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15 05:49:54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泛滥”“心安理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讽刺愚蠢的鳄鱼的。

  (3)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促思,体会鹿的聪明。通过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表演、表达等综合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鹿的赞叹和敬佩。

  (2)教育学生不能贪婪,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鹿和鳄鱼图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学。

  1.教师出示鹿和鳄鱼的图,板书“鹿和鳄鱼”,启发谈话: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鹿被鳄鱼吃了)

  2.教师:那如果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呢?(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同学们,鹿和多么温顺、而鳄鱼却多么的凶残。一条鳄鱼,鹿就必死无疑,更别说是一千条了。可是,今天的这只鹿非但没有死,反而把这一千条鳄鱼愚弄了。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去了解这个故事。

  (从题目入手,抓住鹿和鳄鱼这两种动物的品行以及数量上的明显悬殊,让学生想象后果,教师再通过结果的反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兴趣)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1)互相检查预习时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

  2.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字音:“曾”“伺”是平舌音,“曾”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zēng”。”“蠢”是卷舌音。

  字形:“鹿”是半包围结构,的,里面注意不能多一横;“毒”要注意“母”的笔画顺序;“延”字不能写成廷”字,注意区别“虚”和“虑”。

  (2)教师再出示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想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说一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意思、概括能力等)

  三、教师提纲辅导,学生复述课文。

  1.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你们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人听吗?(想)那,我们现在就来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

  2.教师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照着提纲自己说一说。

  提纲:

  (1)鹿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一条老鳄鱼想吃掉鹿。

  (2)鹿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老鳄鱼不相信。

  (3)鹿要说老鳄鱼找不到一千条鳄鱼,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召来了一千条鳄鱼。

  (4)鹿要求一字排开,数一数是不是一千条鳄鱼。鳄鱼按要求办,排到了河对岸。

  (5)鹿踩到鳄鱼背上,数着数着逃到了岸边。老鳄鱼想伺机报复。

  (6)老鳄鱼伪装木头被鹿揭穿,众人嘲笑老鳄鱼。

  3.指名说一说,集体评议。

  4.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配上表情或动作复述课文。

  5.再指名复述课文。

  (进行复述练习,让学生在说中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只鹿。

  这是一条条鳄鱼。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鹿居然能从一条老鳄鱼、一千条老鳄鱼的口中逃走,多聪明啊!鹿是怎样让自己逃离虎口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高高兴兴怒气冲冲不动声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1.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3.“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鹿的聪明。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启迪教育学生。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鳄鱼、鹿等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生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2.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要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3.教师导入新课:鹿是想出了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

  二、继续学文,体会鹿的机智。

  1.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指名反馈:鹿想出了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练的句子说:鹿让一千条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走到了对岸。)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鹿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策的?

  4.指名反馈,学生互相补充。

  (1)骗老鳄鱼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千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2)老鳄鱼不相信鹿,它就用激将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3)要求鳄鱼们一字排开,它要亲自数一数。

  5.教师小结:多么聪明的鹿牙。遇到危险,它冷静思考,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死里逃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6.教师导读:课文还讲了一件事情,也体现了鹿的聪明过人?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7.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反馈。(当老鳄鱼伪装木头要报复它的时候,它说:“如果真是根木头,他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与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结果鳄鱼居然向它游去)

  8.教师总结:这条老鳄鱼实在是太愚蠢了,它为什么会这么愚蠢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9.教师出示文中的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贪婪者总是愚蠢大。“

  (1)引导学生理解“贪婪”的意思。(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2)文中的老鳄鱼极力希望得到什么?(指名反馈:吃掉鹿)

  (3)教师:是呀,正是因为它一心想吃掉鹿,所以对问题不加思考,不思考的人自然会变得愚蠢。

  (以学生的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解答问题,在探究鹿识怎样一步一步地实行自己的计策问题中,逐步深入理解内容,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三、总结全文,角色表演

  1.教师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读了全文,你对鹿或鳄鱼说什么呢?(一是对鹿的称赞,二是对鳄鱼的规劝:不能太贪婪,要勤于思考)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3.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一起导演这个故事。

  4.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5.再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和前面一次的表演做对比,强调导演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大。我们要像鹿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只要勤动脑筋思考,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聪明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ǎngfànèdúyánchángqiānxū

  二、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如果……就……:

  板书设计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聪明愚蠢

  (死里逃生)(被嘲笑)

  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句:恶狠狠

  第二句:蔑视的语气、满不在乎的语气

  第三句:不耐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苯沂究翁狻K谆八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弊远量挝摹L崾疽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比隙辽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笨雌匆簦写词语;

  2北纫槐龋再组词;

  3毙唇义词;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备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①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②用一件事来写;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这是我们班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秋游中××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②××帮助邻校一位掉队的小同学寻找老师,反映她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通过这一情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4、诗文结合,抓重点词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诗文结合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蕴藏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2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清朝有个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通的学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纪晓岚吟诗》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纪晓岚。

  2、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纪的右边是自己的己,不能出头,晓字的右上角不要加点。谁来读课题。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纪晓岚吟了一首什么诗?纪晓岚为什么要吟诗?纪晓岚在怎样的情况下吟诗?)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课题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沉静、江畔、垂钓、机智、渔翁、光芒。

  谁来读给大家听?强调翁的韵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这个后鼻韵母eng读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学一起读!

  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想读?课件出示: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生动传神、一篙一橹。

  知道篙和橹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篙和橹都是撑船用的器物,篙还将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们非常常见。

  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看谁读得更好些。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男生先来。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吟唱出一首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 只点一个说!夸奖纪晓岚,夸的是什么?引导下一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连声说好,夸赞: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1、先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幅“秋江独钓图”的'? (课件出示古诗),指学生读诗。①音读得准②读流畅了③师范读,读出节奏、味道④再点读,读出了诗情画意。⑤全班一起读,读出悠然的美感。

  纪晓岚看着江上的渔舟悠然吟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2、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来是一幅美丽沉静的秋江图啊!(板书:秋江)!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看到的除了这美丽、沉静的秋江之外,还有什么?(有位渔翁,他在垂钓)你来读句子!

  5、果然是“渔翁独钓”啊!(板书:独钓)

  6、一开始,老渔翁平静而专注地等待着,不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终于上钩了,你又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在美丽沉静的秋江之上,还有位老渔翁在垂钓,这样的美景有多么浓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

  8、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吧!

  (课件出示音乐)落日金辉;芦花秋风;江畔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等待着,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笑声朗朗,被秋风飞播得很远……

  9、同学们此时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说语句描写秋江垂钓的美妙,景美如画,景美如诗)难怪乾隆皇帝说他看到的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呢!

  纪晓岚很快用28个字,把这眼前的美景浓缩成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将它与1、2自然段对比着来找一找吧!引导学生找,要有过程!女生读语句,男生读诗句。

  大家读得真美,难怪乾隆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六、领悟机智

  学生快速默读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连声说这诗写得好呢?

  预设几个原因:——

  1、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

  2、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以及简单写出渔翁垂钓

  3、预设3:诗的静态动态对比 神态传神

  4、预设4:占字用得好,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与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难不住:十个一,28字绝句——来回几步,悠然吟唱

  (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怎么好?我们来看看这十个一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橹一渔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来,三个物件,教师小结:点出了钓鱼的地点)

  (出示: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丈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写钓鱼的情态,实际上隐匿了钓鱼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复一笑。钓到鱼高兴时的神情,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小结:老渔翁是多么快乐、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独占一江秋。老渔翁的喜悦之情给这江面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纪晓岚反复使用了十个一字,这十个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处。还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是多么奇妙啊!谁想读?

  还有谁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

  鱼竿的长和钓钩的短都写在这七个字中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3:诗的前两行写的是静态的物,诗的第三行写渔翁钓到鱼十分得意的神情尽现在三个动作中。)

  这物与人,这静与动,又形成了对比,何等巧妙啊!谁更想读?

  你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4:占字用得好,一个“占”字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占字将老渔翁与秋江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渔翁给秋江带来了一份生机,带来了一份独有的美丽。如此绝妙啊!谁越发想读?

  多么美妙的秋江独钓图啊,多么绝妙的一首好诗啊!男生读,(妙诗)女生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5、乾隆皇帝文学造诣很高,他可是这世上诗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原本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不禁点头笑道——谁想读?(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你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乾隆皇帝一连用了四个好字)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好”字。为什么要两用两次?(学生回答,教师收拢:原来乾隆皇帝反复叫好,这是表达了他的由衷称赞啊!还有什么好?读出——

  (秋江独钓图也好)怎么好?(学生自由回答,说一次就读一次!营造反复回环的氛围)

  是啊,景美,诗绝,怎能不让人叫好?谁想读?

  还有什么好?(预设:纪晓岚的机智也让人叫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第一层次(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只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悠然地吟唱起来)你看,纪晓岚的那份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真是显出他的机智过人啊!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二层次(他写的这首绝句28个字巧妙地嵌入10个一字,而且把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写得生动传神,所以他机智)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三层次(若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大家请看这句诗——一人独占一江秋,你读出的是何人独占了这一江秋色?同学们,乾隆皇帝在位63年,这63年,政治安定,国事繁荣,从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统治的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此时此刻,他看着这秋江的沉静,这渔翁的喜悦,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满足与自豪。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谈体会,学生能说出来!)独占一江秋的不仅是渔翁,更是这位乾隆皇帝!纪晓岚多么的机智啊!他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会这样赞赏纪晓岚,谁想读?

  这何止一江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还有谁想读?

  纪晓岚借渔翁的高兴写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机智啊!谁再来读?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他丰富的感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

  乾隆皇帝为神州有这样机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大家一起读!

  6、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绝,就这样勾勒出了秋江独钓的美景,就这样一语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自豪与佩服之情再来吟唱这首诗吧!——生读(板书:轻吟)

  7、把这首绝妙的好诗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增加点难度,只留下一字,谁会背?

  再增加点难度,看着板书,咱们一起背背!学到这里,我想咱们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擦去问号。

  七、拓展

  关于纪晓岚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就有一个。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纪晓岚闲谈,皇帝说: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诵吧?”纪晓岚背的正是咱们前不久学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听后说:你能把这首七言绝句变成六言诗吗?稍加思索,纪晓岚答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问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诗吗?一会儿,纪晓岚答道: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着问:”能否改成四言诗、三言诗、词、剧本呢?机智的纪晓岚都一一作了回答,请同学们课下去琢磨琢磨,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八、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 妙

  江 诗

  独 轻

  钓 吟

  建议:

  如下只作为以上预设过程中,老师的扣抓点 或者评价语言引用之;

  同学们,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诗了,但他是怎样说的?

  (预设回答:他要纪晓岚当场作诗)教师故作惊讶: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吟出一首诗来!真难!还有什么?

  (预设回答:还要在28个字中用10个一字)教师继续渲染气氛:古人作诗可是忌讳重复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纪晓岚把个“一”字重复使用十次,这该怎么写啊?太难了!

  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作这首诗真是太难了!乾隆皇帝故意为难纪晓岚,他想考考纪晓岚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说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洗”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美育目标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随堂笔记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2、谈话:电视这么有趣,我们都爱看,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3、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

  4、出示课题。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自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把生字划下来,多读几遍;

  3、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编上序号;

  4、指名读儿歌,

  5、认读生字卡片;

  6、你最爱读哪一段,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齐读课文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理解最后一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说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1、借助拼音自由读短文;

  2、由轻声读,画出生字词;

  3、同桌互相读;

  4、指名读课文;

  5、评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培养说话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6、展示读;

  7、小组合作谈体会。

  8、推举代表发言

  9、在文中找出证明观点的语句。

  10、感悟,用“因为……所以……”造句,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

  练习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好记的:

  爸:上半部写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关:“天”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完:““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2、难字记忆

  写:注意下边的笔顺,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折出;

  家:上窄下宽,下边的三撇渐序渐长

  1、独立写字;

  2、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指名读短文;

  2、开火车读文中生字。

  3、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4、组合作分析字型;

  巩固知识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7、独立写字;

  8、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培养和提高写字能力

  练习设计

  1、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⒈读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决赛情况的。

  ⒉通过讨论,领会习作要点,先交代比赛结果,再写比赛大体经过,最后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

  ⒊举行一次跳绳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看后仿照例文写一篇报道。

  教学重难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讨论,领会习作要点,掌握板报稿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作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收看新闻联播,这样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今天我们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二、学习例文。

  投影片出示例文:

  ⒈自由读例文,想一想每一节的意思(主要写什么?)

  ⒉指名分节读例文。

  ⒊思考并讨论:

  第一节写了什么?哪几节是写夺冠比赛的?

  ⒋小结: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讨论明法。

  过渡:例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种效果呢?

  ⒈自由读“要点讨论”部分,对照例文让学生讨论:

  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⒉交流。

  四、借鉴迁移。

  ⒈回忆写字比赛的经过、结果。(构思)

  ⒉讨论:新闻报道开头怎么写,中间怎样,结尾怎么写?

  ⒊打草稿。

  五、评讲作文。

  (评讲重点:夺冠的'情况)

  ⒈指名读作文。

  (生边读边妙语点评)

  ⒉小结:新闻报道写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结果,重点要突出了夺冠的情况。

  六、誊写。

  要求:书写认真,内容简结明了,正确运用标点。

  板书设计:

  时间、地点、参赛队、结果

  新闻报道 双方夺冠的经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哥、都、依、安、享、受”8个字,会认“鞋、脱、船、静、港湾、温暖”8个字。认识3个偏旁“父、阝、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鞋柜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文中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听听字音是否都读准了,互相帮一帮。

  二、在“摆鞋子”游戏中巩固生字读音。

  1、创设情境 出示生字卡片,读对一个字,就将这张卡片放到鞋柜里。

  2、想一想鞋子一家会说什么?谁能说一说?

  3、鞋子是一家人,我们一家人在晚饭桌上聊些什么呢?再读读课文。

  4、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温暖的家,自己练习读第二节诗。

  5、充分感受后,完整地读诗。

  6、愿意把诗送给爸爸妈妈吗?请试着背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三、巩固认读,指导书写。

  1、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巩固生字认读。

  2、在小组里识记要学会的字,代表在全班交流。

  3、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法,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13鞋

  大大小小 依偎

  回家 宁静的港湾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记住7个生字的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了解蔬菜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词卡。

  3、若干种蔬菜。

  教学流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一)(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菜园里”,看老师写课题。

  (三)指名读课题,注意“菜”的读音。

  (四)齐读课题。

  二、认识菜名

  (一)今天陈老师从菜园里带来了一些蔬菜,你们想看看吗?如果你们认识的话可以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师拿出蔬菜,生说菜名)

  (二)自学词语

  1、小朋友,书上写着这些蔬菜的名字呢!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会读这些菜名?如果碰到困难怎么办?

  2、我们去读读拼音认认字,比比哪位小朋友读得准,认得快。

  (三)反馈:小老师带读;齐读(带拼音)

  (四)游戏巩固

  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为了祝贺大家,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举起一样蔬菜,其他小朋友从面前的词卡中找出菜的名字大声读出来,比比谁找得快。

  (五)(出示7个单字)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中的这7个字,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你今天才学会的,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三、读儿歌识字,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

  (一)这么多蔬菜,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颜色,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让我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同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

  (二)反馈

  1、自愿读句。儿歌有4个句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爱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大家评评谁的音读得准。

  2、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懂就问的小朋友总能比别人学得更多的知识。

  预测一:为什么说茄子高高打灯笼?组织引导学生解疑。

  预测二: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引导解疑;出示“捉”“迷”“藏”认读;读读整句。

  预测三:为什么说辣椒长个尖尖嘴?引导解疑;认读“嘴”;读读整句。

  出示第一句:“豆角青青细又长。”认读“细”“长”。

  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认读“越”;给越组词。

  (三)出示7个认读字,自由读,齐读。

  (四)除了课文介绍的蔬菜,还有什么蔬菜呢?(学生说+课件展示)拓展认字。

  (五)菜园里这么多蔬菜,颜色也不同,让我们拿起水彩笔,给第3页的蔬菜填上颜色吧。填好后跟红、绿、黄、紫4个字连一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六)展示填色效果,并引读儿歌最后两句

  红绿黄紫——(),

  菜园——()。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菜园的好风光?自由练练,指名读。

  四、作业

  (一)继续填色。

  (二)跟大人到菜场、菜园、种植园认认菜,了解一些它们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编写作文提纲。

  2.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或参观访问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二、教例说明

  小学生初学作文旨在练习。为使学生受到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在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采用综合训练、整体发展的方案,强调教学过程 的整体性,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全面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指导作文的过程中,按观察、思考、借鉴、实践的程序安排训练。首先,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去观察生活;第二运用从习作例文、读写例话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去写自己的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步骤

  (一)作前准备

  1.本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揭示习作题目,使学生作好心理准备。

  说明:这样做是运用心理学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以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复习课文《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游善卷洞》,了解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叙述游览过程的。

  3.准备写作素材。

  说明:习作前可组织一次集体参观、游览活动,这样便于指导观察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努力搜集写作素材,用习作笔记的形式把这些素材记下来。

  训练:观察记录

  (二)课堂指导

  1.作前谈话,引发动机。

  你们谁去过天然动物园?当然谁也没去过。

  作者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作者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好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我们这次练习,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叙下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多么有意思!

  说明:这样安排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写作欲望,启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确定写作材料和中心。

  认真思考并回答:你游览或参观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有哪些感受告诉别人?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写,要表达什么思想,想说明什么问题?动笔之前,确定好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选择材料。

  3.联系课文,学习写法。

  ①抓住要点:

  指导:

  A.《游善卷洞》一课作者选择的景点有哪些?他为什么选这几处写?

  训练:填表

  答案:

  中洞:大,动物形象令人惊叹。

  上洞:美妙迷人。

  下洞:瀑布雄伟壮观,植物形象逼真。

  水晶宫:奇特,水路惊险。

  B.在写游览或参观过程时,你打算着重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只作一般的交代?为什么这么打算?

  训练:讨论交流法口述自己的想法,小组内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教师发现有突出见解的当众公开介绍,发现问题,指出诫勉。

  仿上表,将自己选择的景点,按顺序填好。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先要安排好大的过程,选材要精,要选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

  ②安排段落,理清脉络,列出提纲。

  指导:

  A.整个活动分几段写?哪一段先写?哪一段后写?是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还是以地点转换来安排材料?

  B.每一段都写哪些具体内容?说明一个什么意思?

  C.怎样使一段一段的内容连贯起来?怎样把中心意思一层一层地告诉别人?

  训练:

  A.填空。学习作者怎样选择每个景点中的具体事物,把自己文中要写的具体事物列出来。

  例:云雾、一泓清水、荷花形石钟乳

  小结:安排材料,除了注意景点或参观点外,还要注意写清楚每个点里有哪些具体的事物,这样才能不空洞。

  B.找出《游善卷洞》一文中表示过渡作用的词句,对照习作例文体会其作用。然后写出自己写作中准备用的表示过度的词、句、段。

  C.列提纲。

  作文题目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习把重点段落写具体,采用化整为零法。

  指导:你看到的这个景物是什么样的?在游览时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将它一一写出来,内容就具体了。

  训练:

  A.认真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填在横线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我们看到不远处,斑马成群,灰蒙蒙一片,足有五六百匹!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20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滑亮。

  这段话里,作者观察了斑马的:

  部位:(耳朵、舌头、蹄、身躯)

  颜色:(灰蒙蒙、美丽条纹、油光滑亮)

  数量:(五六百匹)

  神态动作:(泰然自若、安详、竖起耳朵……)

  形状:(膘肥体壮)

  小结:我们要想把自己的所见写具体,就要分步观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物的'各个部位看全,不遗漏,还要把事物的颜色、数量、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的特点,有重点地描写下来,这样重点段的内容才会具体。

  B.片断练习,把自己文中选的一处景物按上述要求写出来,再和同学交换意见,修改。

  C.浏览《游善卷洞》一文,说说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想想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了什么?

  D.阅读课文,按要求摘录,体会加进联想和想象后对文章有什么好处?

  E.修改自己习作前的观察记录,把重点段落中自己所见所闻写具体,把所感写出来。

  小结: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

  ④学生习作。

  (三)评改建议

  1.评改重点:

  (1)习作是否按一定顺序写,条理是否清晰。

  (2)各部分之间有没有恰当的过渡、衔接。

  (3)重点段是否写出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2.评改方法:

  (1)统观全文,根据要求,分步评阅,落实每一环节的训练目的。

  ①评观察记录是否认真、具体。

  ②评提纲构思是否清楚、严密。

  ③评中心段内容是否写出见闻感。

  (2)师评引路,公布标准;互评,互相借鉴;自评自改。

  (3)改后,老师将学生作文分类。好的张贴出来,指出不足之处。0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0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11-21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11-30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11-28

【热】小学语文教案11-06

【荐】小学语文教案11-02

小学语文教案【荐】08-19

(精)小学语文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