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4-07-15 11:42: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水浒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1

  前几周,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里面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一百零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宋江,他原是郓城县押司,后来他投靠了梁山泊。在当时战乱不断的时候,有人能组起一支队伍就不容易,看一下三本大名著中的三位主人公刘

  备、宋江、唐僧,他们三个不都是平凡的人吗?水浒传中,我最狠得就是高俅,高俅在把宋江等人招安后,就带他们打辽国以及方腊、田虎、王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就被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我觉得最能打醉拳的非武

  松莫属,因为他在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让他名声远扬,而且也让人知道他的醉拳有多厉害。

  最有智慧的就是吴用了,足智多谋的他,宋江就是靠他打的`胜仗。再说一下黑旋风李逵,有事李逵是讲义气也讲道理,可是有时他也不讲道理,就比如他去赌钱,钱都赌光了,他就抢别人的钱回去交差,这时的他就是不

  讲道理的。

  水浒传让我感受到当时的农民的生活的是怎样。

水浒传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两大名著,一本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还有一本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水浒传》是一本非常难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定下心去读,才会读懂书中的内容。

  《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反抗压迫、聚啸山林,其中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为人民打抱不平的故事。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感触:在这本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谦恭仁义的宋江,粗中有细的.鲁达,勇猛率性的武松,鲁莽胆大的李逵等众英雄人物形象。这一百零八好汉不管自己的生死,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们为人民打抱不平,他们是人人爱戴的英雄,不是人人憎恶的强盗。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那一百零八好汉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大英雄,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发现他们,如公交车上,给行动不便的人让座;在大街上看到老年人摔倒,愿意伸手扶一把的人等等,他们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可他们在被帮助人的眼里,就是一个个大英雄。

  去年冬天,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看到一家人正在找一个5岁的女孩芳芳,他们一边哭一边喊着“芳芳,芳芳,你在哪儿啊?”这时一位男子抱着一位小女孩向他们走来,你们在找她吗?那个男子问道,“嗯,是的”芳芳家人兴奋地回答,只听那位男子说道:“以后把孩子看好,不要把孩子再次丢了。”说完,他便走了,这时芳芳的妈妈从包里拿出500元递给他,那位男子说什么也不要,转身就走了。望着他那被拉长的背影,我在心里念道:这就是生活中的大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3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更是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给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在冈下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连躲过两次。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急忙跳开。老虎向武松扑过来,武松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又举起哨棒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书中还有好多精彩的故事和感人的场面等着大家去读,去感受,大家同我一起去慢慢欣赏吧!

水浒传读后感4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著是《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今天我就来谈谈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通过书中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起义”的主题。小说环环相扣,使我兴趣油然而生。

  书中那一百零八将.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花和尚鲁智深“。

  “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例如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杨志,夺了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被捉,和戴宗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等。

  “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的人,但他粗中有细,豁达明朗,他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书中有“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都是鲁智深的故事。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水浒传,读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武松非常喜欢酗酒,酗酒之后,上了景阳山的时候,尽然空手把猛虎给杀死了,为了大家除了一个隐患,因为这条猛虎,许多人都归了天,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现在人们都很感激武松。

  当武松得知是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自己哥哥的时候,又得知是王婆在中间撮合,就把三人的首级都贡在了哥哥的墓前。武松杀了人之后,就去县衙自首。知县勘问了众人,的确有此事,年武松是条汉子,有心开脱他,便叫文更将判词改的轻了,府尹也怜惜武松是条汉子,于是上下通告,就判武松背账四十。

  当越过了山岭之后,看到一个酒店窗前坐着一个妇人,问她要了分菜,不一会儿,上了一笼馒头,武松问,妇人里面是什么肉,妇人说是牛肉,武松早已得知是人肉,就把孙二娘剐了。

  通过读完水浒传,我才知道武松是一个做事冲突,聪明,能遇事解决的汉子,这让我非常的敬佩他。

水浒传读后感5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故事古今文明、脍炙人口,其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更是各具特色,其中林冲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林冲,东京80万禁军教头,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级,人称“豹子头”,因被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途中差点被烧死,于是扭转上梁山。

  林冲是一个极能忍让的人。高太尉为得到林冲的妻子,叫林冲提宝刀前来白虎堂相见,林冲来时,高太尉却说:“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中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就这样,高太尉成功的陷害了林冲,在审判时,林冲只是说明原因,并无反驳,审判之人明之此事为高太尉之计,却无能为力,只得将林冲刺配沧州,这是“忍”。发配途中,来到柴进庄上,正巧遇上柴进的师傅——洪教头。洪教头从进门开始就对林冲不理不睬,林冲躬身施礼,洪教头也不还礼,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面对洪教头的无理,林冲没有露出一个不满的眼神,论官职,林冲远远大过洪教头,但林冲并未与洪教头相争,这是“让”。

  林冲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他从不用武力欺负弱小,甚至对于谋害他的官差也三番五次的饶恕,还将剩下的盘缠相赠,甚至在梁山落草要交投名状时,因为路过的都是贫苦百姓而苦等三天,差点失去了自己的最后一条生存之路。

  林冲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梁山伯刀杀王伦后,晁盖等人一致要将其定为山寨头领,他却毅然将寨主的宝座让给领导能力更出众的晁盖,是一位毫不小肚鸡肠的大丈夫。

  虽然他有这么多优点,但他身上也不乏有缺点的存在。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面对高衙内对自己妻子的调戏,林冲打了他一拳,但在知道他是太尉高俅的'公子后,却因害怕得罪上司而委曲求全。且在面对高俅兵败梁山,可以击杀仇人的,愤然出手却被宋江喝止时,他只是唉声叹气、郁闷吐血,就连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气都没有,以至于错过了报仇的最佳时机。

  林冲个人素质好、能力颇强、不好名利、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为组织出力,是个优秀的人,但是做事犹豫不决的性格缺陷和逆来顺受的人物特点,使得他在厚黑遍地的宋朝终身不得志,也正是这样的缺陷让他的人物形象更丰满。

  与此同时,林冲也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优柔寡断,该果断的时候绝不犹豫,并且一度的忍耐也绝非好事,时机到了就应该做出反抗,否则将一事无成。

水浒传读后感6

  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最后的结果都不怎么理想,但位列梁山座次第十名的小旋风柴进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但一生过得非常滋润,而且最后也得到善终。对于曾经坐梁山镇后军寨第一把交椅、三打大名府的梁山好汉柴进,宋廷好像格外给予关切,不但不追求,甚至还有些姑息的意思。

  实际上,北宋政权对于柴氏是十分敬重的,这一点直接延续到南宋时期。关于对柴氏的恩待,是宋太祖赵匡胤留下来的遗训。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掌握了军队的绝对统治权,逼迫年少的周恭帝柴宗训禅让,兵不血刃完成了王朝的更迭,死者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及其家人。但对于韩通,赵匡胤不但非常痛惜,还因此对杀了韩通的王彦升意见颇大,一直都没有让王彦升当节度使。这也可以看得出赵匡胤的`政治理念所在,他并不想对后周政权动手。即使是禅位了的柴宗训,也被封为郑王。开宝六年,柴宗训英年早逝,年仅20岁,谥号仍为恭皇帝。

  自此之后,赵匡胤就立了规则,不允许以后的赵氏皇帝对柴氏动手。“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而宋朝的皇帝也都自觉遵守这点规则,因此才有了后代柴氏家族的兴旺。

  众所周知,柴进就是以一个富二代加官二代的形象出场的,他虽然不是什么朝廷重臣,但地位却十分崇高,而且很多时候他也不受宋朝官吏的约束,颇有皇族气范。平定方腊之后,柴进为武节将军、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最后他因为当过方腊驸马,担心被贪官进谗,就辞官回乡,得终天年。

  讲到这厢,读者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依靠谋反上位的赵匡胤,怎么会真的对柴氏格外恩待呢?事实上,赵匡胤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不把事情做绝的道理。赵匡胤虽然依靠兵权登基,但他深知朝野中很多势力仍然心念柴氏恩德,与其斗得你死我活让辽军乘虚而入,还不如与柴氏和谐共存同享富贵,一起构筑一个强盛的王朝。事实上,大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不失为中国封建史上的闻名朝代,而这一点,与宋朝的治国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水浒传读后感7

  自从我读完《格萨尔王的故事》之后,我颇有感想。

  文章中主人公格萨尔王——觉如按照天神的指示和母亲离开岭地,来到一个名叫玉隆的旷野荒郊,这里强盗出没,拦路抢劫,过往商人,多有不测。他们来到这里后,觉如帮商人们消灭了危害牲畜的地鼠恶魔,杀死强盗,帮商人们夺回财物,把玉隆建设成为一块宝地。

  后来,岭地由于大雪,人畜都危在旦夕。岭地人民决定移居玉隆。觉如接待了他们,把自己的宫殿、领地都无偿分配给了岭地百姓,从此,岭地人民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中的觉如让我非常敬佩。他英勇无畏,面对一处强盗出没的荒地,并没有退缩,而是去勇敢地面对,最终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聪明的头脑,把玉隆建设得繁荣兴旺,使所有人都爱戴他。

  他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心地善良。在分配领土的时候,他毫不吝啬,把自己的宫殿送给岭地众生,自己和母亲仍然住在那个小帐篷里。他大公无私的精神使我感动。

  文章中还有更精彩、更让我感动的地方——

  文中嘉察对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觉如的唱词中提到了“黄嘴野牛的犄角,碰上谁也要抵坏他的身体,却从来没有抵自己的牛犊。红色母虎的锋利牙齿,碰上谁也要把他吃掉,却不会咬噬亲生的'幼虎。”唱词中的“野牛”、“母虎”都是凶恶残暴的食肉动物,却还知道保护自己的“亲人”,说明就算再狠毒的人也是拥有感情的人,为什么人类不能互相爱护,而要相互欺骗、伤害?

  我喜欢这样的文章,读着读着就能悟出道理来!

水浒传读后感8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学上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水浒传》里讲了很多故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八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水浒传》以其酷爱自由、富于反抗斗争的民主思想和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十分的喜爱。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里面主要讲了北宋未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故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是吴用,浪里白条张顺等众多梁山好汉。今天又重温了一遍《水浒传》,印象最深地依旧是《真假李逵》。

  这个故事讲得是李逵下山去接自己年老的母亲上山时,碰上了一个冒充自己,叫作李鬼的人。被揭穿真面孔之后,李鬼十分后悔地对李逵道了歉,并且保正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可到了后来,李逵上街讨饭时,偷听见了李鬼和一群混混要谋杀自己的事情,他一些气之下,把李鬼给当众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随意冒充人,遇到能力比自己高的人一定要谦虚,不能吹嘘自己,不然会出大笑话来的。听着好像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犯这个毛病,但仔细一想,那还是有的,比如说我自己。

  有一次,我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培训班。一到那里,看见几乎都是比我小的孩子,我不由得扬扬得意起来,随即拉拢了几个小朋友发表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我讲得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兴奋,但在高潮之时被一个人给打断了,那个人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本是件好事,但我当时气志高涨,不由分说得就与他辩解起来,中间还不断强调自己一定是对的,但后来他拿出了一本书,翻到对应的页数让我看,我这才停住了,羞红了脸。

  每一本书都会或多或少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所以我们看书时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马观花。四大名著告诉我们的道理更多,所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多读,多看,旧书不厌百回读就是这个道理。

水浒传读后感9

  《水浒传》是由施耐庵写成的。

  文里有一百单八将,天星共三十六人,地煞星共七十二人。文里最不动脑的就是:(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最冤的'是:误入白虎堂的(豹子头)林冲,醉酒写反诗的宋江……这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我们都熟知(打虎英雄)武松。

  他还有许多英勇的事迹,如斗杀西门庆为报仇;在快活林醉在蒋门神等。还有“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领头。后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后雪夜上梁山!一百单八将好汉是多么英勇啊!

  他(她)们在旗上刺着“替天行道”这四个大字,让我深有感触!

水浒传读后感10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年间,是一部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史诗。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宋江原是郓城县的一个押司,素以忠义而著名,因此梁山好汉举荐宋江为首领。而在宋江助宋王朝后,高俅等奸臣觉得榨干了宋江的.价值后,便露出了獠牙——派使者毒死宋江。宋江虽知这酒是毒酒但是他还是喝了。所以,可以说忠义造就了宋江,也毁了宋江。

  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遭受高太尉父子陷害,被流放沧州。路过野猪林,差人董超、薛霸还欲谋害林冲,多亏鲁智深相助,林冲才得脱险。

  《水浒传》的故事告诉我们封建专制是腐朽的,只有民主才能给人民带来光明。

水浒传读后感11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在书中描写了一副副壮观的战争,一个个尽忠的好汉,一对对生死不离的`兄弟。书中写了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因奸臣陷害,被逼上梁山。他们上梁山后,竖起来“替天行道”的大旗。他们志存高远,劫富济贫,把四周奸臣、贼子全部杀掉,所得财物一半运往梁山,一半分给百姓。有时还会因为弟兄情谊去铤而走险。

  在梁山面对千千万万官兵来“绞杀”,梁山好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退了来犯者不计其数次进攻。后来朝廷三次招安,一百零八为好汉归顺朝廷,他们归顺后,按照朝廷旨意收复几大义军,此时哀魂遍野,人们妻离子散,很多人都投奔梁山好汉。但好景不长,一百零八位好好在收复方腊时只剩二十几人回朝。后来宋江卢俊义等被奸臣用药酒毒死,吴用、华荣自尽。现全在忠义堂被后人敬仰。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好书,我们更要学习书中一百零八将中的勇敢和坚强,在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最终会胜利!

  去读一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烽火四起的战场,都无不令我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水浒传读后感12

  每当我拿起《水浒传》这本书,我心里就有一种对梁山英雄的敬佩,但同时,我也对当时一些狡猾的人很难发泄愤怒。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梁山108位英雄的`故事。首先,由赵盖和宋江领导,梁山英雄为人民杀害人民,甚至与朝廷的腐败官员作斗争。后来,他帮助朝廷征服了南方的方腊。虽然成功了,但只有27个英雄。最后,由于朝鲜奸臣的迫害,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凌、吴用等死亡,梁山英雄的故事结束了。

  “强迫梁山”是一句民间谚语,但这四个字描绘了108个梁山英雄的无助。在许多梁山英雄中,有囚犯、学者,甚至一些官员。当他们不去梁山时,他们的性格、文化和财富都是不同的,但有一件事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被迫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阎婆惜,宋江首先做出了让步,不希望她列出各种条件,以至于宋江无法接受,只好杀了她。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分数更多。为了和西门庆在一起,潘金莲在吴大郎被打成重伤后依然没有放过他,有砷放入药中毒死了吴大郎。知道哥哥被杀后,宋武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杀了潘金莲后,他在狮子桥上杀了西门庆,最后不得不去梁山...大部分梁山英雄都是这样,走投无路后上了梁山。虽然梁山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这个故事仍然让人感到英雄的骄傲、勇气和无助。他们敢于反抗,足以让人们记住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太苛刻,以至于被别人“反抗”,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反抗”不公平。

水浒传读后感1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我从中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的疏财仗义;也不必说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都是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性格,就很令人痴迷,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

  虽然他的缺点比优点多,但是他的优点更能体现他的“美”。有人说他像一只大黑熊,但有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雄气概。

  我想着,假如他来到我们身边,相信没有几个人有他那样的气魄,虽然他是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文盲,但是他有常人不及的孝顺。李逵从小就很顽皮,有一次,他把“地头蛇”给惹生气了,他的'母亲为了救他,替他挡了二十多棍。

  自从这件事之后,李逵就立志一定要比他们更要强,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唉!即使如此遭遇的李逵,也还是会用真诚的心和朋友建立友情。

  自从我读了《水浒传》,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不要任性。

水浒传读后感14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今年暑假,也播出了《新水浒传》,暑假里,我也看了《水浒传》。《水浒传》主要讲了以宋江为首的 08人,在梁山结义,等待朝廷招安,后又为朝廷效力的整个过程。虽然好多故事我还无法理解,可是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让我喜欢上了。

  水浒传中,我最喜欢像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一类的人,他们力大无穷,武功高强。我最喜欢的章节是 08人结义的那一章,那一张 08人来了个大集合真是够爽的。我觉得这水浒传里一首一首的诗写得很生动,把人物外貌、场景都描写的很透彻了。只要一看这短诗,就似乎看到了当时的'场景。读了水浒传让我觉得贪官、腐败把宋朝给毁灭了,像蔡太师还有昏庸无能宋徽宗,他们就是贪官。我觉得像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才是正确的,抗击腐败打击贪官。水浒传一书讲的就是两个字,一个“忠”,一个“义”,梁山泊上的好汉都效忠于宋江,都愿意为宋江两肋插刀的。读了水浒传,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社会,现在也有许多贪官,接受贿赂。这种可耻的行为是人人都不喜欢的,这不就像高俅、蔡太师他们这一类人吗?水浒传里也有一些陷害的案子,像林冲本来是去和高太尉比刀法的,但却被陷害要谋杀太尉,被发配到了别的地方;水浒传里的人物都是热情豪迈的,对人对事都很慷慨激昂,而我们现在的社会都冷漠化了。虽然做好事会被人误会,可是如果碰到有人需要帮助,我想我一定会帮助别人,做好事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做的。看了水浒传,给我了很多启发,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好书就像好老师,带领我成长,我喜欢看书。

水浒传读后感15

  读《水浒》,不可避免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曾这样写道:“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文中的“操”,正是诗有“建安风骨”之誉的曹操。有人说他是枭雄,也有人说他是英雄,而我以为,曹操虽不见得是个完人,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应该算是英雄。同样,施耐庵笔下的李逵、武松、鲁智深、吴用等,也都是性格鲜明、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尽管他们也都不是完人,尽管他们有的鲁莽冲动,有的文化不高,有的武艺稍弱,但他们依然个个勇往直前,在一次次济困扶贫的义举中,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纯朴可爱的个性,尽管梁山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在人们的眼里,他们也未尝不是英雄。

  只不过,正像苏轼“世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梁山起义的时代虽早已成为历史,却依然有人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在他们意气风发的'时候赞一声“英雄”,在他们被招安散伙的时候叹一声“可惜”;当他们为百姓对抗朝廷时他们是英雄,当他们投靠朝廷封妻荫子时是狗熊。这世界果然还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是,我觉得不然。

  按我以前的理解,英雄,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因此,无畏赴铡刀的刘胡兰是英雄,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英雄;因此,为中国铁路事业奔波忙碌的詹天佑是英雄,为中国石油事业呕心沥血的李四光是英雄。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怎能不是英雄!但是,世上有名有姓的英雄固然极多,但是默默无闻的平常人中就没有英雄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没有史家为他们作传,没有小说家为他们留名,但是,他们可能以自己的善良为人伸出双手,以自己的坚韧承受生活的不公乃至苦难,以自己的乐观扛起人生的重担……凡此种种,他们的人生也许谈不上什么成功与失败,但,他们同样是英雄,不是吗?

  再者,有人说,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仿佛又回到了原始社会弱肉强食的时代。是的,竞争使人类进步,社会进步。就如梁山起义,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振臂一呼,骤然集合起千军万马,而是由智取生辰纲开始,由几个人组成了第一批上山的队伍,缓慢发展起来的;而这个发展,又是在与官兵的不断斗争中完成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现在这个时代,人的成功与失败不是一下子就能下论断的,但在这成败论人的时代,要想自己为社会接受,活出自己的价值,就不能害怕竞争,就应该不惜积极地面对竞争,执著地去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你也同样是自己的英雄。

  故而,我认为,英雄不应该只有“成败”这一标准,但凡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正直与善良,活出自我,活出人生价值的,都应该是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07-31

水浒传读后感07-27

水浒传的读后感02-05

【精】水浒传读后感08-11

【荐】水浒传读后感08-25

【推荐】水浒传读后感08-14

水浒传读后感【精】08-13

水浒传读后感【热】08-14

水浒传读后感【推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