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交流、讨论、情景练习中,让幼儿了解书包里应该有些什么东西,如何整理比较合适。
2、能将所学加以运用。
环境创设:
书包图片一个,学习用品图片若,记录表格。
重点与难点:
知道书包中放什么物品、如何整理书包。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记录
1、导入:“我们将要上小学了,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2、请幼儿交流,教师将幼儿说到的内容用图文的形式加以记录;
3、教师对记录结果进行汇总。
二、分组讨论
刚才大家说到小学生都要背书包,上小学时背的书包里放的东西和我们春游时背的书包里放的东西一样吗?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放些什么呢?
三、交流
1、出示书包的.图片,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说出来,说到的内容教师用图片加以呈现。
2、一起讨论,说说哪些东西是必需的,哪些是不需要放在书包里的,教师加以总结。
四、延伸
在区角投放相应的材料,请幼儿尝试整理小书包。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直接载体是游戏,是一次大班幼儿仿编谜语的教学活动前缀,在活动中有师幼游戏,有幼儿之间的竞赛游戏,有孩子们和客人老师的游戏,活动形式颠覆了传统猜谜只有两人互动游戏的过程,巧妙地安排所有的幼儿都能为“猜谜者”提供信息,让所有幼儿都享有全程投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真正激发了每一个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自主自由自愿的感受了每一次的猜测和描述,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尝试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捕捉有用的信息进行猜测。
2、在描述、猜测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捕捉有用的信息进行猜测。
难点:尝试一次描述2个以上的特征。
教学准备
ppt、操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感知规则
1、从名字上来看猜猜游戏的玩法
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快乐猜猜猜》,听到题目你能猜到游戏是怎么玩的吗?
2、看看老师和一名幼儿的演示归纳游戏规则
1) 上来猜的小朋友闭眼不能看
2) 说的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向猜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要和大屏幕上的.东西有关但不能说出名字。
二、实践演练,掌握规则
1、热身游戏,理解规则
再来请一个小朋友试一试,大家一起来当说的人,试一试游戏的玩法。
2、小组竞赛,细化规则——推进规则
现在请小朋友分成3个组,从排头开始依次进行游戏。比一比3个组哪个组得分最高。
三、多向互动,升华经验
1、根据自己的卡片主动与客人老师互动,尝试说图片的多个信息。
2、向大家描述自己的信息。
自我评析
1、游戏性强
活动至始至终以游戏贯穿,鼓励孩子在玩中学,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加以整合、提升,从而完成游戏任务,在游戏中体验了快乐,体验了成功。
2、师幼互动好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的规则制定——完成游戏,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教师只是加以引导,在你“抛”我“接”中,将教的痕迹淡化,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到听、念及改编儿歌的乐趣,发展幼儿听与说的能力。
2、培养幼儿声音自然、态度大方地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画有猴、猪、兔、猫等动物的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许多画有小猴的皮球,引起幼儿用儿歌的语句描述皮球的兴趣以及皮球的愿望。
老师: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李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可爱的皮球,你们想玩吗?
幼儿:想
老师:你们看看这个皮球上画着什么?
幼儿:小猴(幼儿观察老师手上的皮球回答问题)
老师: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有一个皮球,上面画个小猴.(出示儿歌一二句)。原来调皮的小猴子偷偷地藏在皮球上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与小猴一起玩吗?
幼儿;愿意.
老师:现在小朋友从椅子下拿出一个皮球,像李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皮球介绍给大家听:我有一个皮球,上面画个小猴。明白了吗?谁来?
幼儿:我来。(幼儿拿皮球学诗歌第一、第二句,我有一个皮球,上面画个小猴。)
老师;小朋友真棒!现在让小朋友拿皮球和小猴子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请你想一想皮球可以怎样玩?而且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皮球仍到电灯上呢!请出来.
(放音乐幼儿自由玩皮球)
老师:请小朋友把皮球放回原位。谁来告诉我你刚才是怎样玩皮球的?
幼儿:我刚是拍皮球的。用一句话来说"我来拍拍皮球"。(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玩皮球的方法后,出示第三句儿歌)
老师:李老师现在学学小朋友拍皮球,拍的时候请你们认真地看看皮球上的小猴在干什么?(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拍皮球,我有一个皮球,球上画个小猴,我来拍拍皮球,小猴怎样呢?)
幼儿:小猴在跳等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朋友真认真,老师用一句更好听的`话来形容小猴,小猴翻翻跟斗。(出示第四句儿歌)
老师:你
看小猴子变成一首儿歌来了,这首儿歌的名称叫做《玩皮球》,(教师示范)请幼儿也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跟老师念《玩皮球》。小朋友念地真好听,谁来大大声地出来表演(请个别幼儿表演)
老师:咿!除了小猴子外,还有很多小动物也藏在皮球里,你们愿意找他出来玩吗?
幼儿:愿意。
老师:但是小朋友在和小动物玩的时候要认真观察他们是谁?他们在皮球上是怎样动的,一会儿让小朋友来编一首新的儿歌,好吗?
幼儿:好。(幼儿自由选皮球玩,放音乐)
老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皮球回座位,首先先让老师来介绍我的皮球,我有一个皮球,球上画个小兔,我来踢踢皮球,小兔转转圈圈。好听吗?(教师对幼儿创编的词语进行更换)
幼儿:好听。
老师:谁来向大家介绍。(幼儿自由创编)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带小动物到操场上玩好吗?
反思:
肯定: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这几方面比较令我满意。首先,在识字方面我力求形式多样化。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生性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习字方法,并通过实物的球来学习“球”字,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注意。在学习生字“拍”时,同时复习了之前学习的其他提手旁的字,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认知归类。在学习“买”字时,我出示了反义词“卖”,记住了两个字的区别,并都标上了拼音,让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也复习旧识。
其次,在观察画面练习说话时,我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就如这节课中,我就曾这样说“真了不起,你观察得真仔细!不但观察出小朋友在什么地方拍皮球,而且连小朋友高兴的表情都注意到了。”通过教我的提醒,使学生的观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靠近,逐渐学会怎样观察。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把说话和观察、说话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足: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在教学上仍出现了一些不足。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个皮球,却没有好好利用皮球练习说话,只忙于板书却把说话练习放在了板书之后,若是把板书放在说话练习之后,可能学生会说得更好些。
其次,原本在学习“拍”这个字时设计了一个“你说我做”的游戏,由我说“拍头、拍肩、拍脸蛋、拍手、拍腿”,孩子们跟着做动作,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让孩子们明白“拍”这个字的意思,可是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个重要的环节遗忘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
2.在字、图、形的配对游戏中,对汉字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3.愿意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视频投影仪。
2.汉字及与其对应的图片、象形文字卡片。
3.幼儿进行过有关汉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交流关于汉字的调查结果,丰富幼儿的经验。
(1)幼儿自由交流调查结果。
(2)幼儿集体交流调查结果。
2.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
(1)观看视频投影仪,倾听故事。
(2)共同讨论: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仓颉为什么要造字?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游戏:《字的配对》。
(1)小组讨论、辨认象形字,并将汉字、图片、象形字配对。
(2)集体交流。
资料链接:仓颉造字
仓颉是一位在黄帝手下专门管理动物数目和粮食多少的古人。古时候,人们用刻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仓颉做事认真,但是动物、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品种变化不断,时间一长,仓颉自己也没办法知道大小、形状不同的绳结和刻木的含义。仓颉想找个好办法,但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出门走走。
仓颉走到一个岔路口时,看见三个打猎的老人正在为往哪条路走而争辩。
一个老人说往东走有羚羊;一个老人说往北走有鹿群;一个老人说往西有两只老虎。
仓颉觉得很奇怪,就问老人:“您怎么知道前面有老虎呢?”
老人指着地上的老虎脚印说:“这里有老虎的脚印啊!”原来三位老人发现了不同的动物脚印。这时仓颉突然想到:一个脚印代表一种动物,那也可以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种东西啊!
仓颉高兴地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种事物。他按照各种东西的形状,在家创造符号,并把这些符号称作“字”。
比如:太阳的符号就照着太阳的样子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点;月亮的符号就照着月牙儿的样子画出来。仓颉创造了许多字,记住了全部东西。黄帝见仓颉造出了字,就命令他到各个部落去教字。从此,字越来越多,运用得越来越广。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用"因为""所以"来完整的表达说话内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梨、香蕉、铅笔、本子、橡皮)
2、图片(大海、小鱼、草地、小鸡、天空、小鸟、小羊、草、狗、骨头、小鸡、虫子)
3、春、夏、秋、冬四幅景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给物品分类,并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表达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分。
1、教师:老师这有一些物品,谁能帮老师把他们分一下类呢?
(幼儿分类)
2、教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幼儿表达自己的分法)
3、教师:老师现在用一对关联词说说你们刚才的分法:
因为苹果、梨、香蕉都是水果,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块。
4、教师:老师刚才这句话有一对关联词是“因为”“所以”,“因为”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结果。
5、教师:谁能模仿老师用“因为,所以”说出你们为什么把橡皮、铅笔、本子放一块呢?
(教师请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因为它们都是学习用具,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块)
二、幼儿正确地粘贴图片,并用”因为”“所以”表达出自己的粘贴原因。
1、教师:老师这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它们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并用“因为”“所以”完整的说出自己的粘贴原因。
2、如:因为小鸟爱在天上飞,所以把它放在天空中.
因为小鸡爱在草地上玩,所以把它放在草地上.
因为小鱼爱在水里游,所以把它放在水里.
因为小鸡爱吃虫子,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因为小狗爱吃骨头,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因为小羊爱吃草,所以把它们放到了一块;
三、出示四季的图片
请幼儿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说出是怎么来区分四季的。
1、教师:老师这里的四幅图片是咱们的四季图,你们仔细观察,
用“因为”“所以”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
2、如:因为柳树刚发芽,所以是春季。
因为小朋友穿的背心、短裤,所以是夏季。
因为叶子都黄了,还有的落在了地上,所以是秋天。
因为天上下的雪,所以是冬天。
四、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用到“因为,所以”。
如:因为肚子饿了,所以要吃饭。
因为口渴了,所以要喝水。
因为天热了,所以要穿裙子。
因为天冷了,所以出门要戴帽子等。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故事内容,通过阅读活动了解一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知道使用工具的最大意义就是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各种工具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生听音乐表演"十个小矮人",引出主题。
教师依次出示故事中各种工具的`图片,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它们的名称。
2、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教师到幼儿面前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小矮人用了哪些工具,才将房子盖起来的?
3、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教师引导幼儿边阅读画面,边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出示各种工具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小矮人在什么时候用它的?为什么要用它?
使用这些工具感觉怎样?
4、音乐游戏"加油干"。
播放《加油干》的音乐,提问:这是什么音乐?人们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
带领幼儿随着《加油干》的音乐,模仿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劳动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表演,感受劳动的快乐。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中理解故事,体会故事中小猪从不喜欢自己到喜欢自己的变化。
2、懂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激发幼儿喜欢自己的情感。
3、能分析绘本情节,培养想象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小猪变形记》PPT
关于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小调查。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乐于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活动过程:
1、 激趣导入,引出小猪不开心的原因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朋友们,怎么样?
PPT,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出理由
师: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它坐在大树下,它是谁呢?
点击PPT,请幼儿猜一猜小猪为什么不开心?
2、 播放PPT,总结小猪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幼答(1不漂亮 2什么都不会)
3、 引入故事下文
师:原来小猪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所以今天它决定不再做小猪了,它要变形,变成其他动物。它能成功吗?我们跟着去看看吧。
4、 观看PPT,提问:小猪变成了谁?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为什么要变成斑马呢?
5、 根据PPT叙述小猪与大象的相遇
提问幼儿小猪变形成功了吗?请说出理由
师:那你们觉得小猪长得怎么样?
过渡:可惜,小猪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所以它还是决定要变形
6、 观看PPT,“这次小猪变成了谁呢?”(幼答)
师:你们觉得它能变成功吗?能有长鼻子的本领吗?说出理由
7、 继续欣赏PPT,请幼儿来说一说这回小猪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猪变形失败了几次?
8、 观看PPT下一页,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话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小猪遇到了谁?有了什么好办法?结果怎样?)
9、 教师总结:很显然,这次小猪的变形又失败了,就在它伤心难过时,它突然发现有只小鹦鹉飞落在它身旁,还大声地唱着:做小鸟真好,能自由地飞翔!
提问:这时谁有了主意啦?小猪决定就做小鸟了!
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色的海洋里,去看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如果我能飞……请幼儿帮忙补充。
10、师: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播放PPT),小猪披上了羽毛衣服,戴上了假嘴巴,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预备,跳!
11、请幼儿观看PPT,了解小猪发生了什么情况(跳进了泥潭)
12、师:可就在这时,点击PPT,又来了一只小猪
原来这是小猪的一个好朋友,它只是对小猪说了一段话,小猪立刻就快乐起来;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说什么安慰的话呢?幼答
13、播放PPT,展示猪朋友的安慰话
提问:猪朋友告诉小猪,它们拥有什么本领的呢?
师幼一起回忆小猪的本领:打滚(小猪打滚就快乐了)
教师总结:
点击PPT,介绍书名,回忆小猪变形经历了哪几次的失败
师:小猪发现了自己也有本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所以一定要好好爱自己,喜欢自己。
延伸活动:
(1)介绍昨天的调查,展示班级里喜欢和不喜欢自己的幼儿姓名图片,分别请幼儿来谈谈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列举一名不喜欢自己的幼儿,播放教师录音鼓励该幼儿,并请所有孩子都来夸夸改名幼儿,列举优点,最终引导该幼儿喜欢自己,请大家把掌声送给她也送给自己。
课后反思: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但又充满了寓意的绘本,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我尽量安排了许多夸张的语气词,来提高幼儿对故事理解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对故事的深入了解;在说说看看中,孩子们通过小猪一次有一次不懈地变形失败,意识到做自己才是快乐的,由此而引出要好好喜欢自己。
在延伸环节,由于事先做了调查,因此孩子们对喜欢或不喜欢自己准备了充足的理由;借此,我列举了一名幼儿,从老师和小朋友们对她的评价出发,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多于缺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从而令该名幼儿也改变了初衷,变得更加喜欢自己了。通过这节课的介绍,孩子们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已掌握到位,相信如若再设计一些角色表演穿插在活动中,可能会使语言课的活泼氛围推向**,收获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5
大班语言《江南》教案09-28
大班语言胖嫂教案09-30
大班语言教案06-29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1-23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09-23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09-29
实用的大班语言教案09-15
大班语言炎热的夏季教案09-28
大班语言河马村长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