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11-10 06:04:4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汇编9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椅子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在幼儿园中,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带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等。为此设计了此次户外体育《椅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录音机和音带;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活动过程:

  热身运动,引起幼儿玩椅子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拿一把小椅子进入场地,四散站立。

  2、幼儿站在椅子上,在音乐伴奏下,师幼一起做热身操。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骑马去郊游吧!这椅子就是我们的马,我们上马!

  ①骑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 3次

  ②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站在椅子上跳下、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背跳下、单脚站在椅 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③爬山。引导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纵向并排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即踏上椅面→跨过椅背 →踏上另一椅面→跳下。

  ④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 ,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⑤走脚印。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的空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⑥走超级独木桥。引导幼儿将放倒的椅面边缘当作超级独木桥,并在上面行进。如果幼儿行走有困难,可 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互相搀扶行进。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①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②下面我们把马牵回马厩吧!(幼儿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布袋是幼儿常见的东西,有一天我们进行户外活动,路过幼儿食堂门口时,幼儿发现几个食堂师傅用过的大袋子,他们拿起袋子,有钻进去跳着玩、爬着玩,有的把它当成蹦蹦床,还有的沿着走线等,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我发现袋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体育器械,我就让每个幼儿从家里拿来一个废旧布袋。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

  2、幼儿掌握套袋后的各种爬的技能,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能在布袋中规范的爬。

  活动准备

  每人布袋一个、录音机一部、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师:下雨了!快披上我们的小雨衣。突然雷声响,下雨了(快走);雨下大了(快跑);雨变小了(慢跑);雨停了(停止走跑)。

  师:哇,刚才好大的雨,把我们身上都淋湿了,来拧干我们的小雨衣,把它抖一抖,铺在地上晾一会。

  跟着音乐做热身运动:甩甩头上的雨水(做头部运动),手上的,脚上的(做四肢运动),还有身上的(做全身运动)。

  二、基础部分(幼儿和老师一起玩布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什么变成了小雨衣,为我们挡雨?幼儿:布袋。师:这个布袋还可以和我们玩好多好玩的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玩法,教师注意引导观察,让个别幼儿来演示。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一玩刚才幼儿探索的玩法(大家来变变变,变成小沟跳一跳;变成垫子爬一爬;变成蹦蹦床蹦一蹦;变成小桥走一走;变成大象鼻子甩一甩;变成小球抛一抛;我们累了变成地毯坐一坐;)

  2、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师:哇!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布袋,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我们做游戏,它还能把我们变成可爱的毛毛虫呢。毛毛爱吃什么?它是怎么爬到树上吃叶子的?

  (1)不套袋子幼儿探索各种爬法,教师重点强调两种爬的动作要领。(手膝着地的爬法、肘膝着地伸缩爬法)

  (2)老师用儿歌引导幼儿套上布袋,变成虫宝宝,进行各种爬得练习。

  跟着虫妈妈一起做游戏。(规则:先练习各种爬,跟妈妈去找叶子吃,吃饱了肚子,休息一会儿,放松身体。变成蝴蝶,从布袋里飞出来。师:虫宝宝在睡梦中长呀长呀,变成了美丽的花蝴蝶。脱掉外套,飞出来了,飞到外面去看一看喽!)

  (3)跟音乐做游戏一遍。

  三、结束部分跟音乐做放松。

  教学反思

  我进行的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布袋》,目标是幼儿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幼儿掌握套袋后的各种爬的技能,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活动中我感觉到孩子的积极和愉快,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布袋的各种运动中,孩子们的创造性、挑战自我的精神让我感到兴奋不已。回顾这个活动,我觉的有以下几点:

  一、符合幼儿的兴趣

  在运动过程中积极我设置了一个打雷下雨的情景。幼儿用布袋当雨衣,在雨中快步跑,慢步跑。雨停后幼儿扮演抖雨,进行热身运动,极大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自由地玩布袋,这块来源简便的小布袋,最关键的是它可以随意的拼接、灵活的组合任意的折叠,富于变化。当幼儿把布袋变成不同事物进行动作练习时,动作是幼儿自创自选的,这些简单的布袋虽然朴素却蕴含非常丰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二、相信孩子的能力

  我在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布袋进行运动过程中,提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在这布袋上可以做什么运动呢,你找个空地方来试试。你可以单独玩也可以合作玩。这样,孩子可以非常自由灵活的利用布袋进行体育运动,如此,在给于幼儿探索动作的同时,也给于了探索合作方法的空间。于是,不同的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合作方法也产生了。这一环节每个幼儿积极动脑,把布袋当成很多好玩的东西进行游戏,有一个幼儿把布袋当做澡巾,进行洗刷刷地游戏,还有个幼儿把布袋折起来当做大象的鼻子甩着玩等,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非常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利用孩子的智慧游戏《毛毛虫变变变》自然就产生了,在进入到游戏中时,我又引导孩子进行不同的爬,孩子们创造了很多不同的爬法,是我预想不到的。是啊,充分相信孩子,给与他们机会,孩子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和愉悦。

  三、教师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本次课我以游戏贯穿始终,我始终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和孩子游戏,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游戏行为的启发,使幼儿实现他们的游戏愿望。孩子们充满激情,完全没有疲惫的意思,这次活动满足了孩子喜欢刺激的欲望,增强了勇气与自信心。

  最后让幼儿跟音乐做放松活动,整个活动幼儿热情高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通过这个活动的组织,我更清晰地感受到孩子真的是那么富有创意,那么积极主动自信,他们给我这个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以更大的信心,我乐意和这些孩子一起享受活动的乐趣!不足的是,本次活动制定的目标不太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点过于简单,这是在下一个活动中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在神秘洞教学中,我偶然看见几个幼儿自发地用报纸、挂历纸卷成纸棒,当玩具做钻爬游戏。引发我生成设计体能游戏《百变金箍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乐意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2、幼儿在游戏中练习钻、跑、跳等基本动作,发展其体能,增强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3、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培养他们善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金箍棒(用挂历纸卷成并装饰),一个小铃铛,一根用包装带编成的“马鞭”。

  2、录音机、歌曲《猴哥》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幼儿手持金箍棒,听《猴哥》音乐进入场地,走、跑、跳交替练习后,由二龙吐须变换成四路纵队,做大班棍棒操。

  2、教师(唐僧)与幼儿(孙悟空)扮演《西游记》人物,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展开游戏活动。

  a、游戏《白龙马嗒、嗒、嗒》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金箍棒变成白龙马。介绍游戏玩法:把金箍棒系上小铃铛,手持“马鞭”,听音乐练习跑马步,扬鞭骑马做游戏。提醒幼儿在奔跑过程中不要挤撞。

  b、游戏《巧渡通天河》

  取经路上会经过通天河,幼儿交流讨论用什么表示河水?引导幼儿用金箍棒摆成双线,练习双脚立定跳或跨跳,但是不能从“河中”走过去。

  c、游戏《勇闯盘丝洞》

  引导幼儿用金箍棒搭建盘丝洞,两组幼儿对面站立,互相握住对面小朋友的金箍棒,平放于胸前,排尾幼儿先钻,钻到派头迅速搭好,后面幼儿依次练习钻爬的动作。

  教师小结,表扬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并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3、摆迷宫:幼儿自由组合,讨论怎样摆迷宫,进行游戏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新歌曲《小花狗》,能根据歌曲的结构仿编歌词。

  2、掌握弱拍起唱歌曲的唱法。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花狗、小羊木偶各一只,老爷爷的胡子。

  活动过程:

  1、听歌曲的旋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进场。感受、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出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爱或是最想要的小宠物。按音乐的节奏来说,练习弱拍起唱的方法。

  3、老师扮演张爷爷进行表演,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

  4、教唱歌曲。

  (1)集体跟唱歌曲。

  (2)接唱。

  (3)分组演唱,教幼儿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演唱。

  5、练习合声演唱。

  (1)请2-3名幼儿带着动作学学小狗的叫声,然后进行集体表演。

  (2)分声部练习。将孩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配音。

  6、仿编。听歌曲的旋律,老师先示范仿编,然后请个别幼儿仿编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及声音,最后集体仿编。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欣赏音乐,能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大胆地合作,尝试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2、感受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

  观看音乐喷泉的视频,了解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性,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小乐器。 2、教玩具:

  截取音乐“动物狂欢节”

  小乐器:小铃、三角铁、圆舞板、沙球、铃鼓、串铃、锣、鼓、钹。 活动过程:

  一、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谁来用你的动作表演一下音乐喷泉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知道喷泉有高低、起伏、旋转等各种姿态。

  2、教师一边哼唱音乐,一边随音乐舞动。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讨论喷泉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喷泉与音乐的高低起伏是相匹配的。

  4、小结:1)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慢而优美;

  2)当强烈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快而激烈;

  二、音乐喷泉的双重美

  (一)理解音乐:动物狂欢节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欢快的、热闹的)。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思索用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分别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感觉,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音乐喷泉的视觉美

  1、自由组合成6人一组,围在一起协商:怎样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喷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有音乐背景)

  重点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了解各组的队形以及动作组合。

  2、每一组分别上前表演最满意的一段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组幼儿用了不同的队形以及动作表现音乐喷泉。

  3、小结:我们可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用身体表现出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让人们看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三)音乐喷泉的听觉美

  1、出示乐器若干,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2、讨论与音乐相匹配的乐器。

  重点指导:

  1)前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2)中间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后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乐器分组,教师指挥,幼儿常使用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高低起伏。

  重点指导:根据所选乐器分组,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为音乐喷泉配乐。

  4、教师指挥,幼儿合作表现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根据音乐完整地表现音乐喷泉。

  5、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各种美妙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喷泉的姿态,让人们听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大班教案 篇6

  幼儿现状分析: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万物复苏、绿草如茵、百花争艳。孩子们喜欢春天,在生活中对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指南》中提出大班的孩子乐意像别人介绍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我设计《美丽的春天》美术活动,通过语言引导—观察体验—表现创作,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幼儿发现春天的变化,用自己的想象装饰、表现春天。

  活动目标:

  1、能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及各种造型表现春天的景物特征,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能选择各种材料,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相互商量,共同作画。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画纸、胶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它是谁?(企鹅)

  (2)企鹅: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企鹅,这是我的.家乡南极洲,我们这一年四季都是冰山。我听说你们的家乡中国现在是春季,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春天是什么样?

  2、谈论春天

  (1)你认为春天是什么样?小朋友去郊游时看到春天有哪些景色?春天里动物都在干什么?春天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2)看看、玩玩感受春天

  (3)你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

  企鹅小结:原来春天这么美,因为春天有温暖的阳光,蓝蓝的天,嫩绿树叶,美丽的花,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小朋友们还能在春天里能快乐地玩耍。

  3、画春天

  (1)企鹅:春天真美!我的朋友海豹、海狮它们也想认识春天,你们能把春天留在我们画纸上,送给我的朋友。

  (2)要求幼儿分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幼儿自由组合,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商量可以画春天的什么?(如:春天的风景是什么样?春天我们喜欢做什么事?)怎样分工?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激励幼儿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合作做出最美的春天

  (3)幼儿做画:

  (4)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制作中提示幼儿选择多种材料,用明亮鲜艳的颜色着画。要求幼儿想好后再取工具材料,注意保持桌面清洁,用具用后放回原处,不乱放。听信号后,小朋友分组收拾用具。

  4、展示幼儿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带领幼儿观看每组作品,请每组幼儿介绍画或制作出春天的什么景象?并给自己组的画取名。

  (2)教师对幼儿所用的颜色、所画的形态和所选的材料进行评价,帮助幼儿积累绘画的经验。

  5、活动延伸:到校园中布置春天的展板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和实验让幼儿具体感知风。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空气的性质。

  3、介绍人与风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气球、塑料管、纸片;风车人手一份;一盆水;自制帆船每组一份。

  2、教师:气球、塑料管、纸片、电扇。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感知风

  1、请幼儿猜谜语:谁也看不见我的'影子,谁也抓不住我的身子,有时我只摇摇树枝,有时我要吹倒房子,我总在你的身边跑来跑去,谁知道我的名字?(风)

  2、请小朋友用手扇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

  3、教师打开风扇,问幼儿有什么感觉?

  4、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手一扇、电扇一转就有风?”

  5、教师小结:以前我们认识了空气,空气藏我们的周围,手一扇空气就流动了,空气流动了,就有了风,人们就感觉凉飕飕的,所以说: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

  (二)幼儿实验:空气流动产生风

  1、观察体验:现在屋里有风吗?(没有)咱们来玩盒里的东西,试一试怎 样才能产生风?

  1) 玩纸片、,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有风?(幼儿边玩边讨论)

  2) 各组派两名代表发言,说明他们是怎样玩的、怎样让(纸片、塑料管、气球)有风的?

  3) 教师小结:纸片扇动,用嘴吹管子,将气球吹鼓,再往外放气,就使空气流动了,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

  2、让帆

  船动起来:

  1) 请幼儿玩帆船(请小朋友不用手去推船,怎样能使船动起来)

  2) 请幼儿讲述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或知道哪些办法能产生风?

  3) 教师小结:汽车、火车跑动,从滑梯上往下滑,都使空气流动了, 空 气流来流去就变成了风。

  (三)介绍风和人的关系:

  1、组织幼儿讨论: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还会带来哪些坏处?

  2、教师小结:介绍防风、利用风的办法。

  (四)游戏:放风车

  教师和幼儿一起到院子放风车。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

  2.想方设法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张报纸。

  2.幼儿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幼儿已初步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一起以运动员的角色,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共同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动作如下:

  头部运动:以蛙泳状四散游,抬头换气。

  下蹲运动:双手合拢向上伸直,身体边扭动边蹲下,然后跳起来,就像沉到底再跳出水面的花样游泳运动。

  上肢运动:双脚平移蹉步后向上做投篮状。

  体转运动:双手作持枪状,左右射击。

  腹背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弯腰抓杠向上举重状。

  跳跃运动:两脚并拢向前做跳远状。

  放松运动:作竞走状。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

  (3)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5)讨论。

  师: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幼:变小了。

  幼:卷成一个细筒。

  幼:拧起来,像根麻花。

  师:如果是你们自己,怎样钻过小洞呢?

  幼:变得长长的。

  幼:把身体变细一点。

  师: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把身体变细的样子。

  (幼儿有的双臂合拢向上伸直,有的'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收紧身体,有的趴在地上作爬行状,等等。)

  2.自己钻洞。

  (1)幼儿两两一组,一个搭一个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钻的幼儿身体不能碰到洞。

  (2)讨论: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老师:在钻和搭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我搭了一个洞,豆豆钻的时候把我撞倒了。

  幼:有的洞太小了。 师:谁来搭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

  (一幼儿双手、双脚撑地,膝盖伸直,搭了一个“桥洞”。)

  师:谁来试一试钻过去但不碰到洞。

  (一幼儿匍匐钻了过去,教师立即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身体。)

  (3)再搭、钻,教师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及时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玩法: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小金麟,招手笑/十运会上走一遭/问你看游泳看体操)边玩。搭城门的人不断调整城门的高度,引导幼儿分别用低头、弯腰、爬行的方式钻过城门,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城门。当念到“问你看游泳看体操”时放下“城门”,抓住一幼儿,该幼儿便替换原先搭城门的幼儿。

  (1)第一次钻时,城门与幼儿的头顶等高,幼儿低头便可钻过。

  (2)第二次钻时,城门与幼儿肩膀等高,幼儿需弯腰钻过。

  (3)第三次钻时,城门的高度与幼儿的腰部等高,幼儿需爬行才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放松身体:随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师:(出示运动员刘翔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

  幼:他叫刘翔,是跨栏冠军。

  师:对,他很了不起,是奥运会跨栏冠军。让幼儿向他学习,做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把身体锻炼得健康强壮,长大也为祖国争光。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背景

  《小兔子开铺子》是一首具有较多量词的儿歌,将小兔子开铺子所要卖的东西都用张、把、根等量一一列开来让幼儿更好的记住卖的什么东西。同时此儿歌最后都是以“子”结束,所以幼儿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同时这首儿歌也比较能让幼儿形象的表演!教育价值最大的是语言领域,而小兔子开铺子能让幼儿通过开铺子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幼儿在开铺子的游戏活动中感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体验朗诵带来的乐趣。

  2、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运用,练习完整讲述。

  3、在游戏情境中能主动学习,体会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说儿歌难点:能说准量词。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

  2、小兔子头饰一个,

  3、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4、其他一些物品。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在一座大森林里,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看见小伙伴们买东西很不方便,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能买东西,为了方便大家,小兔子决定在森林里开一家铺子。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我的铺子开张了,欢迎大家光临。

  教师:哇,小兔子的铺子开张了,我们来看一看,铺子里有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呀?共有几张桌子?

  二、引出儿歌

  1、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欣赏儿歌。(主要集中幼儿注意力)

  2、第二遍欣赏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

  (1、)是谁在森林里面开了一家铺子?

  (2、)铺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要求运用正确的量词)

  三、学习儿歌

  1、幼儿和教师一起边看教具边朗诵儿歌。

  2、结合教具,教师带领幼儿慢慢朗诵儿歌。

  3、幼儿和教师有节奏朗诵儿歌。

  四、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出示一些儿歌中没有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我要买xxx”的句式,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来参加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的幼儿没有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五、小结后结束活动

  附: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根小绳子

  四个小盒子

  五支小笛子

  六条小棍子

  七个小篮子

  八颗小豆子

  九本小册子

  十双小筷子

  教学反思

  小兔子在森林里面开了一家商店,它是买什么东西?是让小朋友学习量词的正确用法,对于我们农村的小朋友来说,虽然量词的运用上已经学会了一些,但是有的孩子还是不能正确使用量词,这些词汇要靠在生活中的'积累才能熟练运用,有的孩子始终只会用“个”,而有的孩子,能说“只”“台”这样基本的量词,但是还要丰富“把”“副”这样平时不经常用的量词。

  由于儿歌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子”,所以读上去很上口,孩子越念越有劲,越念越开心,对我们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活动时,我们设计了很多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利用图片把桌子、椅子、豆子、笛子、筷子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环节幼儿的反映教慢,我想这与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有个别幼儿对量词的了解相对较多,而也有部分的孩子对量词的接触还是比较小的,因此,有的幼儿不会使用量词。只能是老师告诉了答案,慢慢再和小朋友强化。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8-09

大班的教案07-12

大班教案07-22

大班睡眠教案01-07

大班手工教案03-13

大班舞蹈教案02-27

大班健康教案02-28

大班笔教案12-23

【优秀】大班教案07-24

(精)大班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