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发言稿

时间:2025-09-24 07:21:54 演讲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鲍叔牙发言稿

  • 相关推荐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上发言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鲍叔牙发言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鲍叔牙发言稿

鲍叔牙发言稿1

亲爱的同学们:

  我叫汪开航,通过读书会上材料的交流,今天我想说的是:鲍叔牙是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人。

  大家知道,春秋时期,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国君,而他的称霸离不开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是怎么成为齐桓公的左膀右臂的呢?之前,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在市集做买卖,每次结账分利润时,管仲总是投机取巧,将钱多分自己一点。周围的人都说管仲不实诚,不想跟他来往,可鲍叔牙总护着管仲,从来不计较。总之,那个时候除了鲍叔牙人人都不欢迎管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有了自己的志向,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纠和小白争位之战非常激烈。有一次,管仲曾带人一剑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装死才得以逃脱。等到小白即位,便要报管仲那一箭之仇。这时,鲍叔牙就劝小白不要杀管仲,鲍叔牙说:“如果你想称霸就必需用到他。”于是小白听了鲍叔牙的劝诫,放弃报仇,并且拜管仲为国相。果然,在小白九合诸侯历程中,管仲和鲍叔牙鼎力相助,小白得以一统天下。

  历史精彩,但鲍叔牙的为人更精彩!首先是鲍叔牙的品质,如果在做买卖的时候看到管仲每次都比自己多拿一点,就不跟管仲合作,那管仲在当时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一个乞丐,就不会有后面的佳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凡事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一点亏。如果鲍叔牙也跟管仲计较,虽然可以多拿一点点钱,但会彻底失去发现管仲才能的机会,会埋没一个人才。

  其次,鲍叔牙的胸怀宽广,正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鲍叔牙和管仲都是为主上出谋划策的人。如果鲍叔牙只想着自己在小白军团做一个谋士,不让管仲来分自己的一杯羹,那一统天下就难实现。而成就一番事业,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取得一番成绩。鲍叔牙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一统江山这个伟业。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鲍叔牙想更多有才干的人在一起,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也应该这样想,这样做,像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提高我们自己。

  最难得的就是,鲍叔牙慧眼识珠,即使管仲有那么多缺点,不受待见,但鲍叔牙却能发现他的过人之处,坚信瑕不掩玉,将管仲举荐给小白,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小白成为齐桓公,名流千古。

  鲍叔牙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成人才能达己,意思就是说,成全了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我非常欣赏鲍叔牙,想做一个像鲍叔牙那样的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

鲍叔牙发言稿2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信任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什么?是信任。茫茫人海,大千世界,相遇的一刹那,即便是性命攸关的生死关头,命悬一线的生死之间,那种性命之忧,夺命之仇,也抵不过信任的力量。

  公子小白信任鲍叔,对他推荐的人选,任用不疑。哪怕被推荐的这个人,曾经辅佐与自己争位的对手,哪怕这个人,险些一箭射死自己,他依然信任着鲍叔,相信着鲍叔的那句话: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相信鲍叔的相信,他相信鲍叔如同懂得自己一般地懂得管仲,他相信信任的力量,他相信管仲的力量。

  鲍叔信任管仲,不管在早年二人共同做生意时,管仲贪恋小利,当兵时临阵脱逃等等瑕疵行为;不管推荐其得势后,自己可能会屈居其后的可忧前景,鲍叔都心地澄明,坚定地信任着自己的这个朋友:相信他的治国经邦之才、经天纬地之术。他愿意助力,让这块美玉发出瑕不掩瑜的旷世光芒,他愿意托举一对贤君臣共创霸王之业。

  被信任的管仲是幸福的,布衣时被贫穷家境所困,鲍叔的宽容和信任延续了他们的友谊,也灌溉滋养着他胸中的雄才大略、丘壑万千。他们的友谊有着万古难企的傲人高度,有着无关利益却利益社稷苍生的动人底色,他们星辰大海一般的情怀,不仅惠泽当世,也滋养着后世万代。

  被信任的管仲是强大的,他助力齐桓公大兴改革,整顿行政管理系统、选贤任能、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九合诸侯的`强国。管仲“遂滋民,与无财”“准平”的粮食政策“相地而衰征”的级差地租“山泽各致其时”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在千年后,都有着极为科学合理的意义。管仲所著《管子》85篇,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因其种种修为,管仲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成为彪炳千秋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相信信任的力量,给人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信任的力量,珍惜师长、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刻苦学习,砥砺奋进,增长见识,磨砺才干,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定支持和信任,面向星辰大海,扬帆出发!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3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鲍叔牙发言稿4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华,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读书会上发言。管仲、鲍书叔与齐桓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洋,有人原称管仲之力,也有人愿赞桓公之强,而我,今天就要另辟其径,来夸一夸鲍叔的识人之绝。

  第一,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肯定管仲的才能。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管仲与鲍叔辅佐着立场相反的君主,按理说,他们两个应当是见面如见敌仇,不可同座而谈才对,然而鲍叔在次次的暗潮涌动下的'针锋中窥见了管仲惊人的才能,甚至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给予管仲或大或小的帮助,可以说是心善与爱才到了很高程度。甚至于在管仲阻击公子小白之后,鲍叔仍然不计前嫌、冒着大风险向他举荐管仲。而管仲被齐桓公重用后帮助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鲍叔识人之绝。

  第二,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辅佐齐桓公。强行者志,不失其所者久,鲍叔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中选择了后者正是因为他看出了公子小白的雄心壮志与谋略才能,认识到了只有追随公子小白才可能取得成就,并且他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的那一天。在动荡的政局中,选择立场至关重要,这关乎着你的死与生,存和亡,困厄与通达,贫穷与富有。而成鲍叔显得尤为明智,选择了一代明君而使自己得以名垂史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鲍叔的识人之绝,认识到齐桓公会不计前媒、重用管仲,他才敢把管仲举荐给齐桓公,从而使齐国壮大。

  第三,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认清自己的实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的明与智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认清了自己的实力,鲍叔才不会因为管仲的才能而嫉妒甚至于排挤他;因为认请了自己的实力,鲍叔才愿意甘居管仲之下,让权于管仲。鲍叔的真正成功,在于他能够与世界和解,能够在居于人下与举荐能者之间,扩展出连续的生命,展现自己最有智慧的一面。

  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识才、识君、识己三方面。故而,识人之绝,确乎是要看鲍叔。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多鲍叔之知人也。

  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纵然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魄力令人钦佩,但我更动容于匿身于历史帷幕之后的鲍叔。他并非称霸春秋的君王,亦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却凭借识人慧眼和海纳胸襟而名垂青史。

  鲍叔慧眼如炬,知人自知。

  管鲍二人各事其主,一度处于敌对的立场。但当公子纠落败,管仲随之成为阶下囚时,鲍叔还能以欣赏的眼光平视昔日旧友,正视其胜于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并向齐桓公举荐敌人之谋士,可谓马之伯乐,慧眼识人。鲍叔于管仲,犹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从此汉高祖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中原,一平天才;鲍叔于管仲,犹如周文王赏识姜子牙,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缔造了齐国文化;鲍叔于管仲,都督闫公赞叹王勃,虽然女婿风头被抢,却丝毫不曾掩盖欣赏。伯乐识千里马,鲍叔识真英才,正是一双如炬慧眼,令齐桓公获得左膀右臂,得以称霸春秋。

  鲍叔胸怀若海,甘作绿叶。

  两君之争,两相亦争。在大获全胜之后,鲍叔还能正视自己,放下芥蒂,不计私利,真诚地荐诸管仲,甘居人下,甘作绿叶,这是何等宽广胸襟,何等宏大的格局。“宰相肚里能撑船”,鲍叔心胸似汪洋辽阔,如贺知章赏识蜀道之难,赞叹李白谪仙人;如刘备屈尊降贵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如鱼得水;如韩绮宴上容人之过,终得部署效忠。鲍叔心胸似海,举贤不避嫌,贵有自知之明,方能把握时势,创造历史。

  揆诸当下,有人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不识贤才,刚愎自用;有人专于利己,贪慕荣华,心胸狭隘,追名逐利。而亦有人伯乐之心,善用人才,虚怀若谷,谦虚自牧。这正是鲍叔身上的`美好品质,它们穿透历史烟尘,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感,令我们今日再读,仍为之钦佩动容。

  一本历史之册,一波未停的海,几千年的风尘,几世人的更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没有什么是永不消散的。今日我们关于此三人过往兴衰的讨论也终将平息,鲍叔的背影渐渐散开在历史的风沙里。

  讨论的最后,我只愿同学们可以将这个睿智的背影永远铭记,仿佛那拥有一双如炬慧眼和一副宽阔胸怀的鲍叔,正在隔着历史长河几千年的喧嚣含笑回望,一双眼静默坚定,一颗心忠贞剔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今天分享的读书内容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让我很是感动。他们每个人都让我敬佩和骄傲,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齐桓公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听从鲍叔的建议,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想当年,管仲带兵阻击他,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他装死才得以逃脱。这种曾经置自己于死地的深仇大恨,怎还岂能重用?可是齐桓公做到了。真可谓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宽容博大,以德报怨。

  狭路相逢勇者胜。齐桓公即位后,管仲的人生之路眼看已经走到尽头。可齐桓公和鲍叔不仅没有置他于死地,反而却赏识和重用他,于是管仲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恩必当终身相报。管仲不负众望,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要说他们三个人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恐怕要数鲍叔了。

  在齐桓公即位后,按常理正是鲍叔得意之时,做为NO。1的大功臣,意气风发,大可呼风唤雨,任性而为。可是他并没有。在此重要时刻,他却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极力举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说到这里,我感动得眼泪就要出来了。谦让是一种美德,宽广是一种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鲍叔识大体,顾大局,知人善任,他对管仲大力支持和信任,以至于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让人称赞。“管鲍之交”也为我们交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时刻以“克己复礼”来提醒自己,与朋友交往要真心帮助,以诚相待,甘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明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廉颇“负荆请罪”让我们明白了时刻以大局为重,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了从小就要学会谦让。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圣与贤,可驯致。”我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好“君子”之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慧心慧眼知人,千里马任重道远驰骋。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格局,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我们看到了团结,信任,默契,合作,忠心,抱负,力量等积极品质。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桓公之胸怀,鲍叔之知人,管仲之能力,他们强强联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有了这股强大的合力,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疫情期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共战疫情。在我们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风“火”神速,“雷”厉风行。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大家劲往一块儿使。医护人员们在抗疫一线日夜奋战。社会各界紧急行动,倾力相助。各行各业,各人,也为疫情防控克服各种困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合力,使疫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合力之下,我们都有一种拼的精神。医生拼的是医者仁心,国家拼的是制度张力,亿万人民拼的是鼎力相助。有了这种拼的精神,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疫情期间,我们中国还向世界各地派出支援医疗队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我们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我们在抗疫中淬炼和磨砺的精神财富,凝聚起不断向前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了担当和责任,也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我们要学习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管仲的贤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有了,春风化雨,一切便会充满希望和力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7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细阅齐桓即位一篇,我对臣子鲍叔牙感触颇深。今日有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发言稿名为《“人生赢家”鲍叔牙》。

  鲍叔牙,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司马迁一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便认证了这一点。后人传颂“管鲍之交”,也多称赞他重情重义。但仅凭这些便能称作“人生赢家”么?至于我为何如此高赞他,还需娓娓道来。

  人生赢家,不是腰缠万贯,不是名扬四海,而是收获不凡的能力,收获真挚的情谊,担得起大事,也有处进尽忠良。鲍叔牙就这样一人,涉足国事,便一生忠心;幸遇知己,便生死不渝。

  鲍叔最明显的功绩,是他识人的智慧与胆量。汉有刘皇叔得孔明如虎添翼,唐有李世民识魏征以人为镜,可见知人善任对成就霸业的极大好处。而鲍叔牙不仅有此智慧,还添了几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胆识。他深知管仲是匹“千里马”,便劝谏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此人,最终成就一代霸业;在管仲过世后,又借齐桓公欲让他称相一事,使其辞去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奸臣。如此胸襟,如此胆识,只可惜眼见着齐国由盛转衰,却无能为力,最后抑郁而去,未得善始善终。

  世人都晓管仲之力,却不知鲍叔能力与其不相上下。鲍叔牙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此举一出,齐国很快统一了中原势力,抵抗外来民族。而他举荐管仲,并能从鲁国手中解救管仲,想必也是大有谋略。

  “管鲍之交”人皆羡,只道情义知己间。鲍叔牙能甘居管仲之下,不只是心胸宽广,也不只他自知善恶过于分明,更在于他对管仲才干的了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的知己情义使他们形同一人,管仲知鲍叔为人廉洁,眼里容不得沙粒,会得罪君上,不让他接替自己称相,而鲍叔也明管仲的心意,道他所言极是。

  古来管鲍莫逆交,风雨不动如月皓。

  这样的`情分,我们一生怕是难遇一次。

  赤子之心,具感其诚;家国天下,具叹其忠。鲍叔牙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国家打点,他本无心国事,不愿出仕,只安生地做自己的小买卖,但在管仲的劝说下,他踏进了皇宫,从此担起了辅佐君王的重任,一生尽心竭力,不改其忠。

  说他是“人生赢家”,不假,得一知己,也流芳百世。但我给人生赢家四字加了引号,只叹惋他一生心血,终却得来齐国衰败无免。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8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称作春秋五霸之首。但对于创立了这份功绩到底是谁的功劳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鲍叔的知人善谏,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管仲的治国之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齐桓公的气度。

  在齐桓公继任后,鲍叔向其推荐了管仲,要知道管仲和齐桓公可是有着一箭之仇的。但齐桓公并未因此而不任用管仲,相反齐桓公重用了他。齐桓公难道一点都不记恨管仲吗?不!但他却能够以先国家之利而后私仇也,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他为了国家和百姓可以牺牲自己的恩怨,这便是他的气度啊!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官,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一生曾向唐太宗上谏两百多次。但你们可能不知道,魏征一开始是唐太宗哥哥李建成的臣子,并曾向李建成建议杀掉当时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死,魏征被擒。魏征本一心求死,但李世民不计前嫌,以礼相待,最终得魏征相助,开创了一番盛世。是李世民的气度得到了人心,造就了他的成功。故而拥有气度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谓:天之高,纳君子气度。地之厚,蕴仁者胸怀。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蔺相如用他的气度感化了廉颇。这份气度并不是建立在蔺相如的'个人利益之上,而是建立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这份气度是君子的气度,这份胸怀是君子的胸怀。这才是廉颇老将军所敬佩之处啊!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缺少气度,斤斤计较,没有容人之量,这种品行并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多一点气度。在别人犯错时给予原谅,不计较,不记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个人。培养自己的全局观,不局限在个人的角度与层面,心怀天下。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为祖国复兴献上我们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9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识人属鲍叔,谦让赞鲍叔。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乃文化之都,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两位公子争夺君位,管仲与鲍叔分别辅佐他们,二者形成敌对的状态,后来小白即位史称齐桓公,鲍叔却向桓公推举管仲他自己甘愿旗下,正因为鲍叔的知人善用,谦虚礼让齐国才成就一代霸业。

  知人善用——国家兴盛之根本,民族复兴之脊梁。鲍叔看到管仲的才能向齐桓公推举才得以重用,齐国也因此才能兴盛富强,齐桓公也被称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此等功劳都离不开鲍叔的知人善用啊,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由此观之,新中国的今天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民族富强,能有此成就也离不开国家的知人善用。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玉兔二号月球背面着陆,蛟龙号深潜,中国已实现了上可九天揽月,下五洋可捉鳖,这些成就都是国家对人才的善用,两弹一星的邓稼先,毕生致力于核武器研究的`钱学森,医学界的“巨人”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奋战于抗疫一线的钟南山等,这些伟人都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知人善用,由此观之,知人善用乃国家兴盛之根本,民族之脊梁。

  谦虚礼让——中华之礼节,文化之传统。鲍叔为能让管仲得以重用自己甘居其下,此等谦虚礼让之礼节不正是中华文化之传统吗?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古时蔺相如对廉颇的无礼,再三谦让中使廉颇番然顿悟负荆请罪一致,对外成为千古之美谈;今朝公车礼让已成为一种时代人们潮流的趋势,社会的公众道德的体现。谦虚礼让从古至今被中国人所传承弘扬,不曾中断,此乃中华之礼节,文化之传统。

  良将用兵,能用其所长;织工织布,能尽善尽美,推起伯公都能如此—亚里士多德;虚己者进德之基—方孝孺。知人善用乃国家之首,谦虚礼让乃国人之礼仪,二者结合乃古之传承精之风度。

  古时鲍叔的知人善用谦虚礼让,让齐国富强兴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紧随国家脚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而努力拼搏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10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鲍叔牙发言稿11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折服鲍叔牙的胸襟度量。正如孔子所说的“荐贤贤于贤”——荐贤,须知贤,这是智慧;推贤,这是仁爱;引贤,这是道义。而这些,恰能体现荐贤者超拔的站位和容人的胸襟。

  宽博容人,那不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一种情怀和雅量;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那种大智闲闲的游刃有余。

  就像鲍叔牙,他本可以在商言利,与自私的管仲割席断交,也可以骄矜放旷,藐视管仲的.贪生怕死;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宽落落地予他以包容和维护;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愿位居其下,辅助他做事。这胸襟,便比常人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他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因此心无杂念,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于是,宽容在他,便可以是一种体谅,暖暖的;可以是一种格局,宽宽的;可以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成就别人也补益自己。

  这种互相成就,正像那雨过天晴,人情和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容人美谈。战国时,面对廉颇的敌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朝时,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选择了接纳,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古今中外,类似美谈数不胜数。

  相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时时一帆风顺。曲折会有,坎坷也会有。

  亲爱的同学们,且请记住: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最难得是长风万里;宽容,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1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次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提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大家马上就能想到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吧。春秋乱世,英雄角逐,齐国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装死方才得以逃脱。但其即位后将昔日几乎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委以重用,前嫌尽弃。此等胸怀雅量,彰显了齐桓公求贤若渴之心,振兴国威之志,霸主之名怎能不非齐桓公莫属?

  君不见,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齐国宫廷内外燃起层层火炬,那是齐桓公以庭燎之礼日夜接待各国人才,除相国管仲外,他以非凡的气度和胸襟赢得了天下贤士之心。回溯历史长河,多少豪杰如齐桓公一样礼贤下士?刘玄德“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只为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唐太宗重用曾为李建成部下的`魏征,终助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成就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唐。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任用人才,不念仇恨瓜葛,不计一己之力,而是包容体恤、兼怀大度。

  君不见,致安之本,唯在得人。除胸怀宽广之外,齐桓公还知人善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齐桓公的慧眼与信任,成就了一对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孔子评论桓公“九合诸侯”乃“管仲之力也”。其实,管仲之大放异彩,何不恒公之力也?商鞅之变法图强,何不秦王之力也?东坡之年少名满京城,何不欧阳修之力也?萧红之名噪一时,何不鲁迅之力也?傅抱石成一代绘画大师,何不徐悲鸿之力也?山下俊彦之壮大松下电器企业,又何不松下幸之助之力也?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君不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约里奥·居里有言:“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更应当注意培养人才。”祖国为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成为人才的能力,包容人才的雅量。当然,我们已经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我国不仅培育出优秀的年轻一代,还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他们纷纷在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程序设计等尖端领域大显身手。

  同学们,齐桓公的“慧眼识英才,壮志兴国家”已成为历史烟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也成为一个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君子,既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又为我盛世中华梦圆贡献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鲍叔牙发言稿13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参与本次读书分享。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殊不知,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无闻,却又不或缺的人物,他就是鲍叔。

  回望历史的`锋烟,鲍叔尽心尽力,鞠躬尽瘁,辅佐公子小白登上齐国大位。他原本可以理所当然地登上相国的位置,但他却拒绝了相位,竭力举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人下甘当绿叶,他成全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难怪管仲会说:“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放眼现在,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用算盘和计算尺推演出上万的数据,创造出了我国的第一首核潜艇,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经历了190次失败仍不退缩,成功提取的青蒿素,使得无数人逃离疾病的魔掌。疫情来袭,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救祖国人民于水火之中,不计个人得与失。

  然而,并非人人都有鲍叔之心胸。庞涓害孙膑,周瑜恨诸葛亮,曹操杀杨修……正是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的利,才有了无休止的明争暗斗。

  可以说,没有鲍叔就没有管仲,更没有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难以想象,如果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像鲍叔一样的人,又怎么会有如今愈加强盛的祖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像鲍叔一样,胸襟宽广,不拘小节,在集体利益遇到侵害时,舍小我成全大我。

鲍叔牙发言稿14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不认为他是贪心,而是认为他家里贫穷,需要这些钱财;当他替鲍叔谋划事情时,总会陷于窘境,但鲍叔从不认为他愚笨,只是安慰他说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当他多次被国君驱逐时,鲍叔没有说他不成器,而是安慰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鲍叔推荐管仲后,一直辅佐其左右;齐桓公也一直在鲍叔的激励中成长,有两位智者辅佐,最终成就齐桓公的一番事业。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1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铸就千古伟业》。看了齐恒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令人敬佩不已的高尚品质。但这三人中令我最欣赏,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恒公。

  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齐恒公的身上就完美的体现了宽容这一品质。管仲曾辅佐公子纠与齐恒公争夺君位,两人之间更是有着一箭之仇。换做别人,早就将管仲当作仇敌对待,恨不得得势后将其碎尸万段。可是齐恒公不但没有在得势后处置管仲,反而是听从鲍叔的意见,重用管仲。若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了,更别说是不计前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在处理管仲这种事中所体现的宽容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是他的这一高尚品质助他登上了春秋霸主的主座。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得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齐桓公的宽阔胸怀,不仅用于管仲还用在了鲍叔身上。对于鲍叔来说,管仲是他的朋友。齐桓公是他的上级。但是齐桓公与管仲有一箭之仇,所以这种情况下鲍叔本可以将管仲藏起来。保他一世无忧。但他没有,他选择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重用了管仲,在古代,能有多少君王会如此宽容的对待自己的臣子。没有将他这种行为以连做罪名而被诛杀都是万幸。更别想让他善待并听取你的建议了。也正是因为鲍叔所忠心的人是齐桓公,让他们三人互相成就,建立了春秋霸主的一代伟业。

  宽容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有齐桓公重用管仲,不计前嫌;有蔺相如躲避廉颇,宽以待人共保赵国安定;还有蒋琬愿谅杨戏对他的辱骂而赢得了“丞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誉。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了宽容的重要性。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或许别人是觉得他们在吃亏,殊不知这些事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同学们!如今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了,但人与人之间的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我们不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互相各让一步,学学齐桓公的宽容品质,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欢笑!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鲍叔牙发言稿】相关文章:

发言稿母亲节发言稿10-28

春游发言稿11-16

新郎发言稿12-04

销售发言稿11-28

团委发言稿09-02

人物发言稿09-15

婚礼发言稿11-09

获奖发言稿10-30

环保发言稿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