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4-08-20 07:20:31 日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优]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

  安妮。弗兰克,192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安妮日记读后感2

  窗外,阳光灿烂;而窗内的我,阅读着手中的《安妮日记》,泪水禁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已被这个逝去的德国女孩,安妮。弗兰克深深感动。安妮是一个犹太女孩,出生在硝烟弥漫的二战时期。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父亲公司的大楼顶层,并在那儿度过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手中的笔,记录下了在狭小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逐渐成长为一个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读了安妮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真同时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安妮很有主见,喜欢思考,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了困难与艰苦后,她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安妮的命运是不幸的,因为她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但她却似一颗小树,笑迎着暴风雨,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曾这样说过:“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开端。”多么坚强的话语!安妮只将痛苦当成了一场冒险,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女孩竟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由衷地敬佩她,敬佩她的乐观与坚强。由于战争,花季的少女只能在阴暗的密室中度过她的青春岁月。我常常会掩卷遐思:假如没有战争,安妮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她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也许……可是没有也许,因为在经历了25个月的躲藏生活之后,秘密小屋的人都没能逃出法西斯的魔掌,全部被送进了犹太人集中营。八个人中,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先生一人生还。

  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国家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杀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们。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吧!同安妮相比,我真的很惭愧。安妮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笑着面对生活。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充满生机的年代,可我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打退堂鼓,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泄气。读了安妮的日记,我下定决心,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我会永远记得安妮,记得透过文字看到的丝丝天真、甜美和坚强的笑容,它如黑暗中的光明,将一直照耀和温暖着我。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日记》是一位犹太小女孩安妮在纳粹主义战争时的真情实录。和平的时候,安妮和她的爸爸、妈妈和姐姐玛戈生活在一个和谐富裕的家庭里,1942年6月12日,她得到了一本日记,她将自己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记录在其中。1942年7月9日,他们一家由于收到传讯通知,与凡丹一家和牙医杜瑟尔先生躲到了安妮爸爸公司的“密室”里。从此过着隐姓埋名、暗无天日的生活。除了他们的保护人库拉勒先生、克莱斯先生和艾莉与米普小姐和一对蔬菜商夫妇外,没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1944年8月4日上午,纳粹党卫军官和荷兰绿衣警察逮捕了隐藏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和他们的保护人库拉勒和克莱斯。后来,库拉勒和克莱斯分别获释和逃脱,而其余八个人被送进波兰的奥西维兹集中营,除了安妮的爸爸外,其余人都惨死。最后,艾莉和米普捡到了安妮的日记,交给了安妮的爸爸。安妮的爸爸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安妮的日记,让全世界人共享。

  安妮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她每天都企盼战争的结束,期盼和平与幸福的到来。在密室中无聊困乏的生活里,安妮经历了大人无数的责骂,经历了她心中情感的转变,对密室里人的理解和对战争的'恐惧,她每天都在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美好的未来……但是,在密室里生活的他们却像被软禁在囚笼中的鸟儿,听着外面轰隆隆的炮响和哒哒哒的子弹声,和平和希望又似乎离他们是那样的遥远。安妮在这样的生活中成熟了很多,她不再对不称心的事对大人发脾气,她将自己痛苦的心灵紧紧地锁在自己的心里。大人们哪里知道,安妮开朗的外表里边包含的是一颗多么脆弱的心啊,她缺少一个家庭的温暖,缺少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她只有在自己心碎的时候强忍住自己的眼泪,对她的日记述说自己的悲伤,用学习和写日记来消磨难熬的时光!对于安妮来说,她身边所有活生生的人还不如一本没有情感,没有语言的日记本!

  读了这本书,我想:安妮他们的苦难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安妮在那样的生活中都能表现得那样坚强,正如杏林子所说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做更多的事,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的心得11-23

安妮日记经典语录07-1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4-2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2-26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11-08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11-18

《安妮日记》经典读后感11-24

安妮日记读后感11-17

《安妮日记》读后感03-23

【精】《安妮日记》读后感09-01