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7-17 09:18:01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1.袋鼠的图片,

  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若干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二.新教歌曲

  1.教师出示图片

  你们看今天袋鼠妈妈来到我们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宝宝呢?(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喜欢妈妈吗?(喜欢!)对了,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2.学唱歌曲

  袋鼠妈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题目就叫《袋鼠》。我们先来听一听。(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刚才歌曲里面袋鼠妈妈有个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装了什么?(乖乖)解释歌词,乖乖是袋鼠妈妈的孩子叫乖乖。乖乖和妈妈好不好?用录音机的歌词怎么说?(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再讲述歌词一遍!

  那我们再来听袋鼠妈妈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学唱袋鼠两遍(教师放录音机两遍。)

  3.学习蹦跳步

  幼儿学会了唱歌,袋鼠妈妈听见了:“我的小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是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

  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没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

  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

  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三.学游戏《袋鼠》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带着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非常高兴。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枪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2.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死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律动和使用道具,感受短短长的乐句。

  2、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3、初步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萤火虫的特征。 2、萤火虫指偶、纱巾、场地布置(包括花、树、草地)。 3、音乐CD、CD播放机、卡片、黑板、粉笔。活动队形:半圆形。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2、难点:能边唱歌边通过肢体律动、运用道具等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播放《波浪鼓》,做各种动作进场。师:“现在,我们要去野营了!一起出发吧!”播放《波浪鼓》,做各种动作进场。(语词和动作:一起去野营、我们开车去,开车去野营、一起搬木头、一起搭帐篷、一起钉钉子、用力钉钉子、大家都努力、帐篷搭好了等。)

  二、介绍萤火虫师:

  “萤火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最喜欢夏天出来玩游戏。你们看,它的身体一闪一闪的,真漂亮!谁知道萤火虫身体的什么部位会发光呢?谁能来指一指?”

  三、通过肢体律动、道具等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一)手指飞舞,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1、探索手指飞舞的.动作。师:“萤火虫真漂亮,我变一只萤火虫出来跟你们玩游戏好吗?变变变!跟它打招呼吧!小朋友们快看,萤火虫跟着老师的歌声一起跳舞啦!”(教师一边清唱,一边做动作。) 2、用钢琴演奏音乐,做手指飞舞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师:“萤火虫跳舞真好看!我们一起边萤火虫吧!变变变!一起来飞,飞,飞到脸上。”(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遍音乐,边唱歌做一个手指飞舞的动作。) 3、播放音乐,做两个手指飞舞的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师:“萤火虫玩得真开心!它还想变出一个伙伴跳舞。一起来,变变变,两只萤火虫变出来了,打个招呼吧!”(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做手指飞舞的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二)用脚丫模仿萤火虫,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幼儿起立,用脚丫学萤火虫飞舞(把脚后跟踮起来,飞一会,休息一下),把小手当做萤火虫的翅膀,练习飞舞。教师完整的示范一遍。(播放前半部分音乐,学萤火虫飞舞。)

  (三)纱巾萤火虫游戏 1、单人纱巾。(1)、出示纱巾,幼儿探索飞的动作。(2)、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单人纱巾萤火虫游戏。(3)、幼儿听音乐,做单人纱巾萤火虫游戏。 2、双人纱巾。(1)、教师示范双人纱巾萤火虫游戏。(2)、找朋友做纱巾萤火虫游戏。(3)、听音乐,做双人纱巾萤火虫游戏。(四)、通过画画感应短短长的乐句教师画线条,幼儿伸出小手来画线,并播放前部分歌曲幼儿学唱。师:“我们一起来飞一飞,哪一条线长?哪一条线短?这首歌曲的乐句是短短长。”

  四、结束师:

  “小萤火虫一起到外边玩游戏吧!(学萤火虫飞舞出场。)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小百科: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夜间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培养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通过给幼儿挠痒痒为游戏作铺垫。充分给予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声音大胆表现歌曲。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3、会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难点: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动准备】

  《毛毛虫挠痒痒》音乐磁带、毛毛虫指偶和大树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放《毛毛虫挠痒痒》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做挠痒痒的动作。

  2、创设情境,学习歌词。

  (1)小朋友,你是怎样挠痒痒的?别人挠你痒痒时你会怎么样?

  (2)(教师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虫指偶,一手五指张开立起胳膊肘当做白菜爷爷,边说边表演。)哇!毛毛虫跑出来了!白菜爷爷说:“我才不怕呢。”毛毛虫使劲喊:“我来了—”白菜爷爷还是一动也不动。忽然,毛毛虫躲进白菜爷爷的腋窝里挠痒痒。白菜爷爷一下子哈哈的笑出声来了。教师提问幼儿白菜爷爷为什么笑呢?

  3、放录音,引导幼儿学做“挠痒痒”的动作。

  老师扮演毛毛虫给幼儿挠痒痒(鼓励小朋友互相挠一挠)

  4、教师带领幼儿愉快的随录音边唱边做动作。

  5、师幼共同玩游戏“毛毛虫挠痒痒”

  (1)老师扮毛毛虫,请一幼儿扮大树,表演一遍。

  (2)请几位幼儿扮演毛毛虫,教师扮演大树,在音乐声中表演一遍。

  (3)全体幼儿边唱边表演两遍。

  6、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随机用以蔬菜的名称替换白菜爷爷,如:豆角姐姐、冬瓜爷爷等。

  【活动延伸】

  外面的小草也想和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该怎么唱这首歌呢?教师带着幼儿边创编歌曲边做动作出活动室,去户外找更多的朋友创编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听音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火的头饰、三段音乐、与幼儿同数的椅子、PPT。

  【活动过程】

  1、听第一段音乐,韵律操导入。

  T:宝贝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啦!

  T:变变变变变,呀,我们都是木头人啦!(原地转一圈)

  2、听第二段音乐,游戏开始。

  (1)听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

  T:木头人可不能随便动了,只有听到音乐声才可以动。可是音乐声一停,我们就又不能动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样啊?有音乐可以随便做动作哟!

  T:哇,我们木头人可真厉害啊!

  (2)听第二遍音乐,在音乐中感受愉悦。(出示PPT)

  T: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吧!第一站来到了草地上,哎呀,太阳可真好呀,伸伸懒腰,扭扭屁股,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没音乐了,木头人们,不能动了,摆个美美的造型;又有音乐了,那接着去下一站咯,大海到了,听听海风,踏踏海浪,哇,可真美!(音乐停)(音乐响)呀,我们来到了天空,像小鸟那样飞一飞,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哎,木头人们飞得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3)听第三遍音乐,游戏延伸。

  T:我们木头人可真能干呀!连火魔王都听说了,他很不喜欢我们木头人这么能干,所以他想来吃掉我们。不过呀,这个火魔王他看不见我们,只要我们不发出声音,他就抓不到我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会儿吧!

  T:(师戴火魔王头饰,音乐停)我是火魔王,我来找找木头人,听说他们很能干,哼,我得把他们都吃掉。我来听听看,木头人在哪里啊?这边没有,恩,去那边看看,也没有。算了,再去找找。(火魔王下)

  T:木头人们,你们太厉害了,火魔王走了,我们继续玩吧!

  T:(火魔王上,音乐停)我刚刚好像又听见木头人的声音了,得去听听看。哪儿有声音呢?恩,还是没有,再去看看。(火魔王下)

  T:刚才魔王来了,你们有没有什么事啊?哎呦,木头人真是很棒呀!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吧!

  T:(魔王上,音乐停)咦,这边确实有声音啊,怎么我一来就听不到了?真奇怪,哎,这群木头人真是厉害啊!算了,还是走吧,不找了!(魔王下)

  T:刚才听说火魔王以后都不会来打扰我们啦!我们一起来跳舞欢庆吧!

  3、听第三段音乐,游戏结束。

  T:哎呀,真开心!我们一起去其他地方旅行,看看美景怎么样?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 | ×× ×||

  2、 掌握儿歌《苹果树》,能根据水果的变换,进行表演。

  3、 利用声势训练,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准备:

  儿歌《苹果树》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排坐好。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到“小猴爬上苹果树时”左上臂呈九十度上举,五指张开,右手食、中指做爬树的动作,“所有苹果吞下肚”时两手作抱状,并伴随一声响亮的饱嗝,“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你最爱”时,用手指逐个点幼儿,最后指到哪个幼儿,就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水果,然后继续念儿歌,只不过儿歌中的水果可以变成幼儿所说的水果。

  二、让幼儿倾听儿歌,打出节奏。

  1、老师念一句儿歌,幼儿用手拍一句节奏,儿歌共四句,每句的`节奏都是

  ×× ×× | ×× ×|的节奏。

  2、要求幼儿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而在四分音符时用拍腿来表现,也就是每句儿歌的最后一个音用拍腿来表现。

  3、完整地把儿歌的节奏打出,要求教师可以用口型来表现儿歌的内容,而幼儿在心里念儿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节奏上。

  三、二声部节奏训练。

  1、教师打出× ×| × ×× |的节奏型,四分音符节奏用拍腿,八分音符节奏用拍手表现。

  2、引导幼儿找出与教师所打节奏的不同,一般幼儿都能说出“老师的动作与小朋友是不同的,小朋友拍手时老师拍腿,而在最后,小朋友拍腿时老师拍了两下手”。

  3、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

  四、表现儿歌。

  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第一遍随老师做动作,第二遍分组进行二声部节奏展示,第三遍二组互换节奏型。

  五、活动结束。

  老师用×× ×× | × × | 和 ×× × | ×× × | 的节奏型与幼儿告别,而幼儿用相应的节奏型与教师告别。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2、大猫来了

  (1)听辩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3、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谱,初步感受音乐的特定节奏,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x x │ x -│”。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激发幼儿倾听音乐旋律的能力。

  3、在游戏情景中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多次倾听音乐,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

  活动难点:

  能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特定节奏。

  活动准备:

  快乐农场风景图;小动物图片10张;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听音乐寻找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快乐的农场里做游戏,听一听,都有哪些小动物?”

  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我们把这些小动物都请出来了,一共多少只?

  2、通过互相问好,初步了解音乐中的特定节奏。

  (1)“小动物们”向小朋友问好。

  师:小朋 友你│ 好——│

  (2)幼儿初步学习用特定的节奏问好。

  幼:小动 物你│ 好——│

  二、基本部分。(15分钟)

  1、通过游戏,幼儿初步认识图谱。

  师:“快乐的农场里除了有小动物,还有什么?这些木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吧。

  2、倾听音乐,幼儿能找出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

  (1)师:音乐中,除了有小动物的叫声之外,他们都在反复唱了一句同样的话,我们一起仔细听一听,把它找出来。

  (2)师:它们都唱了一句什么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进一步练习音乐中的特定节奏。

  3、再次倾听音乐,幼儿能准确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它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会儿我们要认真听音乐,当“咿呀咿呀哟”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挥一挥自己的小手和它打招呼。 ”

  4、能初步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特定节奏。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特定的节奏。

  师:“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高兴吗?高兴的时候你会做哪些动作?”

  (2)请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动作,共同学习。

  (3)随音乐完整表演,巩固练习音乐中的特定节奏。(两遍)

  三、结束部分。(2分钟)

  通过情景游戏复习巩固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及创编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x x │ x -│”。

  延伸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继续分角色进行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开始和停止01-17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2-18

实用的小班音乐教案汇编六篇05-14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合集八篇12-26

《小兔和狼》小班音乐活动教案01-25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汇编八篇05-24

实用的小班音乐教案范文六篇04-15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9篇05-05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06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9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