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8 00:07:59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玩具、吸管、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小猴、小兔、小老虎的家。

  教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出示PPT教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吧!可是它们对铺的'路有要求。

  小猴:你们看小猴家的路是怎么铺的?(幼儿观察:红黄蓝)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猴家的路是红黄蓝。你们说它是几种颜色?它们3个为一组,颜色各不同,我们可以用ABC来表示。

  小兔:再看看小兔家的路是怎么铺的?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兔家的路是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它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三角形可以用A来表示,那两个正方形怎么表示?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一种符号表示,我们可以用ABB来表示。

  小老虎:你们看小老虎家的路要怎么铺?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老虎的家应该是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

  教师:小老虎家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幼儿尝试。)小结:图中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圆形,可以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一样的图形用重复的符号来表示,可以用AABB来表示。

  三、分组操作练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动物们铺出不同的路出来吗?

  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了各种不同的材料,请小朋友们好好想想你要选择几种物品排列。可以和老师排列的规律一样,也可以自己创新,排好的小朋友等老师看完后再排列其他的。

  幼儿自由排序,请多名幼儿将操作结果进行演练并归纳小结排列规律,其他幼儿根据其特征进行操作。

  小结: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结束: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律,例如:你的衣服、鞋子上,班级、家里的装饰品上等等一些。活动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

  现在,请小朋友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去小便、喝水。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10以内相邻数。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认识3的相邻数。

  a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本文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对自然测量及宽窄比较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将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等。

  3、请幼儿带一些平时自己收集的东西,如糖纸,贝壳等。

  活动过程: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张不一样的纸,区别宽窄。

  指导语: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重叠比较)

  2、按宽窄排序。

  指导语:请你按从宽到窄(从窄到宽)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师向幼儿出示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引导语这两条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条毛巾哪条宽,哪条窄?(指横向距离)

  2、幼儿得出不同的比较结果。教师:怎样来证明谁说得对呢?在交流中引出测量的方法。

  三、学一学。

  1、教师出示各种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任选一种,重点演示测量时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横向距离。

  2、幼儿选择一种工具,通过测量来判断哪条毛巾宽,哪条毛巾窄,最后得出结论:两条毛巾是一样宽的。

  3、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条花纹和横条花纹的影响而判断错了毛巾的宽窄,因为直条让人感觉很窄,横条让人感觉很宽,其实,它们的宽窄是一样的。

  四、试一试。

  教师发给幼儿各种测量工具,请幼儿尝试测量其他一些物体的宽窄。如:门和窗,哪个宽哪个窄?桌子和椅子,哪个宽哪个窄?等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PPT,数卡;

  学具:、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课题。

  1、出示两辆相同款汽车图片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两辆车子的照片,你能找出两辆汽车的不同吗?

  (2)小结:看车牌号码,每一辆汽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牌号码。它就像车子的身份证一样。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一)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过渡:小朋友都知道车牌号上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会组成不同的车牌号,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车牌上的三个数字(1、2、3)给你这三个数字,请你调换他们的位置排列出不同组合,看你能排列几个不同组合?

  1、操作:请幼儿来说一说,教师记录(示范操作123)

  2、小结:警察叔叔不允许有重复的,不然就不知道是谁闯红灯了,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是123、132、213、231、312、321

  3、提示:小朋友看老师把这些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4、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二)操作练习,巩固知识过渡: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送去一辆小汽车,但是老师要用这车牌号码考考你们。

  1、要求:老师这儿还有三个不同的数字,请你用这三个数字用我们先固定开头的方法排列出它们所有的组合,请5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下面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2、讲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有没有用上这个好办法全部把它写出来。

  3、小结:很多小朋友都很厉害,都能排出六种不同的组合,没有排出来的小朋友现在明白了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过渡: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送去了一辆车,可是这个车没有车牌号,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个。

  1、要求:请小朋友用老师纸上给你的三个数字排列一下,看能排几组,有的老师已经写了数字提示了小朋友,每个数字在组合里都要用一次但不能重复或换数字。请你们来试试。

  2、教师指导,并拍照片,请另一位老师输入电脑。

  3、将电脑中的作业照片进行讲评。

  4、小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三、图片展示、数字运用

  1、ppt展示介绍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字,请你回去再找一找好吗?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下次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目标

  1、通过轴承各个零件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

  各种型号的轴承若干,钢球零件若干,记录纸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宝宝,3、7、6告诉幼儿数字宝宝想和我们大家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要求请与数字同等数量的`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大家唱完歌曲之后要两两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规律,3、7个小朋友两两小朋友拥抱总有一个单的,6个小朋友两两拥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级的钢球宝宝也想和数字宝宝们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帮忙。

  教师讲述操作方法:拿与数字相等的钢球宝宝,让他们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记录纸上用一种方法记录,有一个没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操作点评,让幼儿先说钢球宝宝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双数,然后让幼儿说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找不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单数。在讲评时教师刻意把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分开来摆放,同时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双数,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是单着的我们就叫它单数。

  5、在幼儿认识了单双数,了解了单双数的基础上,让幼儿找找代表不同数量轴承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找找身体以及教室内上的单双数,并让幼儿一一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单双数的意义。

  6、让幼儿从凳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说说自己拿的数字宝宝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幼儿错了,教师可以当场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验证。

  7、与幼儿玩反应游戏,在进行单双数练习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8、让幼儿自己总结10以内那些数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9、结束:师:你们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那我们班小朋友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知道吗?让幼儿先猜测,然后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运用老师教的验证单双数的方法去验证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15篇)03-1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25

大班数学教案数学宫02-28

大班数学教案6篇(精选)08-13

大班数学教案15篇03-1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四篇05-1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三篇04-25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6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