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3 19:49:01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写一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

  2、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表演绝招的道具

  2、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1、同学们学习了《绝招》一课,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领,同学们也很了不起,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也有许多同学大显身手展示了令人吃惊的绝招,比如我们班的“悠悠球冠军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刘浩”“小巧手吴雯绮”等同学,咱们这节课就来写写你的“绝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学会的,看看你的“绝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学,好吗?

  2、板书课题1.回顾口语交际所学内容。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请一位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来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举例一:一位同学表演绣“十字绣”。

  (1)提问:你什么时候学的?你绣过几幅作品?有什么窍门吗?

  (2)表演神态、动作:眼疾手快、专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针引线、灵巧、针线在手中跳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3)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介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绝招”的讲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写作文时好好练习,把自己拿手的“绝招”有条理地表述清楚。1、学生仔细观察。

  2、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3、学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6、学生认真习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这篇叙事散文同样回忆了怎样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的深刻主题,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配乐朗读,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分段朗读,课文赏析。

  1.朗读文章的第1、2两小节,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明确本文的线索:“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阅读文章第3~14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2)文章第8小节写“我”童年时代的淘气,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爬高摘柳叶儿作铺垫)

  (3)说说文章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

  (4)“我”把太阳看成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这样的联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我”非常饥饿)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吃柳叶儿是“我”童年的乐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饥饿、瘦削)

  3.阅读课文第15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2)这一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抒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课文第10小节,写一段话,描写家乡清晨的美景。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10~14小节,了解这部分内容所写的两件事情。

  三、用视频展台、投影仪将张洁的《挖荠菜》的第10~13小节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考虑:

  (1)这部分内容与课文的10~14小节的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2)这两部分内容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柳叶儿》主要告诉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荠菜》告诉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还提出了子女教育的问题)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柳叶儿》写出了乡间景色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而读者却体会到“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挖荠菜》写出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四、讨论总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践的结论,有目的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围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向他们了解当年他们的乐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样度过艰难岁月的,做好记录。

  二、课堂交流:

  1.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所表达的主题。

  2.分组交流自己课前采访的内容。

  3.每组指派一名代表发言。

  4.引发学生思考:

  (1)当年,老一辈生活艰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今天的生活乐趣与他们当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们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后作业: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资料整合平台】

  1.张洁的《挖荠菜》。

  2.刘绍棠的《榆钱饭》。

  使用建设:

  引导学生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启发学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清新纯朴、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

  【口语交际】

  1.了解“劝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劝告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

  (2)分组练习

  (3)班级交流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7.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8.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9.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答案:

  7.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共3分。意对即可)

  8.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共2分。意对即可)

  9.(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共4分。两部分各2分,意对即可)

  10. 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共4分。特色与分析各2分,意对即可)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语文教案 篇5

  这一节课,教师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学习兴趣设计教案。教案设计层次清晰,教师教学有重点,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配乐朗诵,填写古诗的方式,将课堂气氛调动很到位,学生的.感悟有了升华。

  但在这节可上,教师按教案设计行课,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变通较差。感觉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参与及情绪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一类生字,认识7个二类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一串音符的快乐,使学生体会快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感受小音符们为老奶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一段欢快的音乐,课件。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五、基础知识:

  1.生字:

  搞:gǎo(搞鬼

  搞活

  搞通)

  做;干;从事。搞建设、搞生产

  设法获得;弄。搞到、搞清

  整治人,使吃苦头。

  盘:pn(键盘、盘查、盘剥)

  有10个意思,常用的有:

  古代盥洗用具的一种;

  盘子。托盘

  形状或功能像盘子的东西。磨盘

  算盘

  字盘

  棋盘

  地盘

  指商品行情。开盘

  收盘

  平盘

  回旋地绕。盘旋

  量词。一盘磨

  弹:tn(弹出、弹唱、弹力)

  由于一物的弹性作用是另一物射出去。

  利用机械使纤维变得松软。弹棉花

  弹羊毛

  一个指头被另一个指头压住,然后用力争开,借这个力量触物使动。

  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打,使物体振动。弹琴

  有弹性。弹簧

  抨击。讥弹

  弹劾

  联:lin(串联、联系、联想)

  联结;联合。联盟

  对联。春联

  挽联

  烁:shu(闪烁、烁烁)光亮的样子。

  悉:xī(熟悉、悉数、悉心)

  全;尽。悉心

  悉力

  悉听君便

  知道。

  柔:ru(轻柔、温柔、柔道)

  软。柔软

  柔韧

  柔嫩

  使便软。柔麻

  柔和(跟‘刚’相对)。

  姓

  寂:j(寂寞、寂静、沉寂)

  寂静。沉寂

  寂寥

  万籁俱寂

  寂寞。

  寞:m(寂寞、落寞)安静;冷落。

  2.区别字:

  搞(搞鬼)

  悉(熟悉)

  稿(稿纸)

  息(休息)

  3.多音字:

  tn

  (弹跳)

  弹

  dn

  (子弹)

  4.近义词:

  孤独——寂寞

  5、解词:

  深情:深厚的感情。

  思念:想念。

  晶莹:光亮而透明。草上的露珠晶莹而发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识记本课的一类正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一串快乐的音符》,你们知道什么是音符吗?(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文章当中认识这串快乐的音符。

  二、学生自由读,解决文中陌生或不理解的词语。

  三、对照生字表,迅速画出本课的一、二类生字,并读一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四、学习本课的一类生字。

  五、认读二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感悟一串音符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对于这个课题老师有三种读法,我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师读)如果我要突出小音符的快乐,应该怎么读呢?(指读)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齐读课题)

  二、感情朗读,感受快乐。

  1.小音符真的快乐吗?它的快乐表现在哪儿呢?上节课,你们已经读了课文,老师还让你们在文中找一找表现小音符快乐的语句,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谁能说一说?(指生说)

  老师把同学们找的句子,整理了一下,打在了大屏幕上。请同学们往前看。

  2.读中体会重点段。

  3.出示:(5—8自然段)

  (1)你们把表现小音符快乐的句子都找出来,你们能不能把它的快乐再读出来,再讲出来呢?练习读这段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小音符的快乐呢?

  (2)指读。(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你想读哪一句都以,谁愿意来试试)

  (3)相机指导朗读。

  [第一句:小音符多可爱呀!它们像快乐的小伙伴一样,手拉着手轻快、自由地在田野上奔跑着。怎么读?(你读得真好!刚刚我们听到了一个小音符在歌唱,是独奏,现在我们要个合奏,请全体小音符手拉起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第二、三句:小鸟的歌声很清脆、动听,小溪的流水声很深沉、美妙。可它们的歌声都没有小音符的歌声那样好听、充满深情。怎么读才能感受到小音符的歌比它们的歌都好听呢?

  第四、五句: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下小音符快乐奔跑的情景。要给别人留有想象的空间,所以要稍稍停顿一会儿。再读一下句话。

  4.师用语言过渡:小音符的快乐你们感受到了,老师也感受到了,围绕小音符的'快乐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感人的故事?

  三、创编故事,理解课文。

  1.听完这个故事让你感动了吗?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呢?((1)在文中有没有这句话,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2)你认为文中的这位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同学们体会得这样深,你们想不想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那好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演译这个感人的故事,讲一进不同版本的《一串快乐的音符》。你讲的这个故事,可以和原文一样,也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和理解;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给同学们2分钟的准备时间)

  3.指生讲故事。评一评。(感人之处)

  4.师总结:时间的关系故事就先讲到这。让我们静下心来,静静地想一想,文题是《一串快乐的音符》,当你讲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时,你想想:它仅仅是一串快乐的音符吗?它还会是一串什么样的音符呢?让我们来赞美赞美它!(这是一串的音符。师相机板书:善解人意、助人为乐、充满爱心、)

  四、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此时,你想对小音符说点什么呢?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称象》,动画课件《称象: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听范读,再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

  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1称象教案设计,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称象: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天地教案01-05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背影语文教案11-18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语文园地三》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模板10-23

关于语文教案01-27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09-13

小学语文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