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纸浆制作杯子的能力。
2.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浸泡好的'纸浆、一次性塑料杯子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
(一)讨论提问:看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啊?(出示纸浆杯子),我们来仔细看看和我们平时用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个杯子是用纸浆做的,今天啊老师就来教小朋友做纸浆杯子好不好?
(二)演示提问:你们还记得纸浆杯子的制作方法吗?老师来制作,你们来说制作方法好不好?在制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通过幼儿讲解,回忆,让幼儿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操作小朋友操作制作杯子,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欣赏古诗并乐于诵读,感受诗人笔下庐山瀑布的美丽壮观景象。
理解古诗的含义,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瀑布。
课件准备:《瀑布》视频;《望庐山瀑布》古诗视频;《望庐山瀑布》古诗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视频《瀑布》,与幼儿分享观赏瀑布的经历。
你见过瀑布吗?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看了瀑布的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巨大的瀑布从高山上落到潭里,飞溅的水珠既像夏天的`雨,又像一颗颗珍珠,非常漂亮壮观。
播放古诗视频《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古诗里描述的景物。
唐代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之后,写下了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我们来听一听。
认真听听,诗里都写了什么。
播放古诗音频及图片《望庐山瀑布》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香炉”、“紫烟”、“遥看”等词语的意思。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你有听不懂的地方(词语)吗?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香炉”是什么意思?
“紫烟”是什么意思?
“遥看”是什么意思?
2、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小结:“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烟”不是我们平时燃烧的烟,而是云雾,它被阳
光照射着,看起来有点淡淡的紫色;“遥看”就是从远处看。
播放古诗音频及图片《望庐山瀑布》第二遍,引导幼儿理解诗中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里是怎么描述瀑布从高处落下来的样子?
你觉得山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吗?
水流真的是从“九天”落下来的吗?
小结: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千尺”是形容山很高,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这么多。“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这里也是夸张的手法。
播放古诗音频《望庐山瀑布》,鼓励幼儿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并创编动作。
瀑布飞泻,水气蒸腾。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下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
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如遥看)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语言区,提供长衫、古代诗人的帽子,并投放古诗伴奏、插图等,鼓励幼儿有韵律地熟读《望庐山瀑布》。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诗歌意境,绘画“庐山瀑布”。
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单脚站立和单脚跳跃的能力。
2、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进入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幼儿做热身运动,伸伸手,弯弯腰,点点头,跺跺脚。
师说谜语,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朋友要不要猜一猜他是谁?
师;有种动物真稀奇,天天生活在水里,说他是龙,不是龙,头上长着小胡须。对了他就是小龙虾。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捉龙虾的游戏好不好?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小龙虾,小龙虾,我们把你带回家。装在篓里蹦蹦跳,躺在碗里羞答答。大红旗袍红头发,像个新娘要出嫁。
游戏玩法:
大部分幼儿单脚站立或跳跃当龙虾,其中两名幼儿手拉手当渔网去捉龙虾,若被抓住了就当渔网与那两个幼儿手拉手去抓龙虾,直到所有的龙虾被捉住,游戏结束。如果快被捉住了就蹲下来表示安全,不能去捉了。
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玩的'开心不开心,你们的收获真的不小啊!小龙虾们累了吧,那咱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附近的小朋友或者是家人玩捉龙虾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做法:
1、请幼儿将即时贴剪成鳞片状。
2、将鳞片贴在长布条上做成龙身。
3、教师协助幼儿完成后面的组装工作。
玩法:幼儿合作舞龙,要求按音乐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如音乐较抒情柔缓的时候可以做些较平缓的动作,到了音乐较热烈激昂的时候就可以做些奔跑、翻腾的动作。但一定要提醒幼儿注意合作、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幼儿从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慢慢地体会舞龙的习俗及舞龙的要领。中国的传统文化舞龙和音乐、运动、情感的融合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舞龙的教学活动真正地捕捉到了教育契机,贴近幼儿生活。《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案例中,小朋友已经在言行中流露出对表演“舞龙”的喜爱,于是我把握核心目标,及时调整并充分利用,保证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舞龙”的活动。“舞龙”活动在很多的庆祝活动中都会举行,孩子们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题材贴近身边的生活,孩子们易理解和掌握。活动开展前,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舞龙用的龙的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了龙身上的特征,孩子们就从龙头、龙尾、龙身上有几节产生了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对龙身上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参与制作龙的积极性。
活动中,孩子们从第一环节就已经萌发了要舞龙的想法,他们在回答我的`问题“他们怎么舞”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演舞龙的动作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知道舞龙要跟着彩球跑,彩球舞到哪里,龙头就跟到哪里。在舞龙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舞得还真是像模像样的。刚开始,孩子们还不能自如地舞动,但当他们一听到《金蛇狂舞》的音乐后,他们都能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舞得特别好看。通过我对孩子们舞龙的观察,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怎么舞”时要不断地让幼儿观察,让他们自己发现舞龙的秘诀。孩子们在舞龙比赛中会发生这几种情况:舞龙时一直转圈,不能变幻出不同的路线;龙头、龙身、龙尾靠得太近,导致龙身一直缩在一起,没有伸展开来。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舞龙”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质,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同时,拓展了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为,让幼儿明确人际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
2、通过讨论和续编故事,让幼儿学会道歉、轮流、商量等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1、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开展主题活动“我的好朋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结合本班一些幼儿在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编故事《烦恼》.。
3、《烦恼 》情节图片,画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烦恼>,出示相关图片,通过故事中的小明的行为和遭遇,将本班一些幼儿在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现给他们,并将课件《烦恼>播放。
2、图文:“为什么班里的小朋友都躲开嘟嘟,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让幼儿充分讨论,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交往经验,帮助小明分析找不到好朋友的原因。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小明的不正确的行为有哪些,如霸道、自私、争抢玩具、看不起别人等。
3、提问;"嘟嘟应该怎样做就能找到好朋友?”帮助幼儿梳理正确的交往方法。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帮助小明解决烦恼和问题,如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要学会和小朋友商量;会和别人一起玩等。
4、让幼儿续编故事。引导幼儿帮助嘟嘟想办法解决烦恼,把嘟嘟改正后的正确做法编成故事并画下来,帮助幼儿将语言记录在画面上。
5、作品展示,幼儿互相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1、继续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请幼儿讲述与小朋友的感受,使幼儿在体验中感知正确交往方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2、有抓拍、绘画等多种方式记录幼儿良好日常交往行为,“我们是这样做的”鼓励幼儿坚持正确的交往行为,以便他们更好的改进自己的行为
3、与家长配合,开展亲子活动,向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交友情况,分析自己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技能有轮流、分享、合作、谦让、协商、寻求帮助、公平游戏等。通过讲述<小明的烦恼>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技能。
小百科:烦恼,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
幼儿园大班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 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的含义。
2 能注意观察生活环境中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乐意参加交通游戏棋活动,学会与同伴商量、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解交通标志;教师收集各种交通标志(或图片),制作教学课件(PIyI’),交通事故的动画视频,自制游戏棋盘4幅、小标志若干、游戏骰子4个、棋子若干(红、黄、蓝、绿汽车4组)等,“文明小司机”奖状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1 播放交通事故的动画视频。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2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二)播放课件,解读交通标志图师:为了不让刚才看到的惨剧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从认识交通标志开始学习交通规则。
1 认识红绿灯(播放红绿灯图片)。师:马路上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信号灯,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红绿灯?红灯表示什么?绿灯表示什么?
2 认识其他交通标志(播放交通标志课件)。师:你在马路上和爸爸妈妈找到了哪些标志?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标志,你们认识吗?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呢?
3 了解交通标志的分类。
(1)(出示课件)师:看看这些交通标志,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方面重点观察和讲述)(2)教师小结:警告标志是三角形,黄底黑边,黑色图案,警告驾驶人员注意前方路段存在的危险和必须采取的措施。禁令标志是圆形,白底红边,红斜杠黑色图案,表示对车辆加以禁止或适当限制的标志。指路标志是长方形,蓝底白字和白色图案,是用于指路的指示牌。
4 判断交通行为对与错。
(播放课件,课件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等等)(1)师:有这样一群人。你们看看他们的行为对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2)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适时小结。
(三)自制交通标志棋1 师:交通规则很重要,只有我们都去遵守它,道路交通才会变得有序,才不会出交通事故。交通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应该认真服从这些交通标志,现在我们一起来制作交通规则棋。
2 商讨规则和做法。步骤(1)根据图片的情境,配对相应的标志图。如:图一是红灯车停(配对:注意红绿灯的标志),图二是在马路上追车奔跑(配对:禁止行人通行的标志)。步骤(2)判断图片的行为是否正确,设置相应的游戏规则(用“箭头”和“数字”表示)。如:图一是红灯车停(正确的交通行为可以设置为“3”。表示前进3格),图二是在马路上追车奔跑(不正确的交通行为可以设置为“2”,表示后退2格。)3 幼儿分组制作游戏棋,(四)棋类游戏活动:我是文明小司机1 幼儿自由组合游戏。游戏规则:幼儿4人一组,分别“驾驶”红、黄、蓝、绿小汽车。根据投掷骰子上面的点数和前进或后退的标志图行驶,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获胜。
2 教师巡回指导并维持秩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关注能力弱的幼儿,适时指导。
3 教师评价:对游戏中获胜和规则意识强的幼儿进行表扬,发“文明小司机”奖状。
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gu)、醋(cu)、布(bu)、兔(tu)。
3、在游戏表演中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头脑反应灵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绕口令《打醋买布》的图夹文、教师使用的图夹文一份。
2、图片道具:老爷爷、鹰、兔;实物道具:醋、布。
3、字卡:顾、醋、布、兔。
4、小鼓一只;幼儿已会做“百家姓”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了解教师节的意义。
2.学习用不同的方式祝贺节日,能大胆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班级幼儿的合照,卡纸、油画棒、水彩笔、贴画、剪刀等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我们的回忆。
(1)播放教师与幼儿各种活动的合照。
(2)请幼儿观察照片并对当时的情景进行回忆,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回忆与老师之间的美好瞬间。
2.引出教师节话题,了解教师节的由来,讨论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3.教师介绍教师节的由来。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问候和谢意。
4.小小贺卡。
(1)出示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谢师卡。
师:教师节是我们老师的节日,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制作漂亮的卡片送给老师,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2)教师出示卡纸、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等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制作谢师卡。
5.我们的悄悄话。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帮助幼儿写上一句表达感谢的话和祝福语。
活动延延伸
幼儿分别向全园老师赠送谢师卡。
课后反思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爱心是一种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她需要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向上的、俱有情感的教育。
因而,在这个特定的节日里,充分利用小朋友一次表达情感的行动,发挥这个主题的内涵,给孩子们一个集创造和语言于一体的活动,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灵感。
这次活动,采用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典型,具有真实感,更能让孩子们体会:表达自己的心声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是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好的,最终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孩子们的爱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9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
准备
故事磁带、图片。
过程
1、完整欣赏故事。
――有一只聪明的乌龟战胜了狡猾的狐狸。今天,老师就讲一讲聪明的乌龟的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故事里有谁?乌龟对付狐狸的办法聪明吗?
2、幼儿看图片分段讨论。
――观察第一、二、三幅图,说说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
――观察第四幅图。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么办?
――观察第五幅图,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进火盆呢?(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分角色对话)
――观察第六幅图,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到水里,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它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观察第七、八幅图,引导幼儿看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3、角色对白。
――教师既当叙述人,又当狐狸,与理解力、表现力都比较强的幼儿进行绘声绘色的对白。
――在前一轮对白的示范下,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对白。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帮助幼儿理解乌龟的聪明机智。
建议
1、活动前幼儿已对乌龟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样幼儿就能理解乌龟的聪明与机智了。
2、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情境集中在乌龟如何机智地对付狐狸上,开头的乌龟救青蛙这一部分可以一带而过。
3、“角色对白”要将狐狸貌似狡猾,实乃愚蠢:乌龟表面可怜,实则机智的内涵表现出来。角色对白可集中在“狐狸实在饿,慌了”直到结尾这部分进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10
目标:
1、学习律动《采茶》,感受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活动重难点:
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
磁带、茶叶、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茶叶从哪里来的?”
2、通过直观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介绍采茶知识。(放映多媒体)
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律动练习。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律动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操作活动中探索面团的制作方法。
2、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制作面团的过程并能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
活动准备:
面粉、食用油、食用色素、水、碗等。
活动过程:
1、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面团制作方法的来源。激发幼儿自制面团的兴趣。
1)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的本领都很大,你们看,这些漂亮的东西都是谁做的呀?那你们知道这做面塑的材料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幼儿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介绍自制面塑的.材料。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等一会,请大家一起去研究研究,自己来做做制作面塑用的资料,好吗?
但是,请大家在配制的时候,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成功?你为什么会失败?到底用哪些材料,要用多少最合适。
2、自制面团。(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幼儿园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理解诗歌中优美的意境,学会朗诵诗歌。
3.启发幼儿大胆奇特地展开想象,尝试创造性地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假如我有翅膀》,音乐:《绿野仙踪》
活动过程
一、 谈话:以欣赏课件中的第一张幻灯导入谈话。
“孩子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动漫图画,咱们看看图上有谁?这些小天使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你们想有一对翅膀吗?为什么?”
运用动漫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孩子通过欣赏图片,对有翅膀能到处飞翔的小天使充满羡慕之情,让孩子们不自觉的想“假如我有一双翅膀那该多好啊!”很好地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 引导幼儿展开遐想,假如我有翅膀------
1.假如你有翅膀,你会怎样飞?
“谁来试试,飞给我们大家看看?”“我们一起来飞飞!好,一起飞到座位上吧!”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能展翅飞翔、腾云驾雾的`那种自在的感觉,使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很自然地引到下一步骤,为目标一的实现打下基础。
2.围绕“假如我有翅膀,我会飞到哪?去干什么?”展开想象,启发幼儿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专门为完成目标一而设计的,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以“假如我有翅膀,我会飞到哪?去干什么?”展开联想,让孩子们相互之间先交流,然后用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表现能力.
三、欣赏诗歌,朗诵诗歌。
“你们的想法太好了,老师也希望有一双翅膀,想不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想法啊?”
1.播放课件,加动作朗诵诗歌。
2.幼儿跟读。
3. 师幼有表情朗诵诗歌。
在课件的生动演示下,幼儿很快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初步体验诗歌中的优美意境。老师提问“假如我有翅膀我会去干嘛啊?”幼儿能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回答。接着通过幼儿跟读,填词练习、接句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诗歌内容的掌握,幼儿能完整地朗诵诗歌。师幼的接句练习让活动掀起了高潮。
四、创编诗歌以上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奇特的想法,这些想法都太美了,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一起来编一首‘假如我有翅膀’的诗歌。
1.教师启发以“假如我有翅膀,我要------”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句完整、优美的话说给小朋友听。教师作记录。
2.欣赏集体创编的诗歌,并学着读一读。
3.集体朗诵,结束活动。
在幼儿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新,以“假如我有翅膀,我要------”的形式进行创编诗歌。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极大的自由想象空间,幼儿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使活动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知道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懂得保护胃的基本常识。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认识胃的构造和功能
知道保护胃的方法。、
活动准备:
器官模型一个、消化系统图片、自绘各种食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吃下去的东西哪里去了?
提出要求:“看看食物进入人体后,去了哪些地方?”
讨论:“食物在人体中主要的加工场在哪里?”
2、认识胃的构造和功能
(1)出示器官模型:“找找胃在人体的哪个部位?”“胃长得什么样?”
(2)胃的`作用:“胃属于人体的什么器官?”“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3)小结: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具有消化、吸收食物的作用。
3、保护我们的胃:
(1)出示食物图片:“找一找哪些食物对我们的胃有好处?”
(2)介绍牛奶的特殊用途:牛奶能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3)胃的保护,幼儿讨论:“我们如何来保护我们的胃?”
(4)小结:要将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减轻胃肠道消化食物的负担,提高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5)不暴饮暴食,少吃过于刺激的食物。
小百科:胃是食道的扩大部分,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本词条主要介绍人体的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动物的胃,一般俗称“肚子”,如:猪肚子、牛肚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 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每天饭后散步,孩子们经常会停下来捉捉小虫什么的给同伴们看,孩子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我就及时抓住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一个偶发性的关注点,又利用我园地处农村,离幼儿园不到50米处就有一大片农田的便利,设计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捉蚯蚓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用处。
2、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乐于探索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 活动前先与保育员、保安师傅沟通,说明活动目的与大概过程。
2、 安排具体地块,考察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3、 工具:锄头、小塑料桶、玻璃瓶、放大镜、白色塑料布等
三、活动过程
(一)捉蚯蚓。
1、启发提问:
a、老师准备带你们琪捉蚯蚓,哪里会有蚯蚓呢?
b、怎样才能发现蚯蚓?
2、幼儿分组,分发工具,指定跟随人员(配班教师、保育员、保安)。
3、带领幼儿来到事先已踩点的农田,开始分组挖蚯蚓,要求每组把挖来的其中三条放在白色的塑料布上以便观察,其余放玻璃瓶和塑料桶内带回幼儿园放自然角。
(二)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交流对蚯蚓的认识。
1、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a、仔细看看,捉来的蚯蚓是怎么样的?
b、用放大镜看看蚯蚓,能发现什么?
c、蚯蚓有没有眼睛?没有眼睛它怎么钻到泥土里的?
2、交流讨论蚯蚓的习性
a、蚯蚓喜欢吃什么?
b、它喜欢怎样的泥土?
c、蚯蚓怎样爬行?
建议幼儿碰碰蚯蚓,观察它怎样爬。
d、引导幼儿观察捉来的半条蚯蚓,问:它还能活吗?
3、交流讨论:蚯蚓有什么用?
(三)整理结束。
(四)延伸活动:
继续观察自然角里的蚯蚓,了解蚯蚓的再生、粪便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9
幼儿园大班教案《毕业》10-30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01-07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1-15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03-05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2-19
幼儿园大班流程教案05-22
幼儿园大班纸盒教案10-31
【精】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