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10-18 16:39:3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冬天会下大雪,你们喜欢这样的下雪天儿吗?为什么?(下雪天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拍照把美丽的雪景留下来……)

  师:大雪天儿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那你想去雪山乐园里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老师出示挂图)

  二、回顾整理

  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师:(指图)好看吗?你都看到了什吗?

  生:在雪山乐园中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比赛滑雪,还有的在看冰雕。他们玩儿得十分高兴。雪上乐园里的大树也都披上了一层白雪,小鸟也在树上唱歌。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真的听到小朋友在欢笑,小鸟在唱歌。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上(手势)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引入对“数与计算”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左面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板书:7个、5个)

  师:你数出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各有几个小朋友,谁还能数一数雪山乐园中其他事物都有多少?

  生:右边还有2个小朋友在看冰雕。

  生:远处有1座小房子。

  生:天山有4只小鸟。

  师:你们数得很对,能把你数出的这些数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吗?

  生:指明1—2名学生在田字格中板演,其他学生独立书写。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纠正数字的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如有较多学生书写错误,需要全班交流个别数字在田字格中的格式。)

  师:刚才第一个写完坐好了(板书:第一),那么你知道这些比赛滑雪的小朋友谁是第一名?(指名生指出)

  师: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边指边数)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得?(从前往后)

  师:请小朋友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一数你排在第几位?

  生: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一位

  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五位

  师: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从后往前、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用道不同的方法。(指向——7个、5个)谁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7+5=12(个)] [板书:7+5=12(个)]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这个数字?

  生:边说边拨——现在各位上拨2个算珠表示2个一,再在十位上拨1个算珠表示一个十,合起来是12。

  师:你们为什么要用加法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把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你说得很正确,那么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数学问题呢?

  生:从一些东西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雪山乐园提供的信息中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生:原来树上有13只小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

  [13-4=9(只)] [板书:13-4=9(只)] 师: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引入对“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里还有什么树?(房子的左边有冬青树、还有梧桐树)[板贴三种不同树木的图标] 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中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在板贴的图标中板书比较多少)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按颜色分)

  (3)、引入对“图形和位置”知识的整理。

  生:我发现中间那个小雪人的头和身子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后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形的?

  生:右边小雪人是3个球形的雪球堆成的。

  有的小朋友帽子顶的小球儿是球形的。

  师:你还能找到别的形状的物体吗?

  生:左下角有个小桶是圆柱形的。

  右边两个雪人下面的底座是长方体的。

  最左边雪人的底座是正方体的。

  (老师随着学生所说板贴4种形状的图标)

  (4)、引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板贴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数老师来操作完成)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哪些事物的数量?

  生:有几只小鸟。

  有几棵大树。

  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

  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指向板书)它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板贴)、“分类与比较”(板贴)、“图形与位置”(板贴)、“统计”(板贴)中的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三、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

  (出示电脑课件)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是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哪些知识。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以前有些知识已经记不太清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这些知识及得更清楚了。

  生:我有不会的问题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助我,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学习。

  师:你们谈得都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四、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五、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2-16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1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0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6-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27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02-2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06-27

(优选)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