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4-10-04 21:04:57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5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河流图片及绘画作品,感受丽面中线条的疏密变化所带来的力量感和韵律美。

  2、在观察线条粗细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在吹塑纸上用疏密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3、继续运用胶滚蘸油墨印拓,保持作品的整洁。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河流的摄影作甜,,绘画作品。

  2、吹塑纸,5B铅笔,宣纸,黑油墨,玻璃板,胶滚,夹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第一步:创作、制版

  1、引导幼儿欣赏河流的摄影作品,感受表现奔腾的河流所带来的力量感。

  (1)教师:画面上是什么?看上去有怎样的感觉?这条大河是怎样的?它从哪里流向哪里?河水是怎样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这是条奔流的大河,河水流得很急很快,河水从远处冲过来,很有力量地激起高高的浪花。

  2、出示河流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在观察线条粗细的基础上,感受疏密变化。

  (1)教师:仔细观察河流的线条,有什么变化?(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空)什么地方的线条密?什么地方的线条空?有怎样的感觉?

  (2)教师小结:用粗细不同、流畅的线条画奔腾的大河给人很有力量的感觉。有的地方线条很密,看起来水流很急;有的地方线条较少,空的较多,感觉水流较平缓。这样有粗有细、有密有疏的线条在一起,感觉有变化、有节奏。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粗线条的地方画得用力些,在吹塑纸上画出重重的印子,要画粗的地方多描几遍,描出"小沟"来。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疏密变化;在描绘线条粗细的同时,画出水流湍急和平缓的变化。

  (3)用胶滚上色,保持均匀的黑色。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画面中哪里的水流急,哪里的水流平缓。

  ◎第二步:拓印

  1、回忆吹塑纸版画的拓印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正确使用胶滚蘸油墨。

  教师:我们是怎样在吹塑纸上进行拓印的?

  2、观察几幅上次活动中幼儿印制的作品,比较画面效果。

  (1)教师:怎样才能让画面每个部分都清晰?

  (2)教师小结:在使用胶滚滚上油墨时,要使胶滚上沾满油墨.在调色板上滚动呈均匀的鱼子状小突起,每个画面都要滚上均匀的油墨。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拓印的'方法。

  4、欣赏、交流、评价

  重点评价画面线条有变化、坚持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幼儿。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欣赏河流的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积累感性经验和审美体验。

  ☆区角活动提供吹塑纸、圆珠笔、SB铅笔等供幼儿尝试自由描画,熟悉不同的工具材料在吹塑纸上的效果。

  ☆家园共育共同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评析】

  要体验大河奔流的力量感和韵律美,教师应注意选择的欣赏材料要有针对性,如摄影作品和有关河流的绘画作品,而而应当有强烈的线条变化,便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和表述,在印制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制作经验,推测新型版画的印制方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体会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纸、笔、垫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长方形能变成什么?(幼儿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瞧,老师今天带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幼儿:螃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师:知道我的螃蟹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儿回答)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5、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用团点的方法画出梅花的花朵,并初步学习用勾线的方法画花枝。

  2、巩固幼儿的正确握笔姿势,让幼儿熟悉毛笔和颜色的使用,以及常规训练。

  【教学准备】

  (1)幼儿作彩色画的用品;

  (2)不同的姿势的红梅数枝。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复固团点的技法。

  出示数幅幼儿画的梅花朵的作品,巩固团点的方法,接着老师出示一幅画好花枝的画,请个别幼儿画上花朵。

  2、讲解示范勾线的方法画花枝。

  (1)让幼儿通过观察知道画花枝的方法与画花朵的方法不一样,是用勾线的方法画花枝的`,因为花枝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弯曲,有的直(同时出示实物,让幼儿观察)所以用笔的轻重,笔的转动都要有变化。

  (2)演示勾线方法。笔杆握直,由下端往上画,用笔时先重后轻,这样花枝才能由粗变细,同时用笔转动使花枝曲直变化。

  (3)示范画一枝梅花。请二个幼儿可以先画花后添枝,也可以先画枝再画花。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检查握笔并指导蘸色、用笔方法。

  4、讲评作品,重点讲评用笔用色的优缺点以及表扬在洗笔蘸色、搁笔等常规方面表现的好的地方。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纸条大胆地表现几种常见动物的形态,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与同伴分工合作,感受合作的乐趣。

  3、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制作好的动物范例若干。

  2、师幼共同收集废旧广告纸、挂历纸并裁成各种不同长短、粗细的纸条。

  3、订书机、胶水、铅笔、抹布每组两份,每组一个小透明胶,人手一把剪刀。

  4、场地布置:在教室内布置“海洋”、“草地”、“树林”的背景。

  活动过程:

  一、结合幼儿兴趣直接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以前用这些纸条变过魔术吗?变过什么?(三角形、圆形、桃心形……)

  二、幼儿自由讨论制作方案。

  1、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用这些纸条变各种动物,你想变什么?可以轻声的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师:谁来说说你想变什么动物?(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动物,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怎么变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并讲解。

  1、出示蝴蝶,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师:老师这有只蝴蝶,小朋友看看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师:蝴蝶有几对翅膀?(2对)它的翅膀是怎样的?(对称的,一对大,一对小)

  师:蝴蝶最大的'特点就是翅膀是对称的,小朋友如果要变对称的图形就要选两条一样长的纸条来变。

  2、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用圆形来做蝴蝶的翅膀,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状来组合?(幼儿回答)

  四、提出制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长短、粗细不一样的纸条和一些透明胶、胶水、订书机等几种固定的工具,请你们开动脑筋自己去变一变吧。

  五、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不同大小分泥,培养幼儿根据实物独立塑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家里的餐具,如:碗、盘子、勺子、筷子。

  (2)泥、泥工板若干,玩具娃娃、桌、椅摆成将要就餐的场面。

  教学过程:

  1.出示娃娃即将就餐的场面,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或回忆实物餐具,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的方法。学习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的技能,捏制小餐具。

  碗: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圆圆的凹坑。要先将泥团圆,用大拇指压个坑,其余四个指头放在外面,边捏边转动泥,只要把边捏的一样薄就行了。

  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先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勺子:从上向下看,一头是长柄,一头是椭圆,是凹的。先将泥搓成胡萝卜形,在粗头一端用大拇指摁进去即成。

  筷子: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棍。将泥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搓成一样长、一样粗细的两个长棍。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重点让幼儿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等技能捏制小餐具。

  5.将做好的餐具送到娃娃餐馆,放到小伙伴面前,请小伙伴吃饭。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03-21

【精华】中班美术教案09-21

中班美术教案:多变的云彩01-19

中班美术教案(15篇)03-29

中班美术教案15篇03-27

中班美术泥娃娃教案09-18

中班美术教案合集15篇04-01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03-01

【实用】中班美术教案三篇12-25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三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