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我刚从书店里出来,手上还拿着《呼兰河传》,不由又想起了萧红阿姨写的《祖父发园子》 ,那 时的萧红是多么调皮,可爱呀!于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开了《呼兰河传》,再次去探索呼兰河 这座小城的奥妙。
这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小城风貌、城中盛事、我与祖国、荒凉的院落、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每一个故事都特别让人有轻松之感。越往下读,心头就会沉重一些,让我置身于书中,流连忘返。
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人们是多么迷信呀!人们跳大神、糊阴宅、放河灯......利用这些来保佑一生平安,他们却浑然不知这一切都是假的;东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过多少条鲜活的生命,比如:鸡、鸭马......却没有一个人去填那个坑,因为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呼兰河的人们还是愚昧的.。人们居然认为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灯可以让野鬼投胎,糊阴宅可以让人们在阴间拥有一切,人们所谓的“盛宴”就是让十二岁的女孩洗澡,人们还用“治病”的跳大神当成“表演”当地人民是多么愚昧、麻木。
呼兰河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么刻板单调呀!人们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灯、庙会......
这些重要的活动有一个人多么渴望吃豆腐,但家里没有钱,他说他以后要卖豆腐,这样也行是人穷志短吧!
呼兰河的人民还是自欺欺人的,他们知道他们生活贫穷,无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说“没事儿”
合上书,脑中浮现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啊!呼兰河!你是一个充满如此世俗气息的地方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文中介绍了作者在寂寞的童年中,所发生的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书中不仅写了萧红的童年,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呼兰河镇里,封建迷信的人们、充满了死亡、血腥残暴的生活,衬托出萧红小时童年里的那种旁人都无法理解的伤痛和空虚寂寞。
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许多同学都认为萧红小时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快乐的。但是,真正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时,我发现,萧红的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正如序言中茅盾所述:“……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东西……”
这序言就已经让我的想象开始天马行空,更好奇下文了!刚开始读,只觉得作者的文笔十分清新,读着让人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品味,咬文嚼字般使自己对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了解得更加透彻,更能体会这本《呼兰河传》的.实际意义,更能走进萧红的内心,更能以她独特的观点去看她小时的回忆。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响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单调的。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又是寂寞的,萧红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寂寞环境中过去的。这在她心灵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我静静读完了《呼兰河传》,看到了尾声:“……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如此平静的语句,却是萧红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
读完了《呼兰河传》仿佛到了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几朵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呼兰河传读后感3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杯具,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礼貌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那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杯具,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场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在这个暑假,我妈妈让我多去书店转转。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萧红所著的《呼兰河传》。我瞬间就爱上了这本书。将它借走了一个月,这不算一本很厚的书,但是里面却讲了许多作者与自己祖父的事情。
萧红是东北人,她来到上海,但是却受尽人们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鲁迅,这也使萧红开始提笔写作,之后《呼兰河传》就面世了。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但是呼兰河的人却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没有避免旧社会对他们的残害。
祖父是一个非常的幽默,疼爱“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后园摘了一朵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
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只有十二岁。如果是现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应该过一段开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她却被卖给别人了,做起了童养媳。和现在快乐无忧无虑的我们相比,她是多么的.可怜。
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寂寞的。作者经常在后园与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乐。但是她的父母却对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凶。
大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从很多方面去写,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黑暗的旧社会的绝望。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样,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绝望的。童年一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不让自己后悔。等到长大了,还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
萧红在四十二岁就早早的离开人世,只给我们留下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们应该好好的品味,赏析。
合上书,闭上眼睛,萧红快乐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啊!我多想让时光暂停,让我永远的留在我的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既然这样,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现在拥有的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5
萧红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应对世俗,经历了叛逆,觉醒和抗争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击。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亡,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带着一丝丝凄苦和愤世,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乡愁。
小学期间,我们上了萧红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萧红小时候居住的呼兰河城是如此的奇妙与可爱,使人不禁向往它……可今日,我读了这本书,却明显地体会到了这个年代到百姓们的无奈与痛苦,也读懂了一个懵懂小女孩的心。
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可谓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语香烂姿,鸟花绚多。花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让我感到神奇,新鲜。异常是那会呼叫,会冒烟,叶子会发光的大榆树,让我感到十分羡慕和惊讶。
萧红说,花园中的植物,动物简直是应有尽有。“蜜蜂则嗡嗡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落到上头一动不动了。”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飞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儿上,一动不动,似乎在回味着这无限乐趣。看,多有诗意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气的萧红竟趁外祖父拔草时,将一朵朵红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边插还一边笑。祖父更是可爱,不知真相,说了句:“今年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真香,二里路哪怕闻得到的。”我当时在喝茶,看了这句话,突然笑得哆嗦起来,实在憋不住,一口水从我嘴里喷了出来,地上顿时湿了一大片。
这,就是童心。
这,就是童趣。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本《呼兰河传》吧,此时此刻,你立刻就会领略到萧红那纯洁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记叙的都是她在故乡呼兰经历的往事。整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萧红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她有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后花园和疼爱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她无所顾忌地干着她想干的事情:追蜻蜓、采黄瓜、捉蚂蚱……而这样的自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她祖父的爱,她在后园里搞破坏,祖父从不责骂她。在祖父的院子里,她是自由快活、无忧无虑的。我想,如果没有了祖父的关怀,肯定就不会有萧红的美好童年。
书中,唯一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的人就是外祖父,因为有他暖融融的爱才塑造了萧红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则是个悲剧了。
老胡家用钱订下了小团圆媳妇后,就接了回来。萧红在她打水的'时候遇见了团圆媳妇,她觉得小团圆媳妇“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别人却说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公婆打骂她、虐待她,终于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走了。她是被谁害死的?她是被过去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害死的,它就像一个吃人的魔兽,残害着无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现在还有很多人信服那种旧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看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乡镇的一座小城生活的单调、刻板,体会到了小城里的人们的传统、愚笨、迷信。书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在苦难、愚昧以及麻木中的挣扎,反映出了中国北方人民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看着他们的生活,我不禁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呼兰河中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不知快乐了多少倍。再看看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没有不平等,没有战争……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7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和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的大致内容相差不多,都是围绕作者童年生活为线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经历的事情或所见所闻串联起来,揭示了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态与社会风貌。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顽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个可怜的团圆媳妇。团圆媳妇十二岁,有一头又黑又长的头发,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健康,大方,爱笑,这些在当今社会都是优点,但在呼兰河,小团圆媳妇在广大妇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为这样,安然媳妇被婆婆殴打,婆婆嘴上说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却不分昼夜的打,凡是遇到一点儿不顺心的事也会找她出气。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种迷信的方法为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进开水中洗澡,说是可以驱邪。但,凡是个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团圆媳妇也是一样。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来来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团圆媳妇浑身像火炭那般热。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天,小团圆媳妇死了。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粗暴无知的,看客和江湖术士的骗局,亲手把一个健康的女孩儿送进了坟墓。
在社会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大神的眷顾可贵。他们迷信,明明去看看医生就能解决的事,却因为他们的无知,把好好的人推向无底深渊。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了呼兰河的.民族风情,以及人们对鬼神的无比敬仰之情。在我看来,他们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样也是不正确的。现代社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为有了法律的存在,现代社会才变得井然有序。而旧社会时期,人们往往以利益为重,不念情义。在现在看来,人类最珍贵和最应该拥有的品格是--舍己为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8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自由自在的语言让人感觉她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是个女孩,在上世纪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父亲的殴打,母亲的冷言冷语,祖母甚至拿针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压地她喘不过气,而祖父却给她晦暗的生活照进了一丝光亮,祖父让萧红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这是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前四章萧红写了自家园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写了三个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她受尽了苦难,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铁烙、用针扎,有时还不停地打她,有时被折磨晕了就被水泼醒继续折磨,这一切正因为婆婆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最后她因为人们的迷信被活活烫死,那时,她才十三岁。但是周围的人只是看热闹,直到她被烫死后就把她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路边有一个大水塘,时常有孩子掉进去淹死,却无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们在茶余饭后时讨论葬礼时吃什么下酒菜,他们冷漠、麻木不仁、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快感、他们毫无同情和温暖、他们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叹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风光。
现在虽然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旧;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扶,路边有人乞讨却没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却被人辱骂……
朋友啊,请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的关爱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9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读了《呼兰河传》之后发出的感慨。
《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是萧红一生的写照,它是一篇叙事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萧红虽是一代才女,可生活并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读《呼兰河传》,羡慕小时候无拘无束的萧红,又为成年后的萧红默默垂泪……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祖父家的园子,那里留下了萧红快乐的童年印记。
那个“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人间乐园。那里的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那里的.小鸟,爱怎么飞,就怎么飞,无忧无虑;想铲地,就铲地,想浇水,就浇水。在这儿,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园子。那时,爸爸妈妈在江都工作,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大井,门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条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一只手轻轻地搂着我,一只手拿着扇子,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奶奶看着,我也跟着看着,看那漫天的繁星对我眨眼,对我笑,我也对它们眨眼,对它们笑。流汗了,泼泼井水……
后来,我被爸爸妈妈接到江都上幼儿园、上小学,坐着旋转木马,玩着蹦蹦床……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也开始了艺术熏陶,学芭蕾,学钢琴……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中,那个“祖父的园子”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本书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这里的村落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乌云密布,除了灰暗别的毫无色彩。这里的村民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后淡淡地离开,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应社会,但天意到底是什么?他们却无从知晓。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封建,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这是多么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她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地被卖给了胡家做童养媳。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烧红的铁烙她的脚心……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认为,这样抽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帮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轻轻地合上《呼兰河传》这本书,不自觉的悲从中来。我真为这里面的人感到悲哀,他们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从来没有任何变化,生活中也没有色彩和花样。周围的人又是那么冷漠和遥远,每个人之间仿佛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这样压抑的环境怎么能生活下去呢?这样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麻木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这是大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选段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祖父的'园子》,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虽然呼兰河的人民愚昧无知,但他们是乐观的、勇敢的,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
看过《呼兰河传》后,我就想到了外婆和外公,和他们家的园子,那一段也是一个不错的时光。就想外公外婆是祖父,我是那萧红一样。
那时的我,才只有六岁。那时爸爸和妈妈要去出差,没有时间管我,所以,只有我和外公外婆在家里。
中午时,阳光明媚。我正在和外公一起看新闻,外婆在洗衣服。外婆衣服洗好,又去摘菜,我本就觉得新闻不好玩,越看越无聊,但得知外婆要去摘菜,我一下子起了兴趣,跑出去和外婆一起摘菜,虽然那时天气很热,我却依旧玩得很开心。
外婆叫我把青菜给拔下来,本来很简单的事,却被我搞复杂了。一般都是直接把青菜连根拔起,我却把青菜的那一片片的菜叶一个个给拔出来,把茎留在了那儿。
外婆过来看,笑了起来,问我:“这是什么?”我回答外婆:“一般都吃的是叶子,所以我把叶子拔出来,那管子样的东西一般不吃的吧。”外婆笑道:“傻孩子,虽然茎我们一般不吃,但是不能浪费呀,也要把茎拔出来,吃掉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每当看起《呼兰河传》时,我都会想起我小时候和外婆外公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你也来看看《呼兰河传》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肺腑之作,写了作者童年住在呼兰河小镇时所听、所见、所经历的往事。文中,从一个人的善良或愚昧到一件事的意义和影响,而且每一篇故事都以趣事的方法为读者呈现出了呼兰河小城的美丽,让人身临其境,受益匪浅,更让人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萧红的童年并不怎么美好,但也有不少欢乐。她最喜欢在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看她在鲜花遍地开,蝴蝶满天飞的后院中,欢笑不断,“栽”白菜却将白菜踢飞,“拔”野草却误拔谷穗,给祖父头顶插花院中各种趣事连连,令读者也欢笑连连。
院外,她和最疼她的祖父逛街,只要听到有刚掉入井中溺死的动物时,祖父便将其买下,回到家中后,用黄泥将溺死的动物包起,扔到火中烧了起来,萧红便将烧熟的肉风卷残云般地吃下。因此养成一种吃肉就吃溺死的“烤”肉的爱好。
萧红还写出了她们家以及门口街市中的'热闹情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上庙会时的场景。那时,好多大人、小孩都从各个临近村镇涌来,庙会场面十分热闹。有人边啃着糖葫芦边四处张望;有人领着孩子和商贩讨价钱;还有人在小吃摊坐下边吃边聊
文中一句“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令我震撼!作者连最简单、最起码的自由都如此向往!可见她童年处境的悲惨,但她却并没有对生活绝望,而是记录了自己唯一的和祖父玩时的快乐时光。因此,启发我从中领悟:明天的生活无人知晓是好是坏?是悲是喜?只能你亲自体验,所以不要对自己的明天失去信心!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最近,我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但它在萧红的笔下却生动独特。
书中,萧红描写了呼兰河城的景色以及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小城里的“大泥坑”,它常常会吞噬许多动物。每当下雨时“大泥坑”就会变成河,总是让车夫和马翻了好几次车,而在一旁的民众不但不帮忙,反而还有喊:“噢!噢!精彩!”十分热闹。这也使民众能够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为此还有许多人想过一些办法。如:拆墙,种树。但就是没有想到要把泥坑填平。
此外萧红也写了她的童年,其中她多次提到与祖父嬉戏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呵护她,所以当在书的尾声里,萧红多次提到祖父与她的童年生活紧密相连,欢笑、伤心、愤怒……
我感觉萧红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同时感觉自己还身在童年而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惜天妒英才,萧红31岁就去世了,否则,说不定她还会写更好的书来给大家看。
但是这本书也有灰色的一面,萧红侧面写到了人们的无知愚昧,可是她却用了幽默的语言描绘了这个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年代,人们始终放不下那些旧思想、土办法,而正是这些旧思想、土办法而使我们的祖国在那个年代显得那么懦弱。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故事,有讽刺也有幽默。它使我懂得了要珍惜童年,同时也让我侧面偷窥到当时社会的腐败与和黑暗,让我了解了过去。我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与此同时我也用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珍惜我现在的美好时光。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呼兰河传》为我们讲述了作者萧红寂寞的童年,以及胡家团圆媳妇、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其中,第七章内容紧紧揪着我的心:故事中的冯歪嘴子住在一个小磨房里,生活艰苦、地位低下。
读到第三回时,我真正读懂了“贫穷”二字。冯歪嘴子一家穷得买不起被子,只能去盖面袋子,而那恶毒的掌柜竟骂道:“我这面袋子也是给这野女人盖得?”而冯歪嘴子竟一声不吭。我不禁有些纳闷:冯歪嘴子怎么不反驳呢?不还嘴呢?越往后读,我越明白,当时的磨倌地位很低,是不受人尊重的。要是反驳了,可能就没地方住了。回想一下,怪不得谁想欺负他都行,以及之前王大姑娘嫁给冯歪嘴子的'事被大家说东到西,我都恍然大悟了。此时,除了对他的可怜,更多的是佩服冯歪嘴子这种乐观的心态。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都很努力地接纳。
但心中不免还是有些愤愤不平。毕竟冯歪嘴子也是人呐,虽然他穷,他在不断地努力生活,在努力让家人活得更好,在努力改变这个现状。
命由天定,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他的妻子死了,可冯歪嘴子并没有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而是艰难地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读着读着,我发现原来他的两个儿子才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固然深爱着他的妻子,不能选择和妻子一起死,那样必然是对两个儿子的不负责。我想:他的妻子在天之灵,看到他们如此幸福的生活,也会感到高兴吧!或许应该保佑他们父子三吧。
读着读着,我感受到: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磕磕绊绊,我们都应该乐观积极去面对,充满斗志向命运发起挑战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今天,我读完了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民国是一个非常棒的时代:大步前进,人才济济。但是读了《呼兰河传》我才发现,民国时期的人们原来如此愚昧,不思进取。
首先,书中用了很大笔墨来写了民国时期的人们。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不思进取,爱占小便宜,爱管闲事。
那时的呼兰河人是不思进取的。每天傍晚,小城呼兰河都会有卖豆腐的人在街上叫卖。因为豆腐在当时有点贵,所以穷人吃不起。但是吃不起就更想吃,馋了很久。但是等卖豆腐的人走了后又忘记了,不想着怎么努力挣钱买豆腐。
那时的呼兰河人是愚昧的。在娘娘庙前有很多卖“带”的人。妇女们都争着买“带”。因为据说“带”可以“带”出一个儿子。这些妇女不想着调养身体,而是去买“带”,非常无知,迷信。而且每当有人病了,人们就请“跳大神”的。但其实“大神”也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吃鸡,大口破骂请神人家的病人,把请跳神人家的鸡拿回家吃。这些人是多么无知啊。
那时的'呼兰河人是爱占便宜的。冬天路很滑,一个卖馒头的老人打翻了几个馒头,人也摔在地上。有路人在他还没站起来之前就把馒头吃了。
那时的呼兰河人是爱管闲事的。一个普通下等人冯歪嘴子,他每天在磨坊里打梆子、磨面。在他的妻子王大姑娘生下第二个孩子去世后,很多人开始传言小孩会夭折,他会上吊,自刎~~~~~~~
《呼兰河传》写出了民国时代人们的无知、麻木,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模样。
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有一个人给了幼年的萧红很大的欢乐,这个人就是祖父。祖父给了“我”很多欢乐:在后园里我和祖父捣乱;我把小白菜种子踢飞、铲地留下一片狗尾草、浇菜时往天空泼水、和祖父学诗把玫瑰花插在祖父帽子上~~~~~~这些事情成了“我”童年最重要的暖色与爱。
《呼兰河传》揭示了当年真正的呼兰河,一个让作者爱的深沉、爱的热烈的呼兰河;一个让作者恨的无奈的呼兰河。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后感11-13
《呼兰河传》读后感09-03
呼兰河传读后感10-17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30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9-05
呼兰河传读后感08-16
《呼兰河传》读后感09-20
呼兰河传读后感11-04
《呼兰河传》的读书心得10-12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