由发展,我们应该在这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应该是在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规则不能太细。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进行操作呢?我认为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例1: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会收到学生之间的告状,比如说某某把我的笔盒弄掉了,谁和谁闹矛盾吵架了,这时老师往往会马上把学生叫来,了解情况,批评教育,错的一方写检讨,甚至告知家长等等,那么这样做解决问题了吗?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可并没有,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成长吗?真正发展了解决与人产生矛盾的能力吗?并没有,原因就在与这一切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支配下进行的,没有给儿童自己解决矛盾的空间,我想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止步于了解情况,让儿童自己尝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与引导者,不能作为裁判者。儿童在自主的环境下解决双方矛盾,其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2: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提出问题没几秒钟就希望学生能马上举手,然后迫不及待的指名回答,或者干脆自己迫不及待的进行讲解,一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种教学效果如何呢?可想而知是不好的,分析儿童的认知发展心理,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自由的空间,教师把问题提出后(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认知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强行的进行支配讲授。同样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也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改正,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环境下的能力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书中蒙台梭利说道:“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我想我们家长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秘密》读后感14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思维的活力,那么,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

  近期,海南省举行了《全国教育名家海南省小学数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我很高兴参加这次的活动。不但能听名师来上课,还能学习他们独特的教学思想。

  听了张齐华老师的一堂《平均分》,让我感觉到,老师的个人魅力是与教学息息相关的,你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是不是被你所吸引,很专注的与老师融合到课堂之中。张老师给昌茂花园学校的孩子上这节课,他们之间只有课前十分钟的互动,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因为有这样一位老师而开心,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课后,张老师给我们在座的数学老师们分享了他的活力课堂。1、“新颖”。数学比起语文、英语,算是比较枯燥的科目,但是想把数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我们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每准备一堂课,都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用大脑去思考。当他准备《认识分数》这堂课时,他每一天见到人,就收集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事例。最后,他用三个生活中的事例,精彩的上了这节课。(1)德芙巧克力有8份,没掰一次,可以出现几种情况能用分数表示,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每掰的块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2)人体的比例分配,头部占老师身体的几分之几,再出示婴儿头占身体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发现变化。课堂活动,让孩子互相估测自己的头占身体的几分之几。把分数运用到生活之中。(3)多美滋广告。先是四个小朋友分蛋糕,竖着平均切成四份,又来了4人,这个小朋友又把蛋糕横着在中间切一刀,平均分了8块,每人得到八分之一,可第九个人又来了,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的蛋糕分了一半给第九个人。由这个广告图片,老师让学生思考,第九个人得到的是九分之一吗?发散学生的思维。让我学习到研究每一节课,都要多去联系生活,生活的事例就是我们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2、“情趣”。生活有情趣,我们的课堂也要有情趣。往往我们老师一走到课堂板着脸来上课,时间一长,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就融入不了孩子的世界,想上好这科目也很难。我想,我们的学生也喜欢幽默,容易沟通,敢于亲近的老师。3、“挑战”。学生都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现,有些课堂活动,进行评比,PK的,学生的热情都特别高涨。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他们。我们是引路人,我们的课堂要富有阶梯性,一步一步让孩子走的更远,一步一步去挑战。也许开始是有难度,但孩子们参与了,思考了。到最后豁然开朗时,他们对学习也是非常有热情。4、让“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提出一些极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学生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课堂上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改前景下的小学生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才是真正的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秘密》读后感15

  很幸运的今天下午开始读秘密这本书,虽然自己看视频已经很多次,但是今天下午的阅读依旧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新的感受。

  说实话昨天下午的主持人考核当时虽然觉得很接受大家的帮助状态。但是我知道内在的自卑感又起来了。这种状态下,我又升起了烦恼。知道自己要接受讲师考核日期将近,书却没读完,还有自己的工作也一直没做好,内心的压力感突然就特别的大。今天在住宿屋从早上一直待到一下午四点多。做了好几样工作,想静下心来整理课件,可是我发现,越整理似乎越在硬着头皮做这件事。感觉自己的信心要消失了,觉得很累,压力很大,做不下去了,就拿着这本书到楼下的花园里去读书了。

  在花园里,读了没几页书,发现自己的笑容就又出现了,而且一瞬间我读懂了很多东西,也觉察到了自己在原来状态中更深层的东西:我对当前的境况是有抗拒和不接受的情绪的。

  觉察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很多。原来,这一切还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总是忽略一点,我是自己生活的本源,这个概念时隐时现,总是忘掉,还是自己修行的障碍啊。呵呵,所以自己的状态一直不太稳定。读懂了,内心的感恩比原来增加了很多,过去没有注意过的细节,现在也能觉察并开始感恩了。

  我微笑着仰起头回味自己读到和觉察到的内容。在这一刻我知道了自己过去并没有真切体会到刚才看到的那些内容。但是在觉察的那一刻,我就微笑的接纳了。我知道了自己的烦恼还是自己感召过来的,我读懂了前一段一直若隐若现的自己内在的真实念头,接纳它的存在。那还是痛苦之身一直在散发的信息,但是在看到这本书之后,它在慢慢消散,感恩!

  一瞬间,自己内在的力量重新升了起来,也有了智慧,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每一本书对我的爱,谢谢宇宙对自己的爱,更感谢看到自己对自己的爱,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幸福无比。

  我知道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明白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真实的自己的功课对我有多么重要。因为还是有不接纳,所以还有期望和要求。这个功课一直在做,也一直在慢慢往深层觉察,虽然随着成长我似乎越发可以理解并包容别人的成长状态,但是内在对自己的高要求还是在制约自己的成长。这一刻我看的更加的明显,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累了,也在明白的同时放下了那份紧张,感觉明显放松下来。

  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好几个非常好的案例,印象深刻。这本书写的很好,有方法,有具体案列,大家的实践带给人的是一种很高的能量。没有什么是有限的,不论是资源或其他任何事物,有局限的,只会是人的心。当我们打开心灵迎接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将会召唤富足,并且看见、体验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且对自己生活中你无意识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生活该持一个什么态度,也交代得很具体,清楚,释放并继续感召,持续感觉,感激它们已被实现。

  在看到富饶的宇宙一章时,我更理解了一切唯心所现。我们眼中的地球被人类自己内在的匮乏已经搞得千疮百孔。放眼看去,哪里都是匮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信念。我们搞错了本和末的关系,是我们内心的匮乏导致了地球现在的状况。到处都是恐惧,贪婪,愤怒的心态下导致的灾难,而我能做的,就是用祝福,赞美这世界的一切,化解其负面性与不和谐,让自己和爱这个最高频率一致。

  在你的秘密一章中,“你是永恒的能量,永远存在的状态”让我感受到《心经》里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描述,神圣的心,是唯一的实相。

  我也明白为什么在此刻会读到这本书了,这是自己内心的感召的结果呈现。

  在更加明确的接收到宇宙的秘密真理之后,内在的力量越来越纯净和增强。感恩这本书,感恩所有人的大爱传递,感恩一切的机缘,更感恩我自己,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创造的结果,感恩一切!

  老师推荐的书都需要常读。

【《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秘密花园读后感09-01

《秘密花园》读后感08-24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14篇07-06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集锦15篇08-08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集合15篇)07-05

中班主题颜色的秘密教案06-08

叙事作文:我发现了蚕的秘密08-12

【精选】三年级的秘密作文3篇08-08

三年级的秘密作文4篇08-06

【实用】三年级的秘密作文4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