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扎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扎染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2.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3.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4.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5.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6.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7.活动延伸,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扎染教案2
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小百科: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典型经验: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玩具准备: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游戏玩法: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
(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
(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
(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指导建议: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活动反思: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相对其他课来说准备的工具材料稍多,课前准备,调色盘(装颜料用)、湿巾、剪刀、绳子。小扎染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自主观察,各种漂亮的小扎染图案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自主尝试之后总结出制作方法,学生看到我演示后,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小扎染的制作方法。整节课教师讲解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摸索尝试。课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就是之前我们准备的那些湿巾,它不像棉料那么吸水,整个作品染出来虽然漂亮,但是作品比较湿,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认为在美术课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都不可缺少。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扎染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七、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扎染教案5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弹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细铜丝等。
2.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块。(圆形、四角花、斜线花纹、曲线花纹)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导入。(手绢)
2.出示四块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这是什么?
与普通的手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喜欢那一块手绢?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样的曲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斜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四角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4.出示图稿和作品,启发幼儿产生设计和扎染手绢的欲望。
(1).出示图稿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绢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纹?
怎样才能出现这些花纹呢?(在不同的地方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比较异同。
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绢,看看和设计的一样吗?如何进行修改?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扎染一块漂亮的手绢。
6.放轻音乐,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已具备扎染的技能设计的,在开始部分,我有目的选择了四块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绢引导幼儿欣赏,启发孩子过渡到自己设计图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个别孩子起初在设计图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显现出茫然,但通过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变化,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扎染活动的无限魅力。
小百科:手绢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现正逐步被纸巾替代。另外,手绢是部分剧种所用的道具,用双手舞动或转动以增加戏的效果,如二人转等。
扎染教案6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活动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一样,而且还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术课上还有很多动手试一试的机会,我觉得今后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难易层次,最主要是要把细节的要求提清楚,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
扎染教案7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 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 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 将纸撮起
2. 用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二)折扎
1. 将纸折起
2. 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 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 思
2. 选材
3. 剪贴
五.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小结
扎染教案8
知识引入: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一、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扎染教案9
教学重点:
能灵活的掌握并运用“扎”和“染”的关系来制作出美丽的扎染饰品。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扎染的奇妙效果,了解扎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
教学准备:
白布、颜料、绳、水粉笔、范作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件衣服好看吗?哪里好看?颜色和花纹可是老师自已设计并制作的,棒不棒?想不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其实老师就是运用了咱们民间的一种印花技艺叫“扎染”,虽然它不光只属于贵州,但也算得上咱们贵州民间的一种印花特色。今天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小扎染”。
2、揭示课题:民间印花技艺——“小扎染”。并领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老师在咱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用扎染装饰的饰品吧!
1、展示:有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有用扎染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如:衣服、围巾、桌布、烛台等学生集中欣赏。并提问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跟老师衣服上的颜色和花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老师提问:小朋友们欣赏完了这么多扎染小饰品是不是感觉咱们的民间艺术是那样的伟大和奇妙。
3、老师提问:想不想江西版美术教案http://anxue.c知道这么多美丽奇妙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先别急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扎染的小儿歌,聪明的小朋友就会知道美丽的图案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
三、儿歌欣赏:
老师领导学生学习儿歌并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四、探究新知:
儿歌里说“不用涂不用画、奇妙的花纹出来了”到底奇纱的花纹怎样形成的呢?咱们小组自已观察!
提问:1、扎布的绳是活结还是死结,绳容不容易打开?
2、绳扎得紧不紧?
3、折开后你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地方没有?
观察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答,如:花纹是怎样形成的?颜色是怎样染的?是先扎布还是先染颜色?先扎布有什么作用?被绳扎到的地方有没有被染上颜色?等等
五、探究创作:
经过了咱们自已的观察,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自已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来试着做一次小扎染!看看能不能也做出美丽的图案出来!
做完后,抽小朋友自已说说小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同时引导小朋友发现作品中不足的地方,并怎样解决。
六、教师演示:
看见你们做了这么多的扎染小样品,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做一做,小朋友们注意看看老师的方法和步骤。
演示完后,激励学生还想不想再做一次?
七:拓展延伸:
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次制作的机会,你会有什么奇特的想法没有?如:在折布上、染颜色上!有没有更加奇特的想法!
抽一到两位学生展示自已的奇特想法!
八、作 业:
1、小朋友们开动自已的聪明的小脑袋,创造出更多奇特的花纹出来!
2、老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九:作业展评:
1、展示:将学生的作业集中展示在台上挂好!
2、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3、如果这幅作品送给你,你会怎么利用它?
十:总 结:
扎染也算是我们贵州民族的一颗璀璨之星,为了使它更加发扬光大,咱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努力创新并合理运用,让扎染艺术把我们的世界染得更加多姿多彩。
扎染教案10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扎染图案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课题
1、(教师身穿扎染图案的衣裙步入教室 ),今天教师的打扮美不美?(学生回答:美 )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3、教师讲解: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结系、捆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板书课题:扎染图案。
二、 新授扎染的方法和步骤
1、 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2、 染色: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4、 学生欣赏范作1、2、3,并说出这些扎染图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来的 (学生回答)
小结:
1、将白布交替正、反折叠,然后用线绳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边疆花纹,如图1
2、将白布对白、再对折,以折点为顶点,在其下部用线绳绕绑缚,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状方形或菱形花纹如图2
3、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折扇样再扎,染色后产生扇形般的放射图案如图3。
三、学生作业
扎染教案11
“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
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课前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
【扎染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06-18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2-01
大班教案橡皮泥教案07-11
《推敲》教案08-21
舞蹈的教案10-24
中班教案【精选】02-21
《登高》教案02-24
跳绳的教案07-15
函数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