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300字

时间:2024-08-08 15:23:50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作文300字

  • 相关推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作文300字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作文300字

小学作文300字 篇1

  贪吃的小花猫一天,春光明媚,是个好天气。

  小花猫和小白猫兴高采烈地来到小河边玩。它们时而做游戏,时而跑步,时而玩石头。突然,小花猫看见一条钱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花猫很想吃,馋得口水直流。它跑到桥上看来看去,心想:看是没用的,我还不如想个办法把那条鱼捉住。于是小花猫对小白猫说:“你拉着我的脚,我来捉鱼。”小白猫点了点头。于是小白猫拉着小花猫的.脚,小花猫伸长身子和手臂去捉鱼。可是小花猫怎么也捉不到鱼,小花猫急了‘对小白猫说:“松开我,松开我。”小白猫松开了手,小花猫一下就掉进发河里。它鱼没捞着,在水里不停地挣扎。

  小白猫急地跑来跑去。突然它看见下游不远处有一只大白鹅,它急忙跑过去对大白鹅说:“白鹅大姐,小花猫掉到河里了,快去救救小花猫吧!” 大白鹅一听飞快地游到上游,把小花猫驮到了岸上。小花猫终于得救了。大白鹅对两只小猫说:“你们看多危险呀,以后不要再好吃了。”小花猫和小白猫红着脸,难为情地说:“谢谢你大白鹅,我们以后再也不贪吃了。”

小学作文300字 篇2

  春姑娘迈开悄无声息的步伐,闯进了这个世界。

  早晨醒来,打开窗户,便看见楼下的映山红开了,这里一簇,那里一丛,零零落落地散在花园里。意识到春天已经来了,便打起精神,迎接这美好的春天。

  滨河公园里,黄果树发出了嫩芽,象婴儿的小手般柔软,。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层层叠叠,气味芬芳,仿佛来到了花的海洋,香的`世界。人们坐着小船,在濑溪河上游来游去,惬意非常。

  山坡上,绿油油的小草长满了陡峭的山岩,或平坦的坡地,一丛丛,一簇簇,与鲜花相互映衬,给人留下浓浓的乡村风情。花园、果园里的花儿,果树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展示自己的美丽。一时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鲜花开满了园子,仿佛连园子也要膨胀一般。真是“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啊!

  我欣赏着春天美丽的景色,发出来自内心的感叹,“春天真不愧为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春天,象征着希望,代表着生命,衬托着美丽,散发出花香!我们迎接春天,热爱春天,携手春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学作文300字 篇3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自己在城南的一段童年往事。

  全书分为六部分:冬阳 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是由主人公林英子用纯洁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事和物,给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北平普通人的生活。旁观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用她的眼睛和心灵悄悄地记录了下来。整个作品没有华丽的词澡,简单,易懂,书中的一切自然,真实,看着书,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书中描写的场景。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部分。爸爸一言一行都在为英子做着榜样,他教会了英子: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了这本书,读了爸爸教育英子的这句话,我对克服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非常有信心!

小学作文300字 篇4

  我这一天可是悲惨极了。

  早上五点半就被老妈从温暖的被窝里硬拖了出来,正所谓“春眠不觉晓”(虽然是春末,但也是春)但有什么办法呢?我睡眼朦胧地望着老妈,眼里还透出可怜的目光,可老妈不但没让我睡一会,还变本加厉:“睡什么睡?太阳都晒屁股了。”我没办法了,“神马都是浮云”,多睡少睡都一样,起来吧!

  我上学了。在路上我碰见了我的“克星”——杨钰婷,要知道我一直都怕她,于是死命地跑,边跑边喊:“逃—命—啊!” 杨钰婷也在后面以和平号列车般的速度狂追。

  课间时候我的`“天敌”又来了。无缘无故地对我使用“十成功力”的“如来神掌”,我痛苦兼愤怒地吼道:“你干吗?谋杀?”她才有所收敛,但我深知等会儿又会来 “阿富汗组织般的袭击”。我还记得那一次,我就轻轻地“拍”了她一下,她就追我追了整栋教学楼。最后,我看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就停下来,“束手就擒”。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小学“阴盛阳衰”,男的被女的欺负总比女的被男的欺负的次数多,据说是生理原因,我也不例外。但到了初中男的就要扭转局面,战胜女生。五年级离初中不远了,忍着吧!

【小学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小学的小学作文01-17

小学的作文11-06

小学的作文06-26

小学的作文06-26

小学的作文06-27

小学的作文06-27

小学的作文07-01

小学的作文07-14

小学的作文07-15

小学的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