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叙事作文大全(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叙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叙事作文1
生日刚刚过,接踵而至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灶君菩萨)上天的日子。
站在台历面前,依稀记起小时候的过年。
我八岁那年,祖父还健在,一到十二月时节,便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然有序。还经常搬来楼梯爬上灶屋屋顶,检查一下烟囱,瓦片。说是怕挡住灶君菩萨出来,而影响灶君菩萨的心情云云。据说,灶君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管人家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他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人家里的饭香酒香菜香,然后上天汇报结果,天神便根据这个结果来决定次年的丰收状况。所以很多人每逢初一十五都点起香烛来祈拜。而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二十三日,灶君菩萨就在晚上上天禀报,于是每年的那一天更是格外小心,还要有准备将灶君菩萨吃饱喝足,等他上天醉乎乎的,什么都说不清楚了。等他在大年三十回来时候,什么都忘了,又是新的一年。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祖父就在灶王爷的神位上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报平安。然后着手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碗供奉灶王爷,到晚饭后摆上黄酒,麦饼,果盘。烧些纸糊金元宝,糙纸,嘴里虔诚默念: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说善事,下届保平安……那有节律的音调,极像和尚诵经,到现在还依稀记得。
送过灶王爷,就是二十五的小年,小年时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食品杀猪宰羊,捕鱼,制作豆腐,米酒,煎炸麻花,地瓜条,米通小吃等等。那天起家里大人就立下三不准:小孩子不准说坏话,不准骂人,特别是不准摸人家的头,那头是年桔,十分的宝贵。
接下来的四天,就是一家大小赶集的日子,购年货,购买新衣服,对联,年画,海鲜腊味等等,那几天小孩子就常常缠着大人,希望可以带自己去上街,买烟花鞭炮,买玩具,书报。
好不容易盼到除夕,三十这一天,上午开始宰鸡杀鸭,年老的祖父又开始设案摆桌,端上猪头,大鱼,鸡,鸭,鹅,三鲜供奉祖先,天地诸神,庙宇菩萨等等,有必要还要挑着箩筐到祠堂里拜祭,又转到村口的宫庙里供奉。回来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就是挥笔写对联,贴门神利是,对联年画。沐浴更衣,燃放松子炮,以示除去旧岁。日落西山时分,就是一家人的.团圆饭,格外的隆重,满台满桌的酒菜,大鱼大肉,一年之中就算这天最好了,由于中午没有吃饭,小孩子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纵然如此,也非得等长辈动筷之后才能动手吃饭,而吃饭时,眼睁睁望着大鸡腿,却不敢挑来啃,等长辈同意才迅速动手,不过不准打鸡头的主意,那是当家人的专利。饭碗一放下,祖父就开始发红包,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常常不过夜,一转眼就拆了买花炮,地鼠,流星炮,雪里红,转盘,杉炮,万花筒等等,然后邀伙伴们来到大广场里比赛,第一比衣服,鞋帽,看谁的新款流行时髦;第二比谁的花炮多,响,高;第三比谁的单车技术,纸牌搏斗技术,摔跤搏斗……
比赛完后,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下一个节目将是特别精彩的看电影。村庄中间的小学旁边有个破旧的大礼堂,平时只是学生开会使用,到了过年就是临时的“电影院”,白天光线太强用来表演马戏游戏等等节目,晚上全是电影专场,记得那年最多人看的就是《婉君》,那夜全场爆满,虚无席坐,后面来的连站的位置都没有,破墙上的窗户里还挤进七八个人头,相比本村历史票房冠军《妈妈再爱我一次》感人多了。
最难忘的就是深夜的守岁,春节时间三天家家户户通宵达旦电灯,除夕夜,还要守住凌晨的十二点,不让时间过去,这样又表示多活一年。等到自己对着时针昏昏欲睡的时候,年果,茶点也吃得口干舌燥,新年文艺晚会也看不懂什么名堂,只是跟着大人在嘻嘻哈哈。深夜零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开门!
在农村,除夕当晚,大门在天黑之前会紧紧关闭,等到零点时分,祖父就会搬出一串长长的鞭炮,拆下来绕在长竹枝上,然后架在墙上,用香烟火点着,“噼里啪啦——”伴随着浓烟,慢慢将长竹枝举起,一直提到外面直至鞭炮放完,此时,大门便不可以关,为的就是等到好运到来,财神爷到来……
啪啦啪啦,噼里啪啦,哗哗——
每每此时,全村同时就是响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长长鞭炮声“开门”,相传,谁家的鞭炮越长,越响就表示今年越顺利。倘若一不小心断了火,也就要连同竹枝带鞭炮都要丢下河里去,狠狠吐几口口水,表示祛除衰气。
就这样噼里啪啦的声音会一直延续到天亮,有些人的开门时间不同,所以基本后半夜都不用睡觉,鞭炮一响,接着就是有人路上走过,惊起狗吠狺狺,雄鸡喔喔……
等天刚刚亮,家长就迫不及待大声喊:小伢子,起床了,看看有没有发财鞭炮捡啊?
——那声音拖得老长老长。后来才知道拾鞭炮本不是原来的意思,而是要养成好习惯,不睡懒觉,因为大年初一睡懒觉,会给水田的田腾塌陷。
于是大家匆匆忙忙起来,又是新的一年。放眼望去,家家户户贴对联,奏喜乐,吃大吉,穿新衣,一派喜气洋洋……
起床的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扫财神,就是将那些打过鞭炮的纸屑要往屋里扫,扫越多就表示越顺利,只能是扫鞭炮纸屑,其他的垃圾动也不能动,那是大忌。
大年初一,百无禁忌,就是不能去人家家里吃饭,除此以外随便,有些地方吃素,我们村里不管这些,因为这一天是全年最高兴的一天。
大年初二,走亲戚串门,在别人家吃喝玩乐玩两天,说不定还有几个红包带回来呢。
大年初四,就是新年里最隆重的节日,这天早上举行接财神仪式,在厅里接两张大桌子,供上了祖先神位,财神像,点上大红烛,大香炉,桌上摆上九碗大鱼大肉,果品点心。祖父身穿礼服,点香,行礼叩拜,倒三杯茶后,三杯酒,随即放起了一串鞭炮,这样表示财神接到家里来了,要好好供奉才会显灵。
初五后开始计划春耕作业。不过只是口头上计划,跟开会相似,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边喝茶吃特产,抽根土烟,谈谈新年计划之类。
接下来就是小孩读书,哥哥姐姐出门工作的任务,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也很特殊,除了吃汤圆,猜灯谜外就是晚上有个特别的节目,夜游神。每个村子里,每家集资小部分经费,用于购买烟花炮竹,然后在正月十五当天每户抽出一个人,吃晚饭后集合起来,抬起已经准备好了的财神菩萨,前呼后拥,吹吹打打,敲锣打鼓周游邻村,多余的人则是跟在后面举火把。那个人家比较有钱的,看到游神队伍来了就会放起长长的鞭炮,烟花。游神队伍就会在他家门口停留一会,表示财神光临,吉星高照之意……
过了这一天,过年就表示告一段落了。似乎还在半夜就听到立春雨水的口哨在呱啦啦叫个不停了,而且一声比一声重……
以后就是背上重重的书包,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之乎者也加离离原上草。对窗外的小鸟啁鸣蜜蜂嗡嗡,桃花红梨花白只得在课间十分钟偷窥一下。
如今过去好久了,许多年也没有回去过春节,也不知道那风俗变了么?还能找回那份童真吗?还有那聚在一起吃团圆年夜饭的感觉吗?
春节的叙事作文2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犷,南方文化的细腻。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该地方的群体在学习积累生活经验、行为特质、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属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他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个中华文化,家乡文化是特殊的,但家乡文化的特殊并不与中华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家乡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寓于家乡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说家乡文化是树之本、水之源。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积久而成的,而春节和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代表团聚的日子,有关习俗更是难以数尽。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的风石堰镇,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们家乡关于春节和中秋节的一些习俗吧。春节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一个节日了,不管身在何处的游子都会想尽办法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在过年的前一个月,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开始准备年货,这是因为越靠近除夕,东西越贵。大部分的东西会被储存起来用作春节期间拜年时给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们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们这的农贸市场将会连续一周赶集,而父母就会把除夕夜的东西都准备好。而在这期间,我们全家会把所有的屋子打扫干净,说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气全部都清扫出去。春节中,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们会用浆糊在每个门口天上带有祝福的对联,以此来表达对来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饭菜是最丰富的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叶煲鸡、米粉蒸老鸭、酸辣鱼、鱿鱼、猪肚,泥鳅等,这些是绝对会出现的。在吃饭前,我们会被勒令先不准靠近桌边,因为大人们会先摆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点米酒,这便是我们的祭祖了。而我们这时便拿着已经切好成圆柱状的白萝卜和红蜡烛去门口,把它们摆成一条,然后一一点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们”迷路,引导它们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点上了,那时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闪闪的星光,在夜里特别美丽,耀眼。大概要等上半个小时后,“先祖”们吃玩了,我们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饭了。打开电视机,调到中央一台,看着联欢晚会,说说笑笑的,一顿饭在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过去了。然后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我们很重要的习俗之一,一家人围坐炉旁闲聊,看着联欢晚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到来。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然后就是“开门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点50开始就有人开始放爆竹了,就是为了第一个放这开门爆,等这第一声响了后,便陆陆续
续的一声接着一声的响起来了。就如在对山歌一样,这里唱来那里和一样。接下来就是拜年了,因为奶奶在家里,是长辈,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须的,从里到外都是新的,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美好的开始。从初二开始,就会一直走亲戚了,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拿很多的压岁钱,而我们拿着这些压岁钱,大部分会给大人,小部分就去买鞭炮。几个小孩子在一团,看谁扔得远,谁的又比较响亮。这种日子大概持续到初十的时候才渐渐减少了。 现在再说说中秋节吧。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种说法,而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的故事了。而历史的记载也有很多,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节在家乡感觉渐渐的淡了,但是基本的还是不会变的。在我们家乡,当一缕缕桂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时,我们便知道是中秋节将要来临了。家里早早就会准备代表团圆的月饼,还有各种各样的圆圆的水果。
月饼的种类很多,有蛋黄的、绿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琅满目。在秋高气爽的晚上,迎着阵阵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晚饭以后,就提着孔明灯跑到山上或者空旷的地方去,每个人在灯面上把自己想对家人的祝福的话语都写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着它们慢慢的升上了宁静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将要把这些祝愿都带给远方的亲人之中去。当又圆又亮的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夜空时,我们会搬一张桌子到楼顶上,然后摆着各种各样味道的月饼,苹果,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摆满了桌子,都是圆圆的,像极了天上那一轮圆圆的明月。大人们会一人一杯酒,围坐在桌边,一边聊天一边赏月,而小孩子们便会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互相猜对方的谜语,或者玩着熟悉的游戏。有些人还喜欢在们门口两边各挂这一个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过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许多传统的习俗被我们渐渐地遗忘了,大为传统文化的遗失而痛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仔细观察一下,真正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习俗都还在,一起吃团圆饭、走亲访友、中秋赏月。吃月饼不都还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没有一成不变的习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需要也在变化,因此习俗也必然会跟着变化,死守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任何习俗都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变化而不失其本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春节的叙事作文3
回到家,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跳到床上哭了。然而,父亲低声喝住了我,“思雨!小声点!”“为什么?在医院里,奶奶也应该被火化,但她应该被放在殡仪馆。现在,我连哭都哭不出来吗?”透过泪水看着父亲,我有点歇斯底里。父亲抱住我,抚摸着我的头,哽咽着说:“于斯,你奶奶今天走了,我父亲感到很难过。爸爸知道你很爱奶奶,但是爸爸更爱她。奶奶是舍命养大她的人,她是她的母亲。但是,看看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兴高采烈地包饺子,吃年夜饭;过年了,讲究个吉利,喜庆,可你却在这里哭。你说,人心里是什么样的?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的痛苦,还要顾及更多人的感受,明白吗?”父亲痛苦的泪水悄悄地落在我的脸上。很冷,很不正常,让我心里一缩。我意识到父亲其实比我更痛苦,更抑郁,心里也忍不住爱着父亲。
新年钟声响起,四周响起雷鸣般的鞭炮声,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一点凄凉。我们一家三口静静的坐在沙发上,默默的流着泪,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心里更添苦涩,低头看着奶奶的房间,他们忍不住走了进去。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心里的苦涩不禁又增加了几分。恍惚中坐在房间里,有和奶奶相处的场景.
一大早,我躺在床上不肯起床。我奶奶让我窝在床上,直到我起床,迅速给我端上专门留给我的热腾腾的饭菜;深夜脚疼睡不着,外婆赶紧翻箱倒柜找膏药给我敷;那天冷的时候,你用嘴轻轻喝着暖气给我取暖,免得我着凉;在炎热的夏夜,奶奶总是摇着蒲扇为我驱蚊,让我睡得很香.
这一切似乎就在眼前,但当我擦干眼泪睁开眼睛,发现事情不一样了,过去的都过去了;看着整洁但空荡荡的床,我的心像被切断了一样。很空虚很痛苦。眼泪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溅起涟漪落在地板上,慢慢晕了过去.
路上有淡淡的火药味,偶尔能听到小孩放鞭炮的声音。我在去医院的路上。夜深了,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漫天的雾气增添了一点陌生感,我也着急了.
虽然早就知道奶奶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没想到奶奶会在今天的——中死去!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去医院的路上磕磕绊绊,雾气把我的眼睛浸在泪水里,看不清方向。
到了医院,医生在抢救我,姐姐们在哭,爸爸眼里含着泪。奶奶闭着眼睛,像一个断了线的木偶,躺在苍白无色的病床上,身体在医生的压力下倒下。机器的一边“嘀嘀——”。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宣告死亡的来临。看着这一幕,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向我,喊奶奶。我要叫醒奶奶!奶奶最疼我。我一哭,奶奶就会像往常一样起来哄我:“奶奶!我在想下雨!雨来了!看看雨好不好!奶奶不是最担心下雨吗?为什么不看看于斯? "但是不管我怎么哭,奶奶都没有再睁开眼睛。
那天晚上,奶奶走了,没时间看我最后一眼。
春节过去了,心里却没有多少留恋。过年了,已经有太多的欢乐和乐趣了。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看着天上五彩缤纷的烟花,找不到过年的感觉。新年的味道,就这样不自觉地消逝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曾经放下等待,期待新的一年。我不喜欢街上买年货的人群,也不喜欢看到每个人脸上匆忙而快乐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但有时候会这样想:过年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渗透到人骨子里的习惯了?过年不代表没有生活吗?但无论如何,过年的滋味真的`消散在心里,只是不想去追。
如今的过年,虽然选择多了,忙碌少了,却失去了过年的原味。很多人喜欢出去在一个华丽的酒店吃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喧闹的ktv里通宵唱歌庆祝节日。
大年初一的晚上,耳朵里还会听到鞭炮声,街上还会看到红灯。
希望明年能给自己的心里增添一些喜悦,也希望新年的味道能回到人们的心里。
小时候依偎在大人怀里,天真地问:“过年是什么滋味?”我妈摸着我的头,强打着心说:“你要细细体会过年的滋味。”大叔为了放烟花而逃命,真可爱。“嘭啪,嘭啪……”烟火直冲云霄,火星像被压迫了很久的精灵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当我嚷嚷着让爷爷奶奶一起看的时候,他们悄悄把红包塞到我口袋里,想给我一个惊喜。画面是那么温馨动人,让我觉得过年的味道是甜的,香的,不腻的。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气氛也没有那么浓厚了。没有叔叔的匆忙;没有烟火的伴奏;没有爷爷奶奶的沉默。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简单活泼了。我试着背诵王安石的那句“一岁以鞭炮声除,春风暖屠苏”。之前想找回那种感觉,但是再也找不到了。这一刻,我觉得过年的味道涩涩无味。
时间流逝,带走了欢笑,带走了单纯,带来的只是一些物质需求。
过年的味道是从浓到淡,从甜到涩。我想努力保持过去的感觉,但是时间的节奏太快,我跟不上节奏。啊,再见,过去.
中国新年的味道是多变的,有摇滚般的快乐,棉花糖般的甜蜜,巧克力般的苦甜,薄荷般的清新。
1999年,我出生的时候,我才知道如何用眼睛观察世界。爷爷用瘦小的手抱起我,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饿了吃糯米,渴了喝一碗水果。家里的气氛格外欢乐,过年的味道也像流行摇滚一样欢快。
2004年,我六岁。家里有两台电视,我自己一台,家里用另一台。大哥让我坐在他腿上,二哥靠在床上,时不时评论电视节目,给我喂好吃的。过年的味道软如棉花糖。
09年,大哥在杭州打工,只有我和二哥一起过年。没有大哥的年夜饭也没有以前好吃了。思念悄悄潜入我的脑海,但是大哥的一个问候电话让我很开心。思念亲人比什么都重要。过年的味道苦甜如巧克力。
2011年,过年快结束的时候,我和欢乐谷作文班的朋友一起包饺子。自己动手的感觉很棒!看着“丑”吃着汤圆,我忍不住笑了。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新鲜的笑容。过年的味道像薄荷糖一样新鲜。
过年的滋味可能感觉清淡如水,但每一年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因为总有一些事情会让你记忆犹新,心里甜甜的。
【春节的叙事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叙事作文07-03
春节叙事作文11-22
春节叙事的作文01-18
叙事作文:春节12-09
春节叙事的作文08-07
春节的叙事作文10-22
春节叙事作文01-13
春节叙事作文07-10
叙事作文:春节10-07
春节的叙事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