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学示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难点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解决办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
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2)四人小组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
3、积累与目字旁有关的成语,和描写眼神的名段。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同样是表示看的词语,词义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目字家族的字,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游戏:老师说词学生做动作,如老师说眨眼睛学生做这个动作,同时把眨字贴到黑板上。同样方法出示眯、睁、盯、瞄、瞅
2、看黑板读生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这些字。
3、检查识字落实较难的字,如眨、瞅
4、学习6句话
三、指导写字
眨、眯、睁、盯、瞄、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句话,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学习瞟,学习带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动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动作,同义词是望和看,学习句子,认识荣榜
3、老师做眺望的动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学习句子认识泰
4、读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总结:带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写字瞟、瞧、眺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练习:
1、做动作猜词语
2、读成语,了解成语意思
3、读关于眼神的描写,了解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渗透性识字15个,写字8个。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遇事要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形成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齐读课题。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点评:从课题入手,抓住“特别”一词,既理解了课题,又突出了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中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师问: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问同桌、问老师、查生字表、
4、师:很好,自己试着读一遍吧!
点评: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能自己读书的好习惯。
5、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同桌两人运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两人研究一下不认识的字。再读一读课文。
6、生:一人指读,一人认真听。不认识的字两人讨论。
7、师:我们两个人合作得非常愉快,想不想到小组里去读一读。
8、小组合作读课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9、读完课文后讨论: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引导大家积极发言,最好结合自己会怎样做谈一谈看法。)
点评:利用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能力,相互合作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0、随文识字。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然后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11、师:检测生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抽取出来了,你还认识它吗?(把学生不太熟悉的生字贴在黑板上。)
点评:通过检测生字,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重点讲解。
12、小组内重点学习不认识的字。(都学会的同学奖励自己一个)
13、集体汇报交流,小老师讲解。
14、组词游戏:每小组一张词卡,用本课的生字组词,也可用以前学过的生字组词。并可以写下来。比一比那一小组组的词语多。
如:作业、昨天、手指、桌子、一幅画、代表、院子、玉兰花、爱护、评一评、带来、奇怪。
点评:通过组词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生字,进一步理解词语。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学习,学生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指导书写,完成自己的特别作业。
1、师;每人发一张不同的生活图片。图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并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新学生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完成自己的特别的作业。
2、交流作业,进行评比。(比一比谁的作业最能展现春天的魅力。)
点评:每人一幅图,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二)过程及方法目标
诵读理解 交流质疑 教师点评 全文背诵 学以致用 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
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
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
(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语
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 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
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读)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
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
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
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
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解)
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
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
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
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 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三部分:练)
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
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
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
( 3 )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结课文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2、引入新课,板题:电脑住宅
(二)初读感知
1、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课文怎么介绍电脑住宅的?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n
仓库 储存 烹调 烹饪 防盗 综合 判断
3、课文怎么介绍电脑住宅的?引导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空间转换(可回忆已学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的顺序)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电脑住宅怎样?用句话或一个词概括。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些设施有什么功能?是又怎样工作的?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板书:设施功能 工作)
▲过度激趣: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识字,学习写三个生字。
2、创设情境,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了解大海为人类做了许多贡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媒体:
计算机软件,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浪娃娃。上节课我们练习了正确读文、认字。现在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课文,谁能读正确,就给谁画。
(二)复习认字:
1、认字、解困:
出示生字:浪 树 清 应 该 着 好 欢
1 2 3 4 5 6 7 8
笑 了 几 科 机 发 电
9 10 11 12 13 14 15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用卡片互相读生字。
(3)指出不会读的字号,大家帮助记忆。
2、同桌同学做拍卡片认字游戏。
(三)学习写字:
1、学习三个生字是:几 机 电
2、学生想办法记生字。
3、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三个生字,说出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好?
5、教师范写:机
6、学生评价。
7、学生们练习描两个样子,练习写一个。
8、将一名学生写的字展示出来,大家评价并修改。
9、请大家看一看自己的字,如果不满意再写一个。
(四)有感情读文: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2、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浪娃娃,你们想看看吗?(放录像)
你们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1)哪个自然段写的是浪娃娃呀?(第一段)
A、学生自读第一段。
B、指名读第一段?读出喜爱之情了吗?
C、你们感到他喜欢浪娃娃吗?从哪儿听出来的'?
D、指名读。
E、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A、浪娃娃整天在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海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B、谁学着妈妈的样子读一读?
C、请两个同学分别读这段,大家听一听,谁读得像妈妈?
D、学生练读。
(3)练读第三段:
A、浪娃娃听了妈妈的话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呢?
B、学生看录像,边读边做动作。
(4)浪娃娃学做什么好事了?齐读第四段。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指名两组读,大家评价。
(五)说话训练:
浪娃娃可以推着机器去发电,海妈妈可以帮助我们做做什么呢?
(六)自评:
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0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9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0-19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