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周记

时间:2024-09-30 23:46:13 周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周记集合8篇

  岁月无痕,流水时光,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一周的经历,可以助长我们的阅历,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周记。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周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周记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周记集合8篇

高中语文周记 篇1

  语文,拆开来讲,是语言和文字,或者说,语言与文学。有了语言,再有了文字,然后就有了文学。语言是载体,文学是表达。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学,都应当纯粹而富有人情味。

  所谓纯粹——真正的文学与政治无关。创作是听从内心指引的,表达的是感情,是人性的迸发。或精致,或粗犷,或清新自然,或恬静纯美,或险象迭生。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生机勃勃的。就像饱满而多汁的果实,果皮如何无关紧要,果肉甘甜充实即可。而有些政治语言,内容空洞、乏味,说得偏激点,简直是有辱纯粹的文学。它们像早已躺在棺材里的腐朽的尸体,无论有多少金缕衣,也无法改变了无生机的事实。我们所关注的、能名副其实的文学,只有一条铁则——是活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文学存在的意义,应当能与世界共鸣。可以赞美、修饰世界,亦可以冲击它,如七月里奔腾的大海,不顾一切地摧毁。这之后,是重建的机会。死气沉沉的东西,浮于表面的事物,让人避之不及。

  所谓富有人情味——语言和文学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本心的表达,是情的凝集。兄弟友爱、父母慈爱、儿女痴情……有情才有文。而目前的学习中,其实有很多是偏离了情而存在。比如语文阅读题中总有分析词句作用等一类题,虽不能否认有些作者在作文时考虑“承上启下”“营造气氛”,但更多的,应该是不自觉流出。人工雕琢再精细,皆为下品。特意为之,显得矫揉造作,过于穿凿。但如果心中已有形象,再一一绘出,只略在表达上下功夫,使之更简洁明了,更易被领会,这才是上品。笔应随情出,倘若抛了作者的情致,只抓住一些词句大做文章,真是因小失大了。

  语文之美,美在鲜活。不论相隔多少年,距离多么远,纯正的.文学永远保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读起来内心能有强烈的共鸣感。人类做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过时,不会垂垂老矣。语文之美,美在和谐统一。既有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和谐,又有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统一的美是规则的美,使得万事万物皆有其韵味。我们究竟应从语文中学到什么?我想,学到语文之美,就足够了。

高中语文周记 篇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记忆的那一端,是一场愧疚却又让我成长的过去,它是一次身的伤害,心的过失。

  从小到大,妈妈忙于工作,很少照顾我,我也并不在意这些。但有时看着街上快乐的母子,我心中难免会涌起一阵失落感。总是看着他们想:我是否永远无法像她们那样呢?天不冷不暗,我却像是堕入了黑暗的深渊,感到寒风刺骨。所以当听到妈妈提出陪我一起出去时,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内心的兴奋与激动,我只能说在那一时,我仿佛从地狱升到天堂。

  我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在街上叽叽喳喳地四处张望,仿佛要将失去的快乐一次性全都补回来,但天空渐渐乌云密布,仿佛是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幕。我与妈妈因不知争吵,叛逆的我生气地甩开了她温暖的手,不顾她撕心裂肺的喊声,渐渐跑远。

  跑着跑着,我不知跑了多久,四周已找不到熟悉的身影。我落寞地走进一家书店,默默地看了起来,读着郭敬明悲伤的文字。我心中浮起一丝伤感,噼噼啪啪的`雨声打在窗户上,我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丝不安与焦虑感。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依然无动于衷。

  雨声越来越大,路上只能看见寥寥无几的撑着雨伞行走的人。我不禁有些失望。妈妈就这么不担心我吗?突然,一个狼狈却熟悉的身影闯入我的眼球,只见妈妈带着惊喜朝我跑来。我早已做好被她打骂的准备,但想象中的疼痛并未出现,只感觉着一股湿气的怀抱围绕在我周身。好凉!这是我的第一感觉,虽然妈妈的身上带着湿气,但我依然感到一种温暖围绕在我心间。“乱跑什么?不知道我会担心吗?”虽然妈妈的话语带着责怪但更多的却是满满的关怀。

  滴滴答答的雨声,滴出母亲的关爱,滴出我眼中的晶莹……

  妈妈的悲伤与关怀,让我下定决心,不再与她争吵,不再甩开她的手,不再将母亲一人留在原地……

  雨滴不断旋转升腾,最终化为眼中的泪滴。记忆的那一端,母亲是一道从天而降的彩虹,同时,一株株梨花悄然盛放,花团锦簇,落阶如雪。

高中语文周记 篇3

  昨天李燕回来了。很是吃惊啊,和初3时候相比真是“不能同年而语已”在她身上有成熟,有妖艳,有俗气……

  我想到爱情,友情,亲情,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友情最有实用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爱请不可靠,亲情再浓终究有离别的那一天。反之友情才是随处借是,才是永恒。有个朋友我们是6年的好朋友和同学了,并且还是一个班的`。可想而知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铁。曾经在上高一时候她谈了男朋友,我们依然很好,只是其中总是有点小陌生了的感觉。有些话本来在以前是会拖口而出的,但是会经过考虑后决定咽在肚里。总感觉好象是因为爱情而使得友情贬值了。也许真的是这样吧!后来心飞了,爱毁了,伤心过一阵后她才明白原来友情是一层不变的。

  爱可以让人变的幸福,同时它的反面依然可以将人毁了。它可以让你变的没有自我,没有自爱,自尊!它是美好的,同时也是可怕的。

  唯有友情才是永恒的。我相信友情,我眷恋友情!

高中语文周记 篇4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了。月考的成绩下来以后,心和这天气一样,凉凉的。所以这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你。

  我们成为朋友,应该是初三与你同寝的时候,你是我们的室长,是那个在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时候大声叫我闭嘴的“女汉子”,也是那个为我答疑解惑的“学霸”,你有进让我很生气,但想到你我却很欣慰。

  为什么很欣慰呢?因为啊,我本以为我是你众多朋友中的一个,甚至不算朋友,只是关系较好的同学罢了。但是当我遇到什么麻烦事,只有你跟我一起收拾烂摊子。

  让得有一次,一贯粗心大意的我,把文具袋放在了阶梯教室里。文具袋里有我所有的文具和校卡。大家都忙着写题。我一个人在那儿干着急。我试探着问你可不可以和我去取,没想到你很干脆地答应了。

  我们去到阶梯教室,谁知门上了锁。你说你要去保安室取钥匙,让我在那等你。我靠在门前栏杆上,谁知栏杆刚上了漆,于是我的T恤上便印了一块灰色油漆。

  现在再看到那件T恤上的油漆,便会马上想到你。你说奇怪不奇怪,那块油漆,像一块封印一般把你封印在我脑海里。只要一看见,有关你的回忆便涌了出来。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中考的时候,粗心的我在要考文综的那天早上发现自己的地理书不见了。由于地理是开卷,书就尤为重要。

  我焦急地寻找,连复习上午要考的科目的心思也没了。我本以为你会看我笑话,在背后幸灾乐祸。

  事实证明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不仅让我好好复习,还打电话让你爸爸去妹妹那里借了一本地理书来给我。这件事我特别难忘,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一直用真心在对待我。

  看成绩那天,我知道我与你再不能在一个学校。我送你一盒饼干,作为告别礼物。现在我很后悔,为什么给了你饼干,忘记给你一个拥抱……

  此时,记忆戛然而止。所有的都再也回不去了,就像T恤上那块干掉的油漆。好久不见,你成绩怎样?过得好不好?

  静儿,此刻我特别想念你。多想回到从前,那时油漆未干。

高中语文周记 篇5

  独立寒秋,共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仔细回想一下,时间过得还真是挺快,不知不觉中高中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现在还真是有点割舍不下啊。回首过往的点点滴滴,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有感动,有伤心;有成功,又有失败。一切的一切都已化作今生最难割舍的回忆,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必将永存于我们心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这是一个张扬个性与展现自我的年代。今天,我们充满自信与激情,敢于迎接任何困难与挑战。依稀记得那个飘着细雨的运动场上,汗水与雨水汇成一股顺着脸颊流下,疯狂的擂鼓呐喊之声充斥着整个耳膜。我们在逆风中竭力呐喊:这是我们的时代。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腔热血,游走于我们年轻的躯体中。今天,我们是战士,即将走向六月的`战场。满怀热忱,我们向着远方齐头并进。艰难险阻,挡不住我们年轻的脚步;继往开来,我们能够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我们,要向世界证明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力量。

  今天,我们,风华正茂。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看清你年轻模样眼睛就花了”当这首歌在春晚的舞台响起时,心中不由一颤。看看围坐在电视机旁的父母,不由得要感叹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从来都是无声无息的流淌着的,在平平淡淡中父母的美好年华已经流过甚远。他们是把青春与心血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为了子女他们奉献了一切。时光匆匆是无人能阻止的事实,但我还是想傻傻的祈求上天,让时光再慢一些吧。不要再让他们变老了。路走三千,抵不过流年。岁月的刻刀已在青春的容颜上肆意雕琢了。看吧,那渐渐深起的皱纹,那丝丝蹿出的花发,还有那渐渐佝偻的背影这无不在记录着时间的流逝。今天,我已渐渐长大,也终于发现了时间的去处,原来时间都去了父母对子女倾注的心血中,时间都去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中,时间也就这样随着逝去的流水一起流走。

  还是不要过多的伤感了吧,毕竟我们已经长大,臂膀也已经足够强健。今天是时候该为父母做点什么了,是时候由我们为父母遮风挡雨了,是时候去默默的关心他们像他们呵护我们一般了。既然时光匆匆那就由他去吧,将往日都藏入心间,抓紧现在还掌握在我们手中的青春,珍惜好现在的每一分钟,不给以后的自己留下遗憾,那也许就足够了吧。

  人生的旅程已经起航,握紧手中的舵盘,在理想的国度任意遨游吧。

高中语文周记 篇6

  记得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肚子饿了,我就会吃饭,我脑子空了,我就会读书。许多人将它当作笑话,在那短暂的笑容后,便是遗忘,而我却一直记着,记着,记着……题记

  书缘

  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无论是看得懂的或是看不懂的,我都得去翻一翻,看一看——因为有插图啊!于是,妈妈便买了许多书给我看,说要从小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说不定将来还能当个作家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插图到简单的童话故事到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情节动人的小说,振奋人心的科幻书……在这个由天真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上了书……

  书趣

  我爱书,特别是那种悲情小说,这不,前不久我就读了一本特别感人的小说——《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是我青睐已久的书,一拿到书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小说讲的是一对非亲生兄妹的事。哥哥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把对妹妹所有的爱与关心都放在了保护妹妹身上,他从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对于哥哥的爱,妹妹葵花更是倍加珍惜,她总是用她最无私的笑容与吻回报哥哥。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可天意弄人将这对苦命的兄妹分开了。面对残酷的事实——妹妹的离开,青铜伤心至极,终日不吃不喝,在妹妹离开的那个码头苦苦等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身力气呼唤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

  合上书,我早已成了一个泪人儿了,抽抽哒哒的,感叹道:亲情啊!我的脸上尽是黏乎乎的一片,此刻的我只觉得眼-睛-好-疼-啊-!

  后记

  读《三国演义》使我领略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使我学习到了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使我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使我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使我体会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的苦难……

  我爱语文!我爱语文!

高中语文周记 篇7

  随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糟糕,开学恐惧证也日渐强烈。到31日,我的心情坏透,谁叫我干什么,我准会没好气地向他吼:“干什么?”妈妈问我:“你今天的心情怎么这么糟?”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烦躁。冷静下来后,我才明白,明天就要上学,怪不得我的'心情会这么坏。明天就要上学,不知道暑假作业有没有漏;明天就要上学,不知道这学期的课本难不难;明天就要上学,马上就要升六年级,学习压力大……

  那晚,我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新闻报道说近期有三个台风可能登陆泉州。听到这个消息,兴奋极的我马上在电话机前守着,希望能等到台风来的消息,再放几的假。我边等电话一边想:要是多放几天假就可以再睡懒觉,要是多放几天假就又可以看电视玩电脑,要是多放几天假就可以不用做家庭作业……刮台风多好啊,放假多好啊!

  呵呵没有接到台风的消息。到很晚我才手忙脚乱地收拾书包,检查是否有东西忘带。这时,我不禁想起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想必他们也在盼望多放几天假吧,不然一上课就要批改一大叠的作业,在课堂上口干舌燥地讲课,还要早早地赶到学校做护导,多辛苦啊!我忐忑不安地爬上床,在焦急与烦躁进入梦乡。

  “上课啦,起床啦!”大清早我就被妈妈催起床,恍恍惚惚地来到学校。同学们见面后,不是高兴地相视一笑:“嘿,开学啦!”而是唉声叹气:“唉,又开学。”这时,校长的声音从广播响起:“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一个新学期……”“新学期也只有校长最高兴,”不知谁咕哝一句,“新学期校长可以收学费。”“是啊是啊。”大学都附和。

  不过,既然开学,那就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学期,为新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

高中语文周记 篇8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考是一次检阅,高考是一位老师;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教学之路。它让我看到许多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同时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未来的教学,我心中似乎越发清楚。

【高中语文周记】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周记10-15

高中语文周记12-29

初中周记-周记04-05

游玩的周记_周记01-10

经典的周记10-05

周记06-13

关于鸽子的周记:周记照顾鸽子04-03

写景的周记在_周记01-10

第二周周记03-16

日常的周记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