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秋演讲稿

时间:2024-10-10 08:10:19 演讲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忆中秋演讲稿

  • 相关推荐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中秋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忆中秋演讲稿

忆中秋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365班的郭丽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又忆中秋。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悠悠历史长河,不知已过多少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当时是吃粥的)。”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盛行,明清时与元旦齐名,仅次于春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一种说法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与帝王祭祀有关。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提起中秋,人们总会想到月亮以及与月亮有关神秘传说。

  嫦娥奔月是最具代表性的。后羿因射日有功,王母娘娘赏赐了一包仙药。后羿把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没想到,后羿的徒弟蒙起了坏心,他趁后羿出外打猎,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就把仙药一口吞下,化为仙女升入月宫。据说这一天,正好

  是农历八月十五。

  还有一种说法是具备科学依据的,与农业生产有关。

  众所周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把“秋”这个字拆分开,一边是禾苗的“禾”,一边是“火”,禾苗熟透了,可以用来烧火了。直白地理解就是:“庄稼成熟,丰收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从2018年起,我们国家还专门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可是有史以来官方设立的、农民自己的节日!

  中秋节,赏月是必不可少的。据历史学家推断,赏月的风俗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自古文人雅士对中秋赏月都是极力追捧的,用现在流行的'词形容就是铁粉、钢丝。

  在他们看来,中秋是皎洁的明月,恰似“明月千里寄相思”(杜甫《月夜》),指引着游子归家的心路;中秋是飘香的月饼,好比“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轼《咏月饼》),散发出久违的家的味道;中秋是团圆的美好,犹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维系了家人凝聚在一起的幸福。

  当然,中秋还别有其他个中滋味,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有思乡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有思人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还有科幻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译文: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您待中秋意如何?

  中秋在我们的记忆里该如何长久续存下去呢?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忆中秋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妈妈。

  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都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挂念着祖国,希望与亲人团圆,共享欢乐。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学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提!

  第二,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发个短信,道一声:中秋快乐!

  第三,为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立下壮志.请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你们是国家的希望!

  最后我衷心地向忘我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勤奋学习的全体同学,向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声:中秋快乐!

忆中秋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周三,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面对国旗,面对辛勤的老师,我们想说:是师院附中把我们汇集到成才的摇篮,让我们在这个摇篮中互相团结,努力拼搏。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全校师生合家幸福,中秋快乐!

忆中秋演讲稿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xx年9月27日星期天,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镜,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为什么叫“中秋”呢?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等。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忆中秋演讲稿】相关文章:

再忆“小饭桌”小学作文02-20

初二回忆童年作文11-02

中秋演讲稿08-06

(精选)中秋演讲稿08-13

中秋演讲稿03-03

【经典】中秋节演讲稿12-23

中秋节演讲稿10-03

中秋节的演讲稿12-07

中秋佳节演讲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