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我请家长在自然角投放了一些秋天的农作物,象花生、黄豆、绿豆、米等。许多家长为了方便就用各种各样漂亮的瓶子装着过来。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自然角进行观察时,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看着孩子的举动,本来想发火的我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平时都是我在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角的,今天,我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果不其然,在这过程中,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了解豆子在瓶中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了却不能。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活动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二、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① 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② 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瓶子里的豆子如果装满了就没有声音了。(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小结:
豆子在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时不能。(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可以溶解。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个塑料杯、一根筷子
2、白糖、味精、盐、米、沙子、记录表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一杯温水、一些白糖,幼儿观察。
师:“白糖和水要一起玩游戏了,我们来看一下。”
老师示范:糖放入温水中,并搅拌。
(2)讨论:白糖放入水里怎么样了?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师:糖放入水中、经过搅拌,就不见了,溶化了。
2、幼儿实验活动:分出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不溶解。
(1)师:“老师也准备一些材料,你们来做一做,待会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并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幼儿再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一幼儿操作一幼儿记录)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类: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并记录下来。
小结:有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有些东西是不溶解的
3、师:“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在水里能溶解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用你们学会的方法,回家动手做一做,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溶解,来学校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具准备充分,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但在演示讲解时,表述还不够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 ( 幼儿滚球 夹球 抛球 转球 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 他的玩法真有趣 ,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 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 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 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 你的想法真对 等等 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 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 ,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证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PS这里不要说: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 因为他们想的方法好不好没有经过实践证明SO 应该说: 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 可是 今天老师只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能不能就用这一张纸让乒乓球站稳呢?)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快动动脑筋吧,你讲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快告诉大家吧)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这一环节大约10或14分钟》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孩子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我们赶快来动手试一试吧)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老师在观察时 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在展示时 有意识的选取闪光点给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纸做成了盒子,把球装在了盒子里,让小球站稳 。 可是有的孩子 是作了一个桥,把球压在了下面 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闪光点。
四、交流。《这一环节5或7分钟》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谁的小球已经站稳了? 快来告诉大家 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说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 ,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提问:他的方法成功了吗? 如果小球站稳了 老师说:大家给他鼓鼓掌 祝贺你 你成功拉 你的方法可真好! 如果失败了,老师说: 没关系 请你再想想办法 或者 请你再试一次 调整一下 再上来。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个别展示过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都到柜子前面来试一试,看看你的办法成功了吗?)
活动延伸:
老师的结束语言:( 今天,大家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在区角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 大家可以去寻找更多的让球站稳的方法!)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卷尺一个;记号笔(红黑各一只);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s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认知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ppt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数码产品,了解它们的用处。
2、对科技新产品感兴趣,感受它们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环境与材料1、《科学》下P.20~21。
2、录有幼儿活动情景的光盘。
一次备课一、设置情景1、将常见的"傻瓜"照相机和数码相机摆放整齐,以问题情景引发幼儿思考。
2、情景一:老师去动物园,想拍些照片带回去看,需要什么设备?
情景二:想听好听的歌曲,需要什么设备?
情景三:远方的.爸爸想看看小宝宝长得什么样了,哪种设备能帮忙?
二、了解用途1、教师播放录有幼儿生活情景的光盘,让幼儿说说数码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你使用过数码产品,使幼儿认识并了解数码产品的使用方法,发现它们的优势。
三、走进数码城1、请幼儿看画册《走进数码城》,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数码产品,它们有什么用处。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数码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3、将来你要发明什么样的数码产品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了解风速的不同。
2、愿意积极交流自己对风的印象,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活动准备:风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看,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什么?(风车)
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就转起来了!
二、尝试用不同的风力转动风车,感受风力的不同对风车的影响。
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怎样用我们的身体制造出风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制造出风。
如:用手扇出风。
3、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动的情况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风力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关吗?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三、通过故事,了解风力大小对事物产生不同变化。
1、教师讲述故事。
师:风力大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风娃娃的故事》。
师:故事中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欢风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欢它做的哪些事?(教师根据孩子们对故事中的风进行小结)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风的印象。
师:你还见过哪些风?他们怎样?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观察哪些是有好处的风,哪些是没有好处的风。
师:你喜欢图片上的哪些风?不喜欢哪些风?为什么?
师:我们怎样可以减少不好的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在我们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导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学好本领,想出更多的好办法让风比现在更加听话、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师小结:生活中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生活。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源于幼儿对不倒娃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大胆尝试,乐于交流。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交流结果、看看构造、发现秘密七个环节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自己发现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3-18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10-19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19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23
科学活动教案4篇05-01
科学活动教案8篇【合集】08-04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5篇07-27
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07-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05-1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膨胀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