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3 09:58:5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运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更复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复习》教案。

  2、培养探究解困难方法的精神。3、热爱大自然。

  识字:1、认识13个字。2、巩固学过的字。3、运用学过的笔顺生字。4、学习“女”的笔顺。

  词·语·句:拼音要点1、y、w拼音规则。2、拼读音节,拼音识字。3、读准声母和韵母。

  口语交际:1、看图读故事。2、看图讲只有一个人的故事时,人称不发生混乱。

  学法和习惯:在阅读时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中选择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做拼读音节的练习。2、树立自检意识。3、培养活动能力。

  三: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及其卡片,小黑板,认字卡片,写字卡片等。

  四:教学时间5~6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3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y、w打头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老师先把23个声母卡片,6个单韵母卡片,18个复韵母卡片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他们拿到卡片先自己认读。

  二、复习23个声母。

  1、让学生在书上先描写,再自己读一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复习》教案》。

  2、比一比,记一记。

  db~db 剪子尖朝上念d b。

  q p~qp 剪子尖朝下念q p。

  n m 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f t 笑佛fff,伞把ttt。

  x~叉子x, h~椅子hhh。

  一根棍子lll。

  3、指名认读23个声母。

  4、让拿有声母卡片的学生按顺序到讲台前带全班齐读。

  三、复习韵母。

  1、认读韵母。

  2、自由读、指名读。

  给字母归类(打头字母相同的归在一起),让拿有卡片的学生上台。

  如:a ai ao an ang

  o ou ong

  e ei er en eng

  i i ie in ing

  u ui un

  ǖ ǖe ǖn

  3、按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归类。

  如:an en in un ǖn

  ang eng ing ong

  先自由读,再让拿有卡片上台考别人(可考全班、小组、男女、好朋友等。)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2、比较认读。(出示小黑板)

  zh-zhi ch-chi sh-shi r-ri

  z-zi c-ci s-si i-y-yi

  u-w-wu ǖ-yu

  ye-ie yue-ǖe yin-in

  yun-ǖn ying-ing yuan

  〈1〉、要从读音和字母的形式进行区别。

  〈2〉、让持有整体认读音节卡片的学生走上讲台,按顺序排列,待16个整体认读音节排齐,举起来,全班认读。

  五、练习拼读w、y打头的音节。

  1、老师先示范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拼后再连成词语。

  2、同桌两人互相练习拼读。

  3、两人一组上台拼读。

  4、扩展练习,复习学过的w、y打头的'整体认读音节。

  如:y y y y

  w w w w

  y y y y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拼音节,自己认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最高兴和家人到哪儿玩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

  2.出示课本第43页图。(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幻灯出示或挂图)。

  二、··新授课。

  1.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3.出示课本内容,(小黑板)。

  4.小组间自由拼读,看拼读识字。

  5.学生自己拼一拼,请先拼出来的同学带读。

  6.全班读一读。

  7.小组拼一拼、读一读。

  8.出示生字卡: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男、女、老、少、多、少。

  9.进行拼音节,认字比赛。

  10.··指名带读:d—ōng—dōng东、东、东

  三.··巩固

  1.小组之间互相考一考,巩固生字。

  2.开火车巩固生字。

  四.··总结本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要生动、具体。

  教学目标:

  1.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记叙要有重点有序。

  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

  2.懂得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

  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1. 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三.启发交流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0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9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0-19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