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93。5%,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一)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性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二)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3、复习
4、单元检测
(三)第7~9周: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2
2、统计图4
3、活动课1
4、复习1
5、单元检测2
(四)第10~11周:四总复习
(五)第12周至期末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圆周长和直径,探索出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出圆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 圆规 三角板 圆形物体 绳子 直尺 表格
本文导航 1、首页2、教学过程3、理解巩固4、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揭示课题
1、出示情景
师:(课件出示祝尔康广场的圆形喷池)
这是哪?昨天我在广场听到两位叔叔在商量事情;元旦快到了,他们想给喷泉的一周围上彩灯,其中一位叔叔问:那我该买多长的彩灯呢?你能帮帮他吗?要算出什么就可以了?(圆的周长)
2、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展示出学生身边的图形及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1)拿出你手中的圆,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指给大家看看。
(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圆的周长?(出示课件)齐读一遍。
小结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总结出圆周长的意义)
2、探讨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拿出准备的圆形物体,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圆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请方法不同的同学实物投影仪展示汇报,小结:绕线法、滚动法
(3)这两种方法都是变----为-----,这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思想(板书:变曲为直)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介绍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探讨圆形喷池,虚圆的周长
(1)这两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圆周长的问题吗?说说你的看法。
(2)(黑板上画一个圆)那刚才的圆形喷池,黑板上的这个圆它的周长怎么测量?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那我提议:我们来推导一个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计算周长的公式,如何?
(设计意图:学生感知 绕线法和滚动法有局限性,激发探究欲望)
3、猜一猜
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直径或半径)
验证一:课件出示几组直径变长,圆变大,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
4、探究圆周率
(1)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探究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小组长拿出准备的圆形物体及测量工具,合理分工,完成数据填写,小组交流发现,确定汇报人。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汇报交流(到投影处展示表格)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投影处展示本小组研究的数据成果(找两、三组汇报)
其他组概括地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b、通过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老师也想来验证一下,可以吗?
绳子绕圆的一周固定好,取下绳子问:绳子的长是什么?(圆的周长)这根绳子和圆的直径进行比较,剪下贴于黑板上,3段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4)小结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经过精密的测定,这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л”表示,齐读一遍(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л)
(5)课件出示:介绍л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为圆周率取值为3.14。(板π≈3.14)
(6)介绍祖冲之,你有什么感受?你感到骄傲吗?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概括,了解圆周率的意义,突破难点,介绍祖冲之,感受民族骄傲,激发探究、攻坚兴趣)
5、总结圆周长计算公式。
师:我们们知道圆周率了,再来求圆的周长你会求了吗?
总结:
圆的周长 = 直径 × 圆周率
c=πd (板书)
6、那么周长与半径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总结: c=2πr
(设计意图:经过探究,学生对于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的方法概括已是水到渠成,掌握了本课重点)
7、回顾课前问题:叔叔知道喷泉的直径是5米,他需要多长的彩灯?
学生尝试完成板演与黑板上。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 知识应用)
本文导航 1、首页2、教学过程3、理解巩固4、板书设计
三、理解巩固
现在我们进入智力闯关,挑战自我环节
第一关
(1)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半径就相等(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 倍。( )
(4)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 )
(5)直径是1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 平方厘米。( )
第二关
椭圆: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文本框: d=4厘米
第三关
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π取3.14)
第四关
如图所示,求这个图形一圈长多少米?(单位:米)
(设计意图:阶梯式的练习,由易到难,虚圆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巩固新课内容,突破重难点)
四、课堂总结
恭喜你们顺利过关,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那谈谈你的收获吧?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л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是想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个人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概括的过程,了解圆周率的意义,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内容,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上产生新的发现。但本节课我觉得自己有这几方面处理不到位之处:
1、小组合作未落到实处,合作过程中很多小组还是自我探究为主,没有合作意识,导致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时间过长。
2、探究圆周率环节略显繁琐,引导略多。
通过对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计划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数学网!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这个班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但是后进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个别学困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爱耍小聪明,爱捣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刘雅静、肖雪钦、韩萌婷、徐洪浩、于帅等同学成绩太差,学习态度极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针对班级中的这种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准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五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回顾整理部分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中,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百分数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方面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应用;数学与生活方面包括排列和组合知识;
统计与概率包括:扇形统计图以及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包括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第一、二学段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了数学情境,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也注重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路清晰、形式新颖,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具体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的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单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形成的一些计量单位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提倡学法的多样性,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5、采用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六、教学安排
(一)新授部分
一、山东假日游----百分
数(二) 12课时
二、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综合应用----水与冰 1课时
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13课时
四、快乐足球-----比例尺 11课时
综合应用---让校园绿起来 1课时
五、奥运奖牌-----统计 6课时
数学与生活 2课时
回顾与整理----总复习 21课时
(二)期末系统复习 15课时
总共约95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0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特订本期计划如下: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演练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六、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1 2.21/27 1、教学准备; 2、面的旋转
2 2.28/3.6 1、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的体积
3 3.7/13 1、圆柱的体积; 2、实践与活动 3、练习一
4 3.14/20 1、变化的量; 2、正比例
5 3.21/27 1、画一画; 2、反比例
6 3.28/4.3 1、观察与探究; 2、图形的放缩; 3、比例尺
7 4.4/10 1、练习二; 2、整理与复习;
8 4.11/17 1、数的认识:整数;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9 4.18/24 1、常见的量; 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10 4.25/5.1 1、估算; 2、计算与应用; 3、运算律; 期中检测
11 5.2/8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
12 5.9/15 1、正比例、反比例;2、探索规律;
13 5.16/22 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 2、平面图形;
14 5.23/29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15 5.30/6.5 1、统计与概率; 2、可能性 3、解决问题的策略。
16 6.6/12 全面复习
17/19 6.13/7.3 全面复习、做好检测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6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9-27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08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02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18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17
(必备)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7-0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模板09-04
2022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03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