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尘世》读后感

时间:2021-09-05 11:24: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初涉尘世》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涉尘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涉尘世》读后感

《初涉尘世》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刘健屏的长篇小说《初涉尘世》,深深地被他笔下的主人公潘阿亮小小男子汉的形象所折服。

  潘阿亮出生在一个平静而又安宁的湖中小村——荷叶村。16岁时,他以全县考分第一的成绩被苏城的市高中录取,由此,阿亮出名了,荷叶村也出名了。

  在市高中,阿亮刚直要强、勤奋刻苦,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不幸的是,阿亮的父亲在村里因救火被烧死,师母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想承担起抚养阿亮的义务。但阿亮断然拒绝了她的好意,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了独立生活。

  阿亮靠贩鱼来赚点生活费用,却结识了姓方的坏青年,跟他学会了抽烟、喝酒,还落入了他们设的圈套里,结果被关进了派出所。此时,他忧闷、茫然、孤独、痛苦。在经历了一场凄风苦雨后,他最终擦干了泪,抬起了头。他再次赢得了人们热情的赞扬、炽热的褒奖,他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以及人们对他的信任,他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潘阿亮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两大波折——父亲去世,受骗失足,换成一般的人,也许会在生活的冰点中冻僵而倒下。可是潘阿亮毅然挺立着,他用行动捍卫了人格尊严,最终找回了失落的爱与信念。

  这部小说突显了一个男子汉的基本素养——自强、自重、自信和百折不挠。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风吹雨打,不可能没有污浊的浪花,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这个世界是寒冷的、黑暗的,我们应该鼓足勇气走出阴霾,那时,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精彩的未来就在我们眼前,原来世界是这般美好!

《初涉尘世》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三本书,分别是《初涉尘世》《地球的故事》《全阅读课本》。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初涉尘世》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来自神秘的荷叶村的天才少年阿亮的故事。阿亮从小没有母亲,是父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可以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以至于他父亲跟别人说自己只有四十时,大家都深表疑惑,因为他父亲看上去就想一个近六十岁的老人了,可见父亲对阿亮有多好。阿亮到了上学的年龄,在村里的学校里认为学习就是玩游戏,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换了一个学校,终于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别,于是便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苏城的一中。开学以后,阿亮偶然发现周老师就是他的'生母,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得知父亲被一场大火烧死了。

  看到这里,我不由地发出感叹:阿亮真可怜,好不容易找到母亲,父亲就被大火烧死,他的家永远都不会完整。有人可能会说“阿亮失去什么了吗?”我认为他失去了,也没失去。为什么说他失去了?因为他失去了一个辛辛苦苦照顾了他十六年的父亲。为什么说他没有失去?因为他找到了心心念念的母亲。

  其实,我认为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跟阿亮一样,努力寻找那失去的一点点爱。我想问一下所以家长,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陪过孩子了?一天?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现在,听我的吧,抽出那么一天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你那温暖的爱。

《初涉尘世》读后感3

  暑假期间,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初涉尘世》。

  荷叶村是一个并不富有的村庄。阿雯是从苏城插队来到荷叶村的,之后和阿亮的父亲潘福相爱了,生下了阿亮。但阿雯最终还是抛下了阿亮,返回了苏城。后来阿亮考上了市中学,就听说自己班主任的妻子是自己的妈妈,性格大变,成了一个不良少年。在意外的情况下,阿亮帮助警察抓到了罪犯,一举成名,并且慢慢地融入到一个新家庭当中。

  读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在阿亮小时候的事:阿亮小时候,有一次发了高烧,他的父亲潘福就在冰冷的河里游了一千五百米去找医生。每当看到这,便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件事:

  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准备好下学期的书,要先学一个单元,我让妈妈在网上给我订了书,但迟迟没有发货,眼看明天老师要教新课了,我不由地着急了起来,连晚饭都没吃好。但是第二天早上,我便看到了放在床头柜的书,我便去找妈妈问个清楚。从妈妈口中我才知道,原来书是爸爸是去同事家借的,他同事家在偏僻的乡下,汽车不能直达。汽车停在公路边,爸爸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到同事家,向同事的女儿借来了书。我一眼看到了对我笑眯眯的爸爸,走上前去说:“谢谢爸爸!”爸爸却回答道:“宝贝,没事。小事一桩”。

  父爱,虽然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却很伟大。

【《初涉尘世》读后感】相关文章:

校长开学初发言稿03-08

开学初老师发言稿12-23

遇见读后感03-28

叶公好龙读后感03-17

《经济》读后感03-08

《尊严》读后感03-08

小学读后感02-28

中庸读后感02-27

《浮士德》读后感02-25

师德读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