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从理清作者参观顺序入手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方法。
2. 学习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视角,立体地再现我国古代文明的方法。
3. 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说明:
本文通过对被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俑的描述,展示了栩栩如生、蔚为壮观的秦兵马俑盛景,再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作者思路清晰严密,具体表现在文章结构的清晰严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文章前后的连贯照应。要想更具体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学会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的观察角度既有全景式的俯视,又有特写式的近看。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装束,有点侧重于姿势,有点突出其精神。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兼以议论和抒情,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炽热的感情。所以,应着力于让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把握文章以参观的先后顺序来构建散文布局,进行记叙、描写的特点,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炽热感情——民族自豪感。
说明:
思路是抽象的,但它在文章中反映出来则是具体的,那就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记叙的是作者参观秦俑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是以作者参观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从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入手去揣摩作者的思路。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化静为动,把兵马俑写得栩栩如生。所以,应着里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与感受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准备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提问:你了解秦兵马俑吗?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秦兵马俑资料。 让学生对兵马俑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散读课文初步感受 提出要求:划出生字词;说说初读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 检测和整理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文章篇幅不长,但涉及到的词语较多,有些词语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对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做整理和检测。
研读课文提升感受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说说世界名人盛赞秦俑的原因。 自读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到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及至分析文章前后内容的呼应,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严密清晰的写作思路。
通过个人感受、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秦俑的所在地、始皇陵的规模、秦俑的价值和发掘的意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因此,此教学环节的流程是“结构—内容”。结尾写到世界名人盛赞秦俑,以此为理解内容、主旨的切入口,更能激发学生探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民族的自豪感。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特色 提出要求:划出联想和想象、议论和抒情的句子;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描写的侧重点。 学生交流,朗读优美语句,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布置作业深化单元主题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请你撷取其中一块艺术瑰宝,与人分享。要求: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上网查找;完成后交流。 教与学的反馈,也是深化单元主题。
思路点拨
也可采用以下过程:
1.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思路的清晰严密。
3. 从段与段之间的过度词句入手,具体体会文章在衔接上的紧密、自然。
4. 具体体会文章的前后连贯照应。
5. 讨论交流:清晰严密的行文思路主要体现在那些地方。
6.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民族自豪感。
7. 归纳总结。
练习举隅
1. 运用下列五个词语写一段有主题的话。
当之无愧 名闻遐迩 弥足珍贵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2.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可是此时扑入眼帘的,竟是巍然的现代化钢结构展厅和仿古的楼阁庭院。
(2)随着簇拥的人流步出展馆,不禁频频回首。
3. 课文第1、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引用世界名人的赞语有何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
教学要求:
认清单韵母的形,读准单韵母的音,能正确书写六个单韵母,会读单韵母的四声,熟记单韵母的笔顺。
教学重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声,会写单韵母的笔顺。
教学时间:
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教学单韵母a
一、引言揭题
二、认一认
出示汉语拼音基本笔画:c l ,指名读。
三、学一学
1、出示小女孩张大嘴巴图,启发小朋友想一想,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时,发出什么声音。
2、领读a ,儿歌,张大嘴巴a a a
3、出示小女孩头像侧面图,看像什么?
儿歌:圆圆脸蛋梳小辫,张大嘴巴a a a
4、板书a,领读,书空。
5、生练写一行,订正。
6、课间操。
7、认识声调符号:一(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8、学习给a带声调:ā á ǎ à 。
9、练读a的四声。
四、演一演
五、写一写:在作业本上写a两行,并带声调。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1、指名(四位)小朋友写a;
2、指名给a 带声调;
3、指名读a的四声,随机订正。
二、学写a的笔顺
导语:一个单韵母是由汉语拼音基本笔画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怎样写好a的笔顺。
1、板演a:c a(2)师板演一笔,生跟写一笔;
2、生自己练写一行;
3、生边书空,边读儿歌:左半圆,竖右弯,两笔写成a a a 。
三、课间游戏:拍手游戏。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练写两行a的'笔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单韵母o及o的四声。
一、复习巩固
1、给a a a a带声调;
2、写出a的笔顺;
3、出示汉语拼音基本笔画o。
二、学习o及o的四声
1、出示公鸡啼鸣图,请小朋友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公鸡怎样打鸣?
3、读儿歌:公鸡打鸣喔、喔、喔,嘴巴圆圆喔喔喔;
4、板演o,领读、书空,强调书写规则;
5、生练写一行; o
6、游戏;找朋友;
7、学习给o标声调:ō ó ǒ ō ó ǒ
8、练读o的四声。
三、演一演
四、写一写:在作业本上写o两行,并带声调。
第四课时
一、巩固练习
1、读o的四声;
2、板演a的笔顺。
二、学写o的笔顺
1、板演o的笔顺:o:o(1)师板演,生跟写;
2、生自己练写一行;
3、生边书空,边读歌:圆圆嘴巴喔、喔、喔,一笔写成喔、喔、喔。
三、课间操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练写两行o的笔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⑴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以及一定的科学依据。
⑵感受“童话般的太空城”,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学生演讲、提问式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
⑴交流太空中的趣闻:刷牙,洗澡,上厕所,睡觉,大呼噜等(参考:[延伸阅读1]),启发学生想象,并激发学生表达心目中的太空城。
⑵请同学描述心目中的太空城。
『字词』
稀世珍宝:很少见的宝贝。稀里马虎:马马虎虎。
音速:声速的旧称谓。惬意(qiè):称心、舒服。
『课文』
⑴学生散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⑵太空城坐落在哪里?坐落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
⑶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一个巨大的摩托车轮,车轮朝上,连着的车轴向下。
⑷它有多大呢?直径约为1600米的大圆环。
⑸太空城和地球有些什么异同点呢?
相同——既可以绕太阳旋转,自己也能够进行自转。
不同——太空城的圆环壁面上有许多透明材料作成的窗口,太阳光通过窗口给城市送来源源不断的光明和热量;还可以调节昼夜的长短;气候可任意调节。
⑹太空城里一些什么样的设施?
人造的土地;用轻巧的人造板搭出的房屋;农场;冶炼厂和制药厂,可以制造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物品;医院等。
⑺找出文中科学性和幻想性的内容。
科幻小说的特点是:科学性和幻想性。
『板书』
童话般的太空城堡
概况:太空城方位、空天飞机优点、速度
太空城与地球对比:外形、大小、旋转、热量、昼夜
太空城设施:土地、房屋、农场等
太空城:安全、娱乐、睡眠
『作业』
⑴如果要在太空里生活,你心目中的太空城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课前同学描述的'太空城写作《我心目中的太空城》。要求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语言直白准确,符合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参考:[延伸阅读2])
『延伸阅读』1
太空趣闻
●在太空失重的状况下,如果宇航员冷不丁放屁,会不会影响飞船的安全?
▲在太空中放屁得很小心,因为其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人推走,而且还会污染航天器座舱中的环境。屁中的氢和甲烷等成分是可燃气体,严重时会引起爆炸。因此,放屁的时候最好到厕所里解决。
●在太空中一呆好几天,宇航员能在飞船上洗澡吗?
▲目前我国的“神舟”飞船还不具备供航天员洗澡的功能。因为如果要在太空洗澡的话,需要大量的水,会增加飞船和运载火箭的负担。还要增加特殊装置,防止洗澡时失重的水珠飘满整个飞船。我国航天员在飞行时主要还是靠特制湿毛巾清洁身体。
●有报道说聂海胜跟他女儿对话时,非常激动,流下了眼泪。在失重的情况下眼泪会不会飞起来?
▲在失重的情况下,任何物体都是可以漂浮起来的。眼泪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可以像水滴一样飘浮在座舱里面,正验证了那首流行歌《谁的眼泪在飞》。
●航天员坐在飞船上,太阳从哪边出来?也是一天看到一次日落日出吗?
▲神六是由西北向东南运行,90分钟发生自转,与地球自转不一样。神六此次将绕地球运转约80圈,航天员一天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
●宇航员穿的衣服内部是否充满气体?如果在太空衣服破了怎么办?
▲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种。宇航服内有大气,可以维持航天员的生命活动。目前我国宇航员穿的均为舱内宇航服,理论上舱内宇航服和舱外宇航服都应该严格密封,但是由于返回舱和轨道舱是密封的,舱内有同等压力的大气,所以如果在舱内出现宇航服漏气是没有直接生命危险的。
●太空人睡觉时也会做梦打鼾吗?
▲会的。不同的是,在地面上打鼾,翻个身一般会停止;但在太空中,无论你怎么翻身打鼾都不会停止。因为在失重条件下,身体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是一样的。
●太空人的大便怎么解决?
▲在微重力的情况下航天员体内的肠子很可能是漂浮的,内脏并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工作,航天员在排大便时也许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很多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宇航员从中间舱的厕所里出来时,常常喃喃自语:“又失败了。”
『延伸阅读』2
● 轮胎形太空城
轮胎形太空城可居住1万人。轮胎圆环的直径为1800米,每分钟旋转一圈,以产生人造重力。这种旋转速度,可使环外缘的重力与地面上的重力相等。于是,外缘成了“地”,内缘成了“天”,“天”与“地”相距100多米。“天”由一排排拱形玻璃窗构成。“天”的上方有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它将太阳光反射到圆环中央的镜子上,然后再反射并透过拱形玻璃窗进入管形居住区。管形居住区在太阳光射进的方向呈百叶窗形。百叶张开时阳光进入管内,使那里成为白天;百叶闭合时挡住阳光,那里就是黑夜。管形居住区内除住房和学校等建筑外,还有农业生产区。圆环中轴的两端,一端为对接装置,可供来往的宇宙飞船停靠,另一端连接着工厂和太阳能电源设备,中轴有六根辐射管道与生活区相通,人们乘长100多米的电梯到达“天”顶,打开拱形玻璃窗,通过辐射管道进入中轴,再沿中轴去工厂上班。
为了防止强烈的宇宙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的危害,轮胎形太空城的外壁用月球矿渣覆盖起来。矿渣不规则地分布的外壁,远远看去,太空城宛如花环,所以有人称之为“花环天宫”。
● 伞形太空城
伞形太空城像一把张开的大伞,只是没有伞衣。一个个农业舱连成圆环,构成伞的边缘。伞柄是个巨大的圆筒,直径6500米,长32000米,可居住100万人。圆筒以两分钟一转的速度旋转,以产生人造重力。圆筒四周对称地设置了四面玻璃窗,窗外是盖板,盖板内面是一面镜子。合上盖板,便遮住阳光,里面就是黑夜;盖板张开,镜子将阳光反射进圆筒,里面就是白天。圆筒内部与地球上的景色一样,有高山河流、树木花草;还可呼风唤雨,“制造”天气。农业舱是密封舱,可以对里面的季节变化加以控制,使得在任何时候都能种植蔬菜、水果。农业舱里还饲养着各种动物,包括有益于植物的各种昆虫。太阳能发电站、太空工厂、航天码头都设在圆筒的一头,太空城的居民们便在那里上班。
● 奥尼尔岛
有了水,就可建立密闭生态循环系统,构成太空城的小型生物圈。ピ厝撕教斓男蚰焕开后,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少太空城方案。如斯坦福城、向日葵城、奥尼尔一、二、三号宇宙岛等。
奥尼尔宇宙岛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奥尼尔博士领导设计的。其中的“奥尼尔三号岛”规模最宏大,可居住百万人。它的两个居住区,是直径6500米,长32000米的圆筒,用传动带相连,以两分钟一转的速度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圆筒四周对称设置4面玻璃窗,窗外是盖板,盖板的内面是一面镜子,遮住阳光,里面是黑夜。盖板张开,镜子将阳光折射进圆筒,里面就是白天。阳光强度由盖板的张角控制。住房可为每个人提供与地球上相当的面积和空间。
圆筒内的景色与地球上一样,有高山、河流和道路,水陆交通繁忙。住宅周围是花草树木,每个人占有的绿地面积和空间,也与在地球上大致相当。在圆筒的上方,有由众多的农牧业舱室组成的圆环,它们调节成不同的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以便任何时候都有四季水果、蔬菜供应。这样的太空城是真正的天堂。人们何乐而不往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舟、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媒体课件中的“轻松导入”。
2.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点击课件进行生字教学。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提醒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课文怎样描写地球万物的,你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诵形式朗诵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参考课文72页插图,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学生借助教师讲解及课件画面尝试复述。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作业设计
1.复习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演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活动: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小组内代表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二、指导书写
教师点击课件
1.点击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窄右宽。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点击生字书写,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看谁的书写工整。
三、相关拓展
教师点击课件介绍小行星的传说
四、布置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同学听。
2.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由地读、“开火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字型结构,来巩固生字词。如“饼”与“瓶”的区别,“喂”字的书写该注意什么,做一做“瞪”的`动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在小组发言人汇报学习情况时,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这一环节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仿编一节诗歌写下来。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已的观察所得。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学写诗歌的能力。]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布置后续作业,在班中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通过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课内的认知到课外的实际行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能干借钱,遵守诺言还钱的事情,说说感想。
3、懂得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过程:
一、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自己练习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认读字表,或者查字典。不好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随时进行正音。
Mēng(蒙人)(瞎蒙)
蒙měng(蒙古)(蒙族)
Méng(蒙哄)(蒙蔽)
2、交流读书结果,把不好读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某年某月借谁多少钱。还画着勾勾圈圈,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尊严的`重要成分就是兑现诺言。
3、指名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线索。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全文写了什么事?是分几部分叙述的?
板书:能干————我
好朋友
能干————我
借钱,有诺言
能干————我
准备还钱
能干————我
还钱,兑现诺言
能干————我
赞兑现诺言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那些内容最让人感动,并思考为什么感动?
2、交流。
生可能说:
他进屋后,我们热情地聊起来,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作业本,翻给我看,我大吃一惊,那是他小时候向别人借钱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某年某月借谁多少钱。还画着勾勾圈圈,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生可能说:“这是按照这些年来的最高利息支付的。”他把这封信放在我的手里,说,“请你一定收下!不然我会一生不安的。”
生可能说:他饱受了继母的折磨,后来,继母得了一种怪病,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小小年纪的能干靠卖冰棍、捡破烂、借钱为继母治病。
四、说说自己的感想。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了能干讲的故事,想对能干说什么?
2、围绕“诺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3、简单地写写自己感想。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综合训练二
2、 口琴学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让学生看苗族的美丽景色,听歌曲。
复听录音,让学生说出歌曲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旋律明快、活泼。
朗读歌词,分小组讨论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机开车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写了苗家儿童对山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现在人们眼前。
听录音,体会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录音机模唱。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大声唱歌曲。
三、综合训练二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题目所要求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分小组讨论,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口琴学习
1、学会正确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从左手往右手方向数到第9个孔,然后吹出来就是“1”)
注意: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只有一个音,会不会同时出现了好几个音,改正方法是缩小嘴巴的吹孔。)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己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
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摘录笔记、词语、古诗,积累语言。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学目标:
一、摘录笔记: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三、初显身手: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操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学生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c、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太阳城》一文,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学生自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思考: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二、师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
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储存太阳能的设想。
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
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得体会。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点:
学习《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教师简单串讲,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明确: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板书:
江心聆听琵琶曲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明确: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决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9
[经典]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经典)09-19
语文教案08-25
小学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实用】04-27
语文教案[合集]04-24
[精选]实用的语文教案11-21
【推荐】语文教案11-15
【优】语文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