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05 21:00:01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模板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模板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通过对不同物品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探究,感知水变热与盛水的容器的质量和表面颜色有关。

  适用对象:5~6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温度计、铅笔、记录图表、四个易拉罐(分别涂上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有盖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

  活动过程

  说一说太阳的各种用途。

  (1)可以利用太阳晒盐、晒衣服。

  (2)植物能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

  (3)可以利用太阳取暖。

  (4)人们晒太阳能使身体健康。

  (5)可以利用太阳能做洗澡的`热水器。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温度,哪种测定方法比较准确。

  (1)用体温表来测量温度。

  (2)用手来测温度。

  (3)用活动室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试验后得出用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最准确。)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什么东西做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幼儿讨论。

  (1)用塑料罐做个热水器。

  (2)用易拉罐做个热水器。

  (3)用玻璃罐做个热水器。

  试一试,在有盖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中加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什么颜色的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分别涂上黑漆、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的五个易拉罐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涂黑漆的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怎样放置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装入同样多的水,加上盖子,放在太阳光下,摆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平放的易拉罐水温最高。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在每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

  2.每一步实验过程要在同等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教学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弯道和直道的测量方法。

  2、能有秩序地动手实验,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跑道示范图一张,4个小动物图片,磁性大围棋子若干,猜测记录表一张。

  2、幼儿跑道图,勾线笔,围棋子果敢,记录表人手一份。

  3、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名片贴在胸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运动会情节,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教师:今天这里要开小动物运动会,请你们来做小裁判,好吗?(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导入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的情节)

  (1)教师出示跑道:你们看,这时什么?跑道上的数字代表什么?(第一跑道等)

  (2)教师:小动物从哪里开始起跑?又跑到哪里?(幼儿指出)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小动物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说不公平,你觉得呢?

  (4)幼儿自己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各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

  二、幼儿自己动手测量,感知弯道不同的长度

  (1)教师:各条跑道的长度是否一样呢?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知道每条跑道的长度呢?(量一量)用什么量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围棋子,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测量跑道,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测量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发现新的问题,并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幼儿个别讲述。

  (2)教师小结:现在经过用围棋子测量后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四条弯道跑道不一样长。

  四、找各跑道不同的起点,巩固测量方法

  (1)教师:既然四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说明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既然比赛不公平,就要重新比赛,那么才算是公平的比赛呢?(引导幼儿说出“要跑一样长的距离)

  (2)教师:经过商量,小动物们决定都跑13个围棋子的长度,不过他们有个要求,终点不变,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出起点,怎么找呢?幼儿讨论

  (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找起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可以从终点往回摆棋子找不同的起点

  (4)幼儿操作,找起点、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展示操作结果,评价幼儿的操作

  (1)请个别幼儿介绍。

  (2)播放课件,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起跑的图片,进一步感知运动会上弯道跑道的不同起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认知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万花筒

  实验步骤:

  1、如图将图片抠下

  2、如图将有线处折叠

  3、如图将镜片粘贴在纸片上

  4、如图将纸片折叠成盒状

  5、将红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图粘贴在三角口处

  7、如图放置小彩片

  8、如图粘贴另一边,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小动物之间的联络》是来自幼儿园省编教材大班上学期主题六《什么联络你我他》中的一节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小动物之间各种各样的联络方式。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周围的小动物对孩子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而大班幼儿又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乐于自己探索问题,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先让孩子通过观看录像感受动物间相互联络的奇妙,再通过操作图片来相互讨论、探索并发现动物的多种联络方式。整节活动都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真正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2、了解动物通过声音、振动翅膀、行为、颜色、气味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ppt、各种动物的图片、展板

  活动过程:

  一、人类的联系方式

  请小朋友跟老师做游戏,请一名小朋友上来,耳语告诉他用动作表现出他很生气,但不能出声音;用声音表现出自己很高兴;让其他小朋友猜猜看。“刚才小朋友用动作、表情和声音告诉我们他很生气或者很高兴,那如果两个人见不到面该怎样表达呢?”(打电话、写信、上网)

  二、动物间的联络

  原来,我们人类有这么多和好朋友联系的方式,我们能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传递自己的一些信息,那你们知不知道小动物之间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依次出示视频:

  小鸟:声音

  小狗:气味、声音、(动作)

  孔雀:颜色

  大猩猩:行为(高兴、愤怒)

  蟋蟀:振动翅膀

  三、操作图片,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联络方式,今天是不是收获非常的大呀?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也听说我们今天学到了很多本领,都纷纷来到了我们幼儿园,想让小朋友们也来帮忙找出他们的'联络方式是什么,你们能不能帮他们找到联络方式啊?”幼儿回桌,分组讨论,把桌上的小动物按声音、行为、气味、颜色、振动翅膀等分类并粘贴到展板上,粘贴好后展示自己的结果,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检验。

  “大自然中小动物的联络方式是不是很奇妙啊,今天还有很多没有来到我们幼儿园的小动物,它们也都有自己特别的联络方式,比如:蚂蚁、蜜蜂,想不想也来看看它们是怎么产地信息的?那现在孩子们先去休息一下喝点水,之后,老师再给你们播放它们传递信息的视频。”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7-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10-20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08-24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10-28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0-13

大班科学教案【热】09-03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08-09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8-23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08-25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