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汇总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的作文 篇1
站在高山之巅,迎着夕阳吹奏一首悠扬的笛曲,当笛音在山间缭绕,清风拂过笛子上悬垂的挂穗,该是何等的畅快啊!
我喜欢看武侠剧《笑傲江湖》,每次看到剧中大侠在青山绿水中演奏乐曲,我都心潮澎湃。那种快意人生,天下任我行的感觉好潇洒。正好,学校开办了民乐兴趣班,我便选择了学笛子。
每个周五的下午,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刻。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吹笛子了。
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先教我们认识笛子的构造,端正演奏的姿势,然后教我们把笛子吹响。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摆好姿势,双手把笛子拿稳,模仿着老师的样子,把嘴凑到了吹的孔洞上,撅起嘴巴,深吸一口气,使劲把气吐出来。谁知,气全从嘴两边漏了出去,怎么都吹不响。眼看着周围的同学都能吹出响声了,我急得抓耳挠腮,难道我的心愿就这样夭折了?不行,还没开始怎么能想着结束呢?我拿着笛子去请教老师,老师又耐心地讲解了要领,给我示范了几遍。我再次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像微笑那样,嘴唇中间留出细小的缝隙,对准笛孔,轻轻吐气,终于有了断断续续的“呜呜”声。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经过一节课的练习,我已经能够吹出持续不断的'笛声了,真是太高兴了!
从此,每天放学一回到家,我就翻开曲谱,拿起笛子,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开始,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新学的曲子。爸爸见我这么有兴趣,又给我买了笛曲的光盘,没事的时候就放出来学习欣赏。因为练得多,所以我学习笛子进度很快,第二个学期就升入了高级班,开始学习吹奏好几页的曲子。每当练好一首曲子,我就会想象心中的画面,这督促我更加努力地练习。
暑假,我回到乡下奶奶家。傍晚,我带上笛子,笛子上面挂着我专门买的挂饰,登上了老家小楼的顶层。那天的夕阳特别美,面对着天边绚烂的红霞,我吹起了练得最熟的曲子——《小放牛》,那笛声随风飘散,传得很远很远,和乡间如画的风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我陶醉了!
初中的作文 篇2
记忆就像一杯酒,让人沉醉于其中的香醇;记忆就像一面明镜,照出了心中的喜怒哀惧;记忆就像一本书,记录着你的点点滴滴。
夕阳西斜,几缕流云稀稀散散的铺在空中,被夕阳染成了红紫色,绚丽多彩。傍晚的太阳,并不刺眼,红扑扑的脸蛋儿挂在空中,可能见人害羞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世间万物的规律亦是如此。抬头望着夕阳,勾起了我曾经的记忆……
那时,我刚进入中学。天空那么明朗,草地那么碧绿,就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摸上去毛绒绒的,让人心情也好了大半。河边上,婆娑的柳枝迎风飞舞。小河很清,清得可以看见里面的游鱼,在日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小河很绿,河水映衬着路旁的杨柳,微风拂过,宛如一条银蛇在水中蜿蜒前行。
我沿着小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目的,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风景。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一条街道。
这条街与别处不同,它好像比其他街道更古老、更和谐、更充满生机。
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其中必有什么故事。这里的房屋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古老的房屋下,小孩儿嬉嬉闹闹,走在街道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街坊邻居间,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有的只是那和谐友爱的氛围。继续往里走,我看到了一个小孩儿正扶着一位盲人爷爷过马路。
我这人是路痴,是的,我迷路了。我问了一位店铺女老板,她微笑着,耐心地为我指明道路,我道了谢,便继续往前走。在那之后,我时常来这条街,每当我遇到困难,停滞向前时,这条街,便是我最好的倾诉者。来时沮丧,走时欢脱,它带给我的,总是惬意。后来,由于学习,我搬家了,再没去过那条街。可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那个我向往的地方,充满芬芳。
柳暗之处终有花明,每每遇到困难,我便会想起那条街。
天黑了,晚风吹拂着脸庞,黄昏过后,夜晚如此寒冷,想到那条街道,我心中的忧郁也随着晚风消散了……
初中的作文 篇3
大约是在去年八月份,在中央10台"上演"了一幕骇人"观"闻的场面。一位年近60的老父亲为阻止16岁的儿子去网吧而下跪求儿子不要沉迷于网络……。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为之震撼,这震撼中包含着太多太多对父亲的同情,无奈与不解,对儿子的惋惜,通信,也正因为如此复杂的感情交织,使这件事刻骨铭心,难忘怀……
故事曲曲折折的过程与血淋淋的事实我已记不大清了,唯一定格在脑海里的是这位父亲的跪姿:在儿子疯狂打游戏的房间里,这位父亲下跪的姿势绝望而刺眼!是的,为了儿子的`事他们操碎了心,而他,除了下跪,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唤醒儿子的良知,使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破镜重圆"…………
谈到这,再和大家讨论网络的危害的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传奇"在我们国家绝对是特例中的特例。但当教育家,心理学家声称甚至可以说是批判这位父亲缺乏正确理论引导,教育方式不科学时,我们是否也应站在他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男儿膝下有黄金。如果是在自己长辈的葬礼上施此礼节也就罢了,对自己的儿子作出这一行为,需要拉下多大的面子,作多少思想斗争呢?又有几人知道他的苦衷呢?想必他也是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后才出此"下策"的,他的无奈与苦衷为什么大家看不到呢?那些教育家,心理学家更适合做批判家吧,他们总是对某人的具体行为进行理论上的批判,从不挖掘行为背后的真相。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不为人父母不知育儿苦呀!若只是物质上的给予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精神上的引导,教育。为什么有些人不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呢?
随着阅历的增多,我们会经理越来越多,人生的五味我们也会品味,那些存留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是我们永远难以割舍的!忘不了剧中父亲那一跪与这一行为背后的实质---对子女的爱与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
【初中的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写景作文-初中写景作文04-05
初中作文07-20
初中的作文03-26
初中作文【经典】03-27
初中的作文03-28
初中的作文03-30
初中的作文04-01
初中的作文05-24
初中的作文05-25
初中的作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