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5-08-29 08:18: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刚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时,我有些惊讶,我想一个美国人,怎么会写有关于红军的书呢?翻开书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一名记者,80年前他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进了红色苏区。斯诺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读者走进那段红色岁月。

  在书中,中国红军与敌人们斗智斗勇,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成功突破敌军的包围,脱离困境,红军的足智多谋令我深感钦佩,2万5千里长征,可谓历史的一大奇迹。

  在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令我最为钦佩的`莫过于周恩来。周恩来出身于书香世家,骨子里流淌的却不是温和书生的血液,它流淌的是稳重,刚毅,坚韧的革命血液。他以思想知识为武器,为中国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无论是在艰苦决绝的革命时代,还是在身居高位的总理之位,他都始终如一,他的心中向着人民,向着党与国家。一生殚精竭虑,死后将骨灰洒向祖国大地,他要守护这中华民族呀!

  斯诺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本书是一部充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让我们懂得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是那些革命先驱在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80年后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如同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我是第一次看这一本书,看的时候是挑选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吸引我的章节,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这本书的地位,不仅仅是处于政治与回忆录,更是一本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斯诺以一个美国人角度讲述了中国的情况,这本书中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美国社会的色彩,但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更加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难处与存在哪些巨大压力,我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感觉小鬼子特别傻,踩个雷就上天了,实际上战争是十分残酷的,所以,我们更不能忘记以前的.屈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强大是来之不易的,是来自那些有着高尚奉献精神的革命烈士们,我们要去敬重他们,纪念他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在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全书共计,内容主要是红军长征的过程盒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史实,给人鼓舞,激人奋进。

  真切的让我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那烽火连天过去,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红色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

  这本书对我们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影响,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了当时就中国的历史,也成功点燃了我们那炽热真诚的爱国之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红小鬼”们。在作者斯诺的笔下,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趣可爱。那他们究竟有些什么性格特点呢?

  “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上有一颗黯淡无光的红星。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黯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年纪和打扮并不能阻挡他那热情向上的`心。“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这哪里像一个常常受苦挨饿的孩子!他藏不住那股热诚、忠实的劲儿——好一个“闪亮”的“红小鬼”! “喜欢红军,你问?他们当然喜欢红军,红军给他们田地,赶走地主、收税官和放债人。”这是斯诺问一位“红小鬼”时他的答话。“地主”“收税官”“放债人”,这“小鬼”竟然懂得马克思主义者的词汇!可见其信仰之坚、认识之深。

  还有一个“小鬼”,名叫季伯——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因为他的名字谐音很特殊,1 所以别人常常叫他侮辱性的外号,给他无穷的羞辱。为了此事,他特意来到斯诺的房间里,恳求斯诺不要写错他的名字。“他却感谢我,给我一个恭敬的鞠躬,又向我行了那种不平常的敬礼。”为了一点“小事”,专门跑到斯诺房中去说明——为了不破坏红军的整体形象。这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党情怀,使我非常钦佩。

  “红小鬼”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有坚忍、苦干、活泼的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都是许多成年人做不到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合起书页,我激动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脑海里依然浮现着一代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光辉灿烂、彪炳千秋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一串红色的记忆。

  如果中国现在没有解放,或许我们还生活在充满了枪炮声,战火喧嚣的环境当中。可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宁静安定的环境里,国泰民安、生活幸福。这一切都来自革命前辈的'努力与坚持,可以说,我们如今的生活是用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遗志踏寻他们的足迹,我翻开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书。作为访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即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憎恶与恶毒,也没有对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所以,他的看法可能是最真实的。

  在书中,中国的革命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刻意曲解,这已经不是一段真正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受到了扭曲,就像斯诺还没进入共产党根据地之前,他一直认为共产党就是所谓的“赤匪”,而领袖毛泽东就是“土匪头子”。

  进入根据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简直是大错特错: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激情。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百战百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之色变的贺龙。更有一大批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好汉。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钢铁一般的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毒瘤,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相反,国民党反而更像是一群土匪,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做出不抵抗政策,却对同是中国人的共产党赶尽杀绝,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把中国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却派人把自己美化成“抗日英雄”,而土匪般的过去,才是他们真正的历史。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这段真正的历史,把这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在这本书上,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群有气魄有风度有力量有抱负的领导者,让我们认识到了这真正的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在今年建军节到来之前,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国共分裂的情况下,冒着被国民党抓住并处决的风险进入苏区,对红军和他们的故事展开了一次深入采访。当时国民党一派的报纸说红军就是一群土匪,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群新式流寇。不过,斯诺并没有轻易的相信这些话,而是决定亲自到苏区一探以后充分的信任同学们。

  在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走七十一华里。从这些数字看出,红军的长征是多么的艰难,要完成大转移需要多大的信念和决心啊!按照正常人每天睡十二个小时来看,红军严重休息不足——他们本来应该有一百八十二天是在休息,但是他们只休息了四十四天!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啊!我是一个毅力不好的人,做什么事都缺少毅力和恒心。所以今年暑假妈妈为了锻炼我,带我骑自行车回奶奶家。从杭州下沙到安吉孝丰奶奶家是135公里,平时开车2个小时就可以到了,但骑自行车要多久呢?肯定很累的呀!7月份这么热的天,顶着烈日在路上骑车一定受不了啊!山路上下坡很多,我能骑得动吗?种种的困难在我脑海里翻滚。但是因为很久之前就和妈妈有过约定,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去。

  为了路上不晒大太阳,我和妈妈天刚亮就起床出发了,骑到中午时找了一个商场吃饭休息,到了下午四五点太阳快要下山时继续上路。虽然很累了,但我还是建议妈妈晚上也赶一点路,晚上很凉快,而且第一天我体力也很充沛。今天多骑一点,明天就可以早点到奶奶家。晚上骑在那伸手不见五指,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我和妈妈都很害怕,我俩只能互相鼓励,边骑边聊些开心的事,也就没那么害怕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和妈妈历时13个小时终于骑行到了奶奶家。看着爷爷奶奶脸上的笑脸,村上左邻右舍的赞叹,什么辛苦都抛之脑后了,心里充满喜悦和自豪感。通过这件事让我觉得不论多么难的事情,能否完成它的原因就是:你有没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气!有没有恒心和毅力!在迈开了双腿一步一步走下去的过程中,你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看上去很坚难的事情。想必红军的长征也是如此,心中有着解放人民的信念,有了扛起枪来和大部队走一步的勇气。才最终是他们完成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转移。

  这就是我现在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一些收获。不知道等我大一点我以后再读是什么感受,希望能有更深刻的领悟,尽请期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题记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读完斯诺来到红色中国,并在此期间写下《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毛泽东主席这句令我震撼的话,完完全全代替了我的主观感受。不知道自己是震撼于当时的中国真实情况,还是感叹于斯诺描述事件时适当且优美的词句,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打转。

  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探究过往、感悟过去的人,往日看到那些印在课本上的那一位位先辈的名字,并无太多感慨,敬意也很难生出,即使他们的故事早已熟记在心,但在此刻,他们的名字在我心里一瞬间变得鲜活而又生动。

  斯诺在文中说:“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工业体系即使不说是患小儿麻痹症,也还是穿着婴孩的衣服。”是啊,当时的中国又有什么可依靠的呢?人民不聊生,可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出现了一部分首先具有知识担当、具有革命意识的知识青年。他们在中国最黑暗,最无能为力的时候站出来,义无反顾的'踏上革命道路,一条条侮辱的合约,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压的中国气不敢喘,可英雄们总是有野心,有抱负,他们走啊走到了红星本就该照耀的地方,尽管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尽管民众分散恐慌,尽管有人念生怕死,可他们不怕,他们加快了步子,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后来终于在世界面前升起中国的红旗。再后来中国跑起来,跑到了现在这个满是高楼大厦,街上车水马龙,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地方。他们的名字始终如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向死而生的生命总是在热烈生长,黄三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吗?不是,但我们仍然可以与之共舞,去面对,抗衡,冲破,呐喊,永远不要停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

  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冷静、客观而又带着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他曾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鲁迅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场景扑面而来。他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高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他们仿佛从书本走了出来,有血有肉,生动丰满。他们那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精神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都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学习了那些人的美好精神品质,也了解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甘愿牺牲自己,遇到绝境也不放弃的人的存在,中国才得以发展到如此强大的地步。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也要多加学习这些历史,更需要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那些历史名人身上学习他们那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的品质更美好,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让国家变得更富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伟大革命家毛泽东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可以赋予人丰富的知识色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红军精神。让我们现在拥有了如此安宁的生活。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鲜红血液换来的,为了这些,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在我即将上初二的这个暑假,我与作者斯诺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感受中国的美丽、强大。更钦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

  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一样的,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但在所有人心中却又不可磨灭!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红色,是喜庆,是革命,是战士的满腔热血,是青春韶华中的砥砺前行……今年夏天,我捧起了《红星照耀中国》,踏上了一段红色征程……

  每次合上《红星照耀中国》,我的心却仍经历着风起云涌的波澜。中国共产党所到之处,受到了民众热烈的欢迎,苏区虽小,但也把一切维持得井井有条,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反击。虽然他们在各方面的配备都不如国民党军队,但是全体红军战士怀揣着战无不胜的决心,乐观向上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向敌人发起冲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努力:努力上课,努力训练。他们很纯朴: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他们唯一的饮料就是白开水。信念就是他们战胜白军的.唯一武器。

  看到这儿,我不由地想到了不久前的一件事儿。

  那天晚上,我照例写着数学作业,可是最后一道几何题却难住了我。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了很久,也只写出了一点,剩余的完全没有思路。我哀叹:我是不可能写出来了,这题太难了!可当我第二天听老师讲解时才发现:其实我离最后的答案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我当时再激励自己一把,再相信自己一些,那我一定可以成功解答。可惜,我那时是抱着失败的心理去解这道题的。

  看来,信念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怀着坚定地信念,最终能走进辉煌的殿堂;如果信念不坚定,大概只能跌进痛苦的深渊。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几次想血溅墙头,但因心中惦着父亲的遗愿,抛却个人荣辱,一心只想着完成史书,才有了《史记》的诞生。

  信念不分国籍,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经尝试了一千多种灯芯材料,全以失败告终。但他并不放弃,心中始终装着造福人类的理念,正是这份信念,带他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无数事实证明,信念不可或缺,红军战士因为坚守信念,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统一了全中国。我们只有坚守信念,才能兑现现阶段的人生目标。

  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红色经典,重温一段不朽的革命旅程,教会我们坚守信念,追寻人生的新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夏风习习,拂动湖水,湖水泛起波澜,湖畔有一方汉白玉墓碑,上面镌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几个大字。他是一位美国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进入红色根据地亲自采访的记者。埃德加·斯诺用“我热爱中国”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他生前甚至与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著名人物进行深度访谈,也曾被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二十一周年的庆典。斯诺为何与中国的渊源如此之深?相信我们打开这本书就可以获得答案的钥匙。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随着时间滚滚转动的是残破的家庭、苛捐杂税、饥饿、战争……却也繁衍出英雄,这些英雄跻身历史舞台,在舞台上尽情燃烧血液中奔涌的激情,智慧、英勇、民主、仁义都是他们的代名词。

  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犹如铜墙铁壁般的消息封锁,苏维埃的消息被阻滞,被掩盖,从未有人正确地认识过红色苏维埃。

  一九三六年,三十岁的斯诺,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红色苏维埃的种种好奇与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前往红色苏区的旅程,只为求得所有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历时五个多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幽默的笔触,在时代面前展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绘出各个生机勃勃的人物形象。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永恒和崇高,无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是年龄虽小却战斗经验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像星星一样,煜煜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生产、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在那片土地的微风中,我们仿佛嗅到了理想,嗅到了那些即便经历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高洁心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共产党母亲也历经了百年之久,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也应勉励自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或许因为那个血与泪的战场,与我相隔甚远,这本书予我就像一个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古董,美丽神秘而毫无意义,然而,从打开的那一刻起,我发现了它埋藏在废墟下了真实与有趣。

  这本书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强毅、有志气的杨将军;可敬的邵刀子,英勇善战,透些孩子气的彭德怀;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毛主席不屈不挠,冷静,慎重地做人。他们的事迹,使得他们更加光辉和红星在一起,高高地悬挂在天穹之上。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复兴最简单最有效,且只有持续发展力的路子。”这是历史长河上的'大流,只有沿着他才能发展下去。脱离了他像了主航线的枝干,消失在茫茫的沙漠之中,不见其踪迹。

  但,长河不会一成不变,在河道变向时,一个合格的掌舵人会迅速做出反应,但极个别的会离轨而不自知,由不见当今只老美,民主党,共和党,吵得不亦乐乎,不管手下1亿多民众的死活。

  换回本文,他是一个合理,而有公正的解说,是一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就像一部最为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前史无前例的雄伟壮志的史诗,这样的故事书是一个美丽的人物立传,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景。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善良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并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同时,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这本书,我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明白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明白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活力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知半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用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日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07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3-06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6-19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8-1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1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05-0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篇08-05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热门】10-21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