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2-02-10 09:59:25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有关文言文教案六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文言文教案六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词,一词多义,表示时间的词,数词的应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

  3、深切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

  重点虚实词的落实,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设想】

  设想为不提问课,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CAI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课文《口技》,这里说研究而不说学习,是希望本节课同学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发现的精神来学习这节课。

  二、听读课文,请你发现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拎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三、研究课文

  1、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研究一下。

  2、请你说话: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从()这几句可以看出,它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的研究成果。

  3、请你归结:

  文章表现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⑴对()的描摹

  ⑵用()的烘托

  4、请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现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迪?请说说看。

  四、请你发现,落实字词

  1、概括老师的示例,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字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字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2、交流

  3、请你做做,课堂训练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对声响的正面描摹

  口技

  善

  用观众反应侧面的烘托

  简单的道具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三、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读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 (2次)

  2、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六、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设想

  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学生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

  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

  3.对于周邦彦,学生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

  五、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余光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 初步感知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五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a、 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

  b、 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

  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二)细读 理解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

  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

  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

  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

  (三)美读 体会情感

  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第3幅 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

  这3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沉闷 欢快 欣喜

  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

  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

  三、延伸拓展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四、作业:背诵《苏幕遮》

  五、板书设计:

  苏 上片:写景 (风荷)

  幕 见景生情

  遮 下片:抒情 (思乡)

文言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

  二、考纲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也为B级。这部分题目学生感觉难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翻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

  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3.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的畅通,保持原文语气。

  4.按照翻译要求,写出译文。

  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教案《文言文教案》。"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瑞雪兆丰年"

  五、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六、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七、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

文言文教案 篇5

  一、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1.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知道为什么叫文言文吗?

  2. 通过对比“口头语言:吃饭了吗?”与“书面语言:饭否?”引发兴趣

  二、目标建设,独自自学

  1. 自读课文,读准句读。

  2. 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

  1. 小组选一篇有感情朗读。

  2. 解释每句话的含义。

  四、课堂对话,教师精讲

  1. 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弈,秋。

  2. 介绍“孟子”,解释重点字:惟、缴、俱、弗、若、非然(抢答闯关,会的同学自主站起来回答)

  3. 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领悟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五、课堂小结,归纳升华

  1. 试着背诵课文。

  2 .小组互相检查。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用抢答的方式解释重点字。孩子们意兴盎然,积极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教案 篇6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

  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

  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

  ②正确停顿下列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适当;③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

  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有关文言文教案六篇】相关文章:

【必备】文言文教案四篇01-30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10

有关识字教案模板五篇01-26

有关安全教案汇总8篇01-22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四篇01-02

有关舞蹈教案七篇01-02

有关安全教案范文10篇12-31

有关认识钟表教案4篇12-28

有关生日教案汇编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