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3-19 10:02:48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图片的细节,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测和联想。

  2、乐于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绘本《谁的自行车》ppt。

  故事中动物图片若干张。

  自行车拼板一套。

  活动过程:

  一、玩拼图,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自行车图形拼板。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拼图,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来拼一拼,看看这幅图上到底是什么吗?(自行车)

  2、幼儿动脑筋一起完成拼图

  师:小朋友真聪明,其实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和这辆自行车有关,任务的名字叫——《谁的自行车》

  二、观看ppt故事导入,欣赏《谁的自行车》

  1、看ppt:这是谁的自行车?

  2、小男孩骑着自行车会到哪里去?(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推测)

  3、逐步讲述故事

  (1)鳄鱼的自行车

  ①师:小男孩骑着他的自行车,看见了什么?这辆自行车和小男孩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说说特别的理由)

  ② 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自行车?为什么?

  小结:鳄鱼的身体很长,所以他的自行车是长长的`,骑在上面才会舒服。(还有可能是谁的自行车:蛇。

  这里可根据幼儿情况,可提可不提)

  (2)大象的自行车

  ①师:这是谁的自行车呢?

  ②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说理由。

  ③这辆自行车可能是谁的呢?

  小结:因为大象身体太重了,所以它的自行车轮胎特别的粗,骑在上面才安全。ppt.5

  三、特别的自行车

  1、看看、猜猜、说说。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看见各种样子的自行车,并找到了他的主人。可是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请我们来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小动物会骑什么样特别的自行车)

  2、小动物骑自行车。

  (1)出示动物图片,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想想、说说他们的自行车会是什么样的。

  ①小鼹鼠

  提问:他是谁?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特征:在地下挖洞,视力不太好)?他的自行车需要什么装备?(需要电灯)

  生活

  ②毛毛虫

  提问:他是谁?生活在哪里?他和其他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他的个子很小,他有很多脚,所以他的自行车不需要踏脚,而且要和他的身体的比例相匹配,小小的。他在爬行时会蠕动,身体会躬起来,不需要踏脚)

  <<<12>>>

  ③变色龙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需要什么装备?(身体会随周围的环境变色,用来躲开敌人)

  ④鸵鸟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回事什么样子?(他有强壮、有力的长腿,跑的速度很快,所以他的自信车不需要踏脚,还有鸵鸟的翅膀已经退化,所以他也不需要手扶的横把)

  ⑤袋鼠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她的胸前有一个袋袋,里面有她的宝贝,她的自行车)

  ⑥鸭子

  (2)说对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3、小结:原来这些自行车不光模样特别,而且还有特别的用途,让动物朋友们坐的得更舒服、更安全。

  四、延伸活动,设计特别的自行车

  1、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你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辆自行车,并说说这样的设计理由。

  2、自行车展览会。

  幼儿展示自己所画的自行车,其余幼儿猜猜是谁的自行车。

  活动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

  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

  不足之处:

  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

  3.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泡泡糖》。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泡泡糖》。

  2.节奏练习: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为儿歌打节奏。

  3.创编小丑的动作造型: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变成小丑最美丽"来进行创编。

  4.游戏:《泡泡糖》

  教学反思: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存在问题: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10),教师在三角形的左边贴上数字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谁在前,谁在后,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了解它们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做事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师续讲故事第二段,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1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2、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2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

  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 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 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9-24

中班教案【精选】02-21

你追我赶中班教案08-04

中班音乐教案06-18

中班安全教案07-24

中班音乐教案12-03

中班美术教案11-25

[集合]中班教案08-21

秋天中班教案05-23

中班昆虫教案06-27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图片的细节,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测和联想。

  2、乐于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绘本《谁的自行车》ppt。

  故事中动物图片若干张。

  自行车拼板一套。

  活动过程:

  一、玩拼图,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自行车图形拼板。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拼图,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来拼一拼,看看这幅图上到底是什么吗?(自行车)

  2、幼儿动脑筋一起完成拼图

  师:小朋友真聪明,其实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和这辆自行车有关,任务的名字叫——《谁的自行车》

  二、观看ppt故事导入,欣赏《谁的自行车》

  1、看ppt:这是谁的自行车?

  2、小男孩骑着自行车会到哪里去?(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推测)

  3、逐步讲述故事

  (1)鳄鱼的自行车

  ①师:小男孩骑着他的自行车,看见了什么?这辆自行车和小男孩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说说特别的理由)

  ② 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自行车?为什么?

  小结:鳄鱼的身体很长,所以他的自行车是长长的`,骑在上面才会舒服。(还有可能是谁的自行车:蛇。

  这里可根据幼儿情况,可提可不提)

  (2)大象的自行车

  ①师:这是谁的自行车呢?

  ②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说理由。

  ③这辆自行车可能是谁的呢?

  小结:因为大象身体太重了,所以它的自行车轮胎特别的粗,骑在上面才安全。ppt.5

  三、特别的自行车

  1、看看、猜猜、说说。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看见各种样子的自行车,并找到了他的主人。可是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请我们来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小动物会骑什么样特别的自行车)

  2、小动物骑自行车。

  (1)出示动物图片,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想想、说说他们的自行车会是什么样的。

  ①小鼹鼠

  提问:他是谁?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特征:在地下挖洞,视力不太好)?他的自行车需要什么装备?(需要电灯)

  生活

  ②毛毛虫

  提问:他是谁?生活在哪里?他和其他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他的个子很小,他有很多脚,所以他的自行车不需要踏脚,而且要和他的身体的比例相匹配,小小的。他在爬行时会蠕动,身体会躬起来,不需要踏脚)

  <<<12>>>

  ③变色龙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需要什么装备?(身体会随周围的环境变色,用来躲开敌人)

  ④鸵鸟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回事什么样子?(他有强壮、有力的长腿,跑的速度很快,所以他的自信车不需要踏脚,还有鸵鸟的翅膀已经退化,所以他也不需要手扶的横把)

  ⑤袋鼠

  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特征?他的自行车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她的胸前有一个袋袋,里面有她的宝贝,她的自行车)

  ⑥鸭子

  (2)说对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3、小结:原来这些自行车不光模样特别,而且还有特别的用途,让动物朋友们坐的得更舒服、更安全。

  四、延伸活动,设计特别的自行车

  1、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你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辆自行车,并说说这样的设计理由。

  2、自行车展览会。

  幼儿展示自己所画的自行车,其余幼儿猜猜是谁的自行车。

  活动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

  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

  不足之处:

  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

  3.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泡泡糖》。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泡泡糖》。

  2.节奏练习: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为儿歌打节奏。

  3.创编小丑的动作造型: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变成小丑最美丽"来进行创编。

  4.游戏:《泡泡糖》

  教学反思: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存在问题: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10),教师在三角形的左边贴上数字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谁在前,谁在后,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了解它们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做事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师续讲故事第二段,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1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2、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2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

  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 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 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9-24

中班教案【精选】02-21

你追我赶中班教案08-04

中班音乐教案06-18

中班安全教案07-24

中班音乐教案12-03

中班美术教案11-25

[集合]中班教案08-21

秋天中班教案05-23

中班昆虫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