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8-30 15:32:26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指导要素

  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活动建议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非常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参与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 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图片(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图片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2)幼儿自主上前,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播报天气。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播报,了解其播报的内容和顺序是否符合要求。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

  1.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 雪花片、钉子、铃铛、玻璃珠、小剪刀、瓶盖、铁夹、挂坠等)

  2.图片两张

  3.四种游戏材料

  活动指导

  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请大家把新朋友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

  2 . 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 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

  3. 动脑筋、想办法

  -打捞小汽车-

  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摆图片-

  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故事课件。

  2、各种水污染现象的课件。

  3、河流的背景图。

  4、各种污染水及保护水资源的小卡片。

  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水被污染会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悬案,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河里的小鲤鱼突然中毒了,谁是凶手呢?”请幼儿当法官找出毒害小鲤鱼的凶手。

  2、利用故事及课件,了解水污染的情况

  (1)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完整的听故事,找出答案:“谁是凶手?黑熊这样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请幼儿联系身边生活,说一说水污染的危害:

  “小朋友想一想水被污染了,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3、播放水污染的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水污染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

  图一:漂满油污的水面;图二:工厂排出的废水;图三:填埋的水库;图四:水面上漂着的死鱼。 (图略)

  小结: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水里的'小鱼、小虾等就会死掉;人们喝了污染的水,也会生病。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如果水被污染了,对我们危害很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多在河边种植树木;不要在河边大小便;不要往河里仍垃圾。)

  5、利用游戏,复习巩固

  发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有污染水资源的,有保护水资源的),请幼儿贴在相应的河流背景上。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的设计。教师将事先了解准备的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及图片,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教师还结合带悬念的、侦探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帮助伤心的鲤鱼找到罪魁祸首的欲望,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当然,若活动前能让幼儿一起参与或各自回家准备相关资料,那分享的效果会更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物体软或硬的属性,并进行分类。

  2、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贴有小山羊、小绵羊图片的箱子各一个,箱子内各放有三种软的和硬的'物品。

  2、软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封二。

  活动过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触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断软硬。

  小羊们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把村里的物品分分类,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师出示摸箱,设置悬念。)

  你们摸到了什么,它们摸上去分别是怎么样的?(教师先请3名幼儿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别是石头、木头、铁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宝贝,小绵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们会是什么?(幼儿猜测,请幼儿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验证是否是软宝贝。)

  二、软硬宝贝找家。

  1、根据物品的软硬特征进行分类。

  一请你帮小山羊找到硬宝贝,帮小绵羊找到软宝贝,分别放在

  桌子上。(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物体的软硬,并进行分类。)

  2、幼儿相互检验。

  村长请小朋友帮忙检查,硬宝贝和软宝贝找对家了吗?

  三、软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断软硬。

  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件东西是硬宝贝还是软宝贝呢?(幼儿交流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如硬宝贝捏不动、压不扁、戳不进,软宝贝能捏扁、压变形、一戳就有个洞。)

  四、寻找软宝贝、硬宝贝。

  1、幼儿寻找活动室内外的软宝贝、硬宝贝。

  请你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软宝贝,哪些是硬宝贝?(幼儿与同伴一起寻找、分类、交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等方位变化特征,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电筒每人一个,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组一个;

  2、水彩笔每组一只、小镜子每组一面、记录纸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前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科学的奥秘,原理,现在还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会成为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巨大推动力。《多变的影子》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自己亲身实践到小实验中,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知道物体都有影子,但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体必须是不能透光的。活动的难点:通过让孩子做影子的小实验,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领会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的方向。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等方位变化特征,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电筒每人一个,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组一个;

  2、水彩笔每组一只、小镜子每组一面、记录纸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实录:

  1、教师讲故事《树荫》导入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后来被什么东西 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奥秘。

  2、教师通过小实验让孩子观察,使孩子懂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在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个“不倒翁”娃娃玩具, 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物体。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倾听故事,观察教师操作实验,激发孩子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3、运用各种操作资料,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着小电筒,充分运用各种操作材料来寻找影子,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先指导胆子小的孩子,再指导中等的,最后指导能力强的。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影子的许多秘密。(如:影子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在左,一会在右等等)。有一个孩子照着照着,突然影子不见了,他觉得很迷惑,原来他把手电筒罩在物体上了。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来寻找多变的影子,通过反复操作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得到答案,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4、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提高孩子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游戏:捉影子,测量影子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把孩子们分6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能力强的孩子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脚踩。之后用水彩笔去测量影子的长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几支水彩笔那么长,并做好记录。

  6、延伸活动:

  1)教师带领孩子观察幼儿园内榕树,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后用粉笔将其影子的轮廓画下,再作比较。

  2)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教师评析:

  在这一节科学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的、无拘无束的“玩”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得到答案,拓宽孩子们的探索思路。真正体验到“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不足的是,如果在开展操作活动之前,我能不怕麻烦,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为孩子提供更合适的材料,那会更好的开展此活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要注意观察,积累资料,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教学内容附录:

  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哟,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过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

  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

  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2.积极参与谈话交流,能语句完整的表述意见。

  3.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动准备

  1.图片—雨怎么形成

  2.声音—下雨(淅沥沥,哗啦啦)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2.分别播放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下大雨时是什么声音?(哗啦啦)

  下小雨时是什么声音?(淅沥沥)

  二、展开

  1.雨是怎样形成的。

  (1)观察图片:雨是怎样形成的

  对比观察两幅图片,感知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雨。

  (2)看了图片以后,你知道雨水是怎样形成的吗?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不断受热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气越积越多,

  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也就是下雨了。

  2.雨水的作用。

  提问:(幼儿讨论)

  (1) 雨水对动物有什么好处?

  (2) 雨水对植物有什么好处?

  (3) 雨水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雨水可以使种子发芽、促进植物生长。

  雨水可以汇成小河和湖泊使动物们喝上水。

  雨水可以净化空气,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种都离不开它。

  3.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避雨的。)

  (2)小结:下雨的时候有时会电闪雷鸣,人们不能站在大树下避雨,

  因为树被雨水淋湿后会传电,会引来雷电,很危险。

  下雨的时候不能站在户外打手机,

  因为这样会引雷电击身,很危险。最好的方法在商场内避雨。

  三、结束

  教幼儿绘制雨水形成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26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6-12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10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29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05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03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7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4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4-20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