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8-02 18:22: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实用)红楼梦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

  乳白的灯光下,我坐在桌旁,捧读着《红楼梦》。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进入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一梦中,时不时还有几滴眼泪流下。

  先说说贾宝玉这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宝玉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主人公,也是作者塑造人物之一。

  先不说宝二爷的出生,当是他的生活及性格就有叛逆之势。贾宝玉仪表俊美,行为痴迷,在我读《红楼梦》时,他给我留下了印象便是成天在女孩堆里中胡闹,与姐妹丫鬟们亲密玩耍,还经常谈论一些怪论。由于受到贾母的溺爱,所以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贾宝玉不喜欢学习当时流行的《八股文》,而是对《西厢记》特别喜欢。而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不要读那些书,反而任由他去,并对他所做的“荒唐事"加以支持和鼓励。在偌大的大观园,黛玉就是宝玉的知己。

  况且他对侍女十分好,在当时男女差别很大,但是在宝玉眼里并没有男女之分。他淡泊名利,不走家中给他安排好的路,看不起科举官员。他在家人的一再劝告下走进了考场,可当他中了第七名时,竟出家当了和尚,这也表明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因此,这位英俊貌美,聪明过人,"痴”"呆""狂"“怪""顽"是宝二爷当时叛逆者的典型。

  再说说多愁善感的黛玉。其实不瞒你们说,我刚读这本书的时候,认为黛玉是一个尖锐小心眼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你到底是用哪点吸引的宝玉,让她对你痴迷一生。可是当我读完整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了,你是否能原谅我?

  你只是轻轻微动那早已失了血色朱唇,微微一笑。

  你与宝玉第一次见面就令我忘怀,那时你嘴里小声嘀咕:"何等也是如此"宝玉脱口而出:"这个妹妹好似在哪见过?”这就冥冥中注定了这段凄凉痴情的千古绝唱啊!

  你从小没了父母亲,父亲也得重病去世。你寄人篱下,处处小心,生怕被别人耻笑。你没勇气像湘云一般醉卧在青石凳上,而是严严实实裹着红绫被。你深深爱着宝玉,这一个我们都很清楚,可是你为什么不敢表示呢?但凡宝玉和哪个姑娘走得较为亲近,你便处处尖刻表示对那个姑娘的不满。你太容易落泪了,连桃花落下,你都要为他们惋惜。你一直活在你自己设置在了枷锁里,我为你心疼。

  一行行泪水,从她的眼角流下,留下道道泪痕。

  你的心事是我对高鹗续书的不满,别人都是在他人注视下安详地走,可是你呢?你是在心上人与别人成亲的良辰吉时离去。一面是洞房花烛,锣鼓喧天!一面是生离死别,哭声震天!我曾怪作者为什么不给一生悲惨的你一个好的结局?哪怕几天也好,可是当我读完全书,又不禁为你庆幸。如果你活长久点,那你面对贾府被抄的惨案,岂不是天天以泪洗面?以你敏感脆弱的心灵,如何面对家破人亡的巨大打击?如果真的被抓,被官兵侮辱,你高傲纯洁的心,又该如何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不如在时节尚好的日子,干干净净地离开,回到世外的太虚幻境,继续做高清的仙子。就像你自己所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你何尝不想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可这是你的命运,无法改变。

  真是一段千古绝唱!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书最少买过十本,很多次翻看,不过没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过,要么看过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着看过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近抽着看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视频,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也曾经尝试听过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大学也看过几本,却没完整通读过《红楼梦》很奇怪。欧丽娟老师的课程视频应该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学研究真正扎扎实实下过功夫可以做到怎样,有扎实的文论功底做文学研究可以做到怎样,对前人各种流派、各种成果进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样,对《红楼梦》文本烂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样。业余兴趣来说,其他方面很难做到,但是通读下文本,对文本慢慢做到熟悉还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还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书丢开。对论述型书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气读完,小说缺耐心,或者说是缺训练吧,仅止于中篇,看过的长篇也就一两部。

  看下来更加对看过的欧丽娟老师的视频认同。《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等的继承仅止于文词、情绪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为那些作者对贵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贵族生活体验,对贵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显示出真空状态;而《红楼梦》则不同,展现的是真正的贵族生活,真正的贵族爱情,扎实。作者也是反对自由恋爱的,因为几个自由恋爱的结果都不好:贾宝玉和林黛玉,柳湘莲和尤三姐……都没有好下场,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实的,反而大多有较好的结局。

  抽空耐着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欧丽娟老师的视频也追完。

  《红楼梦》大量的谶语式表达是曹雪芹追求艺术形式结构的美感精心设计,还是他确实具有强烈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从梦游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到抽中的.签里的命运暗示的诗谶,大观园里一幕幕戏剧上演时参透命运或泄露天机的戏谶,指引或预示人物婚恋关系走向的物谶……带来强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孔子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其实,回顾来时路,曾经经历时的看似偶然在放大尺度的时间维度里都展现了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向,这应该是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加体现出《红楼梦》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带有警醒性的对话和解救世人的企图中。就和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参悟人情天机、终到西天取经成功、修成正果一样,《红楼梦》则可以算是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红尘众人历尽情劫、看破红尘、脱离苦海、度脱得道的人生记录;贾宝玉则和孙悟空一样由灵石幻化而成……《红楼梦》确实有些像《西游记》的现实生活修炼得道的重构。

  看过一本本红学著作后,终于真的完整读过了《红楼梦》,有点像残留脑海中的红学观点的一次求证之旅。是幸?还是不幸?

红楼梦读后感3

  琼楼一叶,数百千奇女子,笑探望,凭朱栏,观红尘,叹风华良人寡命薄。

  ——题记

  她是雪芹笔下的才人,是宝玉心中的良人,是观园中的美人,是世俗中的雅人。她的才华无人能及,口如含朱丹,言语似珠玑。那是一盆娇滴的兰,孤高自视的高傲性子和百病相缠的柔弱身子。

  这是林黛玉,寄与贾家的一个远戚女子。

  在世人的眼里,她是软弱的,是娇羞的,却极少有人能认出她的倔强和坚强。

  不错,她爱哭,时常是眼若红桃,丝帕咸润。只要是遇上事端了,宁可哭个昏天黑地,也决不学那别的女子讨好的莞尔一笑。

  我猜,这大概是个性,黯然彰显着与众不同。

  大概是孤独,她学不来宝钗的圆润,学不来探春的机灵,也学不来湘云的爽朗。她学不来,也不去学,更不想学。于是,便用那如刺一般的`高傲逼退了所有想和她亲近的人儿。

  有人说她是幸运的,有人说她是不幸的。

  她幸运,是家中独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请先生教她学识,当个男孩来教养。也造就了这一番叛逆的性情。等父母双双踏上了黄泉路,留她一人世上孑然独立,她便不幸了,寄于他人屋檐下。时刻谨慎倍小心。

  我猜,又怕是心中苦闷无处挥洒时候,就哭几场,也好衡平自己失落的情绪。

  我弄不清,她到底是惹了谁的怜爱,连雪芹也懒得在她身上多着笔墨修那西施身。只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就带过了她惊世的容貌。

  她果真就是一肃幽兰,受不得俗恶气焰的熏燎。只愿抿唇品一品香浓的茶水,再吟一句感叹生死惆怅的离歌。管那是千红是一窟还是一哭,含眉笑望所想的人。用泪水演绎一段悲天悯人的爱情,用略带哭腔的小嗓唱尽了,花儿为谁开,花儿为谁红。

  现在,我却不能盯着她那白如羊脂的脸,问她为何要哭。因为她死了——香消玉损

  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思想被众人无情的扼杀了,才华被泯灭在了那个永远回不来的初春晚上。隔院里唢呐正响,她所系之人正欢天喜地的牵着他人拜了红堂。

  锣鼓一敲,最后击散了她不甘此生的仙魂。

  满天星斗,满地尘霜,无不变色轻啼,来悼这惊芙蓉,比柳絮的才女。她匆匆了结了一身,也不知道临终前有没有再放声大哭,念一念宝玉的名姓。是不是煽动了双唇,却唱不出什么诗。

  我只得猜,违背常人的思想去猜一猜她失声漫哭的原因。

  忆起她举着花锄,手捧春花的怜人样,颦眉一笑,颊红暗放。她说:“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她对生活的幻想,对未来的向往,对冷酷的现实的控诉。

  绛珠草还完了红尘恩泪,就是该走的。她来是还泪报恩,却不曾讲要嫁于痴郎宝玉。

  该我来说时,我也只得淡淡的笑言:

  倾身绛珠落观园,三世菩提聚凌霄。

  闺门小掩黛描眉,且望凡尘君戏笑。

  岂料宅门世难容,只叹花去美人消。

  人生不过梦一场,梦醒万事皆飘渺。黛玉的眼泪,一半是用来感叹世态之炎凉,又一半,则是用来掩饰那藏得滴水不露的坚强。

  她是逆水而行的一只纸船,用力游过了,留下的是一段被尘埃锁紧的凄惨爱情,却最终挣扎并消融在这无情世界里。

  挣扎,在尘世里深深地挣扎……

红楼梦读后感4

  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刘心武续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零八回,就买来了看了下,觉得还不错,这本书真正的把曹雪芹红楼梦的真实结局再现了,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笔法上虽然模仿曹公的笔法生动的写了出来,但是还是有点不近如人意的地方,必竟是现代人去写古代人的东西,是不能到那种境界的,刘心武续红楼读后感。不管怎么说刘心武先生还是做了,根据曹雪芹前八十回中脂砚斋和畸笏叟的书评和前八十回中的"草蛇灰线线,伏延千里"的伏笔,大体写出了曹雪芹的真实结局。红楼梦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研究人员最多,争议最大的一部书,现倔流传于世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是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后四十回,许多红学家都认为那不是这续写的后四十回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中,就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黛玉之死的那一章节,那一回的回目是暖画破碎藕榭改妆冷月荡漾绛珠归天,并不是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里的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回目,在刘心武的回目中有就有了献花雪芹的原意在里面,冷月、绛珠,这两个词在前八十回中曾出现过,绛珠这词曾多次出现,说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幻化成了人形,下世为人来还好神瑛侍者的情债,这就充分说明黛玉本不是凡人,好坏宝玉也不是凡人,黛玉的离去必定是壮美的,而不是像凡人一样焚稿断痴情,读后感《刘心武续红楼读后感》。冷月一词好是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中秋联诗中黛玉联的最后一句"冷月葬花魂"中出现的,面刘先生的黛玉归天的情节也亦设在了凹晶馆的水域,黛玉沉湖仙遁。仙遁只有天上的仙人才会仙遁,那是何其的悲壮。还有一个情节就是王熙风扫雪拾玉的情节,好多都说那是拾的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其实不然,那是拾的前八十回中提到的一个叫良儿的丫头在贾母房中丢失了一块叫"马上封侯"的玉,后被撵出了荣府,其实这玉并没有丢,面是在箱子底上了,后被忠顺王府的'人抄家时不小心遗在了贾母到王夫人信处的夹道中,那时的风姐已经不是荣府二奶奶了,平儿取代了她,她只是个通房大丫头了。

  这部书写了很多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留下伏笔的结局,看了后才体会到为什么曹雪芹对后二十八回的书稿遗失那么的惋惜。我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她人生的三大憾事:一、鲥鱼有刺,二、海棠无香、三、红棂梦未完。前两件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人力不可挽回的了,但是第三件还是可以的,现在不就有人做到了么,虽然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但是也是按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的写法写的,也算是可以弥补一点点遗憾了,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她也稍稍可以瞑目了。必竟这世上她就只有两个遗憾了。

  我在这里预祝这部书大获成功,也预祝这本书能超越程高本(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成为经典。

红楼梦读后感5

  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是著名清朝作家曹雪芹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

  记得很小就开始读《红楼梦》,那时,印象中大观园里的打打闹闹是一本《红楼梦》,总之,这本书只记录了贾史王薛世家的兴衰史。

  可再仔细品读,这本书不只是一个俗气的故事,这故事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凄惨。

  有着世外仙资的林黛玉,才华出众,却多愁善感。母亲早逝,她只得寄人篱下,与贾宝玉情意相投,怎料来了个宝钗,拆散了他们,黛玉最终也含泪而终。如果她自幼是个健康快乐的姑娘,那故事的结局定会改写。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可我不这么认为。在这背后,也只因她在意宝玉,她的心太细腻,宝玉却体会不到,于是她只有用诗发泄内心的情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除黛玉,《红楼梦》中其他女子的结局,又何尝不令人叹息呢?

  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

  晴雯仅十六岁,被迫害而死;

  香菱儿时被拐,最终魂返故乡;

  妙玉被人劫持,途中又不从遭杀;

  红楼梦,又如人生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梦里是荒唐,戏外是荒凉。

  正如小说本身收尾之词: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后感9

  为什么《红楼梦》这么受欢迎?这是最好的答案!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清·曹雪芹

  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绝对称得上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之一。

  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

  张爱玲说,《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

  不只我们视《红楼梦》为宝,就连海外读者都把它捧在了掌心。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称,“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

  盛产大师级作家的法国,将《红楼梦》视为“宇宙性杰作”,称它像普鲁斯特、马里沃、司汤达合力创作出的“天才的鸿篇巨著”。

  《红楼梦》是一部跨时空的宇宙天书。它诉说的人情世故、生离死别、出世入世、爱恨情仇,无地域之别,永不过时。

  无论你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于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从《红楼梦》看见自己,遇到他人。

  无论你读过《红楼梦》,还是正在读《红楼梦》,或者是想读《红楼梦》,都可以来这里——红楼梦赏析(hlm364),一个红楼梦爱好者的聚集地。

  一入红楼兮,终生难再醒!

  这里有精彩独到的人物分析

  这里有真挚缱绻的相思情意

  这里有生活的悲欢离合与智慧

红楼梦读后感6

  认识你,是在那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因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吃罢午饭,我便匆匆跑进自己的卧室,享受空调给我带来的惬意。也许是作业完成后的无聊,也许是想念几个久违的姐妹,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还无法入睡,于是便起身走到书架旁,找到一本名为《简·爱》的书。因为觉得书名很特别,于是就想看看。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与你有了不解之缘。

  不知什么原因,小时侯,我便喜欢看《红楼梦》,而且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许是受她的影响吧,小时候的我很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几乎没有很“铁”的朋友。

  但是,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我结识了你——一个外表普通平凡、内心却乐观坚强的女孩——简·爱。你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面对生活的不公,你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你不甘忍受别人的压迫,有大多数女性不具备的`自尊自立精神;你对爱情忠贞不渝,你对朋友不离不弃。你的内在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和你成了好朋友。从那以后,你彻底地改变了我,让我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开阔起来,生活也幸福快乐起来。

  你教会我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五彩的生活,用爱心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尝试不再自我封闭,让自己主动接近同龄人群体,积极与大家融为一体。遇到困难,我学会自己坚强面对,也会接受来自朋友的关怀;别人有困难,我会送去热情的鼓励,也会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我把自己的真心交给他们,并快乐地收获了他们的真心,成为了他们的知己。于是,我看到了天边七色的彩虹,听到了溪边潺潺的流水,尝到了友谊甘甜的滋味。所有的人都惊叹我的变化如此之大,开朗而又活泼的另一个我,展现在别人面前。

  以前的我,看见大雁南归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惆怅;看见枫叶变红,便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伤;听见笛声悠悠,总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愁思。而今,因为你——简·爱,我变得很快乐,很坚强:看见雁阵枫叶,便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情;见到草木凋零,便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希望;面朝大海,便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

  简·爱,一位不寻常的女子,用自己伟大的品行改变了我。你是我微笑面对生活的导师,也是我快乐成长的源泉。

  因为有你,我不再孤单;因为有你,我变得勇敢;因为有你,我才学会在幸福的春光里烂漫!

  台下有话 龚艳丽周明荣

  一次不经意的相逢,一段不平常的书缘,结识了一位勇敢、自尊、博爱的朋友——主人公简·爱。因为有“你”,“我”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坚强,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取材于名著,叙事流畅,立意积极,中心明确,突出了文学名著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重大作用。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成一个好人,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红楼梦读后感7

  又是一年的除夕。春节一开始,就代表着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歇一歇。而我有了空之后,闲来无事,便开始阅读白话文版的《红楼梦》。

  对于《红楼梦》,每次翻阅同一处,却能感觉每每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同于往日。不知是要说《红楼梦》内容的博大精深还是我从未读懂过它。知红楼,品红楼,只怕我连读红楼都未曾做到过。关于《红楼梦》的书评更是一波高过一波,更有甚者,摒高鄂之作,续曹沾之梦。而《红楼梦》中所揭露出的君不仁,臣不良,父不慈,子不孝等种种都是古时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病。

  读完红楼后,内心的感触并不是因为《红楼梦》中的故事和诗词,却是直指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而我现今要谈的也不是《红楼梦》中鲜活的人物,是它未完的作者。

  正所谓“正史兼野史窥探古人真性情”,“正史野史兼而有之”。我也并不认为,野史比起正史来差几分。相反,二者相溶,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我要谈的'便是曹雪芹的正史与他的野史两者的融合处。

  正史中,都说曹雪芹是由家中原先的昌荣到后来的变故才写出了现今的巨著《红楼梦》。可个中滋味却都没有细说,例如曹雪芹是如何写出大权在握的王熙凤,不知上进的贾宝玉,娇弱多病的林黛玉等等。这原由,怕不是单单一个正史就能说得清,还需借鉴野史的记载。野史记载何其多,就单说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的形象竟是出自曹雪芹的妻子——曹香玉。

  话说曹雪芹原名曹天佑。曹天佑与雍正的皇后曹红玉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姻缘。雍正荒淫无度,最后在曹天佑和曹红玉的合谋下暴毙。曹红玉本是曹家的一名丫鬟,原名竺红玉。红玉贵为皇后,又在雍正辞世后与曹天佑暗渡陈仓,甚至为曹天佑怀有一子,不免激起了曹香玉的醋意。当年本是她去进宫参选的,她死活不肯,只好由竺红玉以她的名义参选,她原以为竺红玉会在终不见得人的去处孤独寂寞地了却一生,却不料竺红玉从贵妃到皇后,步步青云,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于是曹香玉便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对待怀有身孕的尤二姐一般,对竺红玉想尽法子,明里暗里百般折磨。

  孩子生下后,事情败露,红玉便在曹家的天香庭院悬梁自溢,“耻情归地府”。天佑再次逃禅当和尚,“惧祸走他乡”。一段姻缘就此结束。

  风险过后,天佑还俗,辗转回到香山脚下黄叶村,化名曹雪芹安顿下来。

  这般才有了曹雪芹。

  此后,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下,滴泪为水,研血成墨,开始了红楼梦的艰辛创作。曹雪芹在一书中将红玉作为一个为爱情敢作敢为的精神流芳百世、传诵千古,并发誓要把雍正皇帝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曹雪芹在著作《红楼梦》期间,正是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曹雪芹绞尽脑汁,采取前人从未有过的分身、秘写法、隐写法,将一部完整的红玉传和清宫秘史巧妙地隐藏在小说的背后。

  这才有了《红楼梦》。

  关于曹雪芹的野史何其多,我在这里就简单的举了一个例子。不论真假,却有着一定的历史考证性。

  寒假还未结束,梦红楼还在继续。

红楼梦读后感8

  有一本书,常年摆在我的书案上,它像一块磁石,用无形的强大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引得我一有空便揣摩其中的人物的心理,研究它写作的手法,好多理解它一点。这本书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自认为它应该居于四大名著之首。它以宝黛爱情与贾府盛衰为主线,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梦从出现当幻灭的全过程。全书结构完整,贾府兴衰都在前文埋下过伏笔——甄家的小荣枯预示着贾府的大荣枯。它一共塑造了九百多位性格迥异的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金陵十二钗正、副等册中的判词,也暗暗指明了这些奇女子最后悲惨的结局。

  除了这些构思巧妙的故事引人入胜外,书中的`诗词也深深地令我着迷。每位姑娘的诗词都从侧面反映了她们的性情与为人处世的态度。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吟诵着黛玉的《葬花辞》,我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首诗是黛玉访宝玉不遇,以为他故意不让丫头给她开门,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生活,心中悲恸时吟出的。黛玉的多愁善感也在此诗中抒发得淋漓尽致。“花谢花飞花满天”、“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我仿佛看到了暮春时节,柳条和榆钱散发着幽幽的芳香,桃花花瓣飘落满地。一个清瘦的背影扛着花锄,用锦袋收集起春天的残花,用一捧干干净净的黄土掩埋。淡淡的忧伤弥漫在这暮春时节,为全诗哀婉而深刻的语言奠定了基调。“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我读懂了黛玉对世态炎凉、人人自顾不暇的愤慨。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告诉我现实的残酷,黛玉作为一介弱女子,只能做无力的抗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似一尺素笺,寄托了她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尤其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句,如明镜一般映出了一位洁身自好、清高孤傲的小姐。后文又从宝玉的感受与理解,从侧面烘托出了这首诗的震撼力以及文学魅力。

  可惜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却在最后忧愤而死。而她气绝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一边极喜,一边极悲,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这欢腾热闹的景象更加衬出黛玉之死的凄凉,总让我忍不住流下眼泪。

  《红楼梦》向我铺展了一幅封建社会中大家族的生活画卷,批判了当时“人吃人”的丑恶现状,以社会的污浊衬出黛玉等的高洁品质,引发人们深思。

  尽管我总是抽空自己研究或是与同学讨论,但是对《红楼梦》理解仍然过于肤浅,只有读透《红楼梦》,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学会作者写作的方法、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只念木石前盟。空对山中晶莹雪,不忘世外寂寞林。“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或许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才是宝玉与黛玉爱情最好的归宿……

红楼梦读后感9

  今天上午终于看到了《红楼梦》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黛玉死了。整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出场人员数不胜数,金钗十二而偏爱黛玉。红楼开篇介绍说,黛玉本是三生石旁的一株仙草,唤作绛珠仙草,宝玉乃是幻境里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仙草,仙草便有了灵性化成了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一并下凡渡劫,以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情。黛玉为还泪而来,最终也泪尽而夭。

  黛玉是宝玉姑姑的女儿,黛玉之母在黛玉年幼去世后,贾母因心疼外孙女母亲去世又无手足,便将黛玉接到贾府照顾,不久后,黛玉之父也因病去世了。黛玉聪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命运让她格外的敏感,心思太过细密,思虑过重,加上先天的血气不足,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便有了病怏怏的林妹妹形象。偏爱黛玉,因为她的不完美,她的小性,她的俏皮,她损人不带脏字的可爱,怼人怼到哑口无言,她葬花,吟诗,抚琴,待人真心,真诚。大半本红楼读下来,心中装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林黛玉,而不是世间流转着的哭哭啼啼的病较花。

  宝玉初见黛玉,便说,这个妹妹好似哪里见过一般。黛玉爱宝玉,把宝玉作为在自己在人世间唯一的寄托跟希望。而宝玉对黛玉,则更痴迷,因旁人一句玩笑话,说林妹妹要回南方了,而大病了一场。宝玉对黛玉是痴,是用心,视黛玉为知己,宝玉说,只有林妹妹从不说劝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混帐话。宝玉像小王子一样,像个不染尘事的`精灵,却痴迷于黛玉。

  黛玉为宝玉大婚而泪尽而亡。贾宝玉因遗失了他的通灵宝玉而神情恍惚,三魂失了七魄,贾母、王熙凤等人密谋迎娶宝钗给贾宝玉冲喜,黛玉孤苦,身体又弱,识大体的宝钗在众人眼中更适合嫁给贾宝玉,于是便上演了一场偷梁换柱的把戏,骗宝玉指给他的是林黛玉,宝玉虽病中痴傻,却仍开心的准备迎娶林黛玉,掀起盖头来,却是宝钗,大喜大悲之下,病的更厉害了,宝玉说,不如腾一间空屋子,趁早将我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黛玉则在知道宝钗将嫁给宝玉后,悲愤到吐血,黛玉到死都不知道,宝玉是不知情的,她恨宝玉,带着对宝玉的恨,在宝玉跟宝钗拜堂的时辰,泪尽而终。

  宝玉小时候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出家当和尚去,虽没有看完,也知道宝玉最终在雪地里跪别其父贾政出家了,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佛家说,要斩断七情六欲,但是我却觉得情欲才使得一个人有血有肉,鲜活而伟大。小时候觉得,喜欢的时候,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喜欢,不计较得失,不在乎结局,尽力去追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给对方,等到缘分散时,也不会后悔。长大了却觉得,爱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一切都好。

  有一首歌叫《痴情司》,是《贾宝玉》舞台剧的插曲,歌词最后一句写道:今生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给我黛玉妹妹打CALL。

红楼梦读后感10

  翻开这本厚厚的《红楼梦》,一股浓浓的书香味扑鼻而来,我端坐在书桌前,像是面对着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悠久、文化水平高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又为什么不能令我郑重对待呢?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阅读下来,我终于将这本"神圣"的书看完了。我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写作能力之高超,有详有略地将每一个人物写活了,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我仿佛身临其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感触到古人丰富繁远的.情感。

  其实令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林黛玉的逝去、贾宝玉的生日、贾府的查抄等而是刘姥姥的报恩。我一开始对刘姥姥的印象是一个土里土气、话多、爱占小便宜、没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最后她的出现让我不禁震惊,那时的贾府家道中落,所有人都是避之不及,但刘姥姥却在这时自己主动来贾府看望他们,对他们也是毕恭毕敬的,没有一丝懈怠,甚至将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帮他们。只因贾府曾给予她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对那时鼎盛时期的贾府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在刘姥姥眼中却是天大的恩惠,以至于在贾府衰败,大家都退避三舍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走出来帮助贾府中人。她为我留下的印象又成了知恩图报、有责任心、做事果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见过大世面又如何,他真正做到了他人所不敢为的事,一样让我由衷地敬佩。

  但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是少得可怜,且不说知恩不报的人多,就连恩将仇报,反过来咬一口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想必大家都知道好久前孙俪资助一名大学生的事,连着好几天都登上了热搜的头条。矛头都指向了孙俪,真相却令人唏嘘。孙俪的一个简单善举却被恶意报道。这名学生家境贫穷,孙俪知道后决定资助他,让他的生活好起来,每月在他的卡上打钱,就这样资助了一学期,但他高考未考上大学,孙俪仍鼓励他,让他重读了一学年,终于,他考上了大学,且得知了资助他的是位大明星。他开始向人骄傲地吹嘘,上大学后屡次向孙俪要钱却用来逃课、上网吧、打游戏、谈恋爱,孙俪知道后停止了对他的资助,希望他不要荒废学业,但这位大学生却觉得孙俪是不舍得再花钱了,那些钱对她来讲不过是九牛一毛。他联系了各大报记者,将责任都推向了孙俪,把孙俪推上了风口浪尖的地方。这可真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啊。我觉得即使那钱对人家来说的确是九牛一毛,但那也是别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赶通告、拍戏等换来的。刘姥姥那样看似小气、抠门的人都懂得有恩必报,他却恩将仇报,着实令人气愤。资助的钱是有限的,但这些钱能干的事却是无限的。同样一笔钱,对于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人用这笔钱来交学费买资料更勤奋学习,努力改变命运;有人却用这钱来干无意义的事,荒度一生。世界上学习条件恶劣却又勤奋好学的人有很多,你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幸运的一个,上天只眷恋聪明努力的人,你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资格或是理应获得别人的同情,喧宾夺主,得到钱。唯有用别人对你的付出证明你自己才是对人最好的回馈。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学会感恩,让世界充满爱心、充满欢笑

红楼梦读后感11

  《红楼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仅是内容,还有它的封面与插图。它的封面古色古香,只有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个人。插图并不是那种色彩斑斓的图片,而是只有棕色与白色的朴素的图片,但是它几乎每隔两页就会有一幅图片。

  这本书内容丰富,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而这个大家族中有两个性格鲜明的女人——林黛玉与王熙凤。

  林黛玉拾起一朵朵落花,把它们装进篮子,全部埋葬了。还为了这些已经凋零的花落泪,作诗。从这种悲伤的神态中,我们不难看出林黛玉多愁善感。因此,贾母觉得林黛玉太容易伤心了,不适合当一家之主,于是就棒打鸳鸯,拆散了林黛玉和贾宝玉。或许大多数人认为林黛玉多愁善感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我觉得多愁善感体现出来是细心,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假如她不多愁善感,又怎会去留心落在地上的花,又怎么会为了一些落花而作下一首《葬花》呢?她具有丰富的情感,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遇到一些可怜的事物,她也会去帮助它们。在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她对事物的怜悯或许会打动别人,让别人从心底里去尊重她。有一次,我看到了街面上有一位乞讨的老人,他十分可怜,满头银丝,脸上布满了皱纹。可是他放在地上的碗里却没有一分钱。这时,我想到了一些年过花甲却没有子女的老人。这令我十分伤心,于是我就去给了老人5元钱,后来大家也纷纷解囊,为老人捐了钱。然后,老人居然感动得哭了。假如我们不多愁善感,又怎会去可怜一位老人,又怎会去帮助一位老人?

  林黛玉十分柔弱,并且多愁善感,而一位与她截然不同的人——王熙凤也是我所喜爱的一位人物。

  当王熙凤进了贾家的门的那一刻时,她高傲、爱炫耀的特点就通过曹雪芹的`笔墨展现了出来,后来她富有心计、善于说话的特点也渐渐浮出水面。在书中,大多数人都被她刚进门时富有魅力的语言夸赞了,于是大家都特别喜欢她。可是当我们读了这本书后,大多数人都讨厌她,觉得她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可是,我觉得她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有的优点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比如她的语言十分精妙。有一回,林黛玉刚进贾府,她说:“妹妹长得真俊俏,真好像嫡出的大小姐啊!”这句话她不仅夸了林黛玉,还夸了嫡出的大小姐。一举两得,同时夸赞了两个人,将“精妙”这个词语展示得淋漓尽致。因此,我读了红楼梦才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语言的精妙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生活中,精妙的语言会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我的朋友看中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瓶子,她想把它买下来,可是阿姨说:“这个瓶子53元。”她听了,连忙说:“阿姨您真漂亮啊!这个东西40元卖给我行吗?我保证您以后一定会生意兴隆的。”后来,阿姨想了想就答应了。

  王熙凤与林黛玉,各有各的特点,一个是八面玲珑,一个是多愁善感,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特点,我才如此喜爱这本书。

红楼梦读后感12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可是,会有人看懂,只可是,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齐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

  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齐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齐。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貌,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

  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必须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应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仅有回音。

红楼梦读后感13

  我虽不是生活在书香门第之家,但早已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来也怪,我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许多书。书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它就成了我的私人“书屋”了,承载了我的梦。书屋里的书并不是很多,我最钟情的当属《红楼梦》,读它,让人百味杂陈,恍如一梦。

  曹公的鸿篇巨制《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舞台。我想,与其说它是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缩影,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朝代衰落的缩影。读完《红楼梦》,我不觉泪成诗行。黛玉终落了个“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惨结局,想到她《葬花吟》里的花落残红,想到她的求而不得,终落得个香消玉殒,我不觉潸然泪下;宝玉是后知后觉者,经半世繁华终出家做了和尚,令人徒叹奈何……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绛珠仙子的话,是不是黛玉红颜薄命,多愁善感的原因?钟鸣鼎食的贾家落得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是不是宝玉尚未领悟到金陵十三钗,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的含义?

  黛玉葬花,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让我印象深刻,更让我怜惜不已。花盛之后,春颜不可留,凋零衰落乃是自然之道,葬花究竟为何?是因为洁过世人,超凡脱俗?是不忍其被沾污,乃掘土埋之?扛一锄头,携一花袋,树下葬之,你就是这世间的`绝色仙子啊!你是多么的灵慧秀黠!想到你红颜薄命,我又不禁悲痛莫名。想到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句而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再说宝玉罢,不慕功名,不肯入学,终不入贾政之眼。世俗之人皆道你外清内浊,可大观园中匾额上沁芳、有凤来仪、蓼灯花溆、衡芷清苦、红香绿玉等才藻词句,有谁能敌?叹只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啊!

  如此天赐良缘,却没有好结局,好不令人扼腕!宝黛的红粉痴恋,不被世人所容。虽青梅竹马,木石之盟,又怎奈封建社会所认同的金玉良缘啊。生不逢时的爱情,在权钱至上的时代,只能被扼杀。只可叹,宝玉到成亲那天都还以为坐在轿上的人不是薛宝钗而是自己的林妹妹。只好应了自己的诺言,出家做和尚去。而黛玉气死,也应了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谭陷渠沟”。可叹,可叹!什么功名,什么财物,什么权利,都付之东流,终成空!

  又道那王熙风,害死了尤二姐,却在世人面前留下贤惠之名,而苦了尤二姐命运不济,落了个遗臭万年。贾府啊,是罪,是善,又怎么说得清、道得尽?可怜那尤二姐,自刎于柳湘莲的鸳鸯剑下,讽刺极了。

  而当今,又少把爱情建立在钱权之上的人吗?又少尖酸刻薄、两面三刀的人吗?这世界,有罪也有善,我们只能用心去品味,去甄别。

  啊!红楼梦,梦一场!一个故事,一场孽缘,几个青春少年,叫人悲,叫人痛,叫人懂得人情事故,懂得世态炎凉,也教会了我走好人生,不留遗憾。

  合上卷帙,走出“书屋”,如梦方醒。抬首,阳光明媚。

红楼梦读后感14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不错的,就像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没有过一时的辉煌?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然而哪个朝代没有过不堪回首的衰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纣王残暴失民心,北宋的靖康之变……每一个新的王朝都是踩着衰败王朝的肩膀攀登上的,只有不断的新旧更替,才能拥有现在的新中国!远的不说,就拿我们身边的食品来讲,保质期绝对不会是永久的,再好的食物总有变质的一天。当然,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也不例外,从开始的“白玉为堂金作马”,到后来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时间的飞逝,家族的消亡,其速度之快,消亡之净,让人胆战心惊。

  清朝是众所周知的封建社会,它冷得像一块冰,没有丝毫的温度,它不住地用自己冰冷的双手去扼杀被封建社会这张无形的网所束缚的`人,贾宝玉便是这殉葬者之一,他本是生活在达官贵人之家的一位公子哥,却要在家人的逼迫之下去争名夺利,宝玉始终没有摆脱这种纠结,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是金玉良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斗争,最终让他厌恶了世俗,挣脱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束缚,看破了红尘,脱离了苦海,青灯古佛伴其终生。宝玉的思想像一团烈火,但却并没有使这块冰消融,却让它再次冰冷到冰点以下,就这样,林黛玉也被无情的变成了牺牲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黛玉苦笑着低吟出了这悲凉的诗句,也许是她的清高,也许是她的孤傲,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她像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在满山的野草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脆弱。封建社会的思想既像一副沉重的枷锁,又像一块巨大的顽石,压得这个瘦弱的女孩喘不过气来。

  自打元春死后,封建社会彻底地撕去了伪装,露出了自己的本性,它带着狰狞的笑容,肮脏的双手,贪婪的眼神,一步一步向人们逼来,在它的手下,“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它那沉重的铁蹄,瞬间将贾府夷为平地,落得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完《红楼梦》,我奋力地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挣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行动受约束,思想被禁锢,身不由己,既像一串提线木偶,任人把玩,又像一个个傀儡,不幸的变成了行尸走肉。而现在的我们至少活在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它,我们有能力去战胜它,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红楼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带着这缕清香,从遥远的清代飘来,飘呀飘,飘进人们的心里……

红楼梦读后感15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不同的人看的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林黛玉,有人喜欢薛宝钗,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也就不一样了。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我们要多看些书,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往往不止这些吧?作者有很多伏笔,等着我们去发现。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7-15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7-24

红楼梦读后感07-08

《红楼梦》读后感07-08

《红楼梦》的读后感12-12

红楼梦读后感07-09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9

红楼梦的读后感10-15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10-19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