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教案

时间:2024-10-30 16:41:54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游戏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戏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戏的教案

游戏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自主尝试在搭建的椅子上平稳地行走。

  2、勇敢地尝试各种平衡,有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

  3、与同伴友好的合作,体验挑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小椅子每人1把,长凳,轮胎,长积木,竹梯等辅助材料,游戏音乐3个。

  重点:大胆、自主在椅子上平稳的.行走。

  难点:与同伴友好合作的玩耍。

  【活动过程】

  一、自主游戏:我和椅子玩游戏

  1、幼儿端椅子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自主和椅子玩游戏。(幼儿分享经验)

  3、分享交流。

  二、探索单把椅子的平衡游戏:

  1、探索单把椅子的多种平衡:

  2、分享交流:

  ——双脚(单脚)站在椅面上,非常平稳。

  ——椅子侧躺,双脚(前后)站在椅子脚上。

  ——椅子趴下,双脚站在高(低)面上。

  ——这些方法很有意思,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的谁的方法最多!

  三、探索多把椅子的平衡游戏

  1、小椅子组合的平衡练习

  2、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路的不同过法:

  这几种桥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顺利过桥的?大家都来试一试怎样安全的通过这些不一样的桥。

  3、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难度的小桥。

  四、游戏:平衡大冒险!

  1、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借助其他器械搭建不一样的桥,并勇敢的通过小桥。

  2、结合生活经验,幼儿再次合作将桥组建成规模更大的一座桥。大家一起开心过桥。

  五、分享交流

  1、师幼分享今天挑战椅子的勇敢故事。

  2、师小结:今天孩子们真勇敢,在这么多的小桥上走得那样平稳,而且有的小桥很不好过去,但孩子们都能尝试,都能保护好自己和同伴,让我们轻轻端起椅子朋友,下次再来和它玩游戏。

  3、游戏结束。(幼儿教育)

游戏的教案2

  活动设计

  针对中班幼儿的走步技能进行训练,巩固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选择在大森林里闯关取宝的体育游戏来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心里意志品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的走步技能,如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听信号变换速度走步,在物与物之间走等,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大胆、坚韧、进取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走步的训练,初步学会听信号进行走步。

  物质准备:大纸盒和小纸盒若干、平衡木。教师用大纸盒做“山洞”小纸盒摆“石头阵”平衡木搭的“小桥”等设置“寻宝”路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操。愉悦身心,舒展肢体,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引导语“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大森林里寻找宝藏,在这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自然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进行热身运动。

中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

  游戏规则:

  1、参加游戏的人数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三、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活动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大学体育游戏教案 篇4教材内容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的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器材

  篮球41只;录音机1台;篮球场一个。

  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开始部分2’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注意事项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示一: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8’

  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同学,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

  (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的抛接球等。

  一、组织: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基本部分30’

  一、运球:(6’)

  A、高低运球,B、单手前后左右运球,C、左右手交替运球,D、体前变向运球,E、胯下运球,F、急停急起运球。

  重点:运球的手型,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要求:原地和行进间交替进行。护球尽量眼睛注意前方。

  二、抢运球(5’)

  方法:在整个篮球场上进行。一半同学持球,另一半同学无球。游戏开始,持球同学在场内运球,在运球中要躲避无球同学的抢断,无球同学则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断球,一旦抢到球后互换。

  规则:A、无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B、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或违例情况,按被抢断论处。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三、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原地二人一球运球、传球(2’)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

  五、4人一球,行进间运球后传球(4’)

  重点:弧线运球、跑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六、4人一球,一人防守,三人传接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

  七、接龙传球接力比赛(6’)

  方法:分两组进行,左右间隔2-3米,前后间隔4-5米,“接龙”传球20只球,以完成时间和成功率多少定胜负。

  重点:传接球的快速能力和准确性。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散点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错。

  二、组织:同上在球场内散点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然后共同“抢运球”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三、四练习的组织如图示三

  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五、六练习的组织如图示四

  七练习的组织如图示五:(略)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

游戏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扮演风味小吃街中的厨师、服务员、顾客等各种主角,并用不一样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主角,体验游戏的欢乐。

  2、自主的选择各种道具和辅助材料进行制作。

  3、养成能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了解几种小吃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讨论替代物的使用

  制作各种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

  活动过程:

  1、以回忆的方式引题:师幼共同回忆上次活动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这次怎样玩玩的更好。

  2、引导幼儿讨论分工,为风味小吃店开张做准备。

  ①幼儿自我分组,选择自我最喜欢的小吃进行制作。

  ②教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分组及制作情景。

  ③和同伴友好相处,爱护游戏材料。

  3、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师指导。

  ①整理制作材料,摆放各种小吃。

  ②幼儿协商分配游戏主角。

  ③指导幼儿注意主角间的交往中使用礼貌礼貌用语。

  4、活动评价:

  ①请幼儿讲讲自我今日扮演的主角及和上次玩的'不一样的地方和遇

  到的问题并请全体幼儿帮忙想办法解决。

  ②鼓励幼儿讲讲下次还想怎样玩,还要增添什么材料等等。③表扬全体参与游戏的幼儿并提出下次玩的更好的期望。

游戏的教案6

  一、教学对象及分析:职专新生

  职专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6-20岁左右,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同时,职专学生需要为将来的工作掌握各种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掌握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协调配合能力等;拓展训练是一种“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集体能活动、游戏于一身,既能给教学带来趣味性,又能给学生带来思考、体验和行动的改变,因此,拓展训练也是提升学生素质效果最好的一种培训方法,拓展游戏教案。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参与与讨论,训练其主动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2、通过“心”的体验,训练思维方式的转变,改善其心智模式;

  3、通过破冰游戏、同起同坐等项目,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工作配合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

  三、教学目标:

  l 了解拓展训练与提升学生素质的意义;

  l 参与两个以上个人和团体项目;

  l 参与项目讨论与分析,并进行自我总结,找出差距,提升自我。

  四、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

  五、教学课时分配

  4学时实训。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项目实训及其讨论和总结。

  七、教学说明

  本教学内容为拓展训练的初步阶段,以破冰游戏和场地项目为主,不涉及野外复杂项目。

  项目一:教官自我介绍及提出对拓展训练的要求(预计时间5分钟)执行过程:8:40—8:45

  我是xxx,是今天拓展训练的教官。这是我的助教xxx。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拓展训练。在今天的拓展训练中,我们将带领各位踏上一段无比艰辛,无比困苦的旅程,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仅仅认为今天的拓展无非就是玩场游戏,游戏过后依旧笑声一片,那现在请你离开我们的队伍,因为,我们不需要这样不认真的队员,请将你宝贵的时间投注到更有意义的事件中。在场的各位有需要退出的吗?(等待学员的回答。要求回答声音洪亮有力,否则再次询问。)好,既然在场各位都愿意将你们的今天交给我,那么为了保证今天能取得成果,让你不枉此行,你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绝对服从指令,“没有错误的指令,只有错误的执行”,不要质疑教练及活动规则;

  二全力以赴,“没有做不到,只有配合不到”不遗余力地去达成目标;

  三是群策群力,“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等待着你的将是惩罚或者离开。

  明白了吗?学员回答……

  (目的:通过简短的语言,引起学员高度重视,并告知其训练要求,在第一时间让学员精神能高度集中起来。并且在此后的每个项目中教练应时刻审视学员是否与之出现冲突,一旦发生,立即警告)

  项目二:分组:“有缘在一起”+“激情问好”(预计时间10分钟)

  执行过程:8:46——8:56

  (1)按队列从左至右以1234的形式报数;

  (2)报“1”的组成新的小组;其余类似;站好后以教练为中心,四个横向队列分布东南西北。围成一个正方形。

  (3)同组学员互相握握手,说“有缘在一起”。要求:组内成员互相都握过手,在教官允许的时间范围内。

  (4)教官激情问好:“亲爱的学员,你们好吗?”要求学员一致回答:“好!很好!非常好!”同时胸前击掌一下,手举过头顶击掌两下。要求:充满激情,高亢兴奋,整齐划一。

  (活动目的:建立良好氛围的开头,让学员有友好、大方积极主动社交的意识)

  项目四:“让你记住我”+“我还记得谁”(预计时间:60分钟:活动分别为10分钟、15分钟,检查15 分钟,分享8分钟,点评2分钟),范文《拓展游戏教案》。

  执行过程:8:56——9:56

  (1)①分组带开:组内学员依次轮流自我介绍,含姓名、绰号,籍贯、来自哪个学校,及代表自己的招牌动作或话语等,目标:让所有组员记住你,能说出你的名字;②自由进行:每组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去认识其他3组组员,相互介绍自己,内容同上,目标:尽可能多的认识其他学员及让其他学员认识自己。

  (2)教官检查:①随意指出一名学员a说出组内全部成员的名字,说不出名字的b学员受罚,并重新自我介绍后鞠躬对a说“请您记住我”。每组随机抽取2名学员进行。②随意指出一名学员a,让其说出他记得的学员名字,如果说错了a学员受罚,并重新认识对方,并对其说“我记得你了”。该过程,助教审核正误。

  (3)注意事项:助教记下分组后各组成员的姓名,做到登记无误,书写工整。

  (4)学员分享心得:先采用自愿分享,后针对活动中表现较为不积极或错误较多的学员分享,所分享的内容必须是内心真实想法,严禁形式。

  (5)教官点评: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交际圈子狭窄是自己造成的,不经意、漫不经心、羞涩、只能束缚自己,或者给自己找一堆不存在借口,永远活在自己厚重的壳里,未能积极推销自己引起别人的重视,记不住别人的名字,也没人记得自己。天下谁人不识我?默默无闻是最大的可耻。

  (活动目的:破冰之旅,让组内学员互相熟悉,全身心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来,指明人生的碌碌无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排除、观望的消极态度,而改变应从现在开始。)

  休息20分钟

  项目五:破冰游戏(预计时间:60分钟)

  执行过程:10:21——11:21

  所谓破冰又称融冰,是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它可以帮助人们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打破陌生人之间的隔膜,消除同学间的积怨。(选择1-2个)

  1、破冰游戏的注意事项

  ①举办的训练应选择较少冒险的破冰游戏。

  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一开始在教室内做一些他们觉得有点琐碎的小事,学员之间的熟悉度越高,这种可能性越大,地位越高的人越不愿意冒险做可能使他们看上去愚蠢的游戏,要求培训师一定要提前了解你的学员。

  ③破冰游戏的时间要适当,一个2至5天的培训可做复杂的破冰游戏;一个几分钟的快速游戏则适合一天以内的课程。

  2、破冰游戏

  破冰游戏一:打破成规

  目的:不知不觉我们会为自己设置一些障碍,从而阻挡了对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的认可和接纳,打破成规、突破限制,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目标:用实例向学员证明,成见可能会妨碍他们接受新观念。

  时间:5分钟左右

  教具:每人一份纸和笔

  过程:

  ①让学员看一下由九个点组成的图形(如下图),请他们照原样把这九个点画在纸上,要求用一笔、四条以下的.直线把九个点连起来,线与线之间不得断开。

  ②给学员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试着画一下,然后问有多少人成功地解出了问题,并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学员演示答案。

  ● ● ●

  ● ● ●

  ● ● ●

  讨论:开发多种思维方式。

  破冰游戏二:代号连环:

  每人为自己取一个代号要求响亮、容易记,不允许使用数字。

  如果大家都同意掌声表示通过,如果都不同意就大家一起为他取一个。最后要求大家都能熟悉所有人的代号。以代号接龙方式结束。

  破冰游戏三:串名字游戏

  说明:此游戏适合于学员彼此不熟悉的情形。

  目的: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增加学员之间的了解,训练记忆力。

  过程: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姓名、班级,第二位学员轮流介绍,但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要求最后介绍的学员将前面所有的学员的名字复述一遍。

  培训师点评:训练记忆力、反应速度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破冰游戏四:四分之一的感觉

  目的:使学员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够主动同别人接触交流,达到相互熟悉增进了解的目的。

  准备:若干卡片,各剪成四分之一片。

  过程:

  ①大家在进入教室时,领到了一张卡片,但只是四分之一卡片,进入教室后,需要去寻找其他三位学员手中的卡片,将其拼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片。

  ②大家要积极地寻找陌生人,询问、展示、合作,最终才能达成“联盟”,只有找到其他的三位朋友,才可以找一个位置坐下来。

  ③把组合成的图片放置到桌面前方,并要迅速熟悉本小组成员。

  培训师点评:训练在陌生的环境下,主动打破沉默,主动沟通、配合的能力。

  总结点评:预计时间:10分钟

游戏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其与同伴教师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并正确地说出红、黄、蓝、绿颜色。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① 红、黄、蓝、绿颜色的小星星道具若干

  ② 各色球若干,红黄蓝绿小筐各一,塑料锤1个。

  ③ 小星星的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巩固对红、黄、蓝、绿颜色的认识

  2、 送球宝宝回家:

  "颜色宝宝到处藏,藏到小球上,把小球变得五颜六色了,小球高兴得飞起来了"教师把球洒向幼儿,让幼儿捡球,"星宝宝要找球了,咱们帮她把球送回家吧"幼儿把球放到相应的筐子里。

  3、找颜色"颜色宝宝真顽皮,它又藏起来了"咱们一起去找找它好吗?"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出各种颜色宝宝,找到后用手拍打并说出是什么颜色。

  4、 表演《小星星》

  "太阳下山了,星宝宝出来了,满天都是漂亮的星宝宝,小朋友,快点摘下两个相同颜色的星宝宝,跟我们一起跳舞吧!"幼儿找到颜色相同的星宝宝,并说出是什么颜色的,找对的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星宝宝你在哪里?快点回家了"幼儿把星宝宝送回自己的家。

  5、送自己回家"我们都是颜色宝宝,我们玩了很长时间都累了,快点回家吧!"教师:"我是红色宝宝,我的家在这里!"幼儿身上贴着各种颜色,分别找到相应的家,游戏结束。

  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游戏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毽子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了解毽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

  1、毽子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毽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3、毽子游戏的实践活动;

  4、毽子游戏的比赛和竞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通过讲述毽子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规则:详细讲解毽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毽子的使用方法、击打的方式和控制技巧等;

  3、示范演练:教师示范毽子游戏的基本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跟随练习,逐渐掌握游戏的要领;

  4、互动实践:分组进行毽子游戏的实践活动,通过轮流进行击打和接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比赛竞争:组织学生进行毽子游戏的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团队精神,增强参与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的技巧水平;

  2、评价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进步;

  3、听取学生对毽子游戏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延伸

  1、安排学生进行毽子游戏的自由实践,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

  2、组织毽子游戏的比赛和交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开展毽子游戏的相关活动和赛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毽子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学会了毽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比赛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技巧练习中表现不够积极,下一次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和参与激励,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另外,我还要注意组织好比赛和竞争的环节,确保公平公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游戏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

  二、抽奖游戏。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

  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1、认识表格。

  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

  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游戏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的平衡点偏向于较重的一边。

  2、大胆尝试、认真观察,分析总结。

  3、乐于尝试顶起不同物体。

  活动准备:

  一样大小的手工纸、水彩笔、剪刀和各种各样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手工纸)给你一张手工纸你会干什么?

  2、今天张老师要顶起手工纸,请看,我是怎么顶起来的。

  2、基本部分

  1、展示顶起手工纸。我刚才是怎么顶起来的?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请幼儿到后面的位置上尝试顶起手工纸。)

  3、你们都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成功的?你们顶的是手工纸的`什么位置?

  4、请幼儿在顶起手工纸的“平衡点”点一个点作为记好。

  5、现在张老师要剪掉手工纸的一个角,我再顶这个平衡点会怎么样?

  6、请小朋友去减掉一个角再进行尝试,并在第二次尝试的平衡点上点一个点作为标志。

  7、请幼儿说一说你第二次尝试的点还在原来的位置吗?偏向了哪里?为什么?

  8、我这里还有许多的材料,他们的平衡点会不会偏向较重的一边呢?

  9、请幼儿尝试顶起各种各样的材料。

  3、结束部分

  讨论总结:当物品两边一样重的时候他的平衡点在中间,当两边不一样重的时候,物品的平衡点会偏向较重的一边。

  4、延伸部分

  你们能不能快速的找到其他物品的平衡点呢?一起去找更多材料去试试吧!

游戏的教案11

  设计思路:

  我们中一班的两位老师都是电子琴兴趣班的老师,都比较爱好音乐,平时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对孩子音乐方面的感染熏陶比较多,而且,我们中一班有两名孩子参加了钢琴兴趣小组,有两名孩子参加了电子琴兴趣小组的学习,每当这些弹琴的孩子下课后拿着小奖品回到班上时,总会引来许多同伴羡慕的目光。因此,孩子们普遍的对琴比较感兴趣,对五线谱、音符宝宝也略知一二;课余时间,孩子们也时常围在钢琴旁边,好奇地观察或用小手弹弹钢琴,听钢琴发出不同的声音,觉得很有意思,兴趣特别浓厚。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这一节音乐活动:跳谱游戏,旨在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听听、唱唱、跳跳的游戏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习得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2、能力目标:通过听听、唱唱、跳跳的游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对音的听辩能力;

  3、知识目标:复习C大调音阶中的do、re、mi、fa,初步感知音阶中的sol.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钢琴伴奏《小司机》《小兔和狐狸》

  2、场地布置:五线谱图3、黑板(上面贴好图案)一个4、小兔头饰28个,狐狸头饰1个,彩色纤维绳两根。

  活动过程:

  1、律动"小司机"入场师:今天,我们要到音乐王国去玩,让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吧……2、听力游戏:小钢琴唱歌师:小钢琴看小朋友这么精神,它特别高兴,想跟你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听一听,小钢琴和你们做了什么游戏?用你的耳朵认真地听!小钢琴变了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5353553)高、低、轻、重、快、慢3、节奏小儿歌师: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把你的小手藏起来……咦,你们的`小手在哪呀?小手上都有什么呀?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去看戏。

  师:这是一首小儿歌,你们告诉我,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给小儿歌伴奏呢(节奏和节拍)师:节奏是怎么样子的?ⅹⅹⅹⅹⅹⅹ节拍是怎么样子的?看谁会做?

  师生一起随节奏和节拍念儿歌。

  4、音符宝宝做游戏①小手会唱歌(配钢琴伴音);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用小手来唱歌吧!

  (do、re、mi、fa,)(fa、mi、re、do,)小朋友都会唱do、re、mi、fa,那我们把小手一对,唱什么呀?

  对了,唱sol。

  ②谁的声音高(出示两根彩色纤维绳)师:小朋友在唱sol、mi的时候,仔细听听,是sol的声音高,还是mi的声音高。老师这里有两条线,谁来帮我一下……上面的线应该是什么声音?下面的线代表什么?我们用小线来唱歌?我摸哪条线就要唱哪个音!

  ③小猫眯做游戏(出示贴好图案的黑板)师:小猫眯看小朋友玩得很有趣,它也忍不住想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小猫眯是怎么唱歌的?

  ④跳谱游戏(配钢琴伴音)师:小音符游呀游,游来游去找妈妈。你们看看,小音符有家没有?

  小音符的家在哪呀?

  a教师示范在五线谱上跳出do、re、mi、fab请6名幼儿在五线谱上跳出do、re、mi、fa(分两次)c教师带幼儿一起找到五线谱第二线sol的家并认唱。

  d小音符编小曲请幼儿分组在五线谱上随钢琴伴音跳出音符宝宝编出的小曲。

  5、复习游戏"小兔和狐狸"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游戏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跳绳的方法,感受跳绳的乐趣。

  2、练习双脚连续跳绳或双人跳绳的技能,训练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跳绳。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每人手里拿一根跳绳,走趣味队形,如8字形、之子形等,一起做教师自编的`跳绳。根据情况可将绳对折,带领幼儿进行上肢、体转、腹背、跳跃等热身运动。

  2、引导幼儿玩跳绳。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主跳绳。

  (2)教师发现幼儿有好的的玩法时,就请该幼儿示范演示,并请其他幼儿学一学。

  (3)教师参与幼儿跳绳,并与幼儿配合进行双人跳,请其他幼儿观察。

  (4)幼儿结伴尝试双人跳,教师提示两个人要动作一致,可尝试通过喊拍子的方法实现同步跳。

  3、放松活动:跳绳游戏。

  (1)将所有的跳绳放到地上连在一起,摆出多种图案,教师与幼儿踩绳走。

  (2)放松动作:拍胳膊、拍腿。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从上个学期以来就开始学习跳绳,所以对跳绳非常感兴趣,至今已经有一半的幼儿学会了双脚连续跳的技能。今天再次探索了跳绳的各种玩法,有的幼儿学会了单脚跳,反着跳,还有的幼儿跑着跳等,在双人跳的玩法中,多数幼儿手脚还不是很协调,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会了,相信在继续练习中,幼儿会探索出更多的玩法。

游戏的教案13

  表演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的:

  1、 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 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 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 知识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 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 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 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 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 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 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 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 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结构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为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教慢有关,与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因此,应从培养幼儿对结构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标:

  1. 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 初步感知圆柱积塑的特征,学习端点连接技能,巩固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认识。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小型圆柱积塑若干。

  2. 知识技能准备:

  (1) 认识圆柱积塑的特征。

  (2) 观察认识过指挥棒、筷子、楼梯等物体。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模拟构造〈〈指挥帮〉〉

  材料:圆柱积塑

  1. 出示“指挥棒”,以玩小警察的游戏口吻吸引幼儿兴趣。

  2. 师示范建构方法,选用单孔圆柱积塑连接而成。

  3. 提出建构注意点:

  (1) 选用单孔、单色的圆拄积塑。

  (2) 连接时用力拼紧。

  4. 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师观察幼儿是否喜欢参加活动,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提醒幼儿拼时用力。

  5. 用拼成的指挥棒玩小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

  第二次指导:模拟构造〈〈筷子〉〉

  材料:圆柱积塑

  1. 以猜谜语(两跟木棒细又长,大家用它来夹菜)的形式,激发兴趣。

  2. 帮助幼儿回忆指挥棒的'拼插方法,启发幼儿说说筷子与指挥棒的拼插方法有何不同。

  3. 示范筷子的拼插方法:拼出两根一样长的小指挥棒即成一双筷子。

  4. 提出构造注意点:

  (1) 两根筷子要拼得一样长。

  (2) 选择相同的颜色。

  5. 幼儿操作,师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提醒幼儿选择单孔及相同的颜色的积塑进行拼插。 把拼好的筷子送到“百货店”

  角色游戏

  情况分析:

  由于小班刚入园还不会玩角色游戏,幼儿只是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本身感兴趣,游戏主题的产生,角色的扮演也要借助玩具,游戏内容、情节简单,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第一阶段: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一、 游戏目的:

  1、 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 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 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4、 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两个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

  汤匙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抹布、扫把、畚斗等

  家具:桌、椅、电冰箱、电视、

  2、 知识经验准备:

  已经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晨间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抱娃娃“抱娃娃”“煮饭”的游戏。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谈话引入

  (1).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 我们来给这个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今天老师给娃娃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以后娃娃就住在娃娃家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照顾娃娃好吗?

  (3).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

  2、提出游戏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游戏。

  4、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及方法。

  3、 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

  (2)不争抢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抢玩具的想象,并指导幼儿如何使用玩具。

  5、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1谈话引入“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启发幼儿模仿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观察幼儿模仿动作的情况,提醒个别幼儿爱护玩具。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

  4、以“玩具回家真开心”来评价游戏情况。

游戏的教案14

  目的:

  1.复习有关五官和身体部位名称的汉字;

  2.通过玩手指游戏,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头"、"耳朵"、"脸"、"眉毛"、"眼睛"、"鼻子"、"嘴"、"手"、"腿"、"胳膊"、"脚"等大字卡各一张。

  玩法:

  幼儿边说边用手指表演:"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放开捏拢,放开捏拢;小手拍两下。"这时,教师举起一个大字卡(如:头),幼儿用左手边做爬的动作边说:"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头上";教师接着举起另一大字卡(如:脸),幼儿用左手边做爬的动作边说:"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脸上"。游戏照此反复进行。

  提示:

  1.游戏玩熟后,可让幼儿用左手和右手轮换做爬的动作。

  2.游戏可分组进行。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幼儿园周俊伶)

  买菜

  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蔬菜名称及相应的汉字: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

  2.激发幼儿认字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蔬菜有营养,教育幼儿爱吃蔬菜。

  准备:

  1.实物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货架、玩具小兔、盘子等。

  2.相应大字卡和幼儿用的小字卡各若干张。

  玩法:

  一、激发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

  老师:

  “小兔子家里要来客人了,它请小朋友去帮忙买一些菜回来。现在我们一起到菜场看看有些什么菜好吗?”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逐一认识蔬菜: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

  2.出示字卡和蔬菜一一对应,让幼儿逐一认读。

  二、买菜游戏

  “这些菜都很有营养,小朋友爱不爱吃?我们帮小兔子把这些菜都买回去吧。但是,卖菜的阿姨有个要求,每人只能买一种“菜”(字卡),而且要说清楚你要买什么菜。如:我要买青菜、我要买黄瓜……”(幼儿分组进行)

  幼儿到货架前随意买“菜”(字卡),老师注意幼儿的发音。

  三、游戏:炒小菜

  1.老师:

  “小朋友都帮小兔子买到菜了。告诉大家谁买了青菜?”有青菜字卡的幼儿把字卡举起来,其他类推,待全部蔬菜点完后,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当小厨师,帮小兔子烧菜好吗?”

  2.老师说什么菜到锅里来,手里有这种菜(字卡)的'小朋友可以上来。老师依次和手持“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字卡的幼儿做炒菜的游戏:“炒青菜、炒青菜,青菜快到锅里来。”手持“青菜”卡片的幼儿一起上来,边模仿炒菜边说:“炒青菜,炒青菜,炒了一盘嫩青菜。”老师注意查看每次幼儿上来时手里的字卡是否对。

  四、结束

  “我们把炒好的菜给小兔子送去吧!”幼儿把字卡送到相应的蔬菜盘子里。老师:“今天我们帮小兔子做了好多事,你们开心吗?”小兔子说:“谢谢你们!”(不用谢。)

  评析:1.本活动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手段,并结合“买菜”、“烧菜”、“送菜”等一系列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汉字,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活动使幼儿懂得了蔬菜有营养,使他们知道要多吃蔬菜。

  3.通过“帮助小兔买菜、烧菜”的情节,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为字宝宝做记号

  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笔、蜡笔或小红花。

  玩法:

  教师发给幼儿报纸后,让幼儿寻找自己认识的“字宝宝”,并给认识的“字宝宝”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记号——或贴上一朵小红花,或给它穿件花衣服。

游戏的教案15

  碰球入门:

  爸爸站在场地中间,两脚分开作球门,前面放一个大球,孩子站在离爸爸约2米远的地方,妈妈将各种颜色的小球会给孩子去碰击大球。将球碰入“球门”后轮换。

  过双重门:

  爸爸妈妈前后站立、距离约1米,两脚分开作球门,孩子在爸爸前2米远处传滚小球通过两道“球门”,连续传滚三次后轮换。

  击球出圈:

  在半径为2米的圆中心放一个大球,爸爸、妈妈、孩子坐在圆外,爸爸妈妈将小球交给孩子投击大球,把大球击出圈外。

  传球过门:

  爸爸分腿站立作球门,孩子、妈妈站在两边(孩子离爸爸的.距离可稍近),通过球门互相传小球。

  胯下传球:

  爸爸、妈妈相向站立,孩子站在中间,面向妈妈。妈妈传球给孩子,孩子双手接球,从胯下传球给爸爸,然后转身面向爸爸,反复游戏。

  圈内传球:

  爸爸、妈妈、孩子分别站在大圆圈外,各人取一个代号。妈妈进入圆圈内向上抛球,并随意呼一个代号,被呼者立即进入圈内接球。孩子可以接反弹进来的球。接球失败者表演一个节目后与抛球人交换角色。

【游戏的教案】相关文章:

快乐的游戏教案07-29

大班智力游戏教案05-25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04-24

小班亲子游戏教案02-07

中班户外游戏教案12-12

大班《超市》游戏教案05-27

小班教案配对游戏及反思10-17

小班拉火车游戏教案01-08

小班游戏教案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