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1-09-10 16:40:27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预习达标

  (一)正确地读课文2—3遍,完成下列各题。

  1、多音字组词。

  mó( ) qiáng( ) dé ( ) zuō( )

  模 强 qiǎng( )得 作

  mú( ) jiàng( ) děi( ) zuò( )

  2、比一比,再组词。

  怨( )梧( )霉( )虑( )搁( )

  祭( )悟( )毒( )虚( )阁( )

  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保护( )看望( )高大( )舒服( )

  埋怨( )仍然( )担心( )七上八下( )

  (二)多读几遍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穷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挑战自我

  再读几遍课文,按照“等待丈夫——抱回孤儿——丈夫归来”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等待丈夫:( )——( )自然段。

  抱回孤儿:( )——( )自然段。

  丈夫归来:( )——( )自然段。

  (四)自学后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二、合作探究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多读几遍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学法提示:自主合作学习,分类划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简单标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并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完成下列任务。

  1、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一说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很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说说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认真读一读课文中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对话中,桑娜为什么出现了两次沉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为了表现“穷人”的高尚品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要求把握主线,人物性格、品质不变,写后和同学交流。

  四、达标训练

  1、听写目标中的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渔夫 ( )的天气 ( )的屋子

  ( )的桑娜 ( )的神情 ( )的餐具

  ( )的渔网 ( )的海风 ( )的孩子

  3、体会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语意的跳跃。

  l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l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

  l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

  l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

  五、拓展延伸。

  1、一块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块。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块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蓝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等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林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那些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块面包。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林琴只得到一块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林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2、何为贫穷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认真读读上面两个故事,结合课文《穷人》,把你对贫穷的理解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入情入理的论证特色;学会通过圈点关键词来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情感目标: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努力与奋斗,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学习,能用其中的三种以上反馈到写作练习中。

  教学重点:

  通过圈点文中关键词、朗读课文重点语段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运用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方法的目的与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疑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故事导入,激起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多媒体投影故事内容)

  20xx年,美国一家公司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运营状况不是很好,公司高层考虑再三决定用裁员这种办法来度过危机,最后这样三种人员进入了被裁的行列:公司的保洁员、送货司机、仓库保管员。一天,负责人事的领导把这三类人员集合起来,告诉他们有一半人员将被解雇,假设你是从事这三种工作的一种,想保住这份工作,你该如何陈述自己的理由呢?(学生只要答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教师结合回答进行总结:(多媒体投影)

  保洁员: 我很重要,我们让每个员工有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送货司机: 我很重要,我们让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仓库保管员: 我很重要,只有我们保管好材料、物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教师简要补充故事结局:公司高层听到员工这样的回答,感悟到每位员工都全身心地热爱、投入工作,于是决定不再裁员,改变策略,并在公司各个醒目的地方打上“我很重要”的标语,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看到标语都认为自己对公司来说是很重的,更加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这家公司终于渡过难关。

  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作者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来说理的方法。

  1、简述学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

  我们同学们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不能进入普高学习,在我们职业学校学习一项技能,将来从事某一项工作,可能一开始有些同学对将来失去信心,但我们刚才看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自信心肯定是提高了许多。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论述的?

  2、通读课文,用圈点的方法梳理作者写作思路。

  ①投影课文重点字词读音及意义

  扼(è)要 菽粟(shū sù) 濡(rú)养 粗糙(cāo)

  瞳(tónɡ)孔 裸(luǒ)露 混淆(xiáo) 琴弦(xián)

  翱(áo)翔 寰(huán)宇 微蹙(cù) 回溯(sù)

  嵌(qiàn)合 怅(chànɡ)然

  濡养:滋养。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微蹙:眉头收缩。

  回溯:回顾,回忆。

  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

  生死攸关:生与死的关键时刻。

  ②设置提问: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用笔圈点出有关“我很重要”的关键语句,并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面对 我很重要

  参考答案示例如下;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很重要

  面对我们的父母我很重要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很重要

  面对后代我很重要

  面对友情我很重要

  面对我的工作和事业我很重要

  3赏读重点语段,品味作者运用多种修辞入情入理的写作特色。

  ①作者写了那么多我很重要的理由。哪个方面你认为写得?请朗读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如果大多数同学意见统一就集体朗读;如果不统一就以小组为单位朗读两个方面)

  ②这些段落为什么让我们读起来能产生共鸣?——因为作者的语言,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让语言生动形象,说理透彻,我们以“面对我们父母”为例来学习。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例说说都用了什么修辞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拟人: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皱缩俩字形象写出父母伤心地速度和成程度)

  排比:假如…假如…假如…(增强语气,强调我们对于父母亲的重要性)

  夸张: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写出父母伤心的程度)

  反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们不重要吗?(增强语气)

  比喻: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孤本强调独一无二,性)

  三、简要分析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1、设疑:既然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很重要”,那作者开头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我”该怎样解释?

  参考回答:千百年来,人们所受的价值观、传统理念的影响非常巨大,认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文中用一系列排比写出了原因;这样写的好处是和下文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里的“我”指代的是与集体相对应的一个个单独的个体。

  投影欲扬先抑的解释: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2、设疑:开头我们一起学习的故事中,为什么公司高层经过考虑将保洁员、送货司机、仓库保管员纳入裁员的行列?

  参考回答:一般学生都可能会回答出这三种人员技术含量低,对公司的发展没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语:幸亏这些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令领导改变了策略,否则真的是要丢了工作。

  3、设疑:那么一开始公司高层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我是不是重要”?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从成就事业的角度;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教师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作者那样响亮大声地说:“我很重要”。并要求同学集体朗读“我很重要。我对自己小声说到课文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相信自己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和本校优秀毕业生生方毅、闵琪等成功的事例及照片

  例子一:我校05届电子专业学生方毅,07年获得浙江省电子比赛三等奖,毕业后自己经营电子厂,并在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例子二:闵琪,05届数控专业学生,08年在全国六部委举办的数控加工比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学校破格聘任他为数控实习指导老师。

  在同学们深受感染之时,让学生以《相信自己》为题,发现自己的优点,写一段话,选取2—3位同学发言。

  教师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每位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认真刻苦学习自己的专业,必定会学有所得。

  五、课堂小结

  也许将来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努力奋斗着”,因为“我很重要”。

  六、作业巩固

  1、思考题:能不能把题目改成《我最重要》,请说说你的观点?

  2、继续完成《相信自己》的小作文300字左后,要求:必须运用三种以上修辞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莺的特性。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听写课后生字词

  莺 阴霾 栖息 千呵万护 恬静 轻盈 迁徙 无忧无虑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古代诗歌五首》时学过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同学们还会背诵吗?(学生齐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的生动描绘去一起认识一下莺这种小动物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给方法找中心句或关键词)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2、说说莺的特点(筛选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但无忧无虑;歌声美妙动听。

  四、细读赏析

  1、比较阅读。

  雀形目鹟(wēng)科的1亚种。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有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大百科全书 · 生物学》

  这段文字与课文相比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本段:典型的说明文 语言严谨科学 知识性

  课文:文艺性小品文 语言优美生动 趣味性

  既然同学们觉得本文语言优美,接下来就让我们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以你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精读、选读)找出文中你认为语言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采集”、“摇晃”、“洗淋浴”这几个词将莺的行为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莺活跃好动、无忧无虑的特性,体现了文艺小品文的语言优美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莺的文字,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了莺的特点、习性,突出了莺的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爱歌唱,有感情,惹人喜爱等特点。整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莺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传神,形象地表现了莺的特点,在使读者获得有关莺的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这种融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确实是说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业布置

  《语文同步训练》自主学习和体验探究部分。

  板书设计:

  《莺》布丰

  活泼好动 生性胆小 善于唱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的结构。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从前,课文中指革命时期。

  茁壮:健壮。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文中用来形容各种家用电器的摆设。

  奥秘:奥妙神秘。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朗读建议。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2.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亲历美

  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

  (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

  (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

  (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

  (1)学习第二自然段。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

  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

  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

  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

  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交流感受。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

  三、 练习

  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四、总结

  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

  五、作业

  说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他作品。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落大意,说出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当你完全有权利选择生存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这十九世纪文学巨匠的笔下有一位伟大的领导者——船长,他却依然选择了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篇课文。板书:船长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投影)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3)了解词语理解情况,提出质疑。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点重点句子的朗读。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自救-牺牲”给全文分段。

  5、结合交流板书:

  一(1-2):遇险

  二(3-28):自救

  三(29-30):牺牲

  6、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械巍

  四、作业:

  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学生与教材进行心灵的对话,自主地阅读课文,感悟船长的伟大。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精读时,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激情导入。

  历史永远都不会忘记英雄。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一位船长,当他驾驶他的轮船遇险的时候,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着,领导着,控制着……船上的六十位乘客及船员全都得救,而他却与他的“诺漫底”一起徐徐地沉入大海。他就是哈尔威船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一起来喊一声——哈尔威船长。

  二、自主朗读,走近船长。

  同学们,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当你读到感动的时候,请你停下来读一读,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呆会儿我们来交流。

  片段一:

  哈尔威船长那卓越的领导才能让人折服。看,在船上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却用威严的、简短有力的话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指导学生朗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提醒学生:

  (1)、这是船长威严的声音,是压倒一切呼号和嘈杂的声音,是简短有力的声音。

  (2)、同学想更好地读好这一段对话,可以尝试着将提示语拿掉。

  片段二:

  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毫不惧色,在他的指挥下船上井然有序。看课文中的这两段议论:

  1、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的上空。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伟大的灵魂”你是怎样理解的?(1、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他毫不惧色,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想到了船上所有的人,却没有想到自己。

  2、哈尔威船长随着“诺漫底”号一起沉入大海,却像一座雕像一样,这难道不让佩服吗?)

  片段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二个自然段,请问你有什么疑问请你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呢?他完全有可能成为获救的第61个人啊!

  2)、作者为什么说“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位英雄,齐读或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作业: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填生肖,再写几个含生肖的成语。

  板书设计:

  遇险千钧一发忠于职守

  自救巍然屹立英雄

  牺牲以身殉职舍己救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静谊

  追随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读读记记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恶作剧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口语交际·习作一

  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进行,语交际和习作。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井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可以说自己写的内容,也可以讲自己本次习作的体会。

  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别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暑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你可能游览了风景名胜,可能参加了有意义的活动,也可能帮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是不是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先谴一说.再写一写.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小林:

  我发现这一组课文中.有儿篇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表达上很有特点。同样是描写大自然,《山中访友》《山雨》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子很不一样。

  小东:

  对。《草虫的村落》在这一方面也很突出。读这样的课文、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大自然的一员,在跟大自然对话。我也想同作者那样、去融入大自然感受一下。

  小林:

  我在课外阅读中也读到过这样的文章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吧!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粪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

  趣味语文

  妙答一字诗

  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

  湖北薪县人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在他表登进士第时,一日、离家进京赶考,行色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摇渡艄公已经摇槽离岸。要等船回来.还需半个时辰。于是陈沆自报姓名.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帮忙。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求艄公,但有个条件,要他立即吟诗一首,而且诗中必须要有十个一字,如能做到.便请艄公驾船回来渡他。陈沆听后.沉思片刻,脱口而出;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位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仲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船上的人听了无不叫好,艄公便掉转船头,将陈沆迎上了小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一《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

  (重点指导生字“缀、拙”为翘舌音;,后鼻音“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幽雅 笨拙 恍然 注意读准“幽、雅、拙、恍”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糊(húhù)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他快把我气糊涂了。

  ②读一读:姐姐可真糊(hú)涂啊,怎么能被他的甜言蜜语给糊(hù)弄了呢?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窥着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潇洒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轻灵不整齐,不一致。

  妩媚指轻快灵巧,又指轻细空灵。

  参差忧愁怨恨。

  愁怨姿态美好可爱。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再写(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最后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学习“会写字”

  缀 幽 雅 案 拙 薄 妩 媚 糊 苞 襟 恍 怨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案、薄”,上下结构。 “缀、雅、拙、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幽”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薄”,半包围结构的字“幽”,左右结构的字“雅”和左中右结构的字“糊”,学生练写。

  幽:先写里面,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再写外面,竖、竖折、竖。

  雅:右边不是“住”,有四横,要注意。

  薄: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右部是“甫”,不要少一点。

  糊:左中右结构,“古”要写得扁而窄,“月”的一撇要穿插。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描写的是丁香的不同形态,表现出作者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同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

  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

  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6、小结。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我觉得书中对“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作业设计:

  做《同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写明原因。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文学名著

  工具书

  自己感兴趣的书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

  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

  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师提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

  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7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闪电 雷鸣(让人恐惧)

  暴风雨 来之时 狂暴 毁灭人间(惊心动魄)

  去之后 鸟唱 草醒 玫瑰香(绮丽华美)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复述课文,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厌恶战争,企盼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一些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课:

  每个人都向往和平,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古诗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龙德在听到受伤士兵请求帮助的话后,他在想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

  四、指导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形近字:禹()旺()壤()汤()陕()寓()汪()嚷()烫()浃()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转载于:www.hnNscy.CoM:语文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

  又是如何呢?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dàyǔxīrǎnagwānagyánaggǔntànaghànliújiābai

  ()()()()()

  3.形近字组词。

  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浃()

  4.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大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学习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印象最深)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说为什么)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那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法救不出去。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疑惑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疑惑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4、揭开两个疑惑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我们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什么?

  2、如果你是船长,当你随着船慢慢下沉,你会在心里说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板书设计

  21、“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俱、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师教案02-15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1-1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10篇02-27

关于语文教案01-27

实用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四篇03-15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六篇03-14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汇总9篇02-27

《灰雀》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金色花》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