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20 09:57:02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精华】大班数学教案模板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大班数学教案模板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在开展“恐龙”的主题活动。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班级中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半途而废,因此今天活动“寻找恐龙蛋”就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的一个主题背景下的预设活动,从中既培养幼儿坚持性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这种野趣活动,让每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再现不同个体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渗透了数活动“1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汉字的对应游戏”,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了幼儿园现有的环境资源,将生活中的“路线图”运用进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寻找恐龙蛋”的情景活动中初步尝试看路线图。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环境创设:

  1、路线图(两种层次:(1)简易路标(2)实物路线)路线图反面有三道算术题。

  2、报纸制作的恐龙蛋(每只蛋上标有数字)

  3、玩具恐龙(恐龙身上标有与蛋相对应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出。

  1、今天有许多恐龙妈妈到这里来,看看你们都认识它们吗?(幼儿看看讲讲自己看到的恐龙玩具)

  2、恐龙妈妈急急忙忙的赶来是在寻找它们的蛋宝宝,你们猜它们的蛋宝宝怎么会不见的?你们愿意帮忙一起找吗?

  3、瞧,它们把路线图都带来了,看看恐龙蛋被藏在了哪里?(幼儿观察路线图)

  (二)观察讨论路线图。

  1、看看恐龙蛋被藏在了哪里?(幼儿园里)

  2、到底在幼儿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知道?(观察标有红色箭头的路线)

  3、小结:蛋宝宝被藏在了幼儿园各个角落,只要按着红色箭头走,一定能找到藏蛋宝宝的地方。

  4、引导观察路线图的反面:这里有个秘密,它会告诉你要帮哪只恐龙妈妈找它的蛋宝宝。

  5、约定时间。

  (三)寻找恐龙蛋。

  (四)交流。

  1、你帮哪只恐龙妈妈找到了它的宝宝,在哪里找到的,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分析提示:

  1、本次集体活动重点是观察幼儿看路线的能力,如果幼儿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将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看路线在教室内寻找相应的物品,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看路线的能力。第二次再将活动放于室外进行。由于空间的不同增加了看路线的难度。

  2、在找恐龙蛋的时候教师要交代清楚:帮一只恐龙妈妈找蛋宝宝。以免幼儿将其他幼儿要找的蛋一同找出影响了活动。

  3、野趣活动

  幼儿十分喜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选择的地点尽量集中,以便教师的观察。

  四、观察与思考:

  在“寻找恐龙蛋”的活动中,幼儿积极又投入,每个幼儿都沉浸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中。幼儿的这种表现可能与我在今天活动中所创设的`活动环境与采用的活动形式有很大的关联,幼儿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也满足了每个幼儿的活动需求,给每个幼儿提供了思维的过程与主动学习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运用了自己已有的数经验与生活经验,思维呈现了多元性。但也正是这种类型的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在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在个体分散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的,了解到的只是部分幼儿的活动情况,不能很好地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因此面对此种情景作为教师如何兼顾个体与群体幼儿将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对矛盾与困惑。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南》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

  3、发展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对数学感兴趣。

  活动准备

  花片、小动物的PPT、五只小兔的图片、两幢房子的图片、山羊哥哥和梅花鹿姐姐的房子、青草、白菜萝卜等PPT

  活动过程

  一、复习2、3、4的分解组合

  (一)“小朋友们、上午好。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之前认识的数字宝宝。”

  (二)“(出示数字)这是数字几?2可以怎么分?为什么?3、4可以怎么分?(利用花片进行分式)”

  二、认识5,给小兔分家,提高幼儿兴趣

  (一)“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5”,我们赶快去认识认识它吧!”

  (二)“‘5’你好啊,又来了5个熊宝宝、5个牛宝宝、5个蜜蜂宝宝,在写小动物在森林里高兴地生活着。”

  (三)“冬天来了,森林里来了新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出示5只兔子PPT)原来是5只小兔。但是现在小兔们遇到了一点困难,森林里只剩下2栋房子,不知道怎么分,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说一说”

  (四)幼儿观察兔子,将5只兔子分在两栋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五)“刚刚小朋友们都帮小兔分好了家,我们一起看看分的对不对,一座房子住1只小兔,一座房子住4只小兔、、、、、”

  小结:“分对了吗?从刚刚给小兔分房子可以看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

  三、学习5的分成和组合

  (一)“新搬了家,小兔们准备了5把青草给邻居山羊哥哥和梅花鹿姐姐,请小朋友帮它分一分。”

  (二)“张老师这有两张图片,一张是山羊哥哥的家,一张是梅花鹿姐姐的家,你们就把青草放在他们家门口,小朋友们去试试吧”

  (三)幼儿操作

  1、“你是怎么分的?(完整说出山羊哥哥几个,梅花鹿姐姐几个)”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3、“谁是跟他们不一样的?你是怎么分的?”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5以内的组成并运用

  (一)“冬天来了,小兔们准备去‘小猴商店’买粮食过冬,我们一起看看商店里都有什么?(出示PPT)它们的价钱一样吗?”师:“那现在问题来了,小兔们只有5元钱,他们要怎么买价钱合起来是5元?”

  (二)讲解示范:“拿两个3元的胡萝卜行不行?为什么?应该拿几元的?为什么?”

  (三)“现在小兔请你用5元钱帮他去‘小猴商店’买粮食,每种粮食上都有一个数字表示价钱,记住你买的粮食合起来正好是5元,进去商店前把钱放在商店的钱箱里”

  (四)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五)幼儿交流讨论:你买了几种蔬菜?两种蔬菜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吗?师:你买对了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五、活动结束

  师“你们都帮小兔们买了粮食,他们为了表示感谢,特意请我们去它家做客,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每人用5元钱买个小礼物庆祝他们搬家吧!”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以复习3和4的组成导入活动。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母鸡妈妈的小帮手,通过帮助鸡妈妈摆放鸡蛋及小鸡,引导幼儿分出不同的分合式,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清楚,并能够进行操作。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幼儿在分“雪花片”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在验证幼儿操作结果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当然,在本次活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 在操作环节中,因操作前要求提得不够清楚,导致有些孩子无从下手,操作完后没有及时收拾整理。

  2、 游戏环节中,教师可适当介入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 在验证环节中,应引导孩子对照比较,集体验证,总结按一定的规律分会更好。

  总之,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都会学到很多,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向专业的老师多学习,在以后的教研活动做得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提高孩子们的握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组织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的物品, 铁砧, 彩泥, 签字笔

  活动内容

  [导入]

  1.通过唱“形状歌”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 做个圆形 做个圆形

  我们用手做个圆形

  圆形 圆形 做个圆形

  我们用手做个圆形

  做个方形 做个方形

  我们用手做个方形

  方形 方形 做个方形

  我们用手做个方形

  [展开]

  1、找一找周围的三角形物体。

  - 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 一起来观察老师准备的三角形物品。 (三角铁, 三明治, 三脚架, 三角帽)

  2、研究一下三角形的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 观察三角铁,三明治,三脚架和三角帽,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尖尖的,末端很尖锐,摸起来刺刺的。)

  3、用铁砧制作三角形。

  ① 用铁砧做出三角形的模子。

  ② 在模子里面用彩泥填满。

  ③ 填满后把模子取下来,研究三角形的彩泥。

  ④ 把三角形的物品用铁砧做出来,并用粘上彩泥。

  4、用活动纸中的三角形装饰出各种图案。

  ① 说说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② 用活动纸中的三角形物品画出各种图画。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

  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

  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

  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

  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

  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

  取钱数

  买书花了多少?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掌握5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和数群概念。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不同计数方法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白纸、颜料、清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帮小熊数气球导入。

  1、小熊过生日,爸爸送给它很多气球,它怎么也数不清,我们来帮帮它吧!(教师出示棋子)

  2、请1名幼儿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

  3、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引导幼儿发现2个2个数)

  4、教师演示,依次取出其中2个相同颜色的棋子摆在第一行。“这是几个?”(2个)。

  5、再接着摆2个,“现在几个了?”(4个)依次进行。

  6、我们刚才每次都数了几个气球?(2个)

  7、小结:我们一次数两个,一次数两个的方法就叫2个2个数。(一起练习)

  二、动手操作。

  1、听指令摆棋子。

  (1)、请幼儿摆出2个红棋子,再摆2个黄棋子······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你发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为什么这些数字正好都是双数?“2个2个数的.数字都是?”(双数)

  2、游戏“插棋子比赛”

  (1)、听音乐插棋子,音乐停,幼儿就停止,然后2个2个数,一共插了多少棋子?

  (2)、可以反复游戏。

  三、进行5个5个数。

  1、除了2个2个数,你还会怎么数?(幼儿讨论)

  2、游戏“印手印”

  (1)、请几位幼儿在白纸上印手印。

  (2)、请大家5个5个数,一共印了多少手指印?

  四、游戏“5个5报数送学具”

  1、听音乐,送学具的同时5个5个报数。

  2、依次进行,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动流程:

  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

  (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5)教师: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

  (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教师准备多种材料,请孩子听老师的指令从上至下排序,或从下至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不同的方向排序。通过这些游戏多提问让孩子多思考,通过操作摆放物品让孩子多动手参与,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参与的乐趣,活动的气氛应该会更好一些。

  课后,卢老师指出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让孩子创造符号表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图片的摆放是平行,造成孩子很难创造符号表示,所以孩子有的想到用直接用“上”表示。另外教师引导孩子用箭头表示,如喜羊羊在汽车的上面,就把箭头朝上表示,这样的表示方式欠妥,难以说明谁在谁上或下。而且这个箭头的意义也不是这个意思,箭头只是表示排序的方向而已。又是数学知识不好惹的祸,要多学习,多研讨减少错误。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 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过程:

  1、 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 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 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mamanv)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 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 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 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 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 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在观察比较中,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关于小男孩马克的,他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叫一起一起分类病。

  师:为什么会生这种病呢?原来,马克不喜欢整理房间,乱乱的。他的妈妈整天跟他唠叨,所以他生了这种奇怪的'病。

  二、观察分类方法,累计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的经验

  1、尝试按物体的单一显著特征来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

  师:那这种奇怪的病有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不爱整理房间的马克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了。他先整理自己的衣柜。他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裤子和裤子放在一起,背心和背心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整齐多了。

  师:马克又开始整理自己的玩具。可是乱七八糟的玩具要怎么分类呢?原来要把娃娃放在一起,交通工具放在一起娃娃家的玩具放在一起。这样看也很整齐。

  2、学习尝试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

  师:整理完自己的东西,马克觉得要把家里的东西重新整理一下,于是他找出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师: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分类呢?

  幼儿讨论。出示表格,马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按照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来分类。并给每个分类都取了一个名字。

  三、通过分析尝试对物体进行多维度不同分类

  师:操场上有一群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来看看。原来是要分足球队?

  足球队有什么要求?(两边人数一样)

  怎么分?(按男女、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按数字和花纹)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他进行分类,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得整理会分类的好孩子吧。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15篇03-12

大班数学教案(15篇)03-1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2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2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19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04-01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04-01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03-14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