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歌教案

时间:2024-03-26 16:4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浪之歌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之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浪之歌教案

浪之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浪之歌》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3、分析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运用文学鉴赏理论进行解读。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谈论海洋的神秘和浩瀚性质,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2、讲授法:讲授小说的作者和背景知识,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3、讨论法: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进行小组讨论;

  4、解读法:运用文学鉴赏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浪之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通过展示有关海洋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并与海洋、自由、探索等概念相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

  2、导入

  谈论并引发学生对小说《浪之歌》的背景知识和作者背景的思考:

  《浪之歌》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塞尔维尔(Joseph Sérivil)创作的小说,被誉为“海洋之诗”,曾荣获法国文学奖。“塞尔维尔”是该作品的笔名,实际作者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弗朗索瓦·岩斯(Albert Franois Gaspard Grisar)。

  3、讲授

  讲述《浪之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整体了解。

  4、讨论

  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进行小组讨论: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有何特点?

  (2)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如何?是否符合逻辑?

  (3)小说中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如何体现了海洋的特质?

  5、解读

  运用文学鉴赏理论对《浪之歌》进行解读,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6、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浪之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浪之歌》的读后感或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的论文,以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塞尔维尔的其他作品,扩大对海洋文学的了解和阅读范围。

浪之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浪之歌》的作者和背景。

  2、能理解小说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3、能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二、教学重点

  1、小说主题和内涵的解读。

  2、小说中人物的感受和生活经历。

  三、教学难点

  1、对小说内涵的准确理解。

  2、理解小说主人公在逆境中的生活经历。

  四、教学方法

  1、课前资料阅读。

  2、授课讲解。

  3、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五、学习方式

  1、课堂听讲。

  2、讨论和合作。

  3、个人思考和总结。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阅读有关《浪之歌》的资料和小说原文,准备课堂讨论。

  2、课堂讲解

  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浪之歌》的作者,介绍韩寒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知道其文学风格和主题。

  其次,讲授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别是主人公易云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逆境生活、内心感受和变化。

  最后,讲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深刻意义和生命哲理。

  3、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让学生小组讨论小说中反映的主题和内涵,并列举小说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一致结论。

  4、个人思考和总结

  让学生个人思考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主人公的逆境和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进步之路,并总结小说中的生命哲学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浪之歌》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对小说作者和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有了更深入和生动的认识;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个人总结,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更好地吸收了本次授课内容,从而达到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

浪之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中浪的形象。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课前准备:查字典解决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海浪的图片,欣赏之后,请你来形容一下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的形象以及你的感受。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象与你的想象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2。检查预习作业。

  读准字音。

  炽热执拗憔悴馈赠夜阑人静彻夜不寐

  关于作者及本文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3。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课文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美好情韵。

  (2)请大家自由朗读,模仿录音,注意语言流畅,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初步感知诗中浪的形象。

  (3)思考:诗人在作品中把浪塑造成了一个什么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在这里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也是对更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4)海浪深情地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有时候诗人还可以借助诗来表达更深刻的内涵,这时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熟悉诗人的都知道,诗人长期与故土别离,旅居异国,身老他乡。所以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那么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

  (5)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现在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感情朗读,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浪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可以用如下句式来表达:

  我选的句子是(文中语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的浪,我的理解是:。

  例如:我选的句子是“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浪,我的理解是:潮涨时,浪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无论何时,浪始终依恋着自己的情人,和他不离不弃,这体现了浪的忠贞。

  (6)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情人,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带着深情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笔下全新的海浪的形象。

  女生读1—4节,男生读5—6节,齐读7节。

  4。诗人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仁爱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这首《浪之歌》中,在《组歌》的其他几首中都有惊人的表现。让我们带着纪伯伦的深情来欣赏课文节选的第二首《雨之歌》。

  (1)用深情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雨的形象。

  (2)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六、作业:

  课下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用旁批形式写下自己的评析,并摘抄诗中的佳句。

浪之歌教案4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浪之歌》!

  二、配乐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轻声和读。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是韵脚的处理,标明韵脚,把握节奏。

  2、全班配乐齐读,要求抑扬顿挫,体会诗在辞色、声音上的美感,读出诗的音乐美。

  三、想像诵读,品味诗的画面美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品味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自由品读,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婉约清丽,极具美感。自由品读,找出你认为美的词句,具体品析,用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表述。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1、用词之美:

  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2、写句之美:

  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五、深情演读,体悟诗的情感美

  学生饱含深情演读,体悟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读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用给浪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浪的个性及喻义。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世间的浪等)

  2、作者借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品味文章最后两段表达的感情)

  六、学生学法实践:运用以上美读法,自主学习《雨之歌》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

  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共包括课文与以上三首散文诗。这五首散文诗情思交融,婉约清丽,晶莹剔透,诗中的一组形象既给人审美愉悦,又寓含生活哲理,显示了纪伯伦散文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教学,可与课文联读,帮助理解浪、雨形象的情感内涵,体会纪伯伦散文诗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浪之歌教案】相关文章:

《树之歌》教案12-22

读《疯狗浪》有感12-25

友谊之歌六年级作文03-18

海燕之歌读后感04-07

学院“迎春之歌”合唱大赛主持词01-09

青春之歌读后感13篇09-09

青春之歌演讲稿9篇04-27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教案橡皮泥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