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15 07:13:23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的主题展开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幼儿从中认识雪的特性,并尝试以"雪"为主题的词,曲,歌舞及打击乐等形式的音乐创编活动。

  2、引导幼儿体会如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雪"的形象与内容。并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极其在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重点体会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及强弱规律)

  3、培养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和即兴创编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幼儿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活动场地的布置(冬天的雪景绘画,装饰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后挂有一只布袋,内有打击乐器一件)头饰,纱巾若干。

  2、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套(磁盘)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话筒。其中软件的内容主要包括:<<雪孩子>>的VCD一张,"智慧老人"的录音一段,编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共三段;"雪花"的动画设计一段,节奏型设计,打击乐的节奏谱设计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如: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基本部分:

  1、带幼儿进入活动区,请幼儿观看动画片<<雪孩子>>(利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播放VCD)并提问:

  ①雪孩子是什么做成的?

  ②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③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引申:"你们想不想知道雪孩子去哪里了"?请智慧老人告诉大家(利用电脑设计的程序,放"智慧老人"的录音)。

  2、引导幼儿创编<<雪孩子>>的歌词,并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内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词。(利用电脑将幼儿创编的歌词打在大屏幕上,有不认识的字,可教幼儿重点认读)

  3、,引导幼儿为歌词选择合适的曲调,并填词演唱

  ①播放三段节拍,速度,风格不同的曲调,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谈谈对各段音乐的感受。(如:欢快的,忧伤的,雄壮的,抒情的………。)

  ②启发幼儿讨论:给<<雪孩子>>的歌词配曲,哪一段最合适?(幼儿可以分别尝试将歌词填入三段乐曲中并比较)

  ③结合歌词与音乐形象的特点,重点向幼儿介绍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可让幼儿试着用自己的身体来打三拍子,如:跺脚捻指拍手拍腿拍脸拍肩及用嘴巴发出各种声音,提示幼儿在打拍子时应将第一拍重击,并与其他两拍区分开)

  ④幼儿看节奏谱打各种三拍子的节奏型。(利用电脑将节奏型依次,分别打在屏幕上)播放三拍子的曲调,引导幼儿试着填词演唱。(可请幼儿单独演唱,并用话筒录音之后,放给大家听,鼓励幼儿大胆演唱,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

  4、欣赏乐曲<<小雪花>>,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利用电脑播放<<小雪花>>的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设计的"小雪花"的动画背景,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①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去表现雪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自由自在的姿态。(鼓励大胆,新颖的创意和表演)

  ②帮助幼儿分析音乐。(重点提示幼儿在音乐的休止部分可作静止的动作或造型;三拍子的'音乐特点:抒情,动作应轻柔……。。)

  ③播放音乐及动画背景,并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头饰,纱巾等,幼儿自由即兴创编表演。

  5、指导幼儿为舞曲<<小雪花>>编配打击乐并表演。

  ①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乐器自由结组。(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组讨论设计的方案。

  ②请各组幼儿分别表演,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③组织幼儿评议,并选出最佳方案。(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

  ④幼儿按乐器分组,看节奏谱为<<小雪花>>的音乐配打击乐并表演。(用录音机录下来,播放给幼儿听,鼓励幼儿表演,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同时结合其中的不足提出改正建议)

  结束部分:

  1、小结: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引出:

  ①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教育幼儿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②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活动的延伸,教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雪孩子"吧!(放<<堆雪人>>的音乐——三拍子)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堆雪人,(若条件允许可在幼儿堆雪人游戏时,连续播放<<堆雪人>>的歌曲,使幼儿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游戏,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首歌)

  设计说明:

  此主题活动,除设计成音乐活动外,还可结合其他的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和补充。组织活动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与掌握的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课时来完成。(如:结合语言,识字活动可引导幼儿创编"小雪花"的故事;认识有关"雪"的文字,用"雪"字组词,造句等等,还可以教给幼儿有关"雪"的英文单词和简单对话……。。,结合常识活动,讲解"雪"的形成,用途及"雪"的种类和趣闻等;结合美术活动,—可指导幼儿画雪景,剪雪花,染纸,制作雪花头饰等等。结合音乐欣赏,还可给孩子介绍中外有关雪的名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雪橇>>>等等。)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2

  《咿呀咿呀哟》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辨识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

  2、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猫、小狗、青蛙、小鸭子)、音响、音乐《咿呀咿呀哟》、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跟着JoJo老师一起去农场玩游戏吧,出发。

  二、感知音乐

  音乐一:

  师:“听一听,农场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好听的声音跟我们打招呼的呢?

  音乐二:

  师:“小动物在用什么好听的话和你打招呼?”

  幼: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和小动物打打招呼吧。”

  师:我们可以用咿呀咿呀哟的声音跟小动物们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哟.....

  师: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跟着音乐跟小动物们打声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音乐三:出示小猫、小狗、小青蛙、小鸭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打招呼。

  音乐四:动物声音打招呼

  音乐五:孩子声音打招呼

  三、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咿呀咿呀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头、肩膀、膝盖、小屁股、脚来做游戏。

  幼:用我们的肩膀跟着咿呀咿呀哟打声招呼吧!

  音乐六:完整表现音乐。“让我们一起跟小动物问个好吧。”

  四、结束环节:

  音乐七:互动游戏,“我们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哟》打个招呼,问个好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下大雨、下小雨,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丝”人手一份,节奏图,钢琴。

  2、已学过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过程:

  1、出示雨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小雨点,发现小雨点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你们觉得大雨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今天一起来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请你拿出来)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听,在下什么样的雨?(另一教师弹高音区音乐:轻快、跳跃)请你们觉得小雨是怎么下的?(轻轻的、有点跳的感觉)请你跟着琴声来下小雨。(师再次弹轻风,师生共同轻轻抖动雨丝。)你们觉得怎么样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表示小雨(幼儿讨论)教师采用一种合理的动作一起练习(比如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师:听,又下起了什么雨?(师弹低音区音乐:沉重、连贯。)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用你们的雨和动作来表示下大雨。(再次弹,师生动作)

  师:嘘!雨停啦,(师生停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雨是会变大变小的,让我们来跟着琴声来变化着下雨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雨丝。)

  3、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区别大雨、小雨的变化

  (1)师:雨停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听一段音乐吧(弹奏《大雨小雨》)

  (2)引导幼儿尝试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和语言节奏表现雨的变化。

  A)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小雨。

  ⑴ 师:我们都知道小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小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轻)谁会用轻轻的声音来下小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小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小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小雨声音、集体)

  B)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大雨。

  ⑴ 师:那大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大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响)谁会用响亮的声音来下大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大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大雨声音、集体)

  (3)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大雨、小雨。

  ⑴ 师:你们听,大雨、小雨是谁在唱?(配班老师弹《大雨小雨》的音乐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么部分?小雨唱了什么部分?

  ⑵ 我们再来听一听,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再次倾听)小雨唱的歌是怎样的?是跳跳的,还是连连的,细细的还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细细的)大雨呢?(连连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图谱:表示两种不同的声音)

  ⑶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小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是细细的),大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粗粗的),(师生一起清唱)

  ⑷ 分组唱:谁愿意唱大雨的声音呢?谁愿意唱小雨的声音?(教师帮助幼儿分组)!(幼儿分组交换唱2遍)

  4、游戏:大雨小雨

  师:我们玩个大雨小雨的游戏吧。我们小朋友做雨点。当听到下大雨的声音就表示雨点很多,我们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当下小雨的时候雨点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随意的走小碎步。

  5、结束部分。

  师:雨停了外面的阳光出来了,我们到外面去晒一会太阳、吹一会风。(教师带领孩子去室外活动一会儿)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4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重点: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1)动作要象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感知歌曲中优美,富有幻想的意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优美、舒缓的韵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演唱3/4拍歌曲,使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歌曲的特点。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歌曲课件、音乐教学磁带、录音机、自制长鼓、朝鲜族服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听两段不同的音乐(曲一:活泼欢快的二拍子歌曲;曲二:《小白船》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动作。

  二、展开:

  (一)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l、提问幼儿:刚才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音乐是三拍子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三拍的强弱规律。

  2、组织幼儿跟随歌曲音乐练习三拍子节奏。

  (二)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习歌词。

  l、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示范演唱歌曲。

  2、通过提问及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到的小白船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歌里还唱了什么?

  3、幼儿看课件完整欣赏歌曲。要求幼儿记住歌曲中最喜欢或是最优美的歌词。

  4、根据幼儿分别说出的歌词,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三)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小声完整跟唱歌曲。

  2、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并有重点地练习演唱:我们还有那句唱得不够好,还需要再练练?

  4、通过歌曲接龙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歌曲。

  5、为幼儿提供场景和“小船、小兔”等道具,分组演唱,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6、请幼儿集体完整地把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四)通过观察朝鲜族服装和欣赏朝鲜族舞蹈,引导幼儿了解《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1、启发幼儿通过教师身上的朝鲜族服饰,初步认识和了解朝鲜族,知道《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2、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朝鲜族舞蹈。

  三、结束:请幼儿背上“长鼓”,伴随小白船的音乐,与教师一起载歌载舞。

  附: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3/4拍子的朝鲜族民歌。它的.旋律优美、舒缓,整首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词把弯弯的月亮形象地比喻成小白船,在银河里飘呀飘。把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桂花树、小白兔情景化、动态化,仿佛把人们带到一种梦幻、优美的意境中,歌曲的内容生动形象、富有幻想,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首歌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演唱3/4拍子歌曲。难点是启发幼儿感受并演唱出歌曲优美、舒缓的韵味。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幼儿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幼儿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幼儿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初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幼儿“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幼儿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幼儿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6

  设计思路:选材的思考: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随着一场场淅沥沥的春雨,春天也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在散步、运动的时候,总是会跑到我身边来,“老师,你看好多小花都开了呢!”他们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特别关注,在这个时候开展本次活动孩子的兴趣应该是相当浓厚的。基于曾经开展过一次《厨房里的声音》的打击乐活动,孩子们对于乐器与乐曲的匹配演奏也有了初步经验,所以我将此进一步开展起来,尝试用轮奏的.方式表现春天里春雨和种子对话的情境。

  环节的思考:

  第一环节,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第二环节,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第三环节,感受节奏谱,尝试用匹配乐句的乐器轮奏。

  活动目标:

  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质,尝试根据图谱提示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重点:根据节奏谱将歌曲的内容与乐器匹配演奏。

  难点: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乐器、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两个好朋友(环节意图: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里有什么?

  总结:春雨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种子大树发芽了,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2、倾听歌曲:

  提问:有一首我们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里面两个春天的朋友分别是谁?

  重点提问:那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到的两个好朋友吗,他们是谁?

  他们分别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春雨春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他们是春天里的一对要好的朋友。

  二、乐器宝宝爱春天(环节意图: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

  1、过渡:我这里有些乐器宝宝可喜欢春天了,他们也要来唱歌了。

  提问:这两个乐器,听一听,那个乐器像春雨在唱歌,那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请你去拿一个乐器宝宝,来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尝试)

  2、提问:你觉得哪个乐器像春雨的声音,哪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呢?

  小结:原来沙球沙沙沙的正好像春雨下下来的声音,响板的声音就好像种子在说话一样。

  3、重点提问:那么春雨和种子都是怎么说话唱歌的呀?请你用小乐器演奏一下。

  幼儿尝试演奏,教师一一出示节奏谱:

  沙球| ↗ ↗ ↗ | ↗ ↗ ↗ |

  响板| ● ● ● | ● ● ● |

  沙球|我要| ↗ ↗ |

  响板|我要| ↗ ↗ |

  三、春天协奏曲(环节目标:感受节奏谱,尝试用匹配乐句的乐器轮奏。)

  过渡:小乐器都那么爱春天,他们说要为春天演奏一首春天协奏曲。

  1、幼儿分组。

  提问:谁是春雨?谁是种子?

  小结:沙球宝宝是春雨,响板宝宝是种子。春雨和种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1、幼儿第一次尝试:

  重点提问:是不是种子和春雨是一起唱歌的呢?

  小结:原来是春雨先唱,种子再唱,然后春雨和种子一起唱。

  2、第二遍尝试:

  小结:你们唱的都很好听,但是好像种子太着急了,春雨先来了,种子才能喝到水,才能一起长大。

  3、第三次尝试:

  小结:唱歌是要有节奏的,我们要跟着音乐节奏谱的节奏一起来唱。(提示幼儿轻响、有节奏)

  延伸提问:还有谁在春天里也会唱歌的呀?那下次我们一起用乐器来帮它伴奏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较熟练地演唱歌曲。

  2初步能根据歌曲内容学跳舞蹈,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大家一起跳舞的快乐。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边唱边按节拍走进活动室。

  2.问答对唱《在哪里?》,幼儿根据老师唱的内容,用歌声唱出。(半度上升)。

  1234565|321—||

  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找朋友》

  3.新授舞蹈《找朋友》

  (1)听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

  (3)老师边唱边表演两遍,让幼儿掌握舞蹈的顺序。

  老师问:唱到哪一句时要找到朋友?怎样让别人知道你找到朋友了?找到朋友怎么办?(介绍自己)教师根据回答的内容出示图片,边讲解指图片唱一遍。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8

  教学提示:

  学唱歌曲,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根据歌词,懂得勤劳最光荣。学习这首歌时,小朋友可以用手摇铃、节奏棒和沙铃等乐器来为这首歌曲伴奏。

  课堂游戏:

  两只小蜜蜂

  活动目的:

  锻炼小朋友的反应速度。

  活动准备:

  宽敞的教室

  活动过程:

  1。人面对面,两手作兰花指状展开,双臂上下飞舞。

  2。“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飞呀”边唱一边两手在胸前飞舞。

  3。出手锤子剪刀布。

  4。赢了的.小朋友伸手作摔巴掌状,口念“啪啪”;朋友和声“啊啊”不输不赢则同时努嘴作亲嘴状。

  音乐小知识: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约?弗?雷沙特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丰富词汇:理发店、咔嚓、刷子、剪刀、吹风机等。

  2.了解理发师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事先与理发店联系,请理发师为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工具名称及用途。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谈话。

  (1)请幼儿讲讲自己去过的理发店是什么样子。

  (2)向幼儿提出参观的要求:看看理发店有谁,在干什么,理发师用什么工具理发,剪刀剪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理发师理完发后心情怎么样。

  2.参观理发店。

  (1)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的布局、设施。

  (2)请理发师介绍理发的工具。

  (3)指导幼儿观察理发的过程。

  3.参观后的总结谈话。

  4.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理发店。

  活动二:学习歌曲《理发师》

  活动目标

  1.边唱边表演歌曲,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音乐特点及节奏。

  2.会用不同的理发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理发工具、发型图片、书籍、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布置理发店场景,自然引入。

  2.观看课件。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使用什么工具理发?(小结:歌词道白)

  3.引入歌曲教学。

  (1)音乐游戏:可爱的小音符。(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用语言表现歌曲典型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典型节奏。

  (3)完整欣赏歌曲两遍。

  (4)学念歌词。

  (5)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创编动作。(引导启发幼儿根据歌词自己创编动作)

  (7)打击乐演奏歌曲。

  (8)自由欣赏乐曲《塞尔维亚理发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开展理发店的角色游戏。

  2.进行艺术综合活动:我是能干的理发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公共汽车》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曾经播放过的一首歌曲,它富有动感,节奏明快,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于是我选择此内容设计了这个韵律活动。

  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坐公共汽车情景串联而成。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即产生兴趣、创编动作、欣赏视频。其中随音乐大胆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坐公共汽车的乐趣,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为此,我又创设了下雨了和雨停了两个情节,以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编车轮转动、车门开关、乘客上下、雨刷摆动、宝宝哭泣和妈妈安慰宝宝等一系列动作,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动。最后,让幼儿欣赏红果果和绿泡泡的韵律活动视频,将活动推向高潮。

  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能跟随音乐大胆地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坐公共汽车时的感受。

  2.充分发挥想象,尝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

  准备:

  1.“智慧树”之《公共汽车》MP3音乐,一段表现雨声的音乐。

  2.“智慧树”之《公共汽车》视频(可通过百度搜索)。

  3.人们乘公共汽车的图片若干。

  4.幼儿熟悉《公共汽车》的音乐。

  过程:

  一、产生兴趣

  老师:今天老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里讲了什么事情。

  1.观察图一。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公共汽车。

  幼:我看到了小女孩、公共汽车。

  老师:对,是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带小女孩去幼儿园。

  2.观察图二。

  老师:公共汽车到站了,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汽车的门要打开来,让小朋友下车。

  老师:公共汽车到站了,汽车的门就要开开关关,让乘客上上下下。

  3.观察图三。

  老师:小朋友在哪里?他们是怎样的?

  幼:小朋友在公共汽车里。

  幼:他们的手拉着扶杆。

  老师:小朋友在公共汽车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

  二、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坐公共汽车的动作

  1.播放歌曲《公共汽车》,老师幼一起自由做动作。

  老师:有一首歌是专门表现公共汽车的,这首歌里把公共汽车叫做公车。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还可以一边听一边用动作学一学公车是怎么开的,好吗?

  (教老师用眼神鼓励幼儿一边听歌曲一边自由做开公共汽车的动作。)

  2.幼儿创编第一、二、三段音乐的动作。

  (1)讨论公共汽车的轮子是怎么转的,并用动作表现。

  老师:公共汽车开起来了,轮子是怎么转的呢?请你们用动作表现一下,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老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请两到三个幼儿做动作,其他幼儿可跟着学一学。)

  老师(小结):X X X是用转动两只小手来表现公共汽车轮子转动的样子的,XXX还加上了两只小脚的动作,他们的动作都很像公共汽车的轮子在转动。真棒!

  老师:下面我来唱歌,你们一起来做公车轮子转呀转的动作。(教老师边哼唱该段歌曲,边带领幼儿表现车轮转动的情景。)

  (2)创编公共汽车开门关门、乘客上下车的动作。

  老师:有人要上下车时,公共汽车的门就要打开,等客人坐好了,公共汽车的门又关上了。这个动作怎么做呢?请你们想一想、做一做,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老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公共汽车开门关门的动作?(请两到三个幼儿做动作,教老师选取其中几个动作让其他幼儿跟学。)

  老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乘客上下车的动作?(请两到三个幼儿做动作,教老师选取其中几个动作请其他幼儿跟学。)

  老师(小结):xxx是用小手打开和合拢的动作来表现公共汽车开门和关门的动作的,xxx是用站立和蹲下的动作来表现乘客上下车的情景的。(教老师边说边用动作表现。)

  老师:下面我来唱歌,你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车门开开关关、乘客上上下下的情景。

  (3)播放《公共汽车》第一、二、三段音乐,教老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老师:请你们站起来听着音乐来表演。

  3.幼儿创编第四、五、六、七段音乐的动作。

  (1)创编公共汽车雨刮器的动作。

  老师:听!什么声音?(播放雨声音乐)啊!下雨了!车前窗的玻璃上都是雨水,司机叔叔看不清路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用雨刮器。

  老师:好,司机叔叔把雨刮器打开了。小雨刷,刷刷刷,刷刷刷,刷掉了车窗玻璃上面的雨水,司机叔叔又能看清前面的路了。小雨刷是怎么刷的呢?

  老师:呀,大家都想到了左刷一下、右刷一下的.动作。那好,伸出你们的小手,我来唱歌,大家一起用小手当小雨刷,左刷刷、右刷刷,把车窗玻璃刷干净。

  (2)创编表现宝宝哭泣及妈妈安慰宝宝情景的动作。

  老师:公共汽车到了下一站,一个妈妈抱着宝宝上车了。宝宝饿了,哇哇地哭。宝宝哭的动作你们会做吗?

  老师:xxx把小手握起来放在眼前舞动,头还一摇一摆的,表示宝宝在哭。你们同意用这个动作表现吗?

  老师:那好,我来唱歌,你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

  老师:妈妈看到宝宝哭了,怕影响其他客人,赶紧叫宝宝别哭、安静。你们想一想,这个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老师(小结):xxx用摆手的动作表示叫宝宝不要哭,xxx把小手放到嘴巴上做了一个表示安静的动作——“嘘!”究竟用哪个动作更好呢?我来唱这一段歌曲,你们认为哪个动作好,就用哪个动作表演。

  老师:雨停了!我们继续前进吧!公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转呀转,公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跑遍城市。

  (3)播放《公共汽车》第四、五、六、七段歌曲,教老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老师:现在我们把小雨刷刷刷刷、宝宝哭了、妈妈说“安静”这些动作连起来做一遍。

  4.幼儿学习完整的韵律表演。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公共汽车》这首歌里的许多动作,现在我们听音乐来完整地做一做。(完整练习2~3遍。)

  三、完整欣赏歌曲并跟随音乐表现,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1.欣赏《公共汽车》视频,感受歌曲及表演者动作的韵律美。

  老师:红果果、绿泡泡也带着小朋友来开公共汽车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2.幼儿边看视频边进行韵律表演。

  老师:让我们跟着红果果、绿泡泡一起玩玩吧!

  延伸活动:

  1.在角色区提供自制汽车方向盘、小椅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坐公共汽车的游戏活动。

  2.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半成品材料,供幼儿制作或装饰公共汽车用。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

  2、朗诵歌词:

  (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

  (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电脑,各种声音的录音

  3、探索声音所需材料:饮料瓶(有空瓶,有装沙子、黄豆的);筷子(有单根,有成捆的);三角铁棍,水彩笔

  活动流程

  谜语(耳朵)—听音乐—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延伸

  活动过程

  一、 谜语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二、 听音乐

  1、 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

  2、 幼儿回答所听到的'声音

  三、 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

  1、 教师拍手,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请幼儿集体模仿一遍。

  2、 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哪部分能发出声音,并示范

  3、 集体模仿示范的幼儿

  四、 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

  1、 把准备好的东西分组发给幼儿,自由探索

  2、 各组找幼儿示范自己探索的结果

  3、 集体模仿

  4、 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五、 为音乐伴奏

  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

  六、 延伸

  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4

  设计思路: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表现欲望强烈,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音乐的歌唱形式有很多种,有齐唱、两声部的合唱、轮唱等形式。我们班的幼儿演唱形式主要是以齐唱为主,歌唱的形式比较单一。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对其他歌唱形式的理解,结合主题我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歌唱活动,选择歌曲《钟》作为载体,让幼儿认识两声部合唱的歌唱形式。这首歌曲内容简单,便于幼儿理解;旋律与歌词都有重复的地方,便于幼儿掌握,比较适合初次进行两声部合唱的幼儿。

本次活动前幼儿以儿歌的形式学念歌曲的歌词,熟练掌握了歌曲第一段的演唱,并且学习了两声部儿歌的朗诵。在两声部儿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的感受两个声部合作朗诵儿歌,兴趣都非常的高,同时,为本次活动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奠定了基础。内容与要求: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活动重难点: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出示图谱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4、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5、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6、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

  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细听。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幼儿听乐曲。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观看教师随音乐舞蹈一遍。

  师:刚刚老师把小朋友说的东西都编成了一些动作,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来猜一猜,这些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学唱歌曲《歌唱春天》

  师:刚刚我们听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师做的春天的动作,那下面老师来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学会?大家想想以前用过什么方法学唱歌的。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学习使用图谱记忆。

  师:看这张纸的最上面,写这什么字。(题目)

  这张纸从哪开始看呢?(从图一开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听老师唱,尝试用手指图,记忆歌词。

  师:下面听老师唱,请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们就指第一个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们来试一试。

  要边听,边看,边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会可以提问。

  师:听完了,来,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

  把空白格子的数字,报上来!

  师: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没有唱?

  看看这张图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好,没问题了,我来问,第一个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1-11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06-25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荐】06-19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热】06-21

【热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6-24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5篇01-2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5篇)01-2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5篇01-24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5篇)01-26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合集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