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美术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托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人有开心和悲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懂得一些让自己的心情快乐的方法。
2、制作开心罐头,围绕"我最快乐的……"主题开展装饰绘画活动,体验制作的快乐。
3、能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开心罐头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开心,悲伤娃娃各一个,开心罐头一个。
2、幼儿人手一个罐头,各色颜料及棉签。
教学过程:
一、快乐和悲伤师:看,班里来了谁?(娃娃)师:呀,小娃娃怎么了?(观察娃娃的表情了解开心和悲伤两种情绪)可能发生什么事了?(猜测)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和他们一样的心情?(鼓励幼儿回忆讲述)师:当心里很难过甚至想哭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幼儿可讨论后回答)
二、我的开心罐头师: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你们看,这是一个开心罐头,里面藏着许多开心的故事,每当我不高兴的时候,只要拿它出来,看这上面的许多开心的故事,所有的`伤心和难过都会赶走了。(让幼儿观察开心罐头上的画面)师:猜猜我的开心罐头上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三、制作自己的开心罐头。
讲解制作要求:给开心罐头装上底,在罐头表面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鼓励其丰富画面内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鼓励其绘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
四、开心罐头的故事。
师:小朋友的开心罐头上的开心事可真多,谁愿意来把你的开心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请个别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师:让我们把自己最高兴的事都画下来或请爸爸妈妈帮我们记录下来,把他们都放到罐头里,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好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将自己的开心关头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托班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谈话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2、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能通过想像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太阳
教学准备
1、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绘画纸
2、有关太阳的图片,儿童创造画(场景的布置)
3、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儿童创造画
二、播放歌曲《种太阳》请幼儿欣赏
1、幼儿随着音乐快乐地进场(提示注意歌曲里的.歌词意思)并可随意舞蹈。
三、通过欣赏歌曲,进行讨论(师)提问:
1、这首《种太阳》的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教室里有许多老师的好伙伴种的太阳娃娃,你看到有什么样的太阳娃娃?
3、出示一些作品,讲解作者的构思与想法。
托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欣赏挂饰精美的图案,知道饰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挂饰,掌握简单的构图方法,巩固剪、贴、搓、压等技能。
3、通过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体验亲手设计、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挂饰,如有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挂饰5-6件。
2、用来制作挂饰底板的材料,如小块竹席、塑纸、泡沫板等。
3、橡皮泥、各色蜡光纸、挂历纸、软塑泡片、毛线等。
4、夹子、剪刀、白乳胶、盘子、大头针、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src="http://uploads.gzpinda.com/image/202002/17/15819401495e4a7db57a17c912796.png" title="15819401495e4a7db57a17c912796.png" alt="image.png"/> 导入活动
老师带来了各种挂饰,你们看这些挂饰美吗?美在哪里?
二、 欣赏挂饰
1. 这些挂饰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
2. 这些挂饰是什么形状的?(扇形的、长方形、菱形、不规则形状等。)
3. 挂饰除了各种漂亮图案外,还有什么?(挂线或飘 的穗子等。)
4. 挂饰有什么用?
三、 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构图——画草图——剪下所需图案——拼贴。
2. 教师示范以吹塑纸为底板,以蜡光纸为材料,用折叠、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挂饰。
3. 请幼儿当挂饰设计师,按自己意愿选择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挂饰。
四、幼儿分组制作
1. 把幼儿分成四个制作组:
①在小块竹席上用橡皮泥粘压;②在塑泡垫上用吹塑纸粘贴;③在泡沫板上用软塑泡片拼贴;④在吹塑纸板上用蜡光纸粘贴。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粘贴出有前后关系、色彩丰富的图案,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 展览
将幼儿制作的挂饰布置在活动室四周,请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挂饰,为什么。
活动延伸:
1. 用幼儿制作的挂饰装饰“娃娃家”。
2. 开一个小型挂饰展,请其他班的幼儿前来参观。
托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涂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彩的语言环境,通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以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小雨点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纸
2、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绘画雨点。
1、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太阳公公见到小朋友来上幼儿园了,他很高兴。可是忽然一阵风把小云朵吹来了,慢慢的"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2、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 、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B 、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的雨等)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二、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等),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老师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
(3)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以儿歌方法结束活动
幼儿听老师念《小雨点》的儿歌。
(小雨点,凉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欢。种子喝了发嫩芽,花儿喝了更鲜艳。)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绘画习惯。例如:雨点太少了,颜色不够丰富等情况。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本人由故事导入,以情景贯穿的手法,把整堂美术课贯穿起来了,幼儿兴趣比较浓厚,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能够区分短线、长线、点的概念,画的也比较不错,但是有部分幼儿在用色方面还要加强,颜色可以再丰富一些,提高画面的质量及美观效果。
托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糖豆跳跃的动态,愿意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在指定的范围内表现糖豆豆。
2、感受五颜六色的糖豆带来的色彩美。
3、积极参加玩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五彩糖豆透明的瓶子一个,盒子一个(把瓶子装在盒子里)。
2、红色,黄色,蓝色的颜料,颜料盘每组两个,抹布每组三张。
3、“小兔跳”的音乐,录音机1台,画有瓶子的纸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摇手中的盒子,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感知欣赏:五颜六色的糖豆。
1、教师拿出玻璃瓶。
预设问题:
(1)这些糖豆是什么样的?
(2)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一起观察糖豆的颜色)他发现了红红的糖豆,你发现了什么颜色?(黄黄的)还有些什么颜色?(蓝蓝的……)你们觉得红红,黄黄,蓝蓝……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在一起,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小结:红红,黄黄,蓝蓝在一起可真漂亮。
三、想象创作:蹦蹦跳跳的糖豆豆。
1、老师(随音乐)摇瓶子:你们看糖豆豆在瓶子里跳呢,跳、跳、跳。糖豆豆跳到了空瓶子里。(老师示范)跳、跳、跳,学小兔子跳。红豆豆跳进去,跳、跳、跳(擦擦手);黄豆豆跳,学青蛙跳、跳、跳、跳(擦擦手);蓝豆豆跳,跳到空空的地方,跳、跳、跳。
2、请幼儿跟着老师的'提示模仿小动物跳的动作,从而感知糖豆跳跃的动态。
3、幼儿操作:请幼儿到座位上操作(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动手进行。
4、老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在瓶子内点画,不要点到瓶外边了.在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手擦干净。
5、对个别幼儿动作的指导。
四、欣赏评价:比一比——谁装的糖豆颜色多。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看看谁的瓶子里的糖豆颜色多。
托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蚂蚁运豆游戏的乐趣。
2、能说出红、黄两种颜色。
3、知道棉签点豆豆的画法。
活动准备:
沙包、棉签、颜料、垫子、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蚂蚁运豆》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只小动物,听一听,它们是谁?(听音乐猜蚂蚁)
2、师:看,这里有许多的豆豆,我们帮蚂蚁妈妈把豆豆运回家吧,好不好?
3、游戏验证:幼儿从垫子的一边把豆豆运到另一边,体验豆豆背在背上的感觉。
4、师:看看我们的豆豆都背在蚂蚁的什么地方呀?
二、身体体验(动手贴豆)
1、师:咦,看看这里是谁呀?
2、师:蚂蚁宝宝的`肚子非常的饿,我们给蚂蚁贴上好吃的豆豆吧!
3、我们一边贴豆豆一边说说你贴的是什么颜色的豆豆好吗?)
4、(贴完展示)看看蚂蚁宝宝的背上的豆豆都有什么颜色呀?
重点小结:豆豆是背在背上,有红色、黄色,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的!
三、绘画体验(棉签点豆)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蚂蚁宝宝,我们帮他们背上漂亮的豆豆吧!
托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清楚饼干的形状
2、学习黏贴,进一步提高孩子操作的综合能力。
3、体会成功的愉快。
教学预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饼干数个。
2、供孩子动手操作的`教学材料;擦手的毛巾8条。
3、视频展示台。
4、小狗狗木偶。
教学过程:
1、孩子观摩种种外形的饼干,请他们说说饼干的外形。幼儿教师总结饼干的形状特点。
2、幼儿教师简易述说饼干的制作过程。
孩子品尝饼干说说饼干的味道。
3、展示小狗狗木偶,闻闻讲:“我聞到了香香的饼干,我的肚皮饿啦,想吃饼干。”
让孩子想方法。
4、幼儿教师展示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并演示黏贴过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各黏贴一张)
5、孩子动手操作,要求每一种外形都黏贴到盒子中。幼儿教师巡视来回指导。
6、将孩子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出示。
7、孩子把“饼干”赠送给小狗狗。
托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重难点:
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将胶水涂抹在一次性盘中,然后将米饭粘贴到碗里。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一次性盘子胶水音乐抹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拿盆装好。
活动过程:
1、情感感知:激发幼儿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情景表演:以哭声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指导语:“谁在哭呀?哦!原来是娃娃。那么我们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呀?”
对话:“娃娃你怎么哭了?”娃娃说:“我饿,我要吃饭。”
老师:“哦,原来娃娃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吧!”
2、老师示范:
出示一个一次性盘和小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
师:“这只盘里有米饭吗?”
幼儿:“没有!”
师:“那我们就来烧米饭好吗?要烧饭呢要先放水在盘里涂抹胶水,然后再把米宝宝粘到盘里。——烧米饭,烧米饭,烧好米饭香喷喷。”一边念一边粘。
3、幼儿开始粘贴: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烧米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贴好后请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师:“米饭烧好了,请小朋友闻闻米饭香不香?”老师做闻的样子——真香!
4、学说短句
师:“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都做好了!”
指导说“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评价: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干!
5、给娃娃送米饭。
师:“娃娃吃饱了,不哭了,真高兴啊!让我们和娃娃一起跳个舞吧!”
特色体现:
1、体现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2、将感知、操作等形式结合起来,不仅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也在情感上得到美的熏陶。
3、老师的.示范、参与和指导,体现了师幼互动的原则。
设计意图:
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米饭是被认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小朋友几乎每天都要吃,因此设计这样一个粘贴米饭的活动,既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幼儿帮助娃娃做饭吃的情感感知,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并且通过学说短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加粘贴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用胶水来粘贴米饭,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3、学说短句:“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托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流程:
活动目标:
1、喜欢画画,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
2、能认识和感知各种各样的水,了解他们形态和颜色等。
3、幼儿能应用横线,竖线,波浪线等画各种形态的水。
活动准备:
1、各色彩色卡纸,各种颜色颜料,棉签若干,卡通小鱼的贴纸若干。
2、关于大海,瀑布,小河等的视频和图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通小鱼,引起幼儿兴趣漂亮的卡通小鱼贴在老师的手背上,游了过来并和小朋友打招呼,让小朋友们帮他找一个家,引起幼儿兴趣
二.播放视频,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水
1、教师播放小河的视频。
师:小河里的水是什么样的呀,大家告诉我好吗?(静静的,平平的……)师:小手指伸出来,我们画一画。
2、教师播放瀑布的视频师:这是什么呀?是瀑布……他的水是怎么跑的呀?
小朋友都使劲比划,教师让大家站起来至上而下的'比划。
3、教师播放大海的视频师:大海的水是像波浪一样,一高一低一高一低教师让小朋友站起两手一起动作,还配上哗哗的声音。
三.幼儿作画,教师来回观察引导提醒幼儿要把棉签宝宝"送回家",不要弄混颜色。
观察幼儿能画几种水,鼓励幼儿创造三.幼儿把卡通小鱼贴在自己画的水上,让小鱼找到家教师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把贴画撕开活动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本活动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对于托班的宝宝来说,线条的掌握还比较困难,而各种各样的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见到或感受到是事物。因此,教师通过卡通小鱼找到家,这样一种吸引幼儿的方式开展活动,既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绘画多种线条,有能让儿童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每个孩子都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也表象出一种愉悦的情绪。从小鱼找家引起幼儿的兴趣,到观看视频,从感受水到创造水表现水,各个环节一气呵成,非常自然。教师的引导处理也非常自然,如,观看视频时,让孩子比比划划,而到了幼儿自主创作时,教师没有示范,也没有讲解该怎们做。而是,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作,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更多的水。所以,当有些孩子还能自己创造出许多形态各异或怪异的水时,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和惊喜。
教师的语言描述也生动形象,如,"水是怎们跑的呀?"肢体语言也形象、自然,组织调控也有松有紧,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了绘画和创造的乐趣。
但是,也许是活动环节过多,一堂课的时间有些太过紧凑,所以最后以小鱼找到家就结束了。如果最后的环节再加幼儿欣赏作品或自评作品就更完美了。《纲要》里也提到,"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整体而言,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充分的体现了幼儿教师是活动观察者引导者,儿童是活动的主题,展现了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
托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2幅,
纸筒、瓶盖、酸奶瓶若干,
红黄绿三色颜料、抹布、白纸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带一盒。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托班美术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撕纸的技能,练习撕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习惯。
3、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禽流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
培养动手能力
【难点】:
撕圆
准备:手工纸人手两份:一大二小、16K纸、记号笔、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关于“禽流感”
2、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禽流感”
3、导入:
小鸟:现在,由于“禽流感”人们都不欢迎我们了,我们感到很寂寞。
老师:我们请这些健康的小鸟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二、撕小鸟
1、教师示范讲解,
幼儿跟学
(1)撕小鸟:
身体:将大正方形纸的四个角都撕去——将光边撕去——慢慢撕成一个圆形。
翅膀:用小正方形撕
(2)用记号笔添加嘴、脚
2、幼儿练习撕小鸟的好朋友(再撕一只小鸟,并添加嘴、脚)
三、添画背景
可以用撕下来的碎纸,也可以用记号笔。
四、听音乐学小鸟飞
(与小鸟一同游戏)
托班美术教案 篇1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托班涂色的美术教案,我们来看看。
托班美术活动从色彩开始
作者:杨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xx年第03期
摘要:从教育实践、美术自身价值和绘画教学实践几方面来阐述了色彩教学不但符合托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这种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陶冶情操。同时,具体论述了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色彩教学。关键词:托班;色彩教学;美术活动
在幼儿入园初期,他们刚接触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涂色块、画点、线和基本图形来让他们进行最简单、最基本的尝试。于是,我尝试着让色彩来吸引幼儿,对托班的幼儿进行色彩教学活动。
一、色彩是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的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如果就让幼儿进行线条、形状等较高水平的动作活动的话,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托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的涂鸦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眼里,任何的一个形状、一块色彩,都是一样可爱的、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喜欢拿着画笔挥洒心中美好的世界,虽然成人不一定看得懂。针对托班幼儿这些特点,我着重通过创设游戏的情境,精心选择涂鸦的工具材料,避免枯燥,过于需要小肌肉工作的操作材料,结合色彩亮丽的蜡笔、水粉、彩泥、卡纸,选用棉签、玩具、刷子、纸团、胡萝卜及一些废旧物品等工具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绚丽美,从而使幼儿延伸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发展对色彩的感觉。
二、色彩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途径
一幅美术作品往往代表着作者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和想象,所以,从美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来看,它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准确通过突出线、形的.画读出幼儿的内心想法。因此,从色彩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色彩是放飞幼儿想象的手段
艺术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它是一个人主观意识和主观情感的一种体验和表达,极具个性化。所以,在幼儿最初参与美术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用固定的形和状来束缚幼儿的手、眼和脑子。在这过程中,幼儿可以边玩边体验颜料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不受拘束,不怕构图不完整、线条不流畅,只要放心大胆地去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就可以了。苹果可以是蓝的,头发可以是绿的,汽车的轮子可是方的,白天可以有月亮……只要他们想得到!这就是色
托班美术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图案印章印出颜色不同的花纹来装饰帽子。
2、喜欢并大胆地进行印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图案的.印章;彩色印泥6盒;音乐;湿纸巾每人一片。
2、经验准备:认识颜色、图案、巧虎。
活动过程:
1、幼儿和巧虎打招呼,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
(1)幼儿和巧虎打招呼:“巧虎,早上好”。
(2)设置情景:巧虎开了一家帽子店。
2、欣赏帽子,感知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1)幼儿和巧虎一起观察不同的帽子,能说出红色、黄色、蓝色。
(2)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为自己也制作一顶小帽子。
3、老师介绍制作过程。
(1)拓印:用不同的颜色印出不同的图案。
(2)由家长为孩子钉上头环。
4、幼儿尝试制作帽子。
亲子合作制作帽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要求:选择喜欢的颜色在帽子上印满图案。
5、幼儿和家长一起欣赏印画作品;展示小朋友的作品。
托班美术教案 篇14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将彩色纸撕成小纸片,并粘贴在指定的范围内。
2、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方法,装饰房子,感知美丽的瓦房,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蜡光纸每人三小张,固体胶人手一个。
2、蘑菇房子范例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蘑菇房子范例):这是什么?呀!蘑菇房子上怎么没有瓦片呀?我们一起来当小工人,做许多瓦片好吗?
2、学习撕纸的方法。
教师:你们见过瓦片吗?瓦片是一片一片的,这是一张大纸片,怎样才能变成一片一片的小纸片呢?
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启发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大纸片撕成小纸片。
3、幼儿撕小纸片,教师来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的纸撕,不要撕的.太大,也不要撕的太小。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小纸片装在屋顶上,了解粘贴瓦片的两种方法。
教师示范在小纸片反面涂抹糨糊,然后贴在屋顶上,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贴纸片。了解粘贴的粘贴的基本方法。
教师示范先在屋顶上抹糨糊,提醒幼儿涂抹的糨糊不要太多,不要积起来,然后将小纸片一一贴在屋顶上。
5、幼儿贴瓦片活动。鼓励幼儿选择一种方法粘贴瓦片,教师观察指导。
6、展示幼儿漂亮的房子,给每个小朋友的小房子上贴上一颗五角星。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托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托班手工教案01-26
托班手工教案【荐】03-23
【精】托班手工教案03-23
托班手工教案(精选15篇)03-15
托班手工教案15篇03-14
托班手工教案(15篇)03-14
托班手工教案精选15篇03-22
幼儿园健康托班教案05-29
托班手工教案通用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