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6-11 12:55:27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感受旋律,设计冰雕造型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空间知觉。

  2.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雕ppt、图片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乐曲《问候舞》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交流感受,引出活动的兴趣。

  1.交流:"这几天,我们常州的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了0度以下,大家是什么感觉?""那北方的冬天会冷到什么程度呢?那儿结的冰和我们这的有什么不同?人们会利用这厚厚的冰做什么呢?"

  2.欣赏:"收集的这么多的`冰雕图片,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小结:"这些晶莹透亮的冰雕用各种各样的姿势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欣赏并感受乐曲旋律。

  1.完整听一遍乐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冰雕有关的游戏。首先请听一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做无声的假动作:拍手、划长音,起到提示作用)

  2.示范,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师:"这次,仔细看,我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摆冰雕造型的。"

  3.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鼓励摆出不同的造型。

  4.创设制作冰雕的过程节奏动作:

  师:"艺术家怎样将厚厚的冰块制成冰雕的呢?说一说并做出动作!"(凿、铲、割)

  5.完整听并按节奏,做制作冰雕的过程动作以及冰雕造型的动作。

  三、游戏活动《冰雕》

  1.第一次游戏要求:(触摸式冰雕)

  师:"两人合作,商量好:一个做冰块,按节奏左右摆动;一个做艺术家,按节奏做出雕刻的动作。同时在长音处,两人必须将身体的一小部分紧紧靠在一起成为一座冰雕。"(第二遍听音乐再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2.第二次游戏要求:(找空间造冰雕)

  师:"还是两人合作,不同的是在长音处,做冰块的小朋友冰雕造型快速放好后,做艺术家的马上找到这冰雕的漏空部位插空进去造型。看谁的冰雕造型最特别。"

  3.家长与幼儿合作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青蛙害怕和高兴的情感。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

  2《小青蛙你唱吧》图画3。字精灵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她是谁?(出示字精灵图片)她说:谁猜对了就有礼物送哦!

  2猜谜语:身上衣服像西瓜,白白肚皮大又大,唱起歌来呱呱呱,会吃害虫保庄稼。(出示青蛙图片)你们猜对了,他就是青蛙。

  3咦!青蛙好像在和我说话哦,他说: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吗?(捉害虫)

  4你们知道青蛙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吗?(湖边)

  5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为我们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看看小青蛙来到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理解诗歌内容。

  1阅读《小青蛙你唱吧》图画1

  提问:

  〈1〉小青蛙来到哪里了?(湖边)

  〈2〉它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躲在荷叶里,害怕的)

  〈3〉它为什么会害怕?(因为看到人了)

  〈4〉它害怕时会发出呱呱的.声音,我们来模仿一下。

  〈5〉它会一直害怕下去吗?看看它又来到了哪里?

  2阅读《小青蛙你唱吧》图画2

  提问:

  〈1〉小青蛙来到哪里了?和之前的地方一样吗?(一样)

  〈2〉小青蛙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高兴的)

  〈3〉它为什么高兴?(因为字精灵说了要爱护它)

  〈4〉它高兴了在干什么?(唱歌)

  三、请幼儿欣赏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两幅画的小青蛙有时害怕,有时高兴,还忙着捉害虫呢?老师把这两幅画里的内容编成了一首诗歌。看看老师读的诗歌和图画里的内容是不是一样?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

  〈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小青蛙你唱吧)

  〈2〉诗歌里说了谁?(小青蛙)

  2小青蛙一开始很害怕,为什么后来就高兴了?(它听到人们会爱护它)

  四、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诗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儿歌吧!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师:学了这首诗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大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游戏中单腿追逐跑,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2、鼓励幼儿自由分组制作游戏道具、创新游戏玩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纱巾、红绿灯、易拉罐、积木若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引导幼儿用易拉罐或积木自由限定游戏场地。

  2、师生玩游戏《瞎子摸拐子》一次。

  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创新游戏玩法。

  1、提问:在游戏中,你们都碰到了哪些问题?(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2、鼓励幼儿大胆创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启示幼儿由瞎子控制游戏节奏。(与红、绿灯游戏融合)

  三、再次游戏,感受新游戏的乐趣。

  1、幼儿自由分组尝试新游戏1-2次。

  2、幼儿互动交流,选出实用的红绿灯。

  3、师生共同玩游戏一次。

  四、游戏分享活动。

  1、提问:谁能来说一说今天自己玩了什么?游戏中是怎么玩的`?

  2、幼儿相互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残疾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仿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如抬桌子、搬小椅子、擦桌椅、橱柜等)。

  2、人手一件乐器(碰铃、铃鼓、沙球等),操作图《加油干》一张

  3、大鼓一个(或钹)。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理发店。

  2、观看操作卡片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1)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2)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7小节创编歌词。“我们 大家 |抬桌子呀 抬桌子呀 |抬桌子|”等。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嗬嗨”要唱得有力,以表示用劲干活。

  (3)创编动作。

  让幼儿听辩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地方表示在用力劳动;快的地方表示劳动很快乐。)

  慢的部分(1—4、8—9小节)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

  快的部分(5—7小节)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嗬嘿”表示很用劲,可启发幼儿边喊“嗬嘿”,边跺脚或边擦汗等。

  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不同的劳动中的动作。

  3、学习打击乐。

  (1)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用合拍的拍手(* *|)表示干活,较快地拍手(** **|)表示劳动的快乐,边拍手边跺脚边喊“嗬嘿”表示很用劲。

  (2)在全体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看指挥做分声部动作。老师的手指到哪边,哪边的幼儿就随音乐拍手。“嗬嘿”时全体幼儿一起拍手、跺脚、喊“嗬嘿”。

  (3)注意让幼儿听听好前奏,认真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在节奏较快的部分,要敲的轻些。

  (4)在“嗬嘿”处增加大鼓或钹,以表示有力。

  在活动开始处,可以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革命老区,八路军和老百姓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干得热火朝天,劳动的场面非常热烈。然后再引出课题欣赏音乐,这样孩子们对音乐就有了一种亲切感,对音乐理解得也非常快。

  活动反思:

  结合实际,让幼儿有劳动的亲身感受,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还是比较强的,能够创编出各种动作,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如钱自勤说用拍肩来表示慢的音乐,用跺脚来表示快的音乐;还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乐……

  总之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的感受,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幼儿对打击乐器的操作很感兴趣,孩子们个个全身心投入活动中。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练,部分幼儿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操作沙球的幼儿,节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调换了两次都是这种情况,看来对沙球的使用还需加强,如在区域活动中加强练习等。另外由于音乐比较快,所以八分音符的节奏没有练习,幼儿全部操作的四分音符练习。整体效果比较好,以后打击乐活动要多进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换跳跃的动作,发展动作的创造性及灵活性。

  2.在跳跃的过程中,增强控制能力及跳跃能力。

  3.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想做的动作,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5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十”字形地垫若干块,除中间的地垫,将其他的四块垫子分别贴上“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箭头;音乐《桃花朵朵开》《健康歌》;活动前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师提问:小朋友,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2.师:今天,我们就用脚来玩这个游戏,试试看吧:(1)石头:两只脚并拢。(2)剪子:两只脚一前一后。(3)布:两只脚张开,与肩同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跳舞毯,并播放音乐,为幼儿做示范。

  (1)师:原来,我们的小脚很能干,它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李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请幼儿仔细观察跳舞毯以及老师是怎样根据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的。

  师:跳舞毯上有什么?(箭头)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试试到跳舞毯上来跳舞,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每次跳完后两只脚都要踩在脚印上。

  2.幼儿自由尝试动作,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

  (1)师:刚才你们都在跳舞毯上试过了,你是怎样跳的?

  (2)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并且把动作记录下来。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

  (1)师: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a.教师播放音乐《健康歌》,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b.幼儿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c.教师指出幼儿在跳的过程中不对的地方并通过讨论来解决。

  (2)现在我们换一首音乐来跳跳看。

  a.教师播放音乐《桃花朵朵开》,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b.幼儿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c.请幼儿自由交换跳舞毯再跳。

  三、结束活动

  请幼儿将所有的跳舞毯拼成一张大跳舞毯,大家一起跳,进一步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探索的兴趣。

  2、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培养幼儿操作、观察、讲述能力。

  3、通过比较引导幼儿感知物体不同的下落速度和线路,并获得较正确的比较方法。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不同的物体下落的线路,速度都不一样。

  2、活动难点:同物不同形状下落速度理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塑料袋、沙包、小型玩具、纸片、羽毛、糖纸、毛线绳、实验记录纸等。

  2、知识准备:有观察过轻的物体(如:羽毛)下落时的经验,知道是慢慢的、飘着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演示物体下落实验,幼儿观察讲述。(2分)提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沙包、羽毛)我分别把它们抛到空中!大家看看,说说它们是怎样下落的。

  (二)展开:(25分)

  1、小实验《物体下落》。(4分)观察讲述实验材料(幼儿分成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提问: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你们看都有什么?幼儿说出实验材料名称(幼儿进行实验方法)各组幼儿每人拿一个实验物依次上抛!大家共同观察现象。

  提问:所有的物体被抛到空中后是怎样下落的?

  2、小实验《物体下落速度比较》(重点)(7分)方法:幼儿分成4组,各组幼儿一起抛出手中物体,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现象,(可进行2次实验)。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指导语:刚才许多小朋友也发现了有的物体落得快,有的物体落得慢,在你们实验的材料中,哪些物品落得快?哪些物品落得慢呢?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实验时大家要同时松手,尽量把实验材料抛到一样的高度。

  提问:什么物体落得快?什么物体落得慢?为什么?

  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比较重的物体落得快,比较轻的物体落得慢。

  3、小实验《物体下落时的路线》(重点)(6分)

  (1)教师演示将羽毛和沙包分别抛到空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2)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物体下落路线。

  (3)每组选一位代表说说物体下落时呈现的路线。

  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4、小实验《同物不同形状下落实验》(难点)(8分)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问:你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落下时的速度和线路不一样?

  (2)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实验。

  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小结:同样的物体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三)结束:(3分)

  1、对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请幼儿收拾整理桌面物品。

  2、活动延伸:制作《美丽的下落图》。方法:在白纸的一个角落,倒一点粘稠度适宜的水粉颜料,缓缓拿起白纸,使之竖直,颜料便往下直线流动,快到纸边时转一个方向,使颜料继续直线往下流动。如此循环,颜料在纸上,“走”(流动)出一条路径(轨迹)。

  活动反思: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二、教师示范画手型画

  1、原来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这些手型都是怎么变到纸上去的呢?

  2、教师示范画手型画,可以变成什么?

  3、看看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鸡)

  4、这个手型是怎样变成鸡的呢?

  5、我们想让作品变得更美,怎么办?

  6、哪位孩子能想出更多不一样的手型呢?

  这种利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型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那你们想不想当“手型小画家”,来画一幅有趣的手型画呢?

  2、幼儿作画,教师进行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哇!我们的小手真像一位魔术师!可以变出那么有趣的'手型画,那我们的小手还能干什么?

  其实我们的小手都是非常能干的,能学到很多的本领,并且还可以去帮助别人,我们去外面看看哪些人需要帮助,我们去帮助他们好吗?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一、活动目标与内容的选择

  课程指南中指出:从小就要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动物

  大世界》——不同的家园这一主题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本活动为实现上述目标预设而成。

  《飞走的歌》这一教学活动是一个围绕故事情节的深入而展开的语言谈话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通过故事内容体会鸟类与树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跌宕的情节引起思考、争论,让幼儿隐约感悟人类需求与自然规律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方法与环节的思考

  1、围绕故事情节创设谈话情景

  以故事为幼儿创设谈话情境,使情境成为谈话话题的“助手”。一开始充分利用谈话情景启发引导幼儿,然后尽快导入话题引发幼儿围绕要不要用木头开展交谈辩论。在活动中,我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交谈,使幼儿感到自己说的话的价值,这样既是口头语言的操作也是动脑的操作。

  2、借助辩论形式激发“说”的愿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积极说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大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规则意识也在不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而辩论活动正是在培养幼儿的雄辩意识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了语言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尝试采用“辩论会”这一挑战性、趣味性、合作性强的组织形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会合作与挑战本活动。讨论、辩论,让幼儿从中学习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讨论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在辩论过程中,初步学会目标性倾听、辨别性倾听、创造性倾听和批判性倾听.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完整的'语言及与别人对话方式;激励幼儿参与热情,培养合作和集体意识在活动中,教师则通过问题推进,引导策略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虚”“实”结合,体现“说”的趣味

  在活动设计中,第一环节,通过听小鸟欢快的鸣叫声,引导幼儿根据已有鸟的一些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与表现。第二环节主要通过设疑:砍树又什么用处?木头应该越多越好,进一步来引发问题,让幼儿进行争论。在第三环节中,通过辩论赛让幼儿自查资料,进行大胆的辩论。让幼儿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让幼儿懂得道理,并且以一个美满的故事结局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大班教案 篇9

  操作目标:

   1、 能进行筷子拼图,体验成功的.喜悦。

   2 、能按一定的画面情节进行拼图。

   操作材料:

   一次性筷子若干、颜料。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进行拼图游戏。

   第二层次:幼儿合作进行拼图。

   第三层次: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或线条进行拼图。

   操作说明:

   1、幼儿自由观察筷子,发现筷子上的图案。

   2、幼儿进行拼图活动。

   3、幼儿动手制作拼图,幼儿练习在筷子上进行创作画。

   指导建议:

   在幼儿进行创作画时,教师可帮忙先将筷子粘在一起,等画好后再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