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9 19:16:1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必备】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俺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知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知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进而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锡(xī)林郭(ɡuō)勒(lè)大草原

  内蒙[měng]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kuò)而又美丽的。[句导读:开篇点题,并且概括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之一:广阔而美丽。]

  段导读:总的讲了锡林郭勒草原广阔而又美丽。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①“绿”和“铺”两个字分别写出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 覆(fù)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②这句话具体写出了草原上野草怎样的特点?]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qiàn)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③这个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ānɡ)花,散(sàn)发着阵阵清香。[④这两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野花的特点的?]

  段导读:这段话从野草、湖水、野花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又美丽。

  草原不仅(jǐn)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段导读:概括地讲锡林郭勒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是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矫(jiǎo)健的雄鹰 (xióng yīnɡ)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⑤这句话写了草原上雄鹰和百灵鸟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成群的牛羊安闲(xián)地嚼(jiáo)着青草。 [⑥“安闲”能不能改成“安静”?]小马驹(jū)蹦蹦跳跳地撒[sā]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句导读:写小马驹撒欢儿时的活泼、可爱,是热闹的草原不可缺少的风景之一。]偶尔(ǒuěr)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⑦这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什么?]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⑧“散落”一词说明了什么?]牧(mù)民骑(qí)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huī)舞着鞭(biān)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句导读:写牧民骑马放歌的情景,草原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也体现了草原的特点——欢腾。]

  段导读:作者抓住草原上有特点的事物,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写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锡林郭勒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摘录并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能说一说你去过什么地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去过草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练习扩词。

  2.同桌相互检查读字、记字。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

  4.理解词语的意思。

  广阔:宽广。 偶尔:偶然。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丹”,注意不要多写一点。

  6.认读多音字。

  四 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比比看谁读得流利。

  1.教师可以用锡林郭勒草原的风景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本课有好几个多音字,如“蒙”“没”“散”“嚼”。在初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应列出其他读音,并体会它们的意思。

  3.教学本课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比如形近字对比法、分析形声字形旁声旁法,扎实写好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3.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投影。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

  二 细读课文,感受美丽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讨论理解。

  ①句子理解。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一个“绿”字,写出了草原的一大特点——草多。“铺”说明了草原的广阔与平坦。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这句话具体地写了野草的颜色及茂盛的'特点。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A.想象宝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湖水像宝镜?

  B.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C.谈谈你的感受。

  ②除了青青的野草和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草原上还有什么呢?

  ③填空练习。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 ),粉红的( ),宝石蓝的( ),散发着阵阵清香。

  (3)投影出示大草原图片,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①边看画面边听,感受大草原的美丽。

  ②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大草原的广阔、美丽。

  (5)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然后展现了( ),最后是( )。

  过渡: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太美了!它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那么,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3)讨论上面的问题。

  (4)师生对读课文,感受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老师读描写动物名及牧民的部分,学生读描写他们活动的部分。

  (5)练习说话。

  ①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②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三 想象、创新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感受到了草原是个美丽、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2.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3.请你回家后当一次小导游,向家人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生活实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又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教师大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 、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浓浓的亲情,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大约1 分钟)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这一节课,我们的心灵将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们将领略到那景物描写的诗意之美,对称朴实的语言之美,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题

  (时间大约3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图片,一位父亲背着她母亲,他妻子背着儿子走在一条风景优美的田园小路上。(电脑播放背景音乐:《江南》)(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师: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亲背着她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们很温馨。

  生:我觉得图上景色如画,田园小路风光美丽……他们在这个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课文

  (时间大约5分钟)

  师:是啊,生活处处见真情,生活处处有亲情。下面我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领略课文中那浓浓的亲情。

  (点击电脑显示)

  1、自主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划一划。

  2、你在阅读中发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读,这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读完后让学生质疑)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开始想走大路,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结尾的地方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回答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课文

  (时间大约19分钟)

  1、人性美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人间的颂歌——

  师点击电脑显示: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点?

  (生积极举手回答)

  生:课文写了我、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生:我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看出我很孝敬父母亲。

  生:我从“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里知道我虽然很爱儿子,但更加尊敬母亲。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爱幼。

  生:我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看出母亲听儿子的话。

  生:我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亲很爱孙子。

  生:我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知道妻子很贤良。

  生:我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知道独生子很聪明。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认真读、思考。

  师点击电脑显示:

  散步: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师点击电脑显示:

  2、散步中出现什么“分歧”?我是怎样作决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

  生: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生:我决定听母亲的话走大路。

  生:最后母亲听儿子的话走小路,因为小路有美丽的景色。

  师: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与你的长辈发生过“分歧”的事?你是怎样解决?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条崎岖的山路,而父母坚持走大路,怕危险。我看到父母那么紧张我,为我着想,就顺从了他们的意见。

  师: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师点击电脑显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可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第一组:

  生(我):我们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体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儿子乖,我们走大路。

  生(儿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亲):哎,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走什么都无所谓。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母亲):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时候注意点,毕竟小路崎岖。

  第三组

  生(父亲):那就委屈母亲,走小路吧。

  生(儿子)(兴奋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欢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算了,孙子喜欢小路就小路吧,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亲):好,走吧。

  第四组

  生(母亲)(驼着背,一手挥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顺。

  生(儿子)(跺脚,蹶着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亲):母亲,让孙子吧,小路风光很美,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孙子喜欢,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儿子):好吧!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最精彩呢?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其他的哪儿不好呢?

  生:我觉得他们每一组都很好。不过我喜欢第四组,因为他们说的时候加上表演很生动,逼真。

  生:我觉得第三组精彩,特别是奶奶说得好。第一组简单些。(师相机作简要点评)

  ……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自悟,自编自演。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诗意美

  师点击电脑显示: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和饱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研究,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它描写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生:我喜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写母亲所望到的景物,虽然写得不多,但写出一幅田园风光……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从这里我知道儿子说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小路确实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写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温馨。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

  师:读得多仔细啊,理解多透彻啊。能不能将你的理解,通过读读出来呢?

  (生读)(师点击电脑显示优美句子及图片,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美好。)

  师:饱含哲理的句子,谁能找出来?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负着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负着下一代。可见中年人责任多重大。

  生:对,我同间这一说法,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说一说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理解这篇课文描绘的图画美,对称、朴实的语言美。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而对文章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真情有较深的理解体会。这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问题

  (时间大约12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示?

  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讨家庭和美的大原则。

  生:一家人应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个家都像这家人一样,社会多和谐啊。

  (点击电脑显示)

  启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设计意图:这处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点击电脑显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们来重温身边的亲情故事。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们会说得很好。

  生:有一个星期天返校时我忘了带笛子,可没想到爸爸在晚修时竟亲自拿来给我。

  生:有几次晚上爸爸来看我,有时拿被,有时拿衣服。开始我觉得很丑,很没面子。但现在,我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我知道爸爸很疼爱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但我妈妈每天都给她喂饭,搓搓背。

  师:你们的父母、长辈对你们真是太好了。确定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感人的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尊老爱幼,热爱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间颂歌

  (时间大约3分钟)

  父爱、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高歌一曲《懂你》来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点击电脑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

  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七、活动体验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自学设计

  1、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4、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5、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七、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说明

  “语文七色光一”包括形近字和近义词选择两道基础知识的练习题;两道日积月累的题目,一个是词语积累,一个是古诗词的积累;还安排了知识窗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内容多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意知识的扩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4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1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1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题和第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同目标。

  教学难点: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流程:

  1辨析形近字组词。

  首先让学生看看每组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组词。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防止混淆和用错。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学生提高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这个子的意义有关,叫形旁;一部分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系,叫音旁。如“圆”,“口”表示形,“元”表示读音。对形近字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所以要在意义上加以区分。如“惭”的形旁和心里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2、引导学生用词要准确,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养成用词要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句:选“负”,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负”和后面“一纵一纵,使劲儿“相吻合,可以看出太阳生气似的奋发向上的情景。

  第二句:选“镶”更符合当时太阳躲在黑云中,从黑云边上透出光的情景。

  第三句:选“烧”,通过读让学生感觉到天空是变化的。感受的准确性。

  第四句:选“沉静”,通过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安静”是指环境而言;“冷静”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而言;“沉静”是指沉稳心情。

  第五句:选“映”,“映”体现海的特点,水天互相映衬。

  第六句:选“享受”,温暖一词只能用“享受”一词来修饰。

  作业:搜集有关形容日、月的词语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日积月累”、“知识窗”、“窗外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2、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日积月累”和“知识窗”的学习

  教学难点:“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词语的积累:首先让学生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记下优美的词语。然后记住书上给的词语。

  (二)诗句的积累:

  (1)有感情的读书上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诗文意境。

  (2)让学生找到原诗、原词读。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李商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三)了解古代作品中对太阳、月亮的别称。并记住这些别称,以便今后学习。

  太阳(白驹、赤乌、金乌、曦和、阳景、光朱)

  月亮(婵娟、玉桂、太清、蟾宫、银盘、玉兔)

  (四)学生搜集到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鸟和牵牛花》的故事,了解牵牛花、凤仙花及小草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学习牵牛花等关爱他人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

  1.组织学生读准、读通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扫除阅读中的.一些字、词障碍。

  听读、自读、交流初读所知。

  参与游戏,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

  (二)精读感悟

  1.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心情。

  2.启发学生悟出人物的品质。

  自由选读,交流感受。

  思考、讨论,谈牵牛花陪小鸟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

  思考并讨论,交流:在生活中你愿意做课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五)交流所获。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理念:低年级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词句方面。要能说意思完整、准确、连贯的话;阅读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写一句或几句意思准确、完整的句子。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发展观察、思维能力。我设计此教案从词语教学中找突破口,创设情境,以欣赏的眼光,积累词句,披文入情,读中悟情,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三个字(眼、睛、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4、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欣赏文中的景美。

  三、教学难点:

  在欣赏景美的基础上,体会人美。

  四、教学过程:

  课前听了一个故事《十万只青蛙》(附页)

  (一)图片导入(出示许多美丽的景物)

  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看到过许多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说说你欣赏到了什么?(出示“欣赏 ”读读认认)

  生:我欣赏到了青青的山,绿绿的水。

  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

  生:我欣赏到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师:是啊,多么迷人的景色啊,我们今天就去欣赏湖水(板书 湖水)这是一条怎样的湖水呢?。(板书:清澈)跟老师一起书写,看仔细了。指名让学生读课题,(注意“澈”翘舌音)说说读了课题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媒体展示清澈的湖水,再次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创设情境 :多么清澈的湖水啊,有一天,一位穿着红色上衣的小洁坐在船头,她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船在湖面上行驶,这一路上她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师:拿到一篇新课文,要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各小节,学生从声音响亮 ,字音读准,句子读顺方面评价,教师相应点拨。

  (1)第1小节,先出示( 两侧 卷起) 读准音 再让生把带有这两个词语的第一自然段读读。

  第2小节注意 “欣赏 石龟 展翅欲飞”的字音

  第3小节生字注意“变幻 山峦 ”的读音,再出示“变幻的山峦”

  读好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第4小节有3个生字“演、蕉、仍”,句子比较长特别“攥”的读音有点难,同学间你读一句,我读一句,把这节读通顺。

  第5小节的朗读,记住生字:跨 (做动作来帮助识记)

  (2)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这里很多学生都会说,要保护环境。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内容上来说)

  生:湖水很清,映出了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评:你知道了湖水很清,像镜子。

  生:清请的湖水里有小鱼,有的跃出水面在表演节目。评:你感受到了在湖水里生活着的小鱼很快乐。

  生:小洁不想破坏湖水的.清澈。评:你体会到小洁的内心的美,希望湖水更加清澈。

  ……

  (三)精读课文( 欣赏湖水的美丽和小洁的美好行为)

  过渡:师:再读读课文,从3到5小节中找找让你感受到湖水清澈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同学们,刚才你读了课文的3到5节,找到写湖水清澈的句子了吗?谁来把划线的句子读读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理解体会。

  1、“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你从这句的哪些词语看出湖水的清澈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天地教案01-05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背影语文教案11-18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关于语文教案01-27

小学语文教案09-06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语文教案模板10-23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09-13

《语文园地三》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