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4-12-24 13:36:11 日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

  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

安妮日记读后感2

  这星期,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女孩,她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和她的家人朋友们躲进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五个月,期间安妮把她在密室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了她的日记本上。通过她的日记,我看到了一位纯洁、乐观、坚强、富有理想的少女形象,她对战争、宗教、生活的种种思考,无不令我为之佩服。

  安妮在日记中无数次提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能结束?”从她的言语中,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绝望,她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要坚强。

  我最喜欢安妮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虽然密室的生活令人时刻提心吊胆,虽然安妮和她的家人时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安妮从不放弃希望。她温暖而乐观,坚持自己的爱好,她渴望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不断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与命运和困境作不懈的斗争。

  相比安妮,我们现在小朋友的生活真是命运多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可以尝试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有的和平岁月,好好学习,积极向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3

  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主人公安妮却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多之久。读完她的日记,我深有感悟,感觉领悟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长辈的爱护,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闭环境中记录着自己两年多的成长经历。她有过愤怒,有过失望,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得成熟,慢慢长大。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坚强,即使没有快乐,有不应该气馁。她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所犯的错,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仅如此,她还用这种乐观的精神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她的'这种精神同样感染自由的我。让人很悲痛的是,最后安妮被纳粹抓走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日记的记录。罪恶的法西斯泯灭人性,妇孺儿童都不肯放过,他们让多少家庭破碎,让多少人失去生命。

  读完《安妮日记》,我扪心自问,比不上安妮的坚强和乐观,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勇敢的面对现实。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当下,我们用将安妮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4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安妮以及她的家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捕而躲避在她父亲的香料仓库中。仓库当中的生活乏味、压抑、又时刻提心吊胆。安妮没有朋友,更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她把她的日记本当成了知己,她把自己的心事都记载于日记本上。整本书充斥着一种悲伤,是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未知的害怕。“不能有光,不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只有夜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样压抑的气氛可能会让人丧失理智。安妮是一个美丽又聪颖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电影明星、喜欢阅读、有才气,渴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是作家。但是她的一切都在小屋当中被扼杀了。安妮在小屋当中经历了两年多的'时光,这期间有对青春期的叛逆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对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安妮日记》通一个小女孩的直面倾诉,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孩子是无罪的,德国人犯下的罪孽却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受罪。

  看完了《安妮日记》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坚持存活下来的孩子们,他们的勇气令我钦佩,也想起当今社会当中一些孩子因遭受小挫折而想不开,种种的对比在我心中铺展开来,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存活下来了,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么一场浩大的战争,你还会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任么?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关于二战的电影,尤其是这本《安妮日记》,在惋惜安妮不幸离开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这本片子给予我们其他的教育意义: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安妮日记读后感5

  假期里,跟妈妈一起去书店买回了老师推荐的《安妮日记》,看完后,我心情十分沉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八个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逮捕和屠杀,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一家公司大楼的一处密室,做了“隐匿者”。其中就有安妮一家。安妮是一个13岁的犹太少女,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可是,由于战争的爆发,她不得不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小屋里,过着无聊、寂寞、充满恐惧的日子。这时安妮得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记日记。正是这个日记本陪伴安妮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女孩。在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里,她还坚持学习英语、代数、历史等知识。从安妮的日记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个非常坚强、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能在痛苦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现实,不屈服于失败。从安妮的日记中,我还感受到安妮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肉体上饥饿,从不抱怨。从她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拥有超强想象力、创作力的安妮,正像“译本前言”中说的“假如不是黑暗势力扼杀了这个弱小生命,今天,世界上可能会多了一位出色的作家。”

  当我合上《安妮日记》这本书,我为安妮的悲惨命运而惋惜,我痛恨战争,痛恨侵略者。

  亲爱的安妮,你已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6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

安妮日记读后感7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人公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生活在荷兰的犹太女孩。希特勒的德军占领了荷兰后,因希特勒痛恨犹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杀荷兰全部的犹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捕,他们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个密室里,从此他们开启了二十五个月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还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没头没脑的为一些鸡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争吵不休,此外还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猫,每天跟安妮他们在一起玩。他们开始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们了解到外界的通讯员一个接一个的生病了,他们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买补给品和图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人给他们联系和通信了。后来他们一家人还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纳粹士兵抓走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来说,战争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内,寂静流动的空气,还有那每次空袭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沉默的空气压抑着在密室内生存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自由,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我们还要学会信守承诺,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宽容。正如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人。”一个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你不要去试图改变某一个人。你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

安妮日记读后感8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流传下来。他的勇气、正义、乐观、善良,将永远打动全世界人们的心。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安妮日记》中的日记,是安妮在与世隔绝,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密室里完成的。为了躲避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安妮随家人藏到了父亲公司隐蔽的房间里。他们在那里生活了25个月,直到被捕并被关进了集中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没有自由,生命、生活都没有任何保障。面对苦难,安妮没有绝望,她用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触,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她的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区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标报道,是对人性、和平和安宁的热切呼唤。

  读过这本书,我被安妮微笑着面对逆境、永远满怀希望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她在战争的阴霾下,尚能将一切苦难转化为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如此。遇到困境时,我们也要用坚强的心去面对,用勇敢的信念去攻克。凭借着这份坚强与勇敢,相信我们会走出一个个困境,用强大的心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9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很不自由。

  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在希特勒执政的那几年,战火不断,许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但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女孩开始在这时写出了她人生中的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日记。

  《安妮日记》原来是一本是与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安妮给这本日记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吉蒂。安妮向吉蒂诉说了很多事,例如全家移居去了荷兰、和父母搬至密室、迎来新邻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父母搬至密室。安妮在日记里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我们了解到希特勒对犹太人是多么的残暴与苛刻。“赶早上班的行人同情地看着我们,我们狼狈的样子一定使他们难过,身上刺眼的`黄色星星已经说明了一切。”大雨倾盆的日子里,安妮一家还是坚持背着包袱,提着行李,披着印有黄色六芒星的外套走向密室,他们没有因为是下雨天而有丝毫松动,可见他们已经被希特勒折磨成了什么样子!

  安妮一直都是一个坚强的女孩。虽然当时的局势对于犹太人出身的他们来说非常不妙,但她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绝望,反而有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她始终都相信,自己能平安生活到战争结束。安妮一开始是一个任性的小女孩,非常讨厌战争,但是,纵然她再不想,也要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在密室的日子里,她一点一点地蜕变,逐渐成为一个略带着一丝倔气的乖巧明理的女孩。所以,安妮也是一个学会成长的女孩。

  我们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在困境中的不屈,学习她在困境中的坚持。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安妮的日记陪伴她走过了少女成长的几个年头,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开始,或许不是在6月14日的那个星期天——安妮得到这本日记的时候。而是从她出生开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开始。

  当你——我亲爱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时,你才13岁,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你开始变得成熟,却还有着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轻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你格外惊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让你这么轻松地长大,他们抓捕同你一般的犹太人。一时间,犹太人四处逃窜。

  你现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这必须小心翼翼,却好像被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开始反抗父母,或自诩自己为“神经病”。但你还是没有忘记学习,创造着内心世界的财富。“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这是少女内心的独白,却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坚强。

  我从来理解不了战争,它只会让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侵略战争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贪婪,如果他真正拥有了什么的话,却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异罢了,他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15岁生命,扼杀在纳粹的手下,更何况,不止这一个安妮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安妮是一个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人的抓捕,她们一家人只能藏在密室里,暗无天日的生活了很多年。

  安妮是不幸的,战争年代的儿童总值得我们留下同情的泪水。然而,我们在同情他们的同时,有没有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生活呢?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恐惧,不会有性命之忧。与躲藏在密室里的安妮相比,我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在广阔的世界上,然而我们珍惜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了吗?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辛勤劳动的父母吗?对得起我们的青春年华吗?

  反观安妮,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依然没有放弃学习,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又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羞惭啊!最初安妮也不会写日记,父母送给她一本日记本,她就克服困难,由不会到会,一直坚持写了下去,并给日记本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安妮的日记里记录着一些平凡小事,然而这些平凡小事也足以令我们深刻反思。当我们在挑三拣四,浪费着食物的.时候,她们每天却只能吃烂豆子。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也充满着人性的光辉,饱尝战争之苦的人们抱成一团,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难关。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内心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所以这本书很值得我们一看。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的心得09-28

安妮日记经典语录07-10

读完安妮日记后感觉10-13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4-2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2-26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09-18

《安妮日记》读后感03-23

安妮日记读后感11-17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2-19

安妮日记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