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时间:2024-04-08 13:1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读西游记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1

  作为一名现代的小学生,我们可不能落伍了!虽然我们不能做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但我们最起码也可以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好读书。

  最近,我非常疯狂地爱上了这本书———《西游记》。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五遍了!这里面的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我都能倒背如流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土大唐的唐三藏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经历了许多千难万险,尽管前面有多少困难等着他们,他们还是好不惧怕,毅然决然地走过了这段艰苦的历程。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这本吴承恩写的经典名著可以使我们的感情变得丰富、细腻、坚定,使我们的精神变得深刻、睿智、博大,是我们窥视人类精神、汲取人类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最基本的途径,为我们的成长打下宝贵的精神基础。

  我和小说的主人公唐三藏、孙悟空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异别嘛!令我惭愧不已。我仿佛乘着时光机来到了五年级那时的我。我手拿着一枝笔,在手上不停地转着,一看就知道我遇到了难题,面对这一大堆复杂的数学题我不知该从何下笔。我绞尽脑汁地想,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没办法,我只能把可怜的作业本随手一扔根本就不搭理他。我只会等待着命运的降临,等待着老师的答案,不动脑筋,糊里糊涂地把答案填了上去。唉,说起来可真惭愧啊!我就遇到了芝麻那样大小的`事就退缩了,而他们师徒四人遇到了如同巨浪大的困难都没退缩,我是不是也也太没用了?其实他们也有过后悔,也有过反悔的念头,但他们却努力地走过了这平凡人不能走过的路程。我发誓要向这四人学习,做个崭新的我。

  只要我们有耐心,并且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轻轻地擦去时间留给他们的那些飞灰与尘埃,神灯的光芒就会愈加明亮。

读西游记有感2

  这个寒假,我又一次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次读,我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师徒四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无数的妖魔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当他大闹天宫时,毫无顾忌;当他遇见唐僧时,真心实意拜他为师;当遇到妖魔鬼怪时,他神能广大,使出一身好本事。他驾着筋斗云,手举金箍棒,直向妖怪打去的英雄形象和敢于和强大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十分令我神往。

  读到最后,也许很多人都会问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再看看我,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害怕,不敢去尝试。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选参加跳大绳比赛的人,看到粗壮的'绳子,我怕极了,一直躲在一边不跳,有些同学会跳了,我还不会,现在想来,真是惭愧。他们还拥有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因为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所以妖怪们总想抓住唐僧,它们使出各种计谋对付唐僧,最后有了贵人帮助和徒弟三人的团结才救出师父,俗话说得好:“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只要团结起来,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最后一点也是许多人很难做到的,就是持之以恒,取经之路十分漫长,一路上又危机四伏,妖魔鬼怪四处出没,奇异怪事也会频频出现,这么危险的旅程,随时可能让人命丧黄泉,特别是唐僧,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凡人,没有任何神通,却不屈不挠,明知取经路上千难万险,义无反顾,放弃了多少次荣华富贵的生活,也要为国取回真经。唐僧每每被妖怪抓去,可他并没有放弃,仍坚持往西前行,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明知险,也能回头去过舒适的生活,可他们也持之以恒随师父往西前行,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其实学习知识也是这样,有一句话说得好“积累知识在于勤,学问渊博在于恒”,只要持之以恒的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一致,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师徒四人取经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它给我的启示。

读西游记有感3

  “坚持不懈”一只是成功的代名词。《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为什么可以修成正果?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每次都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

  在孙悟空把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连根拔起后,被大仙知道了。悟空找遍了神仙都没有药房时,他有知难而退,私自逃走吗?不,他没有。他继续坚持找药房。文中有写:神树灵根竟相折,大圣访仙求妙诀。我被孙悟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震撼了:孙悟空不仅要求方法,而且是妙方法!这更是说明了悟空求药房的决心。如果不是他的这份决心,怎么可能救活人参果树,又何尝能取到真经,修成正果呢?

  有一次,我被一道题似拦路虎般“拦”住了。我先去问问同学,可同学也不会。我只好去问老师。老师先给了我一些提示,让我去做一做。我去做了,但还是做不出来;我又去问老师,老师给我讲了讲这题目的细节,又让我去做一做,我绞尽脑汁,还是做不出来;我只好又去问老师。老师边说我边问。这次问完后,终于懂了。

  困难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能提升自己的财富。我们应该去面对并打败自己的困难,自己才会有所提升。一个人如果不直视自己的困难,不坚持去攻克它,那又如何去攻克那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难题呢?有个成语叫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只要肯坚持,再大的石头也可以被水滴滴穿。生活亦是如此。如果肯坚持,那再厚的书可以读完,再难理解的书也可以理解,再难的题目也可以做得出来。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坚持,那有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的呢?在普天之下,在历史之中,有多少人努力去做了没有收获、没有成功的呢?愚公虽老,但他的子子孙孙只要敢坚持,又如何不能把大山搬走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心去做一件事,那你一定就会成功。

  人人都会去做事情,但不是人人做了事情是成功的。有些人会大步向前去完成,有些人只会原地踏步。上天给了人们机会,事情的成败主要是靠自己。你的输赢全靠你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勇气去做一件事情;看自己有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看自己有没有钢铁般意志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毅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老话一直埋葬在人们的心里。自己是否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不是靠别人。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你只能去学习别人致胜的法宝,而不是把别人的成就占为己有。如果把别人的展位己有,那你还是一无所有。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的确如此,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你必须先拥有坚持这一种可贵的精神。

读西游记有感4

  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愧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话故事揭露出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我觉得,在这个假期中,能看完这样一部文化瑰宝,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真是获益匪浅呀!

读西游记有感5

  我国古典文章《西游记》是我比较喜欢看的神话小说,同时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里面讲的是唐僧和三个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乐于助人,不管在路上遇到多么强大的妖怪动能努力战胜他们,所以在取经的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后就是猪八戒了,他有一个圆滚滚的大肚皮,成天就好吃懒做还背着一把九齿钉耙,但猪八戒天性憨厚从没有害人之心。接着就是沙和尚,他天生的.性格就是老实厚道,整天扛着行李,在危险的时候也会及时去战斗。

  看了这么久的《西游记》我还发现了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唐僧!如果仔细想一想要是没有唐僧就没有那三个徒弟,如果唐僧不想去取经就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唐僧不论是被妖精套路还是要被妖精们吃掉,他都没有去放弃取经这条通天大路。坚持就是胜利,这世上没有走不了的路!

  这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些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但有些人吃不了一点苦,我坚信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走向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读西游记有感6

  寒假里,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中国古典名著。我很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他挑战传统,蔑视权贵,不屈不挠,用他那神奇的七十二般变化和威力无穷的金箍棒,横扫天庭,表现出对天神统治权威的抗争,蔑视与反叛。

  虽然我很欣赏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本领,也很敬佩他一路历经艰难险阻,忠心耿耿地护送师傅唐僧从西方取得真经而回。但是,我也发现了孙悟空的.不足之处,就是我发现虽然孙悟空的本领很大,能降妖降魔,化险为夷,但他几乎每次与妖精作战,到最后还是要在众天神的大力协助下才能最终战胜妖魔鬼怪的,而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的。

  所以说,孙悟空还是有弱点的,他的本领,多少还是要依靠于天庭众神,他并没有完全摆脱神佛权威的束缚。我很希望能再出一本“西游记”,塑造一个完全独立的,威力更加强大的孙悟空来。

读西游记有感7

  《西游记》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今年暑假,我又把这本书拿出来好好品味了一番。这本书讲了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那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三打白骨精”了,这一情节讲述了白骨精变成女孩、老太太、老大爷想欺骗善良的唐僧,从而吃唐僧肉的故事。但孙悟空却把她的计谋一一识破,还把她除掉了。但唐僧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他以为孙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老百姓,于是把孙悟空赶走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则新闻,有一个人胸前挂了一块“我是聋哑人”的牌子,在天桥上乞讨。最终,跟踪了几天的`记者发现了真相,就将计就计粉碎了他的计谋。一天,记者买了足够多的食物送给了这个“乞丐”,这时,走过一个路人,正要给他钱的时候,记者上前对路人说:“我已经给他买了足够的食物,不用再给他钱了。”这时,“乞丐”无动于衷。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路人准备掏钱,记者再次上前阻止,“乞丐”恼火了,用手势赶记者走。记者再三阻止之后,“乞丐”终于忍无可忍了,对记者破口大骂,还准备动手打记者,见偷拍的摄像师出来,“乞丐”才愤愤地收起行囊离开天桥。记者一路尾随,只见“乞丐”来到地下停车场进入了一辆汽车,几分钟后,换好一套干净的衣服从后座坐到了驾驶室,看到记者还在拍,只好灰溜溜地开车逃跑了。

  这些东西告诫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炼就一双属于自己的“火眼金睛”,不能只看表面盲目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读西游记有感8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在电视上看了个大概,不过为了了解情节,我又重看了一次书,颇有些感受。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号射阳山人,他很有才华,但因为科考不利,到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来流浪在南京,卖文补贴家用,当上官以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去官职,在贫穷中死去。

  《西游记》一书讲的是一位叫江流儿的苦命少年,父亲遭人陷害,母亲被人抢占,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被皇上选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江流儿后来改名叫唐僧,是灵禅子转世而来。据说吃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因此一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在等待着他,路途的艰辛可见一斑。为了能顺利取到真经,路途中他一共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

  孙悟空五百年前大闹天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后被唐僧所救,陪唐僧西去取经,降妖除魔,历尽千辛,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原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在高老庄投错了猪胎,当了妖怪,抢了庄主家的孩子,后被孙悟空收服,成了唐僧的徒弟,修成正果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原是天上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在流沙河做妖,后被观音点化成了唐僧的徒弟,修成正过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三个徒弟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在三个徒弟中是最机智的,在豹子精将假的唐僧人头扔给三徒弟时只有孙悟空识破了诡计,而且他胆识过人,武艺高强,能言善辩,心地善良,嫉恶如仇,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受尽了艰辛,最后取得了真经,是古代玄奘师傅去天竺取经的真实写照。

  但,在《西游记》中我感到有些不足,有一些不合人情的东西。如江流儿的母亲在丈夫被杀后,为什么不报官,就算她向娘家求救,一定会真相大白,为何等到母子相遇才让真相大白,虽然只是小说,但不合人情,看着没劲。

  在高老庄时,猪八戒那么喜欢高姑娘,应该早将她捉走,为何还等到孙悟空一行人来了后才动手,以他的性格来看这难道不让人奇怪。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也许这是一个弊端,也有可能是我理解错误,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本好书,我一定会好好阅读,解除心中的谜团。

读西游记有感9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看了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之后,我曾不只一次的幻想着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拥有一身好本领,降恶行善,伸张正义。

  《西游记》内涵深广,极富哲理。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和三徒弟沙悟净西行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我喜欢这本书,它不但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情节,更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邪不能压正!只要我们有一颗正义的心,世界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上,正义处处存在,也只有它的存在,社会才会如此的美好、和谐。不信,你瞧,如今,网上,报上,电视上,不断报道出骗子的.种种狡诈非常,但是不管他们的手段是多么的高明,都逃不过火眼金睛的警察,逃不出那张正义之网,总之邪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正义之心,将邪恶拒之门外,社会将是一片繁荣景象。

  ……

读西游记有感10

  《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拿起此书,便久久不能放下。

  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有善心;沙悟净——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性格各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文章添上一抹独特的色彩。

  《西游记》一书的主题无疑是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不是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坚持向前的执着精神,唐僧师徒最后又怎可能取得成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的我们,生活无忧无虑,吃穿不愁,从小在温室中长大,总是对事情有着“三分钟热度”的态度,受不了一点委屈,经受不了任何挫折,随随便便就说要放弃。

  我一直坚信着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把一件事认真的从头做到尾,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已经尽力,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因为你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真的是一本值得去细读的经典名著,身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颗永远都不会被取代的文学名著!

读西游记有感11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十分精彩,引人注目。

  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真经,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过了十四寒暑,最终没有白费十四年的磨难,取得了三藏真经。故事讲的十分生动。让人百看不厌,就这样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的《西游记》。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忠心的沙僧,贪吃的`猪八戒,善良的唐僧……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取经路上。全都靠他奋勇杀妖,毫不退缩,才保唐僧取到真经。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西游记》真是一本经典的好书,有空我一定要再看一遍。

读西游记有感12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西游记有感13

  轻轻的抖落书面上的尘,翻开“西游”,扑鼻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清香。

  “西游”就像是一坛美酒,久而弥香。即使是第二次品茗,也是像当初一样喜爱。

  也领略到更多的道理。

  记得小时候爱读“西游”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孙悟空”。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他会七十二变、会翻一个三千六百米远的跟斗,还有一个神奇的金箍棒……现在,我依旧喜欢孙悟空,但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才喜欢它,我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还有就是他的聪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强权。在花果山时,孙悟空纵身一跃,跳如瀑布之中,率先发现了瀑布之后别有洞天。给自己和那些猴子们一个安身的'好去处,因为自己的勇敢,是群猴推举他为大王。在天宫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恼了王母娘娘,还三番四次的扰乱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惧,依然我行我素。玉皇大帝、诸位神仙都怕他、烦他;即使到了如来的面前,他也是敢赌、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显在文中。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他聪明,在“三打白骨精”中,当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来到师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认为是来寻女儿的,担心又害怕。但悟空认定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聪明。他对大家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便上前,取棒照头便打。在过火焰山时,更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一调,铁扇公主不借,无空又敌不过芭蕉扇,他便智区取,借来定风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风丹,任凭那铁扇扇”,的确借到了扇子,不料却借来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调,悟空化作牛魔王,铁扇身边骗走扇;三调,大圣唤来众神仙,牛魔吓得便交扇……

  合上书,悟空的聪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早已经镌刻在我的心里,其实他不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吗?我们因该像悟空那样棉队困难时,不害怕,不退缩,即使对方很强大,也不能畏惧,都要坚持,都要战胜到底,永不放弃!

读西游记有感14

  读过《西游记》,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是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背着唐僧去呢?仔细品味,我觉得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修佛的过程。

  孙悟空代表的是唐僧的心。“心猿意马”,我们的心会攀缘,它可以想去哪里就到哪个地方。人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破坏力极强的,同时它又是多变的,当心修炼成了斗战胜佛,束缚着心的铁环自然也会消失。而白龙马则是唐僧的意志,无论路有多坎坷,永远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猪八戒代表的是唐僧的欲望。猪八戒经常偷懒,而且贪财贪色,可唐僧却从不过分地教训他,对他处处包容,反而悟空做错一点事就会受到教育。当我们做了错事时,往往会原谅自己的行为,而这正是欲望的驱使。

  沙僧代表的是唐僧的理智和逻辑。他是所有情节中话说的最少的,但他的每一句话说的'都是事实,每一句话却又很无趣,而大脑中的理性和思维总是要思考问题挑起重担的。

  另外,牛魔王和孙悟空是兄弟,而他不喜欢被束缚。这正像我们自己,一面束缚着内心用来学习,另一面却总是想要出去玩耍。还有,芭蕉扇一面扇出来的是风,一面扇出来的是火,这么厉害的扇子,铁扇公主却把它藏到了舌头底下,因为舌头是最能扇风点火的。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现象,就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几乎每一次遇难都会请神来帮忙,假猴子和真猴子的实力不相上下,真的就像是同一个人。谛听听出了事情的真相却不敢言明,直到如来用钵扣住了假猴子,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其实假猴子就代表了唐僧的二心。唐僧把自己的心完全放走了就生出了二心,而一棒打死就代表他以后要一心一意地去取经,而且懂了不能完全都靠一己之力,要学会合作。

  苦难后才会有内心的坚定,人性的沉稳,而这《西游记》正是告诉了我如何能够修心。

读西游记有感15

  我喜欢读很多书,比如《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话》……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是《西游记》。

  作为四大名字之一的《西游记》,有65个妖魔鬼怪和66个角色。在这么多妖魔鬼怪和角色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一个不怕天地、不怕能干的猴王。他既勇敢又敏捷。我真的很佩服他的眼睛。

  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真假难辨美猴王。起初,悟空杀死了一群强盗,唐僧把他赶回了花果山。一只六耳猕猴,但这时,他来搅局。六耳猕猴打了唐僧,抢了行李。真是狡猾和奸诈!幸运的是,佛陀最终分辨了真假。唐僧知道他误解了悟空。师徒们终于和好了,又踏上了学习经文的道路。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9981年的困难,四位师徒终于得到了真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西游记》告诉我们,信仰的城墙可以抵御所有的困难。

【读西游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西游记》有感08-03

读西游记有感09-03

读名著《西游记》有感03-30

读《西游记》有感大全15篇08-28

(热门)读《西游记》有感14篇09-15

读《西游记》有感集锦[14篇]09-09

《西游记》读书心得【经典】08-04

《西游记》读书心得03-07

西游记读书心得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