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记

时间:2024-05-29 14:30:31 日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端午节日记锦集[15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日记锦集[15篇]

端午节日记1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妈妈就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了,你还要不要吃蛇肉啊?”“当然要吃!”我响亮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去菜市场买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了。

  来到了菜市场,我们没有看到蛇肉。于是,妈妈就带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了一处卖蛇肉的地方。摊主问:“你们是不是买蛇肉啊?”我抢在妈妈前说:“是的!”那个人就让我们自己挑选。我看到那几条蛇在笼子里面游来游去。它们还不时把头抬起。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了。

  妈妈却不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就要这一条!”“好!”说着卖蛇的人捉起那条蛇。他用手捏住了蛇的头,用脚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灵活地把蛇头给宰了下来,然后立刻把蛇皮剥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带粉红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妈妈付了钱,接过装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蛇肉端上了桌子。

  我看到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开,还没有等妈妈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爸爸看到我这样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夹起蛇肉吃了起来。妈妈说:“看你们父子俩的馋样”我和父亲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品尝起来。这红烧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极了。

端午节日记2

  这个令人难忘的端午节,不是因为粽子更好吃了,也不是因为龙舟赛更好看了,而是我远方的朋友来我家玩了,她也是慕名而来,祭奠屈原,感受我们这边端午节文化的一员。

  这位远方的朋友是我的笔友,在一次兴趣爱好交流中,我和她交换了地址,成为了闲暇时刻写一写信的笔友,在刚认识的时候,她就表示她想要来我家乡祭奠屈原,终于在这个端午节,她得到了家人的许可,只身来到了我的家乡,来见见我这个笔友,也来见见屈原与世长辞的江河。

  尽管她没有告诉我她长什么模样,穿什么衣服,她来到我家时,我却还是在她的眼神中察觉出来,她就是我的笔友,那位和我通信有两三年的`笔友。她看见我的第一眼,便从书包里掏出了她写了许久的日记,我感动了,这是我们在通信中时常会说到的交换日记,她还记得,我收下她的日记,也跑去屋子里找来了我的日记,交到她的手里。

  之后,我带着她去了屈原纪念馆,也带着她指认了屈原投江的位置,她站在那个位置上沉默了许久,随后我们便不再提起屈原的事情,像两个没有心事的中学生那样,在文化园内散步聊天,把我们时常在书信里讲到的话题,又重新聊了聊。

  聊了许久后,我又问她要不要去看赛龙舟,这一次她高兴地拍了拍手,我带着她来到了龙周看台边,示意她,这就是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了。她被眼前壮观的比赛给吸引住了,还从书包里掏出了相机,为正在激烈时刻的龙舟运动员们拍了照片。

  看完了龙舟赛后,我带她回家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她笑嘻嘻地望着我妈妈说:“阿姨,这是我吃到的吃的粽子了。”说完,我们所有人都笑了,笑我这个笔友可爱,也笑我这个端午节注定要令我记忆深刻了。

端午节日记3

  吃粽子,喝雄黄,挂蒲草,一转眼,端午带着汉族儿女对屈原的浓浓追思又悄然来到......

  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妈妈和奶奶就会做各种香香的粽子,爷爷也会早早的将蒲草挂在门外,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端午是模糊的,那时所有的记忆就是端午有很多好吃的;慢慢的长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端午的故事,知道了那位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三闾大夫,端午在我的生命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清晰。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那个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时代,在那个众人明哲保身,甚至出卖了国家利益以自肥的时代,他没有放下自己的信仰,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每日都被国家的疾苦折磨着,于是那个正直的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终于他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大浪淘沙,那些历史的`人物早已烟消云散,但他们伟大的精神却被传承下来,记录在丹书上,融入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每年的五月初五,赛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我们这是在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传承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子,我们无法为保卫国家征战沙场,但我们能够用努力学习来回报我们的祖国,只要我们扎实的学好知识,将来总有我们报效国家的机会,只要所有的学子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相信我们的国家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端午节日记4

  我们家乡端午节时要插艾。这一天早上,人们很早起来把艾草插在门上,目的是驱虫辟邪,以保平安。

  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这天,人们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等习俗。而我这天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帮爷爷奶奶包粽子。

  东西准备好了,奶奶就一个劲地喊着正在看电视的我。此时我倒是很乐意放下电视去跟奶奶学包粽子。我依葫芦画瓢,照着奶奶的样子。我先把几片粽叶放在手中,再把浸泡在水中的糯米放在粽叶上,然后将糯米压平。如果你想要不同的口味,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红蜜、肉等食物。最后把粽子卷起来,再用线捆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一鼓作气,又包了好几个粽子。

  等到快包完时,奶奶就把粽子一个个放在锅里蒸,不一会儿,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夹出一个放到碗里,又拿了一把剪刀把线剪开,打开粽叶,一股糯香味散发出来,我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口。哇!太美味了。

  看着这一个个香甜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屈原投江的场景。听老师讲过屈原因为预见楚国将灭,无力回天,郁郁难舒,遂投江以身殉国。这是多么强烈的一种爱国情怀啊!像屈原那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岳飞、文天祥等。他们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是值得我深深敬佩的。

  这一天,还有一个隆重的习俗,就是划龙舟。我虽然不能亲临现场观看,但通过电视欣赏,也是不错的。看着江面上整齐划动地龙舟,大家争先恐后、奋勇前进,就是为了勇夺第一的场面,真的很刺激。

  总之,我觉得端午节被染上了爱国主义的色彩,有了纪念的意味。纪念伟大的屈原,学习他那种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节日记5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妈妈对我们说:“端午节咱们一起来包粽子吧。”“可是,我不会包呀?”我边说边挠耳朵。“不会可以学啊,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的,”爸爸在一旁说道。

  首先看妈妈把粽叶清洗干净,再放进热水中把它泡软;接着又把糯米淘洗干净,最后还准备了板栗、豆腐、肉等材料。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我先把粽叶折叠,围成一个窝型,然后依次放入配好的糯米、板栗和肉,最后包出四个菱角。我有模有样地学着妈妈包粽子的样子,呀!我的包粽子菱角那儿怎么就破了?漏出些许糯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虽然我的心里很不高兴,但是我沉着冷静的想了想,只不过漏了一点糯米,有什么好笑的。妈妈包的.为什么就不会漏呢?原来第一次太紧张了,死劲捏着粽子把它给挤破了,所以就漏米了。第一个粽子包失败了,我取长补短就重新包起了第二个,又到最后一道工序了,我小心翼翼的结绳,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粽子,我心里那个高兴呀!多亏了妈妈耐心细致的教我怎样结出既美观又牢固的粽绳。

  当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板栗粽,比吃蜂蜜还要甜。这次的学包粽子,我不仅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面对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对待,失败乃成功之母!

端午节日记6

  端午节,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古代屈原为楚国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为想尽快把屈原打捞上来,人民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后来形成了划龙舟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会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喂鱼,逐渐就发展成为了粽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是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二是为了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在端午节的时候就很快乐。记得上一次端午节的时候,我吃了好多粽子,虽然已经吃饱了,但是我还是没有停下来,到最后,我硬撑着把每一个味道的粽子都吃了一遍,我撑得都站不起来了,可是,我必须起来,因为我吃得太多了,必须起来活动一下,于是我猛地一站,终于站了起来,想走两步,刚迈开腿,由于重心不稳,我一下趴在了地上,全家人都笑了起来,我也笑了起来,因为我给家人带来了快乐,尽管摔得很痛,但是心里却很开心。

  端午节,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个充满着欢笑的节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日记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说说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重庆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早已踮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在网上查了查,知道了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并且知道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和纪念方式。我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日记8

  农历五月初五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并称为华人三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过节,去外婆家的路上我问爸爸:“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呀?”爸爸告诉我,传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诗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曾多次向楚王进言献策,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可楚王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还罢免了屈原的官职,把他流放到湘南。在流放途中屈原听到楚国被秦国所灭的消息后,怀着绝望和悲愤的`心情,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了滔滔的汨罗江。人们见了,立刻划船去救,可惜晚了。人们又想把他的遗体完好无损地打捞上来,于是就把粽米、鸡蛋等食物扔入水中给鱼吃,目的是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遗体。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而屈原是因为忧国忧民而死的,所以这一天人们以划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流传下来纪念这位爱国大诗人。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外婆家,一进门外婆就端出一盘热喷喷的粽子,只见它们一个个都穿着绿衣裳,外面包裹着一根根细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细心地解开绳子,性急地剥去它的绿衣裳,只见白胖胖的身体露了出来。哇,它是细长的三角形,一头粗大一头尖细,真是可爱,我抓起粽子就往嘴里塞,轻轻咬一口,又香又糯,好好吃呀!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呢!妈妈连忙对我说:“慢点慢点,别噎着。少吃一个,少吃……”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地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珍惜好今天的幸福生活。

端午节日记9

  我家在农村,农村的端午节大约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那时,我听妈妈说,家里的鸭蛋从现在起就不卖了,要留着做包蛋;还要在菜园里种一小块蔊菜,过端午节好吃。

  从昨晚开始,我家为了过端午节就正式忙碌起来。先是妈妈安排爸爸,必须在端午节的凌晨起来割艾蒿,说那时的艾蒿才好,有药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挂在大门的.两边,说这样好辟邪。怎么都有说法啊?我好想睡懒觉,现在看来是睡不成了。不过,比爸爸半夜起来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妈妈的安排把艾蒿挂好了,以为可以出去玩了,我还没有走出院门,妈妈就大着嗓门把我喊回去了,说是今天事情还很多,要我帮忙,就不准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饭吃了。

  吃过早饭,爸爸上街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去了,我就成了打杂的了。只听妈妈说:“快去,把菜园里的蔊菜拔回来。”“快去,把包蛋洗出来。”“快去,剥几颗蒜出来。”“快去,用白酒兑雄黄,把院子周围洒一圈,一会儿吃饭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个来回,当然,妈妈比我更忙,终于把午饭准备齐了。

  看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妈妈把这些菜的讲究一一道来:端午节吃蔊菜“打积”(肚子里一年来积累的不好的东西),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洒雄黄酒是为了保咱家不进蛇和虫虫蚂蚁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的一顿饭居然有这么多的内容,难怪妈妈那么重视。等妈妈说完,我赶紧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体里不好的东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端午节日记10

  许多节日都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但我对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湘湖游玩。正赶上下孙文华村在举行端午节活动——粽香情浓,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虽然活动还没开始,但场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场子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桌上摆着传统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蛋和雄黄酒。听爸爸妈妈说吃五黄可以抑制霉运,增强自己的精力。场地两边摆着长长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粽叶、糯米、红枣。

  活动开始了!

  第一场是粽子比赛,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拿起粽叶包了起来。虽然我不怎么会包,但看着大家的样子,也学着包了起来。在我们身旁有好几个奶奶也在粽子,她们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线把绳子扎牢。她们不但做法精确,而且动作敏捷,真是太厉害了!

  包完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香囊包,这个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项目就是赛龙舟。走出粽子大厅,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条条龙舟飞驰而过,他们敲锣打鼓,仿佛真的.是一条条巨龙在向终点冲刺。岸上的人们也纷纷为他们加油鼓劲。划到一半的时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气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过了几分钟,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所有人都用最后一丝力气在拼命向前划。100米!

  50米!20米!5号船突然发力,一下子超过了其它船,获得了第一名。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让我感受到各种传统风俗和丰富多彩的纪念屈原的活动。

端午节日记1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到亲戚家去吃晚饭,这一去还真学到了不少呢!

  在吃饭前,姑姑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鸭蛋;吃饭时,大人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黄酒;吃完饭,姑姑还给我们小孩每人一个粽子。我拿了一个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红红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让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问题: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儿?怎么会有端午节的呢?我想去问大人,可看他们聊得热火朝天的,也没去打扰他们,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首先打开电脑,搜索问题。啊哈,终于找到了:端午节那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屈原。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那天投进江河,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河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还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和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我们边吃粽子边唱:“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啊,这真是个五彩缤纷的端午节!

端午节日记12

  今天一早妈妈便在门上插一束有一种特殊味道的绿色植物,妈妈告诉我这个叫艾草,是在端午节插在门上辟邪的。

  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还不知道要插艾草。妈妈告诉我端午节各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有的地方会举行赛龙舟,有的地方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要在身上佩戴一些香囊,还有的地方要插艾草,这些都是来辟邪的`。

  端午节也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和妹妹还和姥姥一起包了粽子,姥姥拿着两张粽叶,把粽叶先折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因为我和妹妹喜欢吃肉的,所以姥姥在米中间放一两块肉,在上面再放一点米,把米压紧再用粽叶把米裹好,最后用线捆好整个粽子,这样就包好了。然后再放在锅里蒸,大概半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

  这个端午节我们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学习了包粽子,而且还知道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快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端午节日记13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妈妈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妈妈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妈妈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日记14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

  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日记15

  我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佳节。端午节又叫"重五节"或"端阳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当时的国王并不愿意采纳的'建议,再到后来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两千年来,每年在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不让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龙舟前来汨罗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爷爷奶奶家去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他们家端午节的那种气氛,满屋栀子花香和着棕叶、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最绝的是奶奶包的粽子,不仅式样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枣味的、红豆味的、牛肉味的、猪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节,我一下吃了七八种口味的粽子,把我肚子涨的连路都走不动了。

  现在,中国人过端午节不光是为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日记】相关文章:

端午节日记09-21

端午节日记 08-03

端午节的日记11-03

端午节日记10-22

端午节的日记【推荐】11-06

端午节的日记【荐】11-06

端午节趣事日记11-06

端午节日记【推荐】11-08

【热】端午节日记11-08

端午节日记【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