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7 13:20:5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二)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三)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导入新课。

  (二)正音听读

  1.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携(xié)手 嫉(jí)妒 对峙(zhì ) 踽(jǔ)踽独行

  温馨(xīn) 淙(cóng)淙 潺(ch2n)潺 花团锦簇(cù)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学生听准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请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13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

  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身姿雄伟不大喊大叫谦虚只默默地走踏实“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活动引导: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有难度的如“一瘸一拐”的形象特点,予以适当引导。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夹扁谷骆驼两座对峙的高山间挤、强行穿走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去不顾头皮破

  肩骨伤坚忍不拔

  腿脚流血百折不挠两里长边挤边走四个钟头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案》,

  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他一想起蜜,更无心寻宝了,心想还是回去钻进篱笆闯进蜂场饱吃一顿再说。”活灵活现地写出黑熊的现象。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竟然因一些小事就相互“撕咬起来”结果两败俱伤,“狼狈得不成样子,也都无心寻宝,灰溜溜地回去了”。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活动导引:

  请几位同学同时模仿几种熟悉的动物的叫声,营造吵闹混乱的氛围,体会这里叠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喜欢卡通的同学画动物们“狂奔乱窜”、“个个像疯子一样”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第三课时

  (一)领悟深意

  1.浏览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2.讨论交流

  明确:仙女拿出各种各样的珠宝让骆驼随意挑选,但骆驼没有向仙女要珍珠玛瑙之类的宝贝,而是要了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等,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二)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

  活动要求与策略:

  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三)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技巧:衬托手法。

  (四)迁移活动

  1.口头作文

  寻宝的路上骆驼会想些什么?

  ①要求:用第一人称,根据骆驼的行为作合理想象。

  ②策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2.研究拓展

  ①研究专题一:防治沙尘暴

  ②研究专题二:治理精神沙漠

  板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骆驼其他动物坚忍不拔

  百折不挠

  动机崇高反衬

语文教案 篇2

  1、 文学常识: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

  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词类活用: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的水。

  4、一词多义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巘: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头)”。“又”(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拟人写法的句子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句。

  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娃娃”。

  2、出示课题,学习“雪”,认识“雨”(雨字头),读准“雪”字的音。读题,注意“娃娃”的第二个“娃”读轻声。

  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

  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文边学字。方法:看拼音,读准音;读课文,想想字义。

  四、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1、示卡读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着”。

  2、读带读字、词:下雪啦、堆、抱走。

  3、读准多音字“看”:找一找课文中“看”读什么?练习根据词语选读音:看见(kān kàn) 看着家(kān kàn)

  4、分句读文,注意正音。

  五、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他为什么高兴?

  4、指导朗读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朗读,近乎叫喊,速度稍炔点。

  5、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6、句式训练,出示:下雪啦 。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及新学的偏旁。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指导书写: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H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读,练习用“雪”口头扩词。

  2、练习课后1:读一读,连一连。

  3、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

  1、自己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 么?

  2、交流反馈。

  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会怎么说?

  4、读第2句话,练习用“谁干什么去”的句式说话。

  5、引读第3句话,看投影片3。

  6、指导朗读第2、3句话。第2句话要用天真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

  7、试读第2、3句话。(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

  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

  2、讨论:雪娃娃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投影片2,说说雪在太阳照射下怎么样了?懂得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拟人写法)

  4、指导朗读第4句。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话。

  四、模仿录音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读生字、词。

  3、启发学生记字形。

  4、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切入

  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

  观潮。

  (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检查生字(音难字):

  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

  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

  平。

  观潮的人:

  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⑴ 理解: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体会:

  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学生体会感受壮观,用读书来表现。)

  ⑵ 理解: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体会: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势。

  体会:

  飞奔。

  (速度快。)

  体会:

  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体会:

  (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体会: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指导学生读好。)

  3、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肯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4、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5、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观,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看什么去了?)

  6、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习说话:

  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7、教师介绍:

  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观。

  8、分享感受:

  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分享。

  五、积累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天下奇观

  潮头过后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指导学生进行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