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29 08:10:45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4)教室的门高约为2()。

  2、填空:

  7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公顷=()平方米4米=()厘米1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4、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厂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5、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6、右图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1)绿化面积是多少?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多少块水泥砖?

  8、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9、小调查

  调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学校操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长㎝

  宽㎝

  面积㎝

  10、数学游戏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

  种?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复习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能够画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数学事实。)

  三、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正确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但对一些稍微有变化的题目,就感觉措手不及,说明空间观念比较差。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而他们脑中的角既有数学上的角,也有生活中的角,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正确辨别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

  感受角有大小,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小棒、硬纸条、图钉、长方形纸、吸管、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

  我们的校园美吗?听着音乐,感受着鸟语花香,让我们稍稍地静静心。这里熟悉吗?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温馨的教室。今天我们的研究就从大家熟悉的物品开始。

  观察这些物体虽然形状不同,但上面都藏着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的图形朋友,你看出了吗?

  二、观察探究,新知建构

  1.观察,初步感知

  (1)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儿?指给你的同桌看看,我找了其中的一个角,看看我指的和大家想的'一样吗?你还能在上面找到角,你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指给同桌看看吗?我们来看看电脑上的演示。

  (2)纸工袋上的角,谁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3)挂钟上的角谁来说一说、指一指?(根据学生的介绍,闪烁课件)

  2.抽象,建立表象

  (1)刚才演示的这几个角都藏在物体上,如果我们拿掉这些物体留下的角,会是什么样的?闭起眼睛,想到了吗?一二三,看!和你想的一样吗?

  (2)这些图形都是角。角,我们用这样的小标记标出。

  (3)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数学上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两条边)

  (5)谁上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呢?一起说一说。

  3.再认,建构认知

  我们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认识了角,现在你脑中的角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画角)完整板书。

  4.练习判断,巩固认知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全体核对,错的起立。

  (2)通过做这道题,在判断角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带着大家的提醒,现在如果我们要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角,你会吗?把你带的材料倒出来尝试着做一个角吧!(放音乐)

  (2)同学们成功了吗?把你做的角高高地举起来给别的同学欣赏一下。

  (3)老师也做了这样一个角,你看,还能变大变小。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的角也像这样可变大变小?(随学生的举例展示物体)

  (4)下面咱们比比赛,比较我们角的大小(老师指导比较方法),对于角的大小比较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三、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角,对于角的大小还有了很多珍贵的感受。

  对于角,我们来些挑战如何?一张长方形纸,看上面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猜想一下,自己实践,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角除了在我们这些学具上存在,生活中它们更是无处不在,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你看!(播放视频)……今天这节课对于角你都有了哪些认识与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1、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

  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计算小长方体的块数,但几乎没有用括号的。他们习惯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两个数字写在前面,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列出的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换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换律,把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胆改变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并利用淘气这个人物把书中分散的情景进行整合,突出整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注意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14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2-2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8-1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8-15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3篇04-18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05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3篇04-08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