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日记

时间:2024-11-23 22:49:02 日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春节的日记【精】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的日记【精】

春节的日记1

  春节前夕,我们一家和我妹妹、姐姐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除夕那一天,我们忙的不得了,又是祭灶,又是贴春联。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外公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继续再浇。贴春联时,大家分工。妹妹拿来春联,我拿着胶水,涂在春联背后,然后给姐姐,姐姐拿去给我爸爸,我爸爸 在贴起来。晚上,外婆早早地就端来年夜饭,我们吃完就跑出去放烟花,看到人家的烟花绚丽多彩,我们也不甘落后,放起烟花,玩得可痛快了!要知道厦门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难得大家能一起看春晚呢!看那杂技表演多精彩,大家都替他担心会掉下来,看刘谦的魔术多好看,大家都拍手叫好……

  春节那一天,我们大家都换上新衣服,跑到外面放鞭炮。点上火,我们赶紧捂起耳朵往边上跑。“噼哩嘌啦!”鞭炮响了,我吓的魂飞魄散,急忙跑到妈妈身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太奶奶家拜年,收到 红包别提多开心。

  新的一年里,我长了一岁,高了一点,真高兴!

  这就是我们有趣、欢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的日记2

  春节到,福星到,红红火火过大年!虽然春节即将过去,可是,我们依然沉浸在其中。

  春节的生活真可谓多姿多彩,开心的事情数不胜数,可是,最令我们难忘的不是拜年、串门,而是大年初一晚上放飞孔明灯……

  “哗——”五彩的烟花漫天飞翔,“啪——”响亮的鞭炮不停叫喊……初一的夜晚多姿多彩,天边的烟花五彩缤纷,闪耀在我们心中……咦,那是什么,那是载满愿望的孔明灯,它在为人们传递愿望……

  “哥哥,哥哥,放孔明灯了!”哥哥提着两个孔明灯跑来了,我十分紧张,这毕竟是我第一次自己放孔明灯啊!为了安全,我把大人们拉了过来。

  一切准备就绪,我和哥哥打开孔明灯,小心翼翼地展开,把燃料绑在孔明灯的顶端,让爸爸点燃。火苗在跳动,火苗在成长,火苗越燃越旺随着轻微地“呼——呼——”一声,孔明灯越鼓越大,外皮变成了灯罩,火苗成了灯泡……我们把孔明灯提得高高地,手轻轻抓住铁丝,等待时机……

  “三、二、一,松手,放手!”孔明灯冉冉升起,我在心中默念着愿望,望着飞翔的孔明灯,真到它变成一颗橘色的星星,直到它在我们的'视野里慢慢消失,直到天空中恢复了原来的色彩……

春节的日记3

  我国最伟大的节日,就是春节。每当到了春节,大家都会非常的喜庆。在这一天里,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回家团聚。我们家家户户都盼着这一年。

  在春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准备一餐全年最美味的午餐。这叫做团年饭,那个时候大家都会一家人在家里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那个时候的家庭是一年之中,最快乐的。大家都在一起叙说着一年之中的乐事,有时候经常吃着饭全家人一起哄堂大笑。

  吃完午饭,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就会在一起吃着饺子,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时候的我们就会认真的看着国家为我们准备了一年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个节日虽然普通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让人觉得非常的精彩。

  晚上我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坐在电视机面前听着联欢晚会,聊着天。大家觉得很开心。听着爸爸妈妈在外地的趣事,我觉得自己仿佛到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地区,陪在爸爸妈妈身边一样。

  到了新的`一年,我们已经又长大了一岁,应该成长了。我们应该改掉以前的坏毛病,有所进步。不要还学以前一样,一年过去了一点进步都没有。每一年都要有所成长。

  又是一年的春节过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让我们期待下个春节的来临。期待春节越来越好。

春节的日记4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我们洞头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有七月七拜七星,五月五包粽子,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神等。让我觉得最特殊的就是正月初九拜天公了。

  一次正月初九的凌晨,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穿上睡衣,透过窗户往外看,心想:到底是谁呀?大清早的放鞭炮,还让不让人睡觉?往窗外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家家户户都拿出了烧金纸的烧纸桶烧纸,浓浓的黑烟满天飞舞。突然啪的一声,一粒鞭炮喷出的火药在窗户旁炸开了,我吓得赶紧缩进被窝里。

  早上,我醒来,想起凌晨的事,急急忙忙跑下楼去。在一楼,我看到施奶奶正在把一个猪头从放满香的.桌子上拿下。我打了一个冷颤,跑过去问施奶奶:施奶奶,今天凌晨很多没道德的人在放鞭炮,吵死我了!施奶奶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没道德,今天是天公的生日。我自言自语地说:天公的生日?然后就跑上楼,找起资料来。

  原来,今天是正月初九,我们洞头传说今天的凌晨是人间的神仙重返天庭的时候,也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那时,我们为了庆祝重返天庭的神仙和玉皇大帝的生日,就要烧香放鞭炮。

  洞头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如六月六晒被褥、冬至节做鸡母狗裸······欢迎异地的朋友来洞头看一看哦!

春节的日记5

  这天夜晚,姥姥姥爷和我们们一齐吃年夜饭看春晚。这天是春节,小区里爆竹、烟花声纷纷响起。最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一看,哇塞!有白切鸡、红烧鱼肉、排骨、洋葱炒肉丝、水果拼盘和各种蔬菜等,外加一份饺子。

  我和家人边吃边看春晚,今年的春晚是冯小刚导演的.,因此被称为“冯氏春晚”。但是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太少,只有6个,真是然我失望啊。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yif的魔术,穿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次春晚的雷曲有很多,比如说《群发的我不回》、《倍儿爽》、《我的要求不算高》。

  夜晚我准备睡觉,但是我一想起还没放鞭炮。于是就兴奋拉着小舅舅的手往楼下跑,到了楼下就问着了浓浓的火药味。于是我们也去商铺里买了几捆大鞭炮,在楼下放。这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一只猫,这只猫在鞭炮里飞奔,一声惨叫然我觉得毛骨悚然。不久鞭炮放完了,但是我的舅舅突然冒出一句我好饿。于是为了让客人吃饱我牺牲了我的压岁钱请了舅舅吃了一堆零食。明天我们还要去三亚旅游于是我就先睡觉了。

春节的日记6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颜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联。

春节的日记7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卖鞭炮的小摊子也出来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时不时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面拿着“甩炮”,往地上扔去,害得大地疼得毕毕剥剥地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在吃团圆饭;还有的人家在家里开家庭演唱会。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我和几个老同学也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了门窗,让大年初一明亮的.阳光照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何尝不会夹杂着喧天的锣鼓、欢快的器乐,何尝不会洋溢着爽朗的笑声呢?

  我又大了一岁,我应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出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会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一片苦心。

春节的日记8

  过年了,家家全都其欢笑,每个家庭热热闹闹的,多么的喜庆,和谐,过年真是一年之中,最让人快乐的日子啦!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了,多么快乐啊!我和妈妈从朋友家里送来的对联中,准备起来。我和爸爸拿着刚刚做好的浆糊去贴对联,我拿着凳子,走出了门外,爸爸已经把黄色的字被红色包在一起的对联贴好了。爸爸站在了椅子上,开始站横联了,浆糊一糊上,在贴上,就好了。

  终于到了晚上,我可以开始看那一年才有的特殊的节目,新年晚会了。妈妈拿着包饺子所用的材料来到了客厅,来边包饺子边看新年晚会。过了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春节晚会中里有各种各样的节目有小品,有才艺展示,还有唱歌,这次的春节晚会有所不同,竟然用了立体影像来演出节目。

  在节目的中间地方,我和爸爸拿着炮竹去下楼放炮竹去了,我心中一直不停地在兴奋。爸爸拿着很响的`传统炮竹去放了,我站在一边的地方,只见爸爸点了火之后,立刻跑过来,我赶紧捂起耳朵,可是炮竹声太大了,就算是捂耳朵,也可以听见声音,但是烟火和爆竹在过年时,才能体现热闹,放完炮竹,我和爸爸有放烟花,但发出去的不是烟花,而是发出去没飞过楼房就爆了的小火花。

  放完炮竹后,我和爸爸走回了家中,终于能够吃饺子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在边吃着饺子,边看后半段的春年晚会,看完后,我对爸爸妈妈说:“在电视节目,只有春节没广告”。

  春节是真是红红火火,快乐啊!

春节的日记9

  一年一度春节又到啦,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喜欢穿新衣服,以表示他们对新一年到来美好期望。这使我想起啦许多古诗,如一句王安石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使我看到人们迎着和煦春风,迎接新春到来时喜悦情景,再一想起今年过年,一定又是热闹非凡。

  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啦薄雾,天空瓦蓝瓦蓝。因为今天是春节,所以人们都起得比较早,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起来洗漱完后,便穿上我新衣服,在镜子前美美转啦一大圈,又将我齐刘海微微整啦整,才算满意。我们高高兴兴吃完羊肉饺子后,我听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家,因为那里有等着我很久——红包以及几个月没见奶奶,爷爷。到啦奶奶家,看到爷爷和奶奶又白啦些头发,鼻子忍不住一酸,再也忍不住直接冲进他们怀里……

  中午时候,叔叔阿姨和未婚哥哥姐姐们都欢聚在一堂,吃上啦可口饭菜。不过我最期待还是晚上可以放鞭炮,看烟火,看春晚。夜晚来临,我们吃完年夜饭后,叔叔哥哥爸爸去串邻居。我们这些小女孩便在客厅里期待春晚开始,也许心里都在想谁能上春晚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很乐意再放些鞭炮,我用火点燃啦仙女棒,看着一个个带着火焰彩球飞上天空,心中也舒坦啦不少。

  除夕春节就这么过去啦,我尝到啦可口饭菜;看到啦精彩春晚;欣赏啦绚丽多彩烟花。现在,我更深一步体会到啦感动、怀念和幸福滋味。

春节的日记10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日记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啦寒假,热闹的新年也随之而到来。我和全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

  大年初一可真热闹啊!你瞧,家家户户大门前都挂满啦红彤彤的灯笼,那些灯笼在新年的微风中翩翩起舞,好似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在微笑。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就是贴春联啦,春联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象征着明年的运气。除此之外,家乡的'人们还会故意将“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气临门。

  “开饭啦!”随着一声话,新年不可缺少的年夜饭来啦,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啦餐桌旁。哇,今天的晚饭可真丰富呀!餐桌上摆满啦美味佳肴,有清蒸鲤鱼、红烧排骨、糖醋、饺子……令人垂涎三尺。我急忙咬啦一口饺子,却发现饺子里包啦个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才发现是个闪闪发亮的硬币,外婆说:“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喜欢把硬币抱进饺子里,把几个饺子包成糖馅儿的。据说吃到硬币就会财源滚滚,而迟到糖饺子则会甜甜美美。”“哦,原来包饺子有这么多讲究啊!”我恍然大悟。

  这个春节可真热闹啊!我真希望这种热闹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春节的日记12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日记13

  “过年了!过年了!”大家都十分兴奋,几乎全班都离开了座位,和其他人讨论春节要去哪里。可唯独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事情,想着想着还暗自发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过年是要去表哥的老家——韶关的乡下玩两天,所以我特别兴奋。

  那是在大年初二,我们经过了七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韶关市界址镇。一下车,我立刻被那门口的鞭炮吸引住了。这可是大城市从来没有过的呀!表哥这时候带着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来找我了,他说:“妹妹,走,我们去放鞭炮!”我好奇地跟在表哥的后面。表哥带我们来到了一片空地,只见他先是拿起了一个鞭炮,然后把它放在了远处的一块地上,接着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最后他跑到了远处。只听一声响,“哇!”没有任何防备的我吓得不知所措,表哥笑着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这也怕!”我也不甘示弱地说:“好呀,我偏要给你看看,我也不怕鞭炮的.!”“你怎么给我看?”“我就放个鞭炮给你看。”“你肯定不敢的!”“还没放呢!你怎么知道?”我一说完,就拿起一个鞭炮点燃了火,可“砰”一声响,我还是吓得直跳脚。“哈,你又输了”“下次我一定赢你!”“想得美!”

  今年我在韶关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这让我十分难忘,我相信, 明年的春节会更快乐!

春节的日记14

  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岩前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日子——春节!腊七和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天,已经有许多户人家在搞大扫除了。看他们,即使是在工作,心里也甜蜜蜜的。

  过了一段时间,除夕来了。早上,每家每户都去买年货、买新衣,傍晚,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炮竹声不断。此时,外面墙壁上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家家赶做年夜饭,据说,这样就能吓走年,让其不敢侵犯我们的家园。晚上,则是守岁。

  阳光照耀了大地,鸡鸣叫醒了熟睡的人们。这天,所有人都去拜年,收压岁钱,无疑这是最幸福的时刻。拜完年,我们去逛街。此刻,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许多小贩趁机推出自己的.商品,“玩具、食品、衣物、日用品”等等都有。

  几天后,春节过去了,但岩前的又一个高潮——元宵来了!这天,家家做汤圆和各种食物,中午,我们去举红旗、扛灯笼,为刚出生的小宝宝送上一份祝福。晚上,我们放炮竹,猜灯谜,逛街,一刻也不停,一刻也不止,根本停不下来!疯到深夜才肯休息。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的功夫,整个热闹的春节就过去了。现在一想到那时候的热闹,那时候的快乐,那时候的喜悦,总会不由得一笑......

春节的日记15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就不知不觉的过年了。充满节日气氛的街道里挂满了红通通的灯笼。在漆黑的夜晚中映衬的异常明亮。

  “嗖!”的一声。啪!烟花开花了。带有云南风情的金凤凰飘在天空上,还有笑脸等各种各样的烟花。好漂亮啊!我和家人欢呼起来。骤然变化的气温并没有阻碍我们过年的欢乐。过年的时候最开心了。开心的让我认为地上也跟着银光闪烁起来。哈哈,只不过是假象而已。南部地区虽然比不上北部地区有冰雕。但是这里也非常好玩。过年不光有各种各样的菜吃,还可以去公园里面欣赏花灯。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美极了!也赶上北方的'冰雕了。

  这一派美丽的景象。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想起古时那简单又朴素的生活。过年也异常热闹。大街小巷里卖着各式各样的好玩的好吃的。各大小酒家都贴起喜幅春联。灯火通明的。别样非凡。小孩子争着抢着要糖葫芦,风车,捏糖人,玩具等他们认为的好东西。有钱的人家去很远的县城里看唱大戏。没钱的人家就在生活的地方放花灯来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过年了!又是新的一年。我祝愿天下人民团圆幸福,幸福安康。

《春节的日记【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的日记】相关文章:

春节的日记07-19

春节的日记01-24

春节的日记11-14

写过春节的日记12-02

春节来临日记10-09

春节的日记【荐】11-28

春节的日记【热门】08-09

【热门】春节的日记08-03

春节习俗日记10-31

过春节的日记09-13

春节的日记【精】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的日记【精】

春节的日记1

  春节前夕,我们一家和我妹妹、姐姐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除夕那一天,我们忙的不得了,又是祭灶,又是贴春联。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外公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继续再浇。贴春联时,大家分工。妹妹拿来春联,我拿着胶水,涂在春联背后,然后给姐姐,姐姐拿去给我爸爸,我爸爸 在贴起来。晚上,外婆早早地就端来年夜饭,我们吃完就跑出去放烟花,看到人家的烟花绚丽多彩,我们也不甘落后,放起烟花,玩得可痛快了!要知道厦门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难得大家能一起看春晚呢!看那杂技表演多精彩,大家都替他担心会掉下来,看刘谦的魔术多好看,大家都拍手叫好……

  春节那一天,我们大家都换上新衣服,跑到外面放鞭炮。点上火,我们赶紧捂起耳朵往边上跑。“噼哩嘌啦!”鞭炮响了,我吓的魂飞魄散,急忙跑到妈妈身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太奶奶家拜年,收到 红包别提多开心。

  新的一年里,我长了一岁,高了一点,真高兴!

  这就是我们有趣、欢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的日记2

  春节到,福星到,红红火火过大年!虽然春节即将过去,可是,我们依然沉浸在其中。

  春节的生活真可谓多姿多彩,开心的事情数不胜数,可是,最令我们难忘的不是拜年、串门,而是大年初一晚上放飞孔明灯……

  “哗——”五彩的烟花漫天飞翔,“啪——”响亮的鞭炮不停叫喊……初一的夜晚多姿多彩,天边的烟花五彩缤纷,闪耀在我们心中……咦,那是什么,那是载满愿望的孔明灯,它在为人们传递愿望……

  “哥哥,哥哥,放孔明灯了!”哥哥提着两个孔明灯跑来了,我十分紧张,这毕竟是我第一次自己放孔明灯啊!为了安全,我把大人们拉了过来。

  一切准备就绪,我和哥哥打开孔明灯,小心翼翼地展开,把燃料绑在孔明灯的顶端,让爸爸点燃。火苗在跳动,火苗在成长,火苗越燃越旺随着轻微地“呼——呼——”一声,孔明灯越鼓越大,外皮变成了灯罩,火苗成了灯泡……我们把孔明灯提得高高地,手轻轻抓住铁丝,等待时机……

  “三、二、一,松手,放手!”孔明灯冉冉升起,我在心中默念着愿望,望着飞翔的孔明灯,真到它变成一颗橘色的星星,直到它在我们的'视野里慢慢消失,直到天空中恢复了原来的色彩……

春节的日记3

  我国最伟大的节日,就是春节。每当到了春节,大家都会非常的喜庆。在这一天里,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回家团聚。我们家家户户都盼着这一年。

  在春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准备一餐全年最美味的午餐。这叫做团年饭,那个时候大家都会一家人在家里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那个时候的家庭是一年之中,最快乐的。大家都在一起叙说着一年之中的乐事,有时候经常吃着饭全家人一起哄堂大笑。

  吃完午饭,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就会在一起吃着饺子,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时候的我们就会认真的看着国家为我们准备了一年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个节日虽然普通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让人觉得非常的精彩。

  晚上我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坐在电视机面前听着联欢晚会,聊着天。大家觉得很开心。听着爸爸妈妈在外地的趣事,我觉得自己仿佛到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地区,陪在爸爸妈妈身边一样。

  到了新的`一年,我们已经又长大了一岁,应该成长了。我们应该改掉以前的坏毛病,有所进步。不要还学以前一样,一年过去了一点进步都没有。每一年都要有所成长。

  又是一年的春节过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让我们期待下个春节的来临。期待春节越来越好。

春节的日记4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我们洞头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有七月七拜七星,五月五包粽子,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神等。让我觉得最特殊的就是正月初九拜天公了。

  一次正月初九的凌晨,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穿上睡衣,透过窗户往外看,心想:到底是谁呀?大清早的放鞭炮,还让不让人睡觉?往窗外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家家户户都拿出了烧金纸的烧纸桶烧纸,浓浓的黑烟满天飞舞。突然啪的一声,一粒鞭炮喷出的火药在窗户旁炸开了,我吓得赶紧缩进被窝里。

  早上,我醒来,想起凌晨的事,急急忙忙跑下楼去。在一楼,我看到施奶奶正在把一个猪头从放满香的.桌子上拿下。我打了一个冷颤,跑过去问施奶奶:施奶奶,今天凌晨很多没道德的人在放鞭炮,吵死我了!施奶奶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没道德,今天是天公的生日。我自言自语地说:天公的生日?然后就跑上楼,找起资料来。

  原来,今天是正月初九,我们洞头传说今天的凌晨是人间的神仙重返天庭的时候,也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那时,我们为了庆祝重返天庭的神仙和玉皇大帝的生日,就要烧香放鞭炮。

  洞头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如六月六晒被褥、冬至节做鸡母狗裸······欢迎异地的朋友来洞头看一看哦!

春节的日记5

  这天夜晚,姥姥姥爷和我们们一齐吃年夜饭看春晚。这天是春节,小区里爆竹、烟花声纷纷响起。最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一看,哇塞!有白切鸡、红烧鱼肉、排骨、洋葱炒肉丝、水果拼盘和各种蔬菜等,外加一份饺子。

  我和家人边吃边看春晚,今年的春晚是冯小刚导演的.,因此被称为“冯氏春晚”。但是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太少,只有6个,真是然我失望啊。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yif的魔术,穿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次春晚的雷曲有很多,比如说《群发的我不回》、《倍儿爽》、《我的要求不算高》。

  夜晚我准备睡觉,但是我一想起还没放鞭炮。于是就兴奋拉着小舅舅的手往楼下跑,到了楼下就问着了浓浓的火药味。于是我们也去商铺里买了几捆大鞭炮,在楼下放。这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一只猫,这只猫在鞭炮里飞奔,一声惨叫然我觉得毛骨悚然。不久鞭炮放完了,但是我的舅舅突然冒出一句我好饿。于是为了让客人吃饱我牺牲了我的压岁钱请了舅舅吃了一堆零食。明天我们还要去三亚旅游于是我就先睡觉了。

春节的日记6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颜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联。

春节的日记7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卖鞭炮的小摊子也出来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时不时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面拿着“甩炮”,往地上扔去,害得大地疼得毕毕剥剥地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在吃团圆饭;还有的人家在家里开家庭演唱会。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我和几个老同学也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了门窗,让大年初一明亮的.阳光照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何尝不会夹杂着喧天的锣鼓、欢快的器乐,何尝不会洋溢着爽朗的笑声呢?

  我又大了一岁,我应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出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会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一片苦心。

春节的日记8

  过年了,家家全都其欢笑,每个家庭热热闹闹的,多么的喜庆,和谐,过年真是一年之中,最让人快乐的日子啦!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了,多么快乐啊!我和妈妈从朋友家里送来的对联中,准备起来。我和爸爸拿着刚刚做好的浆糊去贴对联,我拿着凳子,走出了门外,爸爸已经把黄色的字被红色包在一起的对联贴好了。爸爸站在了椅子上,开始站横联了,浆糊一糊上,在贴上,就好了。

  终于到了晚上,我可以开始看那一年才有的特殊的节目,新年晚会了。妈妈拿着包饺子所用的材料来到了客厅,来边包饺子边看新年晚会。过了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春节晚会中里有各种各样的节目有小品,有才艺展示,还有唱歌,这次的春节晚会有所不同,竟然用了立体影像来演出节目。

  在节目的中间地方,我和爸爸拿着炮竹去下楼放炮竹去了,我心中一直不停地在兴奋。爸爸拿着很响的`传统炮竹去放了,我站在一边的地方,只见爸爸点了火之后,立刻跑过来,我赶紧捂起耳朵,可是炮竹声太大了,就算是捂耳朵,也可以听见声音,但是烟火和爆竹在过年时,才能体现热闹,放完炮竹,我和爸爸有放烟花,但发出去的不是烟花,而是发出去没飞过楼房就爆了的小火花。

  放完炮竹后,我和爸爸走回了家中,终于能够吃饺子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在边吃着饺子,边看后半段的春年晚会,看完后,我对爸爸妈妈说:“在电视节目,只有春节没广告”。

  春节是真是红红火火,快乐啊!

春节的日记9

  一年一度春节又到啦,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喜欢穿新衣服,以表示他们对新一年到来美好期望。这使我想起啦许多古诗,如一句王安石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使我看到人们迎着和煦春风,迎接新春到来时喜悦情景,再一想起今年过年,一定又是热闹非凡。

  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啦薄雾,天空瓦蓝瓦蓝。因为今天是春节,所以人们都起得比较早,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起来洗漱完后,便穿上我新衣服,在镜子前美美转啦一大圈,又将我齐刘海微微整啦整,才算满意。我们高高兴兴吃完羊肉饺子后,我听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家,因为那里有等着我很久——红包以及几个月没见奶奶,爷爷。到啦奶奶家,看到爷爷和奶奶又白啦些头发,鼻子忍不住一酸,再也忍不住直接冲进他们怀里……

  中午时候,叔叔阿姨和未婚哥哥姐姐们都欢聚在一堂,吃上啦可口饭菜。不过我最期待还是晚上可以放鞭炮,看烟火,看春晚。夜晚来临,我们吃完年夜饭后,叔叔哥哥爸爸去串邻居。我们这些小女孩便在客厅里期待春晚开始,也许心里都在想谁能上春晚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很乐意再放些鞭炮,我用火点燃啦仙女棒,看着一个个带着火焰彩球飞上天空,心中也舒坦啦不少。

  除夕春节就这么过去啦,我尝到啦可口饭菜;看到啦精彩春晚;欣赏啦绚丽多彩烟花。现在,我更深一步体会到啦感动、怀念和幸福滋味。

春节的日记10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日记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啦寒假,热闹的新年也随之而到来。我和全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

  大年初一可真热闹啊!你瞧,家家户户大门前都挂满啦红彤彤的灯笼,那些灯笼在新年的微风中翩翩起舞,好似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在微笑。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就是贴春联啦,春联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象征着明年的运气。除此之外,家乡的'人们还会故意将“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气临门。

  “开饭啦!”随着一声话,新年不可缺少的年夜饭来啦,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啦餐桌旁。哇,今天的晚饭可真丰富呀!餐桌上摆满啦美味佳肴,有清蒸鲤鱼、红烧排骨、糖醋、饺子……令人垂涎三尺。我急忙咬啦一口饺子,却发现饺子里包啦个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才发现是个闪闪发亮的硬币,外婆说:“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喜欢把硬币抱进饺子里,把几个饺子包成糖馅儿的。据说吃到硬币就会财源滚滚,而迟到糖饺子则会甜甜美美。”“哦,原来包饺子有这么多讲究啊!”我恍然大悟。

  这个春节可真热闹啊!我真希望这种热闹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春节的日记12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日记13

  “过年了!过年了!”大家都十分兴奋,几乎全班都离开了座位,和其他人讨论春节要去哪里。可唯独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事情,想着想着还暗自发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过年是要去表哥的老家——韶关的乡下玩两天,所以我特别兴奋。

  那是在大年初二,我们经过了七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韶关市界址镇。一下车,我立刻被那门口的鞭炮吸引住了。这可是大城市从来没有过的呀!表哥这时候带着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来找我了,他说:“妹妹,走,我们去放鞭炮!”我好奇地跟在表哥的后面。表哥带我们来到了一片空地,只见他先是拿起了一个鞭炮,然后把它放在了远处的一块地上,接着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最后他跑到了远处。只听一声响,“哇!”没有任何防备的我吓得不知所措,表哥笑着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这也怕!”我也不甘示弱地说:“好呀,我偏要给你看看,我也不怕鞭炮的.!”“你怎么给我看?”“我就放个鞭炮给你看。”“你肯定不敢的!”“还没放呢!你怎么知道?”我一说完,就拿起一个鞭炮点燃了火,可“砰”一声响,我还是吓得直跳脚。“哈,你又输了”“下次我一定赢你!”“想得美!”

  今年我在韶关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这让我十分难忘,我相信, 明年的春节会更快乐!

春节的日记14

  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岩前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日子——春节!腊七和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天,已经有许多户人家在搞大扫除了。看他们,即使是在工作,心里也甜蜜蜜的。

  过了一段时间,除夕来了。早上,每家每户都去买年货、买新衣,傍晚,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炮竹声不断。此时,外面墙壁上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家家赶做年夜饭,据说,这样就能吓走年,让其不敢侵犯我们的家园。晚上,则是守岁。

  阳光照耀了大地,鸡鸣叫醒了熟睡的人们。这天,所有人都去拜年,收压岁钱,无疑这是最幸福的时刻。拜完年,我们去逛街。此刻,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许多小贩趁机推出自己的.商品,“玩具、食品、衣物、日用品”等等都有。

  几天后,春节过去了,但岩前的又一个高潮——元宵来了!这天,家家做汤圆和各种食物,中午,我们去举红旗、扛灯笼,为刚出生的小宝宝送上一份祝福。晚上,我们放炮竹,猜灯谜,逛街,一刻也不停,一刻也不止,根本停不下来!疯到深夜才肯休息。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的功夫,整个热闹的春节就过去了。现在一想到那时候的热闹,那时候的快乐,那时候的喜悦,总会不由得一笑......

春节的日记15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就不知不觉的过年了。充满节日气氛的街道里挂满了红通通的灯笼。在漆黑的夜晚中映衬的异常明亮。

  “嗖!”的一声。啪!烟花开花了。带有云南风情的金凤凰飘在天空上,还有笑脸等各种各样的烟花。好漂亮啊!我和家人欢呼起来。骤然变化的气温并没有阻碍我们过年的欢乐。过年的时候最开心了。开心的让我认为地上也跟着银光闪烁起来。哈哈,只不过是假象而已。南部地区虽然比不上北部地区有冰雕。但是这里也非常好玩。过年不光有各种各样的菜吃,还可以去公园里面欣赏花灯。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美极了!也赶上北方的'冰雕了。

  这一派美丽的景象。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想起古时那简单又朴素的生活。过年也异常热闹。大街小巷里卖着各式各样的好玩的好吃的。各大小酒家都贴起喜幅春联。灯火通明的。别样非凡。小孩子争着抢着要糖葫芦,风车,捏糖人,玩具等他们认为的好东西。有钱的人家去很远的县城里看唱大戏。没钱的人家就在生活的地方放花灯来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过年了!又是新的一年。我祝愿天下人民团圆幸福,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