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史》读后感

时间:2023-11-17 08:20: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自然史》读后感

  •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史》读后感

《自然史》读后感1

  这个星期,我开始看布封写的《自然史》,这是一本关于自然、科学、道德伦理的著作,共有36卷。

  布封,法国人,一个博物学家、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

  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起源,他认为,是地球形成后的某些物质演变产生了动物、植物,才有了人类。他大胆地指出,当时人们迷信的《圣经》中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从而有了智慧”的说法是大错特错,人类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他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他倡导的`生物转变论对后来的进化论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达尔文也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物种起源的第一个人。

  布封的《自然史》一书,把科学与文学毫无瑕疵地结合在一起。

  布封的语言富有艺术性、画面惑,又沾染着文学气息,用形象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受到他反封建,信科学的思想,就像在用实行告诉全美国总统特朗普: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

  《自然史》中的《马》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在文中,作者用文学的语言说明了马的习性,马的种类,马的性格,又赋予了马人性的一种光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妩媚。”这个句子,代表了作者布封的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世间万物一切人无法给它们的东西,人只能去扼杀它们的天性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文章对马那种剽悍,无所畏惧;强大而不欺凌弱小的性格与品质做了科学的介绍。还有一句话:“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抗拒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来求服从得更好。”这一句话和上面的一句,是将被驯服的家马、战马和在远方逍遥快活的野马进行对比,写出了这种动物忠心的性格——是的,要么,不服从,要么,服从。它们是一种有性格,有追求的动物,就像身份卑微但心系国家安危的诗人杜甫,军人辛弃疾(确切的说是上马安天下,下马定乾坤)。

  我们要学习布封笔下马的性格,更要学习布封出淤泥而不染,敢反对权威,文笔幽默的性格与写作风格。

《自然史》读后感2

  清晨,朝阳洒在了我的书桌角,我便捧起书开始了晨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仅仅古人的笔下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在大名鼎鼎的法国作家乔治·布封先生所著的《自然史》中也透露着人与自然的巧妙的和谐共生,《自然史》是布封先生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书,这部书浸润着他的全部心血。文章既生动又有趣,引人入胜。

  从这部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万千世界。我看到了地球的沧海桑田的变迁,人类的进化发展,看到了自然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也看到了埋藏在地下的丰富的资源和矿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动物史部分。有凶悍无比的老虎,威风凛凛的狮子,有憨实健壮的河马,聪明机智的狐狸,还有慢吞吞的树懒等许许多多有趣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气候,不同环境当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大自然如此奇妙!

  从这部书中,我了解到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比其他生物更优越。对于大自然而言,没有什么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之分,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原本我最喜欢去动物园,海洋馆和马戏团看各种动物和表演,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动物园和海洋馆,还有马戏表演对于动物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大自然才应该是动物的家园。人类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利益和私心伤害其他动物。当我看到《自然史》中“鹤”这一章的时候,正值暑假,妈妈带我去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去看了丹顶鹤。扎龙湿地保护区内,蓝蓝的天,清清的水,一望无际的草海,丹顶鹤有的在草地上漫步,有的溪水边捕鱼,有的在嬉戏,有的'引颈高歌,这才是鹤的家乡。妈妈讲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丹顶鹤在这里,真为扎龙保护区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才是对动物的最大的保护。妈妈告诉我,丹顶鹤很漂亮,世界上还有一些很漂亮很可爱的动物由于环境污染或者捕猎等原因灭绝了,我感到很难过,我希望不再有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意识到人和自然不应该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应该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爱护大自然,从我做起!

《自然史》读后感3

  一直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

  虽然爱是所有婴儿都渴求的天然滋补品,爱是生理的需要,但必须哺喂给婴儿,他们才得以受教。物质继承物质,情感,人格,欲望全都来自肉体和化学成分。所以"好好教你的孩子……这是爱,是生理的需要,能感受到爱的'孩子,是爱的丰富资助他生命中的每一项计划。孩童的自信来自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受到喜受,而很多讯息又来自婴幼儿期的拥抱,亲吻,抚触,亲密的身体接触。这也是为什么鼓励母乳喂养。生活中很多正在吃奶的婴儿有时会停下来,等待母亲拥抱他,抚慰他,和他说话,才能继续吃奶。要爱,就必须先被爱,感受到被爱,善待我们的天使,让我们享受他快乐的成长,也让我们享受做父母的爱的能力。

  让患者抛弃童年时所学的错误,疏忽的教训,是心理治疗师最困难的工作。虽然说成人也能摆脱坏习惯或掌握新技巧,但却不容易。而在年幼时却最为容易印记父母赋予他的"文化"和"人格"。

  父母多么重要,多么需要学习。古话说"一个好女人富养三代”,那是精神的富足。

  ″女儿夫妻俩天天不管两个孩子,自己出去玩,把两个小孩丢给我们,每天档口要做那么多事,还要照顾两个小外甥。昨天生气叫我老公'ⅹxⅹ,你再不能做老好人,自己天天忙得晕头转向,还要照俩个孩子,叫女儿带他们回自己家。’你知道那个大的听见了怎么讲'姥爷,你累了我帮你按摸,我长大了挣钱给你花。’那个小嘴巴可会哄人啦。"

  ″你们大人享受了天伦之乐,其实你老公有孩子在身边他做事不累的。而且你们那里天天有客户上门,小孩子也学会了跟陌生人交流,又能学到汽车的维修,天然的学习场所。”"那真是你说的那样,我老公趴在车底下修,小孩子就在旁边递工具,还跟姥爷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叫我姥姥你别生气,我在这里不吵你。吃饭″自己来,不要姥姥喂”洗澡也自已去找衣服,生怕你要他走。”

  孩子是我们的天使。愿他们沐浴在爱的光芒中。

《自然史》读后感4

  当人们对贝壳赞叹不已的时候,也许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和进化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知道贝壳就是贝类的外骨骼。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记载115,000多种,其中包括化石种类3,5000种,物种数在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正因如此,贝类不仅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外骨骼——贝壳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收藏的珍品,如作为装饰物、钱币,甚至是定情之物。喜欢贝壳的科学家不乏其人,美国著名贝类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海尔特·J·弗尔迈伊博士就是一位,从10岁起,他开始对贝壳感兴趣,并着手收集研究,这一切都在他的力作《贝壳的自然史》一书中得以充分体现。

  海尔特·J·弗尔迈伊博士在全书三个部分中分别说明了贝壳怎样形成的、怎样作用的和怎样进化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部分,在简单叙述贝壳与生物学问题的基础上,从贝壳几何学、贝壳的建造与维护的经济学等方面,重点探讨贝壳构造的'规则,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独特的分析;第二部分,从贝壳力学、捕食者及其方法和应敌策略,介绍了贝类在危险世界里如何发挥贝壳的作用;第三部分,从贝壳的历史地理学和贝壳的进化经济学等,分析了贝类如何穿越时间隧道,完成进化原理和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问答贝壳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时,充分运用了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因为作者深信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和生态学术语加以表达。首先,作者把贝壳比作“房屋”,建筑者——贝类的软体部分在建设、修缮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消耗物质、能量和时间,在其运动、摄食、繁殖等活动中同样如此;其次,作者把贝壳比作寄居者的“交通工具”,对付劣物或入侵者“陷阱”、进攻时的“武器”、引诱配偶的“信号”、甚至是培养饵料——浮游植物的“温床”,这需要贝壳结构与其功能的相互协调;再者,作者把贝壳比作“传统建筑风格的再现”,反映出建造和维护的成本、控制“居住者”生长的规律,以及祖先进化的特征,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建筑,不同历史阶段也存在着巨大的变化,贝壳的特征也同样刻上历史和地理的烙印。作者由此而认为人类必须“健康、合作、高效”地在利用地球资源。

  综上所述,《贝壳的自然史》一书图文并茂,文字精美,言简意骇,颇具特色,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自然史》读后感5

  清晨,一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叫醒,打开窗户,对面树丛中的一只可爱的鸟儿正欢快的跳跃着,它一身黑白相间的外套,模样是那么娇俏。看着它向我欢呼问好,我有点内疚,我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呢。

  如今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看到的往往是些在动物园中娇生惯养的动物,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的我们啊,看到的只是些被强迫了的改变了自己本色的动物。

  合上这本《自然史》,回想一下,仿佛我刚才与飞禽走兽结交了一回朋友,就连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猫啊.狗啊.燕子啊.麻雀啊它们还有许多不被我们了解的地方。更何况那些我们叫不出名字,未曾谋面的朋友,带给我多少新鲜与震撼呀!

  记得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去奶奶家,发现奶奶家门口的地上有摊鸟类的粪便,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燕子在门正上方搭了一个窝,地上那些粪便是它们的杰作。看着这摊肮脏的东西,我想万一我经过门口时它们拉出来的粪便刚好掉在我的衣服上,那真是脏死了。我立刻找来一根竹竿,想把燕子窝捅掉,奶奶赶忙阻止我:“别捅,别捅,燕子从南方飞到这儿来是吃害虫的',它们只不过在我们家借住一下。”我起先还不信:“难道它们不吃谷子?”奶奶告诉我:“燕子只吃害虫不吃谷子。”我似信非信。看过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库蚊.象虫是燕子的美餐,却是农作物的大敌……

  从书中我知道:农民最得力的助手——牛;只喜欢从社会中索取一切适合他们的东西,却从不为社会贡献点什么——麻雀;不搏斗就可以自卫——刺猬……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动物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孔子鼓励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话是两千多年前说的,对我们现代人更有意义。与自然的日益远离使人们除了金钱和钢筋混凝土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认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来自社会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多重压力使人们心里根本容不下一丝原始的绿意。这样的人呀,怎么在地球上生存?

  放下书,我来到窗前,那只鸟儿已不知何时飞走了,它栖息过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深绿色的树叶,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发亮,真美呀!我想,一定有更多的鸟儿来看它,并为它歌唱!如果你放慢些脚步,细细观察,侧耳聆听,你一定会发现,这真是奇妙的大自然啊!

【《自然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治史三书读后感04-29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05-25

自然之道读后感04-28

大自然启示读后感06-08

自然的日记04-15

大自然日记04-19

感恩自然作文12-19

大自然的日记12-16

大自然的日记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