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记

时间:2024-11-10 06:37:56 周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数学周记模板集合10篇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转眼一周又结束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周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周记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周记模板集合10篇

数学周记 篇1

  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首届数学节。数学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数学接力,有个人吉尼斯……我最喜欢的是数学接力。

  我们到了风雨操场,准备数学接力。只听“嘟”的一声,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同学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在对面胸有成竹得做了两道题,又飞快地跑了回来。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我们每个同学都斗志高昂的投入到比赛当中。终于轮到我了,我像快箭手一样冲了上去。在做题目的时候,我有些紧张,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手心里都出汗了。但我还是快速的做完题目,跑回了队伍。

  我做完之后,给每个人都喊加油。很想自己冲上去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呢!

  最后,我们并没有拿第一,有些遗憾!希望明年数学节我们集体拼搏,勇夺第一。

数学周记 篇2

  数学,一直是我心醉神往的游戏,它就像一座座复杂的迷宫,在入口处,一条条蜿蜒的岔道,常把我困在其中,但我总能左思右想,化险为夷,尝到美味的甘果;“成就感”更像是被困在魔王扼守的高塔中的俘虏,等着我出面解救它,我总靠智取,而不使用蛮力来解决它。因此我才能在数学的领土里,自信的、昂扬的悠游其中,而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踏上数学竞赛的国际舞台,在那舞台上荣耀的领着金牌且灿然一笑。

  从小,妈妈就发觉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天份,教导我、陪伴我、给我成就感,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从基本的运算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从每一道算式都不可马虎开始,仔仔细细的计算每个过程,细心、用心成了追逐答案的不二法门。在长时间的熏陶下,数学成了我学习的重心,也成了我想不断超越的目标。

  数学竞试是我超越自己的一个方法,因此我积极的参与数学的各大比赛,奥林匹克比赛让我崭露头角,奥林匹克竞赛让我知道自己与其它人在实力上的悬殊,也让我有了更积极向上的.战斗力,想超越自己的极限颠峰,直达我梦想的殿堂—那奥林匹克国际赛的舞台。

  我闭上了眼睛,幻想着自己从初赛开始,就一路过关斩将,让我拿到了国际赛参赛者的门票,紧接着与高手一一过招,终于拔得头筹,我站在那舞台上,荣耀的捧着金牌,在镁光灯下,展现出灿烂的笑颜。那感觉如梦似幻,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唉!多希望美梦成真,那殿堂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

数学周记 篇3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很复杂的算式,后来,经过与同学们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终于把这道算式给 “正法”了。

  题目“123456789×( )+( )=98765432”,老师一写在黑板上,我就开始琢磨起来。天哪,这道题也太复杂了吧,光这么长的数字就看得人头晕,要是一个个去试,该算到什么时候呀?我没看错吧!是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我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大家都在忙活着,我总不能闲着吧?我的脑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我先用复杂的方法来破解。于是,我就开始仔细地思考,什么数与9乘等于最后一位有“1”呢?“啊!我想到了是 “9”,9乘9不就等于81吗?最后一位就是“1”。这么简单!是我聪明过人吧。终于让我想到了,我兴奋地快要哭了,下面应该是……正当我思路开阔、灵感迸发时,被广播操的音乐给打乱了思绪,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我的心里就像蒙了一片荒漠,什么也记不得了。“唉!煮熟的.天鹅又给飞走了。”我伤心地感叹道。可我不死心,在位置上拼命地思考着,可就算我抓破头破,还是理不出头绪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于是,我决定豁出这张脸皮去请教别人。我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邵月辉那里。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原来他也深陷这道题当中,正在与别人讨论着呢。我就上前与他们一起讨论了起来。邵月辉似乎信心不足,低声地说:“我觉得第一个括号里应该填1,第二个括号里用987654321减123456789的差就行了吗?”我拍了拍后脑勺,尖叫道:“对呀!我真是糊涂呀”!可我又冷静地想了想,这题括号那么小,不可能填像糖葫芦似的那么多数字。肯定没这么简单!可该怎么算呢?我们又犯难了?

  经过再次几乎是吵架般的激烈的争论,我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本来那么简单的题目被我们自己弄得复杂了。就是用987654321除以123456789等于8余9。这不是二年级就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吗?不过被简单地调了个个。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谜底是:123456789×8+9=987654321。我的心里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春天。放学以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遍,与我的思考纹丝合缝,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

  数学的味道真奇妙啊。有苦恼,有失望,有激动,有欣喜。

数学周记 篇4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写作业、画画、做手工等,都需要纸。我做了一个统计表,看看我一天用多少纸,再看看我们一个班、一个学校一天用多少纸。

  我做好统计表,便开始算起来:我每天做作业至少用6张纸,画画用一张纸,演草用2张纸,小测试用1张纸,我一天共用10张纸。我想,一天用10张纸,应该不算多。可又一想,我们班80多名同学呢,按一人每天平均用10张纸来算,我们班一天就用了800多张纸。我们学校一共有42个班,一天共用33600多张纸,天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33600多张纸不知道要砍掉多少大树呢!我们要是这样下去,要不了多少年,整个世界就没有一棵树了!

  所以,我想,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学会节约用纸,养成一些良好的用纸习惯,比如:以前用过的作业本,可以收集起来用背面作演草本;看过的'报纸可以用来做手工或练毛笔字……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你看,就连一张张普通的纸中也有数学!

数学周记 篇5

  今天,数学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要上一节与以往不同的数学课。教室里像立刻炸开了锅似的,等到班上终于安静了下来,数学老师才说:不要着急,第三节才上数学课呢!

  就这样,我们班上的同学们第一、二节课都坐立不安,一直在不停地看着手表,又好像有什么东西扎到了他们的屁股似的,嘴里还嘟囔着:怎么还不下课啊!那样子,好笑极了!

  时间过得真慢啊!学老师终于来了,大家一阵欢呼,就连我也不例外,有摆造型的,又互相拥抱的,这场面,真是热闹极了!终于要上课了。铃声一响,全班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向老师问过好后,全班一起整齐地坐下,谁都不例外。今天老师要讲的是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二课——通分。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两个异分母分数:三分之二和六分之四后,又写下一个问题:这两个数相等吗?为什么?全班都陷入了沉思。三分钟后,终于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说:相等。因为如果把三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二,那就等于六分之四,反之,把六分之四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二,那就等于三分之二。

  数学老师问:是吗 那位同学肯定地回答,是的!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法第二课——通分。老师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而是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了板书。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算一算,到底是不是?如果是,能举几个例子吗?如果不是,能说说你的看法吗?老师像连珠炮一般说了好几个问题。又过了三分钟,很多人都举起了手,包括我在内。答案出来了,确实相等,另外还有二分之一及四分之二等等。而那个首先回答问题的同学,则带着胜利的`微笑坐下了。

  叮铃铃——熟悉的下课铃声响了,仍然意犹未尽的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教室。

  这可真是一节难忘的数学课!

数学周记 篇6

  教学反思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

  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反思: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可通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

  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学反思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数学周记 篇7

  这件事情其实我反反复复都考虑过了。我想住在家里,也想住在学校。要是我读寄宿,就不用天天跑回来,走这么远的路了。但是住在学校我又会害怕。我有一个舅外公在学校住,我们家要是住在舅外公家里多好啊!

  老师说,读寄宿可以锻炼自己,将来读高中了都要读寄宿的,现在不熟悉熟悉不行。现在读寄宿还只是一周不回家,将来读高中就是一个月不回家呢!本来这次读中学,奶奶是要我到文昌去读的,可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我读高中之前一定要跟着妈妈,她要时时刻刻管着我。可是假如我住校的话,她就看不到我,也了解不到我的.情况了。唉,这件事情,不听妈妈的呢,又不行,听妈妈的呢,我却是有点想读寄宿。住在学校里有很多好处呀:跟同学在一起吃饭睡觉,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呢!不过听同学讲,读寄宿吃饭、洗澡、洗衣服等这些事情只能用一个钟头来做,做不赢呢。我还想过,如果读了寄宿,我就包一周的衣服到学校去,星期五再全部带回来让外婆洗。可是妈妈说那样衣服会发霉的。还有,很多同学在学校里想妈妈想得哭,那时候双杰、梦玲、梅卉她们哭了好久,现在童小千、张什么同学,也是想得哭啊!我从来没有读过寄宿,不知道会不会也想妈妈呢?呵呵,不知道哇。我想来想去,还是天天回家睡觉吧。老师您说呢?

数学周记 篇8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20xx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其次,写反思日记是一回事,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当作一份作业,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数学周记 篇9

  今天,妈妈上街回来,买了一袋红彤彤苹果。我看了直流口水,马上要伸手去拿,可妈妈却说:“吃东西前要先洗手,洗完手之后再洗苹果、吃苹果。”我看着红红的苹果迫不及待地去洗好手,洗好苹果,刚要把苹果往嘴里塞,妈妈又说:“我们先帮隔壁刘大妈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样啊?”我一听,自信满满地说:“好!我一定能答对!”妈妈高兴的说:“好!听题目吧!”

  我仔细听题目,题目是这样的:商店里面的红苹果4.6元一千克,青苹果3元一千克,刘大妈买了四千克红苹果,需要多少元?我的解答是:3×3=9元。我开心的看着妈妈,可妈妈的表情却是闷闷不乐,我想了想,马上改正道:“错了错了,是:4.6×3=13.8元。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也太不小心了,把红苹果弄成青苹果,这都怪我太粗心了。我以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一边吃苹果一边说。

数学周记 篇10

  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四年级的数学老师窦维宾的身影已经远去,也许很难见到他,但是他的教诲之恩,令我终身难忘。

  窦老师相貌英俊,和蔼,中等个子。头发又浓又密,鼻梁上面,架着一副眼镜。一双烔烔有神的大眼睛好像能看透迷宫同学的心思。

  窦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他来到教室给我们上课。每次上课都会讲一些幽默的话语,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怪不得他姓“逗。”但是在他的背后却是无数滴辛劳的.汗水。在办公室里,还有许多作业排着队,等着批改。下课时,他总是回到办公室,连水都不喝一口,就开始备课,时不时拿起笔来做记录。他的背影成了我未来的道路。晚上,夜深人静,他仍然坐在办公室里无私忘我地备课,他的身影还在灯下时隐时现。

  窦老师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学生。有一次,我数学考试粗心大意,把270*3看成了27*3,结果数学成绩从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名。当时我觉得,不就是一个零嘛,用得着扣2分吗?可老师却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虽然只是个零,但它反应了你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现在不该正,今后你考试还会错。”这句话在我的心湖荡漾开最美的涟漪,也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鼓励我前进。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一个无私奉献,既严格要求自己,又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他在我的眼里成了最美丽的灯塔,照亮我未来的道路。

【数学周记】相关文章:

数学的周记10-02

有关数学的周记11-01

有关数学周记09-27

关于数学周记01-17

数学周记大全02-29

数学周记范文12-11

数学教学周记08-28

关于数学周记09-21

关于数学的周记09-18

初中数学周记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