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作文

时间:2024-05-15 11:00:29 日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数学日记作文(合集15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日记作文(合集15篇)

数学日记作文1

  今天,老师要给我们上综合与实践。

  打开书本,首先看到第一个内容,要估计出一堆钉子的颗数。这怎么数呢?根本就不可能数出来呀!最后我根据书本上的算式和老师的讲解,终于明白了:首先取出一小堆钉子,称出重量,再数一数一共有几颗钉子,再称出所有钉子的重量,最后把两个数据相除,就能知道大约有几颗钉子了。而且,同学们还一起再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可以先把钉子分成大致相同的若干份,随便取其中的一份数一数,看看有几份,就乘几,这样也可以算出一共大约有多少粒。

  后来,老师还跟我们一起来数半杯米粒一共有多少粒。我们借助了有砝码的天平。首先我们放上一克的砝码,再放上米粒,称一称大约有一百多粒,而半杯米粒大约是10克重,那么10÷1×100=1000(粒),这样我们就得出了半杯米大约有1000粒。哇!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回到家,我也做了一件与钉子差不多的事——数红豆。首先,我把红豆 分 成 了数量差不多的3份,然后数出了每一份红豆大约有822颗,那么822×3=2466(颗)。最后经过多次的验算,终于有结果了,大约是2466颗。第二天回到教室,老师用天平的方法测算出了红豆的`数量,我的结果与老师的基本相符,我开心极了。这说明我已经掌握了方法,会自己解决问题了。

  经过这一次的综合与实践课,我学到了好多,比如:怎样去估计,怎样去就计算等等。真是让我收获满满。

数学日记作文2

  一天,妈妈问我“你知道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吗?”“当然是铁重啦!”我想都不想就回答,妈妈笑了笑继续问“那一平方米的棉花和一平方米的铁,谁重呢?”“也是铁比棉花重啊!”我毫不犹豫的说,妈妈继续说:“那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又是哪个重呢?”“也是铁啊!”“哈哈,是吗?”妈妈追问道:“为什么呢?”

  我一下子愣住了,心想:是啊,为什么呢?铁一定会比棉花重吗?于是我陷入了思考,思考过后我才恍然大悟,我只是简单的`认为铁一定会比棉花重,而没有好好思考什么情况下才会一样重,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就是一样重,唉,我又犯不好好思考就随便回答这个毛病了,怪不得妈妈老是考我,以后我一定在回答之前好好动脑子,不出这个丑了,这次的事使我受益匪浅。

数学日记作文3

  “100,200,300,400,500,哈哈,发财啦,发财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压岁钱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xx元呢!”我高兴地说。

  这些钱做什么投资好呢?买股票?风险太大!放在家里攒着?不行,钱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帮我存了1000元钱,结果后来变成了买电视的入股钱,还威胁我说什么不投资就不让看电视,没办法钱在他手里,我这个“小电视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资。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每个月拿出1000元钱,爸爸每个月拿出400元钱,我每个月只拿100元钱(总计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们两个对半分。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我只赚不赔。

  我不敢相信地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得是真的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生怕妈妈反悔,赶紧从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钱交到了妈妈的.手里。

  那么,我到底能得到多少利息呢?(嘿嘿,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查到了零存整取的利息计算器,我按要求输入了数字——

  啊!实得利息有166。73元呢!我的问题又来了。我要是每个月只存100元钱,能得到多少利息呢?我又算了起来:

  呀!才11。12元啊!还没有上面的零头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钱呢?我拿起笔认真地算了起来: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钱,我真是太高兴啦!这笔买卖赚啦!

数学日记作文4

  2月1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2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见了这样一个题目:求圆锥的表面积。

  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6米,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点长是5米,求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我虽没有学习过求圆锥的表面积,但已经学习过圆柱的表面积,通过圆柱的表面积的解题方法知道: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积,而圆锥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侧面是一个扇形,我虽没学过但我查了资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积是:扇形的面积=弧长×圆半径×1/2,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一点长是5米,而弧长是3.14×6=18.84(米),扇形面积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后用扇形面积加上底面积,就得到圆锥的表面积: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只要勤学善思,就一定会攻克难题,走上成功之路!

  3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节,巨山上便会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骗子便想出了一些骗人的把戏来骗人,比如:像圆盘赌物。

  道具非常简单,在一块木板上画一个大圆,大圆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大圆被分成24个相等的格,格内的针可以转,格内分别写着1—24个相等的数,在单数格中没有值钱的,而双数中差不多都是值钱的。

  玩法也很简单,把指针先拨到1,然后你拨动指针,指针就开始旋转,最后停在某个格内,接着再按着指针所在的格上标的数,再把指针拨动,N-1格,N是格子上所标的数。 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其实你无论拨到哪格,只能吃亏,不能得利。因为当指针转到奇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奇数-1=偶数,奇数+偶数只等于奇数,所以不可能转到偶数格上,就得不到值钱的东西,假如指针转到偶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偶数-1=奇数,奇

  数+偶数=奇数,还不能得到值钱的东西。

  5月12日 星期五

  算工钱

  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哼着小调,兴高采烈地跨进家门我迎上去问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问道:“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工资?”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说:“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2800元,月工资差是1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我惊奇地说。我报着好奇的心情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为(2800-100)÷2+100=1450元。

  听完了我第二种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笑了……

  3月24日 星期三 晴

  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25%,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分析:这题可以通过转化,用正比例方法解,设原来效率是“1”,则实际效率是原来的(1+25%)=5/4,那么实际效率与原来效率的比是 5/4∶1=5∶4,因为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例,因此实际与计划所需时间的比是4∶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X天,原来的天数是20-5=15(天),于是,可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完成计划需X天。

  4∶5=X∶(20-5)

  5X=4×15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显得非常地无聊,就随手拿出一张《数学报》,突然一个非常的特别的题目把我吸引了。

  [题目]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正好能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2分米,那么原来 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题]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发现阴影长方形的宽不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那么,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阴影长方形的长,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方形铁皮的宽,即圆柱体的高是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圆柱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铁皮的长。因此,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2+2×3.14×2= 16.56(分米)宽是2×2×2=8(分米)原来长方形铁皮面积是16.56×8=132.48(平方分米)。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要结合实际想问题

  想一想,他的错误在哪里?

  [题目]某大厅有两根圆柱形木柱,木柱的底面直径是0.6米,柱高是6米,如果要在它们的表面积重新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的部份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小强看完这题之后,觉得这题很简单,很快列出算式并求出油漆的部份是多少平方米。

  3.14×(0.6÷2)×(0.6÷2)+3.14×0.6×6×2=23.7384(平方米)。仔细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发现,小强的这样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想问题。木柱虽然是圆柱形,但就实际问题来说油漆的部分不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因此要求油漆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这两根圆柱形的木柱的侧面积,列式应为:3.14×0.6×6×2=22.608(平方米),答:油漆部份的面积有22.608平方米。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转阴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数学日记作文5

  今天早晨,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奥数课。“叮叮叮……”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老师对我们说:“我先考你们一道题:两个整数相除得商是12,余数是26,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等于454,除数是多少?我在读一遍,两个……”。我拿到题目后,心想:这道题被除数是多少都没有怎么求除数呢?但回忆起老师常说画线段图是解应用题的法宝。我为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我便开始画图:先把除数做为倍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几倍多26,再画商和余数。哦,原来是和倍问题。算式是:(454—12—26—26)÷(12+1)=390÷13=30。

  我想:我们学过了用x计算的方法。我先把文字的算式写出来。除数×商+余数+除数+商+余数=454,然后再把除数设成X,算式为:X×12+26+X+12+26=454。我先把12和26先减掉后就剩下被除数和除数,然后因为被除数里有个余数。我就再减掉26,这样被除数÷除数就等于12。除数是30。用算式表示,就是:X×12+26+X+26+12=454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来。等到晚上8点多,妈妈回来了。吃蛋糕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妈妈来考考你,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吃一块蛋糕,好吗?”我说了声“没问题”就开始答题了。

  妈妈出了第一题:妈妈今年36岁,你今年10岁,妈妈比你大几岁?姥姥的岁数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几岁?我很快口算出结果,我说:“妈妈比我大26岁,姥姥今年60岁,太简单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妈妈笑着说:“骄傲了吧?”再来一题:小明今年8岁,他爸爸已经40岁了,问再过几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来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妈妈说:“怎么样,不会了吧?”“让我再想想,想不出来我不吃蛋糕。”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到一个笨办法,我可以把他们的岁数都找出来呀,过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岁,最后终于推算出来过了24年后爸爸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的,接着就给我讲起来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龄减去小明的年龄就是若干年后小明的年龄了,也就是32岁,再用32—8=24年就是经过的年份数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呀。

  妈妈说:我能自己想办法得出结果还是好样的,作为奖励给我吃蛋糕了,我心里又喜又难为情,以后我可不能在骄傲了,小朋友们也不要学我呀。

  你们知道算式:91+92+93+94+95+96+97有几种解法吗?也许你会认为只有一种或两种,那让我告诉你们这题有三种解法。

  第二种:因这几个,都很接近100,我们把这7个数看成100相加,这样多加了9+8+7+6+5+4+3,最后用700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即可。

  第三种:这7个连续的自然数中,94在最中间,第一个数91比最后一个数97少6,再把6平分给91,使91与97变成2个94,同样,92与96,93与95都可变成94,这样7个数就变成了7个94,原题变成:

  我们就说数作业本吧。我们数1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时间呢?1本,2本,3本......100本,大概要用110秒。而1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呢?只要计算一下就知道一亿有多大了。

  算一算,数一亿本作业本大约要11000000000秒,试想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要多少分?多少时,多少天?多少年/大概是要1833333分,30556时,1273天,3年!还真是不算不知道,数一亿本作业本竟要3年啊!

数学日记作文6

  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嘉兴去玩儿,回来时,我看见妈妈给了司机23元钱。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我按捺不住我的好奇心,便问了妈妈:“妈妈,您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的?”妈妈看我那一头雾水的样子,便对我说:“现在呢,出租车在2.5千米之内是以5元计费的,超出2.5千米的每千米就按1.8元计费的……”妈妈看了看我,又接着说,“现在我要考考你了,我刚刚给了司机23元钱,按照我说的,你能算出我们刚刚开的路程有多少千米码?”我将妈妈说的计费方法又脑海里回想了一遍,便很快有了结果,便高兴地对妈妈说:“我知道了!

  按照您刚刚说的计费方法,要先在23元里面减去5元,然后还剩下18元,而这18元是在每千米1.8元里面的,所以18去除以1.8就等于除去起步的路程要有多少千米。然后再加上开始的2.5千米,所以司机开的路程是12.5千米!”妈妈听后,向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名师点评:小作者的数学很不赖嘛,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心算就算出了妈妈出的难题,为你鼓掌!小作者很有探索精神哦,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请教大人,直到弄明白为止,这种好学的精神也很值得鼓励,希望你今后都能抱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去学习,那么今后你必定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小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错,这篇日记将自己和妈妈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思考过程记录得十分清晰,很棒!建议小作者能够在日记中养成另一个好习惯,就是在记录完当天发生的事情之后再加一点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想,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对你的健康成长更有帮助哦,也能点明日记的主题。

  “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改为“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

数学日记作文7

  今天,整数王国热闹非凡,因为零国王今天生日,今天又是元旦。双喜临门,文武百官都来庆祝。 只见零国王高居宝座之上,下面排列着两行队伍。一行是以-1总理开头的队伍,-1后面跟着-2、-3、-4……它们的个子一个比一个矮。另一行是以1司令开头的,1后面跟着2、3、4、5……个子一个比一个高,一眼望不到尽头。 三声炮响,庆典开始了,突然从国王的宝座下,钻出一个圆溜溜的小东西。1司令拔出宝剑,上走几步,喝道:“来者何人?”小东西慢条斯理的说:“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告诉你,我就是大名远扬的小数点。”“有何贵干?”1司令讲话总是这么刹劲。“我是来参加零国王的庆典,请你帮我安排到队伍里去吧!”零国王没等1司令反应,就说:“不行,你看宫外长长的队伍,文官从-1总理开始,武官从1司令开始,没有你容身的地方。”小数点哀求说:“你看我个子这么小,随便给我个座位吧!”“不行呀,你还是赶快离开吧。”“哼!敬酒不吃吃罚酒。”小数点脸色徒变,厉声说:“我要你们来个次序大变样!“ 零国王怒气冲天,喝道“快把这个小东西抓住,来个大数。“只听,咚咚咚从宫外走来一个大高个,它就是97000000,9700万大吼一声:”小数点,哪里逃1“小数点毫不畏惧,它跳到宝座上,揪起零国王,向9700万面前推去,自己就站在零国王的面前。“轰”的一声,比山还高一截的.9700万,变成了比椅子还矮的0.097了。 零国王大惊失色,就高喊:“谁能抓住小数点我就封它为王爷。”只见从宫外走来一个不倒翁的数,8说:“对付小数点不能力擒,只能智取。”“嗯”小数点在一旁嘿嘿直乐:“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个智取法。8说:“小数点,我刚才目睹了你的本领,的确身手不凡。但是你只会吧一个数变小。不知阁下还有什么本领?” 小数点微微一笑:“来个负数,只见-47应声进来,小数点一转眼就钻到4和7的中间-47立即长高了一大截,变成了-4.7了。“根据负数绝对值越小,数值就越大。我不是把一个负数变大了”“嗯” 接着,8说:“依我看,只有一个人不怕小数点。”零国王探上身去,“此人是谁?”“就是你”“我?我为什么不怕。”“因为你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0仍然是0呀!小数点的法术对你是起不了作用的。”小数点一听零国王能降服自己,十分害怕,没等8话说完,就吱溜一声逃跑了。

数学日记作文8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看似简单,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只有灵活运用才能不出错。

  例如,我们5(2)班去春游了。班上有60个人。我们需要租一辆货车。一辆面包车可以坐25人。我们应该租多少辆车?按照常规思维,如果6025=2.4(车),那么按照小数四舍五入的方法,不就需要两辆车吗?但是再想想,剩下的10个人走吗?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租三辆车。我们学校也有校服。一套校服需要2.2米的布。现在能做多少套266米的'布?用2662.2120.909(套)按十进制四舍五入法,也就是121套,但是再来一套布不够,答案只能是120套。

  小数不仅有趣,而且有奥秘。就这学期的单元测试来说,上面有一个真假问题,很多同学认为是正确的。题目如下: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很多同学按照常规的竖式公式做计算,余数确实是1。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了10倍,所以余数扩大了10倍,真正的答案应该是把余数减少10倍,等于0.1而不是1。

  看了这些例子,你觉得小数有意思吗?只有在学习中多动脑,认真审题,才能避免犯错。

数学日记作文9

  “秋子,陪妈买年货去!”我不是很想去,要准备考研,还有很多书没有看。可妈一个人去,我又不放心,自从爸离家出走,妈明显老了好多。妈背着背篓行走在山路上。腊月的空气,香气氤氲,都是各家做腊肉、香肠、豆腐干的味道。从我们住的老鸹山到乡场,山间小路要走一个多钟头。

  赶场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选购货品。年前的乡场人头攒动,喧哗不断。年货以吃的.最多,其次是穿的。农家自产的东西一般只够自家吃,很少拿来卖,加之如今交通便利,乡场上的菜大多是从外地运来的,反季节蔬菜也不少。

  穿行在人群中,我问:“妈,咱们买点啥年货呢?”红糖,包汤圆用;粉丝,拿来炖猪脚;还有香菌、海带,年年都离不了。还要买些鸡精、胡椒、香油,葱、姜、蒜、辣子、花椒,自家有,就不用买了。小菜也不缺,豆腐早磨好了。”妈一向节约,我读书的学费主要靠助学贷款,生活费则全靠妈辛苦干活挣来。要不是她养的四头猪、两只羊、一头牛,还有三亩大红袍橘子,我根本读不起书。本想早点就业,妈却坚持要供我考研。

  想起这些,我又恨起爸来。他之前干砖工,一天能挣上百元,家里日子还算好过。可他去外地打工时竟有了外遇,要跟妈离婚。妈不肯,他就一走了之,再无音讯。“快中午了,东西买齐就得赶紧回家,在街上吃午饭还得花钱。”妈一边唠叨一边不停地从这家看到那家,最后停在一个地摊前。那摊子卖的是日历、算命书之类,质量一般。妈拿起一本日历,问:“多少钱?”“一块。”妈给了钱就走人。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为啥要买日历,看电视就能知道日子啊。妈笑笑说:“家里必须有本农历,你就知道小麦啥时下种,芒种应该种啥,谷雨和春分地里都有啥活。以前是你爸记这些,现在他走了,我得记住,啥日子播种,啥日子收获啊。”

数学日记作文10

  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体的内容。刚学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些内容不是太难,不用怎么费脑筋,只要看好数字,再把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套上,计算不出错就没有问题了。可今天早上,我对它们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更好的认识。

  早上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妈妈让我做十道数学应用题,今天做的是关于新学的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其中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工厂制作水管,每一根长2米,横截面是周长的20分米的正方形。制作10根这样的水管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铁皮?”我一看,太简单了!“刷刷刷”几笔,很快在草稿纸上计算好,抄到试卷上,然后高兴地把试卷递给妈妈。

  妈妈看了看试卷,看了我一眼,又指了指最后一题:“把题目和你的`算式都再读一遍。”我又读了一遍题目,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要注意横截面说的是周长,不是边长。可我算的就是周长,没有写错啊,妈妈!”妈妈喝了一口水,轻轻摇摇头:“再读一遍!”我抬头看了一眼妈妈,不像是在和我开玩笑,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一遍,还是没发现什么:“对的啊!妈妈今天这是怎么了?”妈妈问:“先别看题目。你见过水管吗?先想一想水管是用来干什么的?”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水管是用来送水的。”突然间,我恍然大悟,“哦——水管是空心的,两个横截面都是不用计算的。”

  等我改完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数学也和语文一样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是死记硬背公式就可以的。应用题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要联系实际的。”

  是的,“只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理论到底是有限的,而现实中的问题却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会动脑筋,联系实际,才能尽量避免出现错误。世界上没有简单的问题,发现不了的问题都是重要的问题,认真和灵活才是减少问题的最好方法。

数学日记作文11

  如火如荼的“高升实小数学周”在上一周完美地落下了帷幕。而我成功地参加了所有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我在这一次“数学周”中的体会也是独到的。

  (一)手抄报

  “手抄报”这个词对于我这个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是一个令我胆颤的词语,因为每一次我做出来的手抄报都会“荣登”全班倒数前三!所以每一次我都只是乱勾几笔就完事了,但这一次,我在心里发誓:要在这一次做好手抄报!我将全部心血倾注到了这张手抄报上,最终,我的手抄报虽比不上车韵竹,但我还是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二)展板奥数题

  我是一个数学题爱好者,在何老师迅速地把题发到班级QQ群后,我立刻将题打印了出来。我用双手小心地把题放在了书桌上,仔细的审题,用心的做题。当我得知我的题获得了80分的高分时,我不禁在心中欢呼呼雀跃起来。

  (三)“疯狂计算”,奥数预赛

  这一次的“疯狂计算”可谓是意义非凡,因为它关系到你能不能参加周五下午的奥数竞赛。我提起笔,铺好卷子,开始了为时30分钟的战斗,在这期间,我的额头不止一次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30分钟过去了,我的心中压着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下来,将卷子交到了何老师的手中静候结果。第二天,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一张100分的'卷子和预赛通过进入了决赛!

  (四)奥数决赛

  监考老师迈着沉重的步子进入了考场,全场人都屏住了呼吸,考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老师一声令下,全部人都开始做题,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我满怀信心地手捧我智慧的结晶——卷子交给了老师。而等待我的却是120分的满分,只得了90分!我心灰意冷了,只因为我因为预赛的满分而骄傲了,才只取得了平平常常的成绩。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这便是我从这次活动中悟出的点点道理。这次活动虽有遗憾,但我不会丧气,我只会调整心态,迎接下一次“数学周”。

数学日记作文12

  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负数的。有一天“零”正在瞪大意见思索,数字王国中没最大的却有最小的,那就是我,哎,为什么偏偏我是最小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注意。第二天,零把“加”“减”“乘”“除”请到家里。零先是美言相说:“四位大哥,你们是我们这的霸王,权利极大,没有人不怕你们,肯定能帮我提高地位。但不知大哥们是否能帮我?”虽然零美言相说,但他们不愿为零出头。加减乘除异口同声:“我们可是很忙的,不要没事有事就找我们。”零心想第一套方案失败,实施第二套方案。他说:“在胡同口,我听到有人在说你们的坏话,他们说加号大哥虽然是你们之中的老大,但还不如乘号大哥厉害呢。乘号大哥虽然比加好大哥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但没有乘口决这个帮手,还不是个废物?减号大哥只会帮到忙,减少他们的.数值,说你是故意的。除号阿哥也一样。”听他们几个兄弟勃然大怒说:“你这口气大哥帮你出定了。”不一会儿,他们几个气势汹汹地来到大街说:“哪个小子说我们环话?给我站出来。”话音未落,数字们就全跑了。数字们想:他们准是又来找茬的。这时,一个数字却站了出来说:“你们敢跟我比吗?”加号听后说:“还挺勇敢的呢。那我和你比试比试。”已往他们找茬时,都在街上随便抓一个数字加起来都比原来的大。可他们现在只有零这个帮手。零跟哪个数相加还是原来的数。所以加号和那个数打成平手。因那个数体力好,战胜了加号。加号败阵后乘号跟着上,可零和哪个数相乘等于零,所以也打不过这个数,平常加号,乘号上了就OK了。可现在……除,减平时也没什么本领,想就此拔了。可零说:“你有本事就把我放在零前面和减号比。”那个数字说:“行,不过要是再胜了,你们就不再烦村民了。”那个数字想:行,你们输定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竟得出了一个数,那就是负数,负数比零还小。于是数字王国中又多了一个负数,零的阴谋也得逞了。虽然零现在不是最小的数,但他变得十分孤单,因为在整数里他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真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也有坏报。

数学日记作文13

  我的爸爸,今年36岁,长得有点瘦弱但很英俊,他的身高是174厘米,体重是100斤,脸上长着许多扎人的`小胡须,他的牙长得又整齐又白,不像我的牙少了2颗,还有1颗小蛀牙。

  爸爸知道的事情可真多,他常常讲给我听。我爱我的爸爸。

数学日记作文14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评: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是数学课标所提倡的理念之一。小作者与爷爷的教学问答,富有情趣,充满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看到学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数学日记作文15

  数学无处不在,周围有很多数学。数学缺一不可,否则会给生活带来各种不便。让我们一起寻找数学,一起探索数学。

  “圆”随处可见。月饼盒、茶罐、药盒的底部不都是圆的吗?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圆柱体。当你拿起这些圆柱体时,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部做成圆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以前也质疑这个,现在可以帮你解决了!

  当你用同样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计算体积。我们会发现圆柱体体积最大,立方体体积第二大,长方体体积最小。这时我才知道,为了节省材料,我把这些盒子做成圆形,也加大了体积。

  这是圆柱体的优点。

【数学日记作文】相关文章:

数学的日记11-06

数学日记作文07-21

关于数学的日记12-05

数学的日记【推荐】01-10

有关数学日记01-10

【精】数学的日记01-03

数学的日记【热】01-04

学生的数学日记07-19

小学数学日记07-04

关于数学的日记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